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怎麽覺得金國就是踩到了西瓜皮,滑到哪裏算哪裏?”趙桓有點不大相信軍卒們的描述。百步一棄屍,他完顏家不管管嗎?


    真的鬧大了,金人不把他們的腦袋開瓢,算他趙桓輸。


    趙英一愣,說道:“官家這西瓜是歐陽文忠公所記載的契丹七年,契丹破回紇得種,大若冬瓜味甘多汁的西瓜嗎?”


    歐陽文忠公,是大宋朝對歐陽修的特定稱謂,比如歐陽修的文集,就叫歐陽文忠集,共有一百五十三卷之多。


    歐陽修可不是就一首醉翁亭記,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於山水之間流傳世間。而是真正的文學巨人,屹立在文化之林。


    而趙桓這句西瓜皮,不太雅觀,卻符合現在金國治瘟的態度,給金國百姓們自然選擇的契機。


    “也就是官家仁善,管百姓死活,心裏惦念他們,鄂州水疫,舉國支援,甚至連河套都出了二十萬石的糧食,否則現在鄂州指不定,鬧成什麽樣。”


    “之前咱大宋和金國也差不了太多,瘟疫一起,真的傳到了襄陽,那也是要屠才能清淨,否則汴京就亂了,大觀三年的時候……”趙英猛地捂住了嘴,嘴禿嚕的太快,差點把心裏話說出來。


    這也就是趙桓平日裏沒個皇帝樣兒,倘若是換了個朝代,這樣非議皇帝的父親,那是要千刀萬剮下油鍋的。大觀三年的大疫,就是屠出了一個無人區去阻攔金疫進京。


    當然趙桓知道這是實情,也不會跟趙英計較失語,而且甚至以為他在拍馬屁。


    “你呀,天天除了會拍馬屁,讓朕飄飄然而不知所以然以外,還會幹啥?”趙桓嗤之以鼻的笑道,金國越無能,過去的大宋越無力,不就是顯得眼下的大宋皇帝越厲害?


    趙桓忽然看著外麵的略微有些朦朧的冬日,心思沉澱下來,沉默了良久說道:“其實,朕不是神仙,也不是什麽閻羅轉世,朕不可能有通天之能,解決大宋朝所有的問題,也沒有這樣全知全能之人,那不是人,那是神。”


    “發展中的問題可以在發展中解決,一代人解決不掉的問題可以用幾代人去解決,持續性的問題,要用持續性的製度去解決。”


    “但不管是怎麽解決,都需要一群執行的人,一支能夠帶的動的隊伍,這個隊伍,才是關鍵,而大宋朝有這個隊伍嗎?有嗎?有。不!沒有!也不能有,唉。”


    封建時代的局限性。


    能夠解決問題的隊伍,是可以培養,而且並不是大宋人蠢笨,不知道如何去培養這樣的隊伍,恰恰相反,他們的手段更多用於警惕這樣的隊伍出現。


    這裏麵就涉及到了一個核心的問題,倘若皇帝出了問題呢?解決皇帝嗎?


    其實一直到現在趙桓走的路數,就是在培養解決問題的隊伍。


    不管是軍隊改製、還是官吏改製、還是商改、還是在進行的軍卒掃盲、大宋軍卒退役成為地方縣尉風聞言事等等一係列的手段和方法,都在培養解決問題的隊伍。


    但是這隻隊伍現在缺少一個核心,缺少一個靈魂。


    “為人民…咳咳…咳咳…”趙桓趕緊打住了話頭,這句不能抄。


    “官家琢磨什麽呢?”趙英看著官家發呆的樣子,疑惑的問道,要不要去請淩霄宮的道人看看?官家是不是招邪了,一會兒手舞足蹈,一會兒自言自語的。


    趙桓忽然眼睛一亮,說道:“取筆墨紙硯來!”


    “幹啥呀,這是……”趙英看著神神叨叨的官家,取過來筆墨紙硯和宣旨,這是官家準備提字了。


    難不成官家發呆這會兒得天人相授,又有什麽了不得的領悟,要與大宋百姓分享?


    亦或者發呆這會兒又參透了什麽天地之間的奧妙?


    “朕是天子對吧。”趙桓在提筆寫字之前,又疑惑的問了一句趙英。


    “官家是皇帝,自然是天子。”趙英點頭說道。


    趙桓點頭笑道:“那就成了。”


    趙桓洋洋灑灑的寫了幾個大字,心滿意足的看著字體,不得不說老趙家別的不行,寫字那都是一等一的棒。


    “你吹水呀。”趙桓疑惑的看著趙英。


    寫完字都要噴上水霧,趙桓也太懂這是為何,但是有這個規矩。尤其是這種徽宣紙,更需要如此。


    有點像洗完臉噴點爽膚水的感覺,大概就是寫字要有儀式感。


    奈何趙英他腮幫子鼓鼓的,就是吹不下去。


    趙英最後把水吐到了痰盂了,閉著眼不肯說話。


    “拿去給李太宰送去。”趙桓笑著說道。


    趙英閉著眼,停頓了片刻說道:“臣不敢。”


    “誒,來勁是吧,把朕的這幅字給李太宰送去。不去信不信朕踹你!”趙桓笑罵著說道。


    他要定一個基調,而這個基調,就是給這隻能夠帶的動的隊伍,能夠解決問題的隊伍,人心不散的隊伍,注入靈魂。


    趙英才睜開了眼,將宣紙卷好,尋思著是不是拿到禦膳局燒掉更加合適一些。


    官家一時糊塗寫下了這幾個字,但凡是以後後悔了,他趙英豈不是首當其衝?


    左思右想的趙英,已經行了四千七百步來到了西華門之前,看到了守備森嚴的西華門軍卒和略微有些斑駁的大門,最終歎氣的出宮而去。


    李綱將官家的字放在書桌上,端詳了良久,忽然開口說道:“好!好字!”


    “官家修身以正,其字如人愈發周正,筆勢雄奇,姿態橫生,以至出於無心,手心兩忘之境,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好字!好字呀!趙都知以為呢?”


    “論拍馬屁,還是李太宰厲害。厲害,厲害,咱家佩服。”趙英被李綱這突如其來的聲音嚇了一跳,聽到李綱的說辭哭笑不得說道。


    他讀書少,可說不出這等濤濤之詞來誇讚官家。


    “某說的實話,你不懂欣賞。這墨寶拿到民間,不出五十萬貫,某可不賣。”李綱笑意盎然的說道。


    “可是官家要是反悔了,要收回這副字帖,那可如何是好?”趙英有些疑惑的說道。


    “所以官家才是千年難遇之明主呀。”李綱看著字帖上的字,笑著說道。


    輪境界,李綱隻能甘拜下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北宋當明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吾誰與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吾誰與歸並收藏回到北宋當明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