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英撓了撓頭,說道:“臣說不來。”


    “但是臣覺得不像,剛才張婕妤被官家那一聲嘿,嚇得雞皮疙瘩都起來了,兩鬢都是汗。”


    “臣覺得吧,演的再像,這雞皮疙瘩和汗珠,總做不得假。”


    趙桓點了點頭,看著張棠華遠去的身影,思考著張棠華的事。


    趙桓來到大宋,就一直在盡量避免三宮六院七十二妃,他可頂不住那麽多的女人。


    朱鳳英現在還在鄆王府裏住著呢。


    曹嫻是政治上的肮髒交易,趙桓甚至都沒接私下見過曹嫻。


    張棠華完全是意外中的意外,當初自己高燒退人不醒,嚇壞了朱璉。


    迷信迫使手足無措的朱璉,把張棠華拉進了宮衝喜。


    趙桓不是不喜歡美色,隻是溫柔鄉英雄塚。


    這溫柔鄉裏,可是有不少毒蠍美人的。


    他考量了張棠華一年的時間,依舊沒發現她演技敗露的時候。


    難道是自己的錯覺?


    趙桓總覺得她做的事,和她現在這副膽怯的樣子,有點矛盾。


    他看著張棠華那葫蘆形的身材,敲著桌子,陷入了沉思。


    趙英聞弦歌而知雅意,一副了然的神情。


    趙桓站了起來,依舊盯著張棠華的身影。


    他並不是色中惡鬼,大白天的…不對…好像自己白天也…


    這不重要!


    他在思考一個問題,他需要一個子嗣,去燕京這多半年,諸事皆順。


    唯獨一件事,朱璉肚子遲遲沒有再次鼓起來。


    他需要一個子嗣,否則這孔端友之類的事,還會有。


    歸根到底,趙諶在八門進京的時候,受到了牽連,被罷免了太子之位。


    趙桓也終於理解了一些太子是國本的含義。


    趙桓思考了很久,也沒有答案,誰知道怎麽回事。


    “官家,東三班殿侍陸軌到了,開道護衛。官家要見一見嗎?”趙英問道。


    殿侍?大宋有這個官製嗎?


    趙桓皺著眉頭想了很久,也不知道這個東三班是什麽時候組建的編製,殿侍這個名詞早就被親從官的班值體係所代替才對。


    “東三班都是隸屬於哪裏?為什麽要來這裏接朕?”趙桓隨意的問道。


    “官家,這東三班來曆久了。嚴格來說這殿侍和東三班都是前朝的班直的番號…”趙英給趙桓端了一盞茶說道。


    趙桓一愣,前朝?後周的番號?


    這大宋都特麽一百六十年了,怎麽突然崩出了些前朝餘孽來?


    “去年年初的時候,陳留門血戰,東三班全軍陣亡在了陳留門。這批東三班是沈從這兩年新訓練的東三班。人數不是很多,就五百人。”趙英解釋道。


    “你叫那個陸軌過來,我見見他。”趙桓升起了一絲好奇。


    “東三班殿侍陸軌,參見陛下。”陸軌行了個半禮,甲胄在身自然不方便行全禮。


    趙桓目光裏帶著考量的目光,上下將陸軌的上下打量了一下,首先就是從盔甲的製式就完全不同。


    大宋的將帥都是鳳翅兜鍪甲,而軍卒多數都是劄甲,而這個陸軌的甲胄雖然也是劄甲,但是穿甲的繩子,卻不是紅色。


    而是青色。


    不僅如此,陸軌的內襯也是一邊青色,一邊紅色。


    這在尚紅的大宋朝裏!還是趙桓第一次見到這樣的奇怪軍服!


    【東三班:趙匡胤陳橋兵變,行至汴京宣佑門,城門緊閉,守備森嚴,枕戈以待!趙匡胤不得不繞道仁和門,仁和門的守軍是趙匡胤的舊部,立刻打開了城門,迎接趙匡胤入城。】


    【諸事皆定,趙匡胤才想起宣佑門前,阻攔自己的散直班的軍卒,決定嘉獎這個盡忠職守的東三班,並且想讓東三班為他出行開道護衛!】


    【結果東三班的守將喬亢,拒不接納趙匡胤的好意,東三班五百人皆自盡而亡。趙匡胤聞訊趕到之時,喬亢已經奄奄一息。】


    【趙匡胤和喬亢商量了東三班的帽飾配甲,並且答應了喬亢所有東三班的軍卒,三年授予保義郎軍階。】


    【千年忠義氣,參盈星月光。】


    趙桓看完了係統的介紹,再看陸軌這個人就不一樣了。


    在係統的資料裏,東三班是世襲製的,但是他們世襲的隻有保義郎這個軍階。


    大宋軍功五十二轉,保義郎…不提也罷,還不如趙桓的下士呢。


    但是這個東三班在正常的曆史線裏,並沒有盡數戰死於陳留門。他們在兩帝北狩的時候,分成了三部分。


    一部分戰死在了汴京城頭,為大宋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一部分跟隨兩帝北上,盡數被金人誅殺。


    一部分千裏尋趙構,再次在臨安城建立起了東三班,編製依舊是五百人。也曾立下了赫赫戰功。


    喬亢這個殿侍的稱號一直由東三班向下傳承,而青紅二色的服侍,也是大宋唯一一隻雜色軍。


    但是趙桓一點都沒有覺得這配色有哪裏難看。


    在那個五十年換了五個朝代的五代十國的背景下,在黑道政治的年代裏,這樣一隻隻忠於一主的忠貞之士,是那個黑暗年代的一抹亮色。


    趙桓看到千年忠義氣,參盈星月光之時,也多少明白了為何兩宋交際之時,為何南宋能夠偏安一百八十多年。


    有些精神,真的是可以傳承的。


    東三班的上一代,也用全員陣亡的血戰,證明了自己的忠義。


    而現在這股精神,重新落在了陸軌,和新的東三班身上。


    陸軌來到自己麵前,也僅僅是為了充當東三班重組後的任務,為大宋的皇帝開道護衛。


    “辛苦了。”趙桓吸了一口氣,說道。


    “不辛苦。官家才是真的辛苦。東三班為官家開路!”陸軌鏗鏘的說道。


    陸軌很快就說道:“官家,末將趕來這一路上,路徑太行山,路上聽聞太行山流匪有了再次聚集的征兆。”


    “末將將這一情況告訴了張叔夜張將軍,張將軍已經調集了一萬京畿守軍,前來迎接官家。”


    趙桓沉重的點了點頭,說道:“這是朕的責任啊。”


    百姓沒有安居樂業,落草為寇。


    肯定是趙桓這個皇帝的責任,因為他是皇帝,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大宋。


    均田令推行下去,並非一勞永逸的永遠解決了民生問題。


    均田令背後還需要退伍軍卒保地安民。


    而現在趙桓手裏退伍的軍卒還是太少了,導致有些地方監察不利,民田被非法鯨吞。


    再加上商改得罪的那群人,他們並沒有放棄掙紮,反而再次出錢,讓一些遊俠再次拉幫結派建立起了幫派。


    趙桓行至趙州而不前。


    就是有流匪傳聞,他讓親從官散入太行山偵查。


    所幸得到的回稟,隻有一個不到兩百人的結義社而已。


    這流匪平一波再起一波,果然如種師道所言,生生不息。


    “也就是說,你覺得朕手下這兩千軍卒加上你這五百東三班,回京的路不會太平?”趙桓語氣冷漠的問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北宋當明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吾誰與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吾誰與歸並收藏回到北宋當明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