魏承恩用最快的速度梳理了一遍高麗國的朝政。


    發現這個國家破破爛爛還不如是當初的大宋……


    這個國度雖然表麵上,仿照了唐朝建立三部六省,仿照宋朝建立三司和樞密院,但是都是空蕩蕩的架子。


    事實上,高麗國本身還是門閥豪族政治。


    雖然魏承恩誤會了王楷的冕旒佩戴的本意。


    但是高麗國的國政,學中原王朝三部六省,真的學的四不像。


    在高麗王氏的經營下,他們不斷的向著門閥豪族妥協,出讓著國家的權力。


    涖職治事,尚沿夷風,往往形具而實不應的表麵朝堂。


    比如這邢獄一事,奉行三不斬原則。


    第一不斬王族,天大的罪過最多是斥責。


    第二不斬貴族,天大的罪過最多是笞刑。


    第三不斬軍頭,天大的罪過最多是流放。


    禁網不張,緩刑數赦,就是目前高麗國內的現狀。


    若是僅僅如此的話,魏承恩作為高麗提督還沒那麽頭疼。


    大不了把權力分給軍頭,把他們送到安州送死就是了。


    但是問題就出在了高麗國的管理問題上。


    高麗國有兩個人物把握朝政。


    一個是式目都監使金富軾,擔任高麗宰執,此人是新羅王族後人,在高麗的能量很大。


    一個是都兵馬使兼中書院使(同樞密院職責)李子淵,那個搞叛亂的李資謙的嫡長孫,兼任楊廣道漢陽留守。


    “現在金兵南下,你們居然還在不停的攛掇高麗國王稱帝建元!是怕我們高麗亡的還不夠快嗎?”金富軾憤怒的指著一個和尚高聲喝問道。


    這個和尚名為妙清,長相乖張,在王楷的外祖父倒台之後,妙清就因為陰陽秘術,備受恩寵,被封官為三重大統知漏刻院事,賜下紫色袈裟。


    “稱帝建元乃是天命所歸!振聲赫於天下!激奮民心於曠野!為何不可?大有可為!”妙清打了個印,一臉嚴肅的說道。


    一個年輕人一臉嘲諷的說道:“真是妖言惑眾一派胡言!你們這些人就不怕遭天譴嗎!此時此刻,金兵大軍壓境,已經打到了安州,安州城破,三日至開京!”


    “你們準備讓我王,帶著冕旒被金人殺死?是不是那樣死的更好看點?!”


    此人名字叫金福轍,和金富軾是親兄弟,同朝為官。


    和大宋的蘇軾蘇轍一樣。


    高麗國的金富軾也是個文學大家,但是為官的能力,其實非常稀鬆平常。


    金福轍不善文臣,但是言談極為犀利,擅長在朝會裏噴人,戰鬥力強。


    他們的名字魏承恩倒是聽說過。


    大宋太上皇在位的時候,曾經派出使者徐兢出使高麗。


    就曾經將這兩個有趣的人名帶回大宋。


    他們名字是他們的父親,金覲仰慕蘇軾和蘇轍才取的名字。


    魏承恩皺著眉頭看著高麗國這群家夥吵吵,就氣不打一處來,金兵鐵蹄馬上就要打到家門口了。


    這個場景,他好像似曾相識。


    似乎就是官家當初麵對的局麵,官家當時做了什麽?


    好像是講了一個故事?


    不過魏承恩沒有講故事的想法,他一個宋人,臨時負責調度而已。


    事實上,王楷這個高麗王,當的雖然不是名存實亡,但是也差不多。


    王楷做事,一向是等到吵架吵完,利益分配均等,做個人形圖章罷了。


    “行了,少吵點架吧。再吵吵下去,金人就進來了。”魏承恩用力的拍了拍桌子,總算讓整個朝堂安定了下來。


    “金富軾你負責糧草,李子淵你負責軍事調度,在安州抗住三個月的進攻,金人自退。你們可明白?若是抵抗不住金人的兵鋒,那高麗就沒了。”魏承恩說的聲音異常的平靜。


    整個大殿非常安靜,掉根針都能聽到。


    國破人亡之時,無一人應承。


    “糧草沒問題。”金富軾咬了咬牙說道。


    他是新羅王族,手裏控製的地方也還稍微富碩點,提供糧草還可以。


    “我不去。”李子淵搖頭,冷笑道:“誰愛去誰去,反正我不去。安州城高兩丈半,土城一個,圍不過十裏,誰去誰就是送死!”


    “你當真不去?”魏承恩微笑著看著李子淵問道。


    “不去!”李子淵拂袖而去,一邊走,一邊罵罵咧咧的走到了門口,口中皆是粗鄙之語。


    “蹭!”


    一聲刀刃出鞘的聲音,劍鳴在殿外,慘叫聲傳來,李子淵的腦袋滾進來殿內。


    “魏押班,人,應該死了。”門外的親從官悶聲悶氣的說道。


    魏承恩點了點頭,說道:“那現在金富軾你負責糧草,金福轍你領李子淵之官製,全麵接納京畿守軍,前往安州守城。”


    “我的話說完了,你們誰讚成?誰反對!”


    魏承恩看著台下的眾多高麗官員,冷冰冰的問道,大有一言不合,就殺的血流成河的架勢。


    “臣等沒有異議。”


    魏承恩滿意的點了點頭,說道:“那就各做各的事,滅國之危,你看看你們這幫人的樣子,實在是,不成體統!”


    “金富軾和金金福轍留下,其他人退下吧。”


    魏承恩眼珠子一轉,想起了當初趙桓應對朝臣的時候的操作,從禦上座椅旁的木凳站了起來。


    他即使遠在高麗,也絲毫不敢僭越,沒坐那把代表皇權的凳子。


    這要是傳回國內,他還回不回去了?


    他走下禦下,走到了金富軾和金福轍的旁邊,語重心長的說道:“哎,金宰執,並非我仗著大宋國威在高麗作威作福。”


    “實在是這金兵就在安州城下,這朝堂吵成一鍋粥,不得不如此,還請金宰執見諒。”


    “某曉得厲害。再說天使手持高麗王提督詔書,有大義之名。”金富軾歎氣的說道。


    今天妙清又提起了高麗稱帝建元的事,讓金富軾脾氣有些暴躁,所以才在朝堂吵了起來。


    “如果不以雷霆手段震懾宵小,讓高立國上下一心,如何能抵擋金國兵鋒?所以,不得不如此,還請金宰執,安撫眾多官員,讓其各司其職,努力維持風雨飄搖之危局。”魏承恩依舊語氣沉重的說道。


    “我會去勸慰他們的。提督放心。”金富軾點頭說道。


    金福轍也是連連點頭,這高麗的朝堂,爛了。


    魏承恩對著金福轍說道:“金都使,你可有信心擋住金人三月兵鋒?某保證大宋軍卒會將整個金人遼東郡防線撕個稀巴爛,然後威逼完顏宗望退兵。”


    金福轍仔細思慮了一下,說道:“金人兵甲太過鋒利,恐有不妥。”


    魏承恩想了想說道:“若是事不可為,就退到開京,怎麽說也是個圍二十裏的磚石城,絕對夠用了。”


    “不過如果不丟安州,清川江之鴨綠江之間的失地還有收複的可能,若是丟了安州,那再無收複之可能。還會隨意的被金人踏馬而來,日夜活在惶恐當中。”


    “你可知利害關係?能守則一步不退!”


    魏承恩忽然想到了王稟守太原之事。


    他將王稟守太原城的事和金福轍說了一遍。


    兩兄弟聽到王稟守太原,十裏土城,三千甲兵,守住了完顏宗翰五萬大軍數萬輔軍二百多天的時候,目瞪口呆!


    那是人能做的到的事嗎?


    魏承恩非常沉重的對著金福轍說道:“安州之危,如同大宋太原之危!清川江到鴨綠江之領土,等同於大宋燕雲路的重要。萬不可掉以輕心。”


    魏承恩盯著金福轍用力的說道:“大…嘶…呸…”


    “高麗之安危!係於卿一身!莫讓高麗王失望!”


    魏承恩演技不是特別好,宇文虛中並沒有培訓過他,台詞差點念錯了。


    如果不是為了不讓金人跑到高麗山城裏苟延殘喘,他魏承恩才懶得管高麗的事。


    “某明白!定當不辱使命!”金福轍本來聽到王稟的事,就已經有些亢奮,再聽到高麗國安危係於己身,已經激動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


    “若戰事結束,不知大宋皇帝能不能派出官員和天兵駐紮?”


    “高麗國內山頭林立,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還請大宋官家憐憫啊。”金富軾小聲的在魏承恩身邊問道。


    “此事從長計議,從長計議。”魏承恩打了個機鋒,笑著說道。


    金富軾和金福轍的父親仰望漢學,是高麗典型的華風派,尊儒事中原王朝為首務。


    妙清這類的在高麗國內被稱為花郎徒。謀求稱帝建元,建立帝國而不是王國。


    顯然,在金國和宋國兩個強國麵前,高麗國瑟瑟發抖,妙清這類的花郎徒,反而讓高麗國的路走的有些窄了。


    早日認了大宋做宗主國,現在大宋天兵都已經到安州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北宋當明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吾誰與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吾誰與歸並收藏回到北宋當明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