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藥?”她反問一句,轉過身來一笑,似乎漫不經心地問:“是哪位太妃的補藥呢?”
劉芸澤的身形頓了頓。
片刻,他低聲道:“秦卉。”
韓湘雪神色如常,不顧清荷和宛冬的茫然,轉身出門,看著人將禮部尚書淩大人扶上馬車,卻沒有回宮。而是又折了回來。
“劉太醫……”她喚了他一聲,尋個椅子坐下來,平靜道:“說說吧。為什麽要給秦卉煎一碗安胎藥?”
宛冬和清荷接了眼色沒進來,屋裏頭看顧藥爐的小藥童也低頭出去了。雕花木門聲與她語聲一落,白衣男子便跪了下來。
“臣知錯。”他平和道,“說之前,還請公主先消氣,以防傷身。”
“我有什麽可氣的?”白衣少女反問,鎮靜眉目一變,盯著他低垂平靜的麵龐,咬牙笑道:“劉芸澤,你好得很。出了這種事情,你竟然不告訴我?”卻倏地壓低了聲音。
“……公主明察,此事並非臣知而不報。隻是事關重大,不敢妄動,隻待公主回來裁決。”他跪直身子,抬起頭,眼裏一片平靜赤誠,亦將聲音壓低,如同耳語般幾不可聞。
韓湘雪與他目光對上,停頓一瞬,又往圈椅上靠過去,掌心支著頰側,十分之頭疼。
古人雲:屋頂偏逢連漏雨,果真有幾分道理。
一件事情還沒明了,其他的事情接踵而至。那些旁的也就罷了,太妃懷喜算個什麽事兒啊?
……而且還是在她皇爺爺已經出宮十年的情況下。
韓湘雪滿心疲憊,很想就此擺擺手,眼不見為淨。而腦中偏偏浮現出初見秦卉時她那膽小怯懦的樣子,不由歎了口氣。
……算了,做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這件事要是落到母後或者父皇手上,誰知道他們兩個會怎麽處理。說不定還惹得煩心。
還是自己順手辦了吧,說起來她們也有一麵之緣。雖不知她與穆九郎是否是良配,她也實在很難看著父皇或母後去做這個棒打鴛鴦的棒槌。
“什麽時候的事?”她打定主意,歎了口氣。坐直身子,示意劉芸澤起來,一邊問道。
他順著站起來,頓了頓,“秦太妃所懷身孕,已有五月有餘。”
“五月有餘?”少女嚇了一跳,一時啞然,又很快明白。
“……那豈不是……我啟程前就已經懷上了?”
劉太醫默不作聲,沒有否認。
“她……今年年歲幾許?”韓湘雪忽然想到這個問題,遲疑道:“情況怎樣,可有不適?”
“沒有。太妃娘娘調養良好,胎兒也都還好,前些日子說椎骨疼,也是正常征象。沒有什麽問題。
“……年齡,大概是四十有一吧。”
四十有一?
她心尖像是被涼風拂了過去,那點疲憊和煩亂都沉下去,取而代之的是擔心和凝重。
“四十有一……胎位如何?”她蹙著眉頭,“你給她開的什麽藥?”
這個年紀,生產不易,更損心損身。本不如年輕時候身子康健,恢複快,胎位和用藥上再出了問題,就更是雪上加霜。
無論是出於之前的緣分,還是醫者的仁心,韓湘雪既打定了主意要幫,就不能看著她在這上頭丟命。
“……回公主,太妃娘娘……是女眷,微臣不能近身。至於藥,是《金匱要略》中的方子,經過稍許調整,也送由太醫令查驗過,無礙。”
“……太醫署還有這種規矩?”她哂笑,語氣卻微微重了些:“那女醫呢?我聽說你們那裏有專門應對這種情況的醫女,人呢?”
劉芸澤無聲地張了張嘴,說不出話來。
不過即使他不說,韓湘雪一點就通。
“是因為太上皇不在宮中,她懷的一定是孽子,對吧?”她毫不顧忌地道,聲音仍然壓得低,與他雙眼對視時,語調似乎柔和幾分。
“劉太醫,你就不怕這麽做,不但得不了我的認可……反而會受罰甚至丟命嗎?”
“……微臣知道。但她的孩子是無辜的。長公主宅心仁厚,救人命乃大善,臣不覺得這是賭上了身家性命。”
“僅僅是這樣?”
他頓了頓,又抬頭,慎重而緩慢道:“公主……也是醫者,會懂的。”
會懂得救死扶傷的道理,會有維護病患的本能,會尊重每一條生命。哪怕是個不被期待的孩子,也值得讓人爭取他活下去的權利。
“行了。”仙姿佚貌的少女歎口氣,道:“你起來,去給她送藥吧。太醫署的人先不用管,胎位的事情我抽空給她看看。有我在,保她們母子平安。”
直到上了馬車,回晨雪宮的路上,韓湘雪還覺得自己被劉芸澤算計了。
偌大一個太醫院,侍從醫女眾多。他雖不是太醫令,也絕不用事事操勞、諸事費心。她就不信,偏他就缺了個可信的人,煎藥非要擱在眼皮子底下看著,生怕那藥能出問題似的。
當然,這也可以說是他做事謹慎。但她命他去診治禮部尚書,他也拖著藥爐子去,滿屋子的藥味不怕衝撞到尚書大人,也不開窗放一放,明擺著是給她聞的。
別人不知,他能不知嗎?當初替她按肩被百般挑剔,但凡照她的指示去做,不難知道她醫術超凡。這才有了這麽一遭。
這件事,可能要緊著些辦了。聽他的意思,太醫署對這件事怕是很不齒,連個醫女都請不到。秦卉怕是過得不好。抓緊幫忙吧。
回去的時候,她在殿前聽宮女說,倪月華來了。
正是五月春天,萬物萌生,一片綠野。擱到宮中,便是許多精心侍弄的花翹首開放,迎春、桃花、李花、海棠分種在院中各處,花枝繁盛,亭亭玉立,香氣襲人,引得蜂飛蝶繞。不時有花瓣飛落,更是落英繽紛,淡粉與金黃、潔白與嫣紅片片紛飛潑散,樹下的地麵也借得幾分瑰麗。未至盛夏,已有春色滿園。
她在院中站了站,白衣墨發顯得尤其清淨,不施妝粉,容顏卻極盛,似乎這喧鬧的靜景能和著日光點染了她的衣角。
站在暖意濃濃的春日下,探身望望簷上暄然高升的日頭,折了幾枝花放嬌豔的迎春,她便往房中去了。
劉芸澤的身形頓了頓。
片刻,他低聲道:“秦卉。”
韓湘雪神色如常,不顧清荷和宛冬的茫然,轉身出門,看著人將禮部尚書淩大人扶上馬車,卻沒有回宮。而是又折了回來。
“劉太醫……”她喚了他一聲,尋個椅子坐下來,平靜道:“說說吧。為什麽要給秦卉煎一碗安胎藥?”
宛冬和清荷接了眼色沒進來,屋裏頭看顧藥爐的小藥童也低頭出去了。雕花木門聲與她語聲一落,白衣男子便跪了下來。
“臣知錯。”他平和道,“說之前,還請公主先消氣,以防傷身。”
“我有什麽可氣的?”白衣少女反問,鎮靜眉目一變,盯著他低垂平靜的麵龐,咬牙笑道:“劉芸澤,你好得很。出了這種事情,你竟然不告訴我?”卻倏地壓低了聲音。
“……公主明察,此事並非臣知而不報。隻是事關重大,不敢妄動,隻待公主回來裁決。”他跪直身子,抬起頭,眼裏一片平靜赤誠,亦將聲音壓低,如同耳語般幾不可聞。
韓湘雪與他目光對上,停頓一瞬,又往圈椅上靠過去,掌心支著頰側,十分之頭疼。
古人雲:屋頂偏逢連漏雨,果真有幾分道理。
一件事情還沒明了,其他的事情接踵而至。那些旁的也就罷了,太妃懷喜算個什麽事兒啊?
……而且還是在她皇爺爺已經出宮十年的情況下。
韓湘雪滿心疲憊,很想就此擺擺手,眼不見為淨。而腦中偏偏浮現出初見秦卉時她那膽小怯懦的樣子,不由歎了口氣。
……算了,做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這件事要是落到母後或者父皇手上,誰知道他們兩個會怎麽處理。說不定還惹得煩心。
還是自己順手辦了吧,說起來她們也有一麵之緣。雖不知她與穆九郎是否是良配,她也實在很難看著父皇或母後去做這個棒打鴛鴦的棒槌。
“什麽時候的事?”她打定主意,歎了口氣。坐直身子,示意劉芸澤起來,一邊問道。
他順著站起來,頓了頓,“秦太妃所懷身孕,已有五月有餘。”
“五月有餘?”少女嚇了一跳,一時啞然,又很快明白。
“……那豈不是……我啟程前就已經懷上了?”
劉太醫默不作聲,沒有否認。
“她……今年年歲幾許?”韓湘雪忽然想到這個問題,遲疑道:“情況怎樣,可有不適?”
“沒有。太妃娘娘調養良好,胎兒也都還好,前些日子說椎骨疼,也是正常征象。沒有什麽問題。
“……年齡,大概是四十有一吧。”
四十有一?
她心尖像是被涼風拂了過去,那點疲憊和煩亂都沉下去,取而代之的是擔心和凝重。
“四十有一……胎位如何?”她蹙著眉頭,“你給她開的什麽藥?”
這個年紀,生產不易,更損心損身。本不如年輕時候身子康健,恢複快,胎位和用藥上再出了問題,就更是雪上加霜。
無論是出於之前的緣分,還是醫者的仁心,韓湘雪既打定了主意要幫,就不能看著她在這上頭丟命。
“……回公主,太妃娘娘……是女眷,微臣不能近身。至於藥,是《金匱要略》中的方子,經過稍許調整,也送由太醫令查驗過,無礙。”
“……太醫署還有這種規矩?”她哂笑,語氣卻微微重了些:“那女醫呢?我聽說你們那裏有專門應對這種情況的醫女,人呢?”
劉芸澤無聲地張了張嘴,說不出話來。
不過即使他不說,韓湘雪一點就通。
“是因為太上皇不在宮中,她懷的一定是孽子,對吧?”她毫不顧忌地道,聲音仍然壓得低,與他雙眼對視時,語調似乎柔和幾分。
“劉太醫,你就不怕這麽做,不但得不了我的認可……反而會受罰甚至丟命嗎?”
“……微臣知道。但她的孩子是無辜的。長公主宅心仁厚,救人命乃大善,臣不覺得這是賭上了身家性命。”
“僅僅是這樣?”
他頓了頓,又抬頭,慎重而緩慢道:“公主……也是醫者,會懂的。”
會懂得救死扶傷的道理,會有維護病患的本能,會尊重每一條生命。哪怕是個不被期待的孩子,也值得讓人爭取他活下去的權利。
“行了。”仙姿佚貌的少女歎口氣,道:“你起來,去給她送藥吧。太醫署的人先不用管,胎位的事情我抽空給她看看。有我在,保她們母子平安。”
直到上了馬車,回晨雪宮的路上,韓湘雪還覺得自己被劉芸澤算計了。
偌大一個太醫院,侍從醫女眾多。他雖不是太醫令,也絕不用事事操勞、諸事費心。她就不信,偏他就缺了個可信的人,煎藥非要擱在眼皮子底下看著,生怕那藥能出問題似的。
當然,這也可以說是他做事謹慎。但她命他去診治禮部尚書,他也拖著藥爐子去,滿屋子的藥味不怕衝撞到尚書大人,也不開窗放一放,明擺著是給她聞的。
別人不知,他能不知嗎?當初替她按肩被百般挑剔,但凡照她的指示去做,不難知道她醫術超凡。這才有了這麽一遭。
這件事,可能要緊著些辦了。聽他的意思,太醫署對這件事怕是很不齒,連個醫女都請不到。秦卉怕是過得不好。抓緊幫忙吧。
回去的時候,她在殿前聽宮女說,倪月華來了。
正是五月春天,萬物萌生,一片綠野。擱到宮中,便是許多精心侍弄的花翹首開放,迎春、桃花、李花、海棠分種在院中各處,花枝繁盛,亭亭玉立,香氣襲人,引得蜂飛蝶繞。不時有花瓣飛落,更是落英繽紛,淡粉與金黃、潔白與嫣紅片片紛飛潑散,樹下的地麵也借得幾分瑰麗。未至盛夏,已有春色滿園。
她在院中站了站,白衣墨發顯得尤其清淨,不施妝粉,容顏卻極盛,似乎這喧鬧的靜景能和著日光點染了她的衣角。
站在暖意濃濃的春日下,探身望望簷上暄然高升的日頭,折了幾枝花放嬌豔的迎春,她便往房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