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桓對文官是絕對足夠的仁慈,這已經經過了數次來證明。


    第一次就是群臣議和的時候,趙桓沒有大開殺戒。


    第二次的時候,是有人寫書信向完顏宗望投降,當時的局勢飄搖,趙桓知道曆史的結局是以宋欽宗和宋徽宗北狩為結果。


    所以當時的他,采納裏李綱的建議,殺了一批,流放了一批,放了一批。


    第三次的時候,是參與了八門進京的事的諸多臣工,被李綱執劍,殺的汴京城人頭滾滾,血流成河而結束。


    第四次,就是現在自己麵對的局麵,孔端友為首,煽動民意,前線打的肝腦塗地,後麵搞這種掣肘的把戲。


    在宇文虛中給自己準備好了殺人的理由的情況下,趙桓依舊沒有動孔端友,隻是將其送到了鎮州,由趙鼎教育。


    趙桓要維持自己仁善的人設嗎?


    他也曾經斬了李擢吳敏,甚至比曹操還要小氣的殺掉了十八個通敵之臣,趙構謀反被範汝為平定之後,趙桓甚至縱容範汝為對奸臣審判。


    殺趙構的手法甚至可以用殘忍來形容。


    他甚至做了青史留暴君之名。


    他想做個仁君的,奈何朝臣們和宗親們似乎不太同意。


    是因為擔心殺掉這批人,無人可用?


    大宋近億人丁,讀書人的比例不高,也有大批大批做官的讀書人,拱破頭了想要貨於帝王家!


    趙桓隻是知道,守舊的人,就像是草原上的荒草一樣,殺一茬,張一茬。


    這都肅清了三茬了,結果呢?還是該惡心自己惡心自己。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他終於明白了,要徹底消滅守舊派,要做的事,就是的帶著大宋,翻過一頁又一頁的曆史新篇章!


    讓這群守舊派自己都糊塗起來,不知道他們想要的大宋,到底在哪一頁!


    但是工具人做錯了,必然要受到懲罰。


    “皇叔這多半年的時間,幹的很不錯。宗親沒給朕惹麻煩。倒是辛苦皇叔了。”趙桓說著讓趙英遞了一盞茶給趙士??。


    趙士??這大半夜找到了自己,肯定是受人所托,來詢問自己對《吊古戰場文》一事,對朝臣的懲罰。


    趙士??連連道謝,現在的大宋官家的權勢,其實完全不用對他這個宗正這麽客氣,但自己做的事得到了肯定和認可,也是一件幸事。


    “這多半年,官家不在京,倒是出了幾個小麻煩,不過都被及時糾正了。沒有釀成大禍,太上皇都活明白了,下麵的人就沒得鬧騰的了。”趙士??樂嗬嗬的說道。


    “皇叔,朕看不明白他們。”趙桓端坐在主位上,看著趙士??說道。


    趙士??當然知道皇帝指的是誰,肯定不是宗親那群人。


    他想起朝臣們幹的事,也是為他們羞憤,不過該說還是要說。


    “可是官家,這不能賭氣不回宮啊,這馬上就要過年了,總得祭祀宗廟社稷啊,待在軍器監也不是個事啊。”


    “這是朕擬定的劄子,皇叔帶回去給朝臣們看看,讓李綱好好琢磨下。”趙桓笑著將一道劄子遞給了趙士??。


    趙士??鄭重的接過了劄子,臉上充滿了凝重的看完了手中的劄子,說道:“官家,臣這就回京。”


    他知道自己手頭的劄子有多麽的燙手,這道劄子不是對臣工的懲罰!而是官製改製的一個提綱!


    官家搞完了軍功爵授田製度,用兩年的時間推行了商改,終於要對官吏下手了!


    李綱收到了趙桓的劄子的時候,終於明白了官家在汴京城門口拐個彎的意思,冗官、冗兵、冗費,三冗是大宋的曆史弊端。


    冗官的問題,一直是大宋想要動刀子的地方,但是不管是範仲淹,還是王安石,最後都沒有成功!


    自己能成嗎?


    他帶著劄子火速的趕到了大宋書局,一把拉住還在寫話本的李邦彥,急匆匆的趕到了偏室,商量起了劄子的事。


    李邦彥看完了劄子,鄭重的放在桌子上,說道:“李太宰,你已經是一個非常精明成熟的宰執了,不用事事跟我商量,我久不在朝中,這事,我說不好。”


    李綱嗤笑了一聲,說道:“我不找你這個下了野的宰執,我找誰商量這事去?別打官腔,說說你的看法。”


    李綱心裏有一種感覺,他可能又要剛一次了。


    李邦彥看著李綱的表情,說道:“你心裏有數,來我這裏就是要個肯定的答案,還用我說嗎?你心裏已經有了答案。”


    “你已經有了答案的情況下,我勸不住你。”


    李綱又和李邦彥在偏室裏商量了半天,才終於肯定了自己的感覺沒有錯。


    趙桓在軍器院並沒有停留多久,大宋的軍器院,這一年都在致力改進蒺藜炮的使用次數,以及藥包的穩定性上,新式武器還在紙上。


    他也沒有等到李綱來見自己,從軍器院出門,進了城。


    本來朝臣們還以為官家會在軍器院待幾天,結果第二天官家,大清早就回京了!


    弄得他們始料未及!


    李綱聽說官家進京的消息,放下了手頭寫了半截的劄子,一溜煙的跑去迎駕。


    結果沒找到官家人在哪裏。


    趙桓現在陸宰的府邸裏。


    陸宰是京畿路轉運使,作為後勤補給的主要人物,他特意進京先去陸宰的府上轉了一圈。


    “陸少卿這兩年倒是辛苦你了。”趙桓將手中的熱茶放在了桌子上。


    陸宰擦了擦頭上的虛汗,這官家怎麽想起一出是一出,昨天他還以為官家會在軍器院待上兩天。


    結果沒成想,這今天大早上,還沒吃飯,就出現在了自己的家門口!


    陸宰笑著說道:“不辛苦,這是臣應該做的。”


    “是這樣,趙鼎去了上京路做經略使,這中書舍人的位子就空了出來,你先兼任起來?”趙桓當然不是來陸宰家喝茶來了,他有正事要辦。


    趙鼎去了上京路以後,中書舍人的職位一直空著,李綱推薦了陸宰,不過趙桓也不在汴京,這中書舍人就一直空著。


    “能為官家分憂解難,是臣的榮幸。”陸宰乍一聽,心跳加快了幾分!


    中書舍人!三年輪期之後,自己就是尚書右丞了!


    他怎麽能不激動,本來太上皇在的時候,他都準備遠離朝堂了,可是這一準備就是兩年。


    這兩年忙的他忙的腳不連地四處飛,才勉強跟上了糧草的調度,沒掉鏈子。


    現在朝堂清明,能升官,他為什麽不樂意?


    “那就行,那就這麽定了。”趙桓點了點頭,作為皇帝,親自登門拜訪,本身就是一種榮耀和賞識。


    有功之臣自然要加官進爵。


    “不知令郎,現在可曾起床?”趙桓笑著問道。


    陸宰的兒子是陸遊,去年的時候才兩歲,趙桓一直想等不忙的時候,見見這個大詞人。


    這一等就是兩年的時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北宋當明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吾誰與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吾誰與歸並收藏回到北宋當明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