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靈七日後,謝家村迎來了一場喪事,謝宴的父親被安葬於謝家村村後山處的一個墓地裏。
冥幣撒滿天,披麻戴孝的人哀哭不斷,一條白色的送葬長龍順著山路漸漸遠離,直到消失不見。
“小弟,明天就是科考的日子了。如今……父親突然去世你不能應考,這可如何是好。”謝家大姐很是擔心謝宴的身體和心情,生怕謝宴因為不能科考而傷心傷身。
“還有小妹和二妹的婚事也要被這一次耽擱了,小妹還好,不過二妹已經十六了,如果在等三年那二妹她,可怎麽辦?”
越想越是難過,氣父親的突然離世留下姐弟四人。氣自己不爭氣無法照顧好小弟和妹妹們,心中的苦惱和難過幾乎要將她淹沒了。
“大姐放心,有我。”輕輕抱住哭泣不止的大姐,謝宴第一次在心底做下一個承諾。
不會讓二姐嫁不出去,也不會讓大姐一味的付出。大姐從未為自己想過,便由我來替大姐著想,為這個家承擔我該承擔的一切。
一年之後狄戎人入侵,其來勢洶洶勢不可擋。宋帝將會借此大肆的招攬人才,並且無論是誰,隻要有能力,守孝之人亦可參加,這就是謝宴的機會,唯一一個機會!
街市熱鬧,走街串巷的都是賣貨郎的叫賣聲。岸堤邊的楊柳依依,順著風劃過湖麵泛起一道道漣漪。位於鬧市之中的一間書坊安靜無聲,是唯一的一家清淨之處。
一名青衫書生端坐於書後,墨發被青色的絲絛綁起,看不清麵孔,隻給人留下一個清俊挺拔的背影和一身儒雅的氣質。
這人就是謝宴。謝宴憑借一手好字在鎮上的書坊找了一份抄書的工作,有時還能留在書坊看書。這對於謝宴這個貧家子弟來說已經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對此謝宴也是盡心盡力的抄書,每每按時完成任務並不敷衍了事。
在這一種良性循環下,謝宴的字越發好,抄書的速度也越發的快。能夠留在書坊裏看書的時間越發的長不說,這有關於這個朝代的情況和知識也知道的越發的多。
“謝公子。”
一名女子款款而來,手執一柄青玉傘。
原來竟不知何時下起了細細密密的小雨。
“柳小姐。”謝宴轉過身來,少年身姿如鬆,容顏俊美儒雅,讓女子悄悄紅了臉頰。
“我想著公子可能沒有帶傘,所以特意給公子你送傘來了。”
說著從身旁婢女的手中接過一柄青玉傘遞給謝宴。
看著少女期待的目光,謝宴沒有拒絕,也沒有過分感激,隻是坦然的接受了。
“如此,多謝柳小姐。”
而此時匆忙趕來給謝宴送傘的謝家小妹偷偷躲在一角,睜著一雙大眼睛直直盯著柳小姐和謝宴看,眼中流露出一絲笑意。
看著謝宴收下了對方的傘,謝家小妹默不作聲的轉身回了家,並沒有告訴謝宴自己來過。
“明日就是科考的日子,謝公子怎麽還來書坊,應當在家中好好溫習才是。”
“柳小姐多慮了,家中可溫習書坊亦可溫習,況且書坊的書比起我家中還要更多的多。”
……
雨過天晴後二人在巷口處分開。
臨分開前柳小姐好似有話對謝宴說,但最後還是什麽也沒說,隻是平靜的收起了傘離開。
次日淩晨時分,外界還是一片霧蒙蒙,謝宴已經起身準備出發前往縣城。
之前賣了田地的錢都被謝宴交給了謝家大姐,用於日常生活花費。而這一年來謝宴抄書的錢也攢下了不少,正好夠謝宴趕考的花費。
這是謝宴的第三次州試,成與不成便看這一次了。
“小弟!一路小心。”謝家大姐站在村口目送謝宴的離開。
“小弟,你一定可以的。”這是二姐多年殷切的期望。
“大哥,我等你回來!”小妹仍舊這般乖巧。
“乖孫,別擔心家裏,早去早回!”一聲聲親切的安慰即便謝宴已經走遠了還是能夠清晰的聽到,這就是家人吧,這就是家人。
大宋沿襲前朝舊製開科考,卻又比前朝更加的完善。之前都是每年舉行一次,謝宴因為守孝而錯過了。這次是宋帝開恩讓所有有能力的人,不分貴賤就連守孝期也能參加。雖然這一舉動讓許多人不滿,但是還是堅定的展開了,誰也不能阻止。
相比起那些仆從成群的公子哥,亦或者是那些家人陪伴的趕考學子,謝宴一人便顯得紮眼極了。畢竟無論如何,怎麽樣家中也會派一人來照顧趕考學子,即便家中沒有家族也會派人來。偏偏謝宴是一人,更何況加上謝宴容貌氣質出眾,一到一家客棧便成了客棧中一個出眾的存在。
不是謝宴沒有人照顧,而是謝宴不願家中姐姐們陪伴。到時候謝宴赴考,隻留姐姐一人在客棧不說安不安全,就是安全謝宴也不會放心。而且謝宴也不想姐姐們為了照顧他而沒有顧及到自己的身子,按照他姐姐們對他的關心程度這是完全有可能的。
第二日一早謝宴喝了藥吃了一個飽飯,又帶了幾包藥簡單收拾了自己便進入考場。
雖然這一年來謝宴的身子好了許多,但是這多年的頑疾並不是那般容易好的。謝宴隻能時刻注意身子,並且準備好藥包。
當考場門口檢查的軍官要謝宴脫下衣服的時候,謝宴明顯感受到許多人的目光一下子往他這邊看了過來,對於自己的容貌謝宴當然是清楚的,並沒有感到奇怪。
謝宴不奇怪但是排在後麵看不見前方是什麽情況的人奇怪呀!於是等謝宴考完出了考場才知道自己已經成了州府的名人,靠容貌出了名的人。
此時的謝宴正在按照軍官的要求將外衣脫了。
白皙如玉的手指輕輕從肩頭開始將衣服脫下,青色的外衫從肩頭滑落,露出裏麵白色的裏衣和少年那不算健壯的身姿。
少年玉色的脖頸顯露在人前,那小巧精致的鎖骨更是美得驚人。風吹起少年的發絲,也蕩漾了周圍一圈人心中的漣漪。
冥幣撒滿天,披麻戴孝的人哀哭不斷,一條白色的送葬長龍順著山路漸漸遠離,直到消失不見。
“小弟,明天就是科考的日子了。如今……父親突然去世你不能應考,這可如何是好。”謝家大姐很是擔心謝宴的身體和心情,生怕謝宴因為不能科考而傷心傷身。
“還有小妹和二妹的婚事也要被這一次耽擱了,小妹還好,不過二妹已經十六了,如果在等三年那二妹她,可怎麽辦?”
越想越是難過,氣父親的突然離世留下姐弟四人。氣自己不爭氣無法照顧好小弟和妹妹們,心中的苦惱和難過幾乎要將她淹沒了。
“大姐放心,有我。”輕輕抱住哭泣不止的大姐,謝宴第一次在心底做下一個承諾。
不會讓二姐嫁不出去,也不會讓大姐一味的付出。大姐從未為自己想過,便由我來替大姐著想,為這個家承擔我該承擔的一切。
一年之後狄戎人入侵,其來勢洶洶勢不可擋。宋帝將會借此大肆的招攬人才,並且無論是誰,隻要有能力,守孝之人亦可參加,這就是謝宴的機會,唯一一個機會!
街市熱鬧,走街串巷的都是賣貨郎的叫賣聲。岸堤邊的楊柳依依,順著風劃過湖麵泛起一道道漣漪。位於鬧市之中的一間書坊安靜無聲,是唯一的一家清淨之處。
一名青衫書生端坐於書後,墨發被青色的絲絛綁起,看不清麵孔,隻給人留下一個清俊挺拔的背影和一身儒雅的氣質。
這人就是謝宴。謝宴憑借一手好字在鎮上的書坊找了一份抄書的工作,有時還能留在書坊看書。這對於謝宴這個貧家子弟來說已經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對此謝宴也是盡心盡力的抄書,每每按時完成任務並不敷衍了事。
在這一種良性循環下,謝宴的字越發好,抄書的速度也越發的快。能夠留在書坊裏看書的時間越發的長不說,這有關於這個朝代的情況和知識也知道的越發的多。
“謝公子。”
一名女子款款而來,手執一柄青玉傘。
原來竟不知何時下起了細細密密的小雨。
“柳小姐。”謝宴轉過身來,少年身姿如鬆,容顏俊美儒雅,讓女子悄悄紅了臉頰。
“我想著公子可能沒有帶傘,所以特意給公子你送傘來了。”
說著從身旁婢女的手中接過一柄青玉傘遞給謝宴。
看著少女期待的目光,謝宴沒有拒絕,也沒有過分感激,隻是坦然的接受了。
“如此,多謝柳小姐。”
而此時匆忙趕來給謝宴送傘的謝家小妹偷偷躲在一角,睜著一雙大眼睛直直盯著柳小姐和謝宴看,眼中流露出一絲笑意。
看著謝宴收下了對方的傘,謝家小妹默不作聲的轉身回了家,並沒有告訴謝宴自己來過。
“明日就是科考的日子,謝公子怎麽還來書坊,應當在家中好好溫習才是。”
“柳小姐多慮了,家中可溫習書坊亦可溫習,況且書坊的書比起我家中還要更多的多。”
……
雨過天晴後二人在巷口處分開。
臨分開前柳小姐好似有話對謝宴說,但最後還是什麽也沒說,隻是平靜的收起了傘離開。
次日淩晨時分,外界還是一片霧蒙蒙,謝宴已經起身準備出發前往縣城。
之前賣了田地的錢都被謝宴交給了謝家大姐,用於日常生活花費。而這一年來謝宴抄書的錢也攢下了不少,正好夠謝宴趕考的花費。
這是謝宴的第三次州試,成與不成便看這一次了。
“小弟!一路小心。”謝家大姐站在村口目送謝宴的離開。
“小弟,你一定可以的。”這是二姐多年殷切的期望。
“大哥,我等你回來!”小妹仍舊這般乖巧。
“乖孫,別擔心家裏,早去早回!”一聲聲親切的安慰即便謝宴已經走遠了還是能夠清晰的聽到,這就是家人吧,這就是家人。
大宋沿襲前朝舊製開科考,卻又比前朝更加的完善。之前都是每年舉行一次,謝宴因為守孝而錯過了。這次是宋帝開恩讓所有有能力的人,不分貴賤就連守孝期也能參加。雖然這一舉動讓許多人不滿,但是還是堅定的展開了,誰也不能阻止。
相比起那些仆從成群的公子哥,亦或者是那些家人陪伴的趕考學子,謝宴一人便顯得紮眼極了。畢竟無論如何,怎麽樣家中也會派一人來照顧趕考學子,即便家中沒有家族也會派人來。偏偏謝宴是一人,更何況加上謝宴容貌氣質出眾,一到一家客棧便成了客棧中一個出眾的存在。
不是謝宴沒有人照顧,而是謝宴不願家中姐姐們陪伴。到時候謝宴赴考,隻留姐姐一人在客棧不說安不安全,就是安全謝宴也不會放心。而且謝宴也不想姐姐們為了照顧他而沒有顧及到自己的身子,按照他姐姐們對他的關心程度這是完全有可能的。
第二日一早謝宴喝了藥吃了一個飽飯,又帶了幾包藥簡單收拾了自己便進入考場。
雖然這一年來謝宴的身子好了許多,但是這多年的頑疾並不是那般容易好的。謝宴隻能時刻注意身子,並且準備好藥包。
當考場門口檢查的軍官要謝宴脫下衣服的時候,謝宴明顯感受到許多人的目光一下子往他這邊看了過來,對於自己的容貌謝宴當然是清楚的,並沒有感到奇怪。
謝宴不奇怪但是排在後麵看不見前方是什麽情況的人奇怪呀!於是等謝宴考完出了考場才知道自己已經成了州府的名人,靠容貌出了名的人。
此時的謝宴正在按照軍官的要求將外衣脫了。
白皙如玉的手指輕輕從肩頭開始將衣服脫下,青色的外衫從肩頭滑落,露出裏麵白色的裏衣和少年那不算健壯的身姿。
少年玉色的脖頸顯露在人前,那小巧精致的鎖骨更是美得驚人。風吹起少年的發絲,也蕩漾了周圍一圈人心中的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