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臥室時,經杏恰好回來了。
“主子,嚴淑嫻那個丫環不在蘅芷院。不過,我在蘅芷院,遇到了劉春花和劉秋月姐妹。”
“她們正在收拾行李,打算明天離開芝蘭書院,回家鄉。”紅杏主動告訴蕭瓊枝。
蕭瓊枝點點頭。
劉春和劉秋月都曾經陷落在春香院,這次,又與蕭明珠一家子對薄公堂,依蕭明珠的大嘴巴,隻怕不用一天,就能讓發生在她們身上的事,變得人盡皆知。
芝蘭書院她們肯定是很難呆下去了,因為這裏的女學生,貴女居多,基本上都很排斥、像她們這種從春香院那種裏方出來的女子。
隻是,等事情傳到她們的家鄉去,她們又要怎麽在家鄉呆下去呢?
蕭瓊枝低頭沉思一下,帶著紅杏,去蘅芷院找她們。
才走到她們住的屋子門口,蕭瓊枝就發現她們大開著門,一個仍然還在燈下收拾行李,另一個靠坐在床頭看著。
那些大到用過的帕子,穿舊的衣服,小到一針一線,都已被劉秋月有條不紊地仔細整理起來,打包。
蕭瓊枝粗粗看了下,發現她打包好的這種衣服細軟類包袱,居然已經有五個了。
這實在是有些奇怪。
因為,現在還是進入秋天不久,天氣不是太冷。
像她平時帶著紅杏、青桃兩個過來,都是隻需要一人一個包袱裝衣服,背過來放進芝蘭書院配備的箱籠裏,就可以了。
“為什麽你們會有這麽多包衣服呀?”蕭瓊枝好奇的問。
“公主殿下,你來了?”劉秋月和劉春花原本都沒有注意到蕭瓊枝過來,聽到蕭瓊枝的問話,劉秋月馬上停下手裏的動作,給蕭瓊枝行禮。
床上的劉春花也掙紮著用手肘撐起身子,試圖轉身給蕭瓊枝行禮。
蕭瓊枝連忙快步走到床邊,扶住劉春花,溫聲說:“春花,你好好坐著,別亂動了,等身上的傷好了,想要給我行禮時,還有的是機會。”
劉春花目光一亮,不過,很快,又黯淡了下去,低下頭,潸然淚下。
雖然,這次蕭瓊枝替她出頭,使她得以從蕭明珠那裏,得到了萬兩銀子補償,又從玲瓏郡主那裏,得到了千兩銀子,一輩子的吃穿是不愁了。
但是,她的嘴裏,根本沒有牙齒,連舌頭,也被人剪去一大截,說不出話,雙手十根指頭,指骨全部斷了,以後,就算傷好了,也等同廢人,連生活自理,都成問題,再也無法過正常人的生活了。
“春花,別難過了,一切會好起來的。”蕭瓊枝沒想到劉春花居然會突然哭起來,連忙從懷裏掏出一塊手帕,邊輕輕替劉春花拭淚,邊溫聲安慰。
“是呀,姐姐,你放心,一切會好起來的。”劉秋月也湊過來,乖巧地附和。
蕭瓊枝伸手輕輕拍了拍她的肩膀。
她趁機指著那些衣服包袱,說:“公主殿下,你剛才問到這些衣服,其實,它們裏麵隻有兩包,是我和我姐姐的衣服,其餘都是書院的姐妹,送給我們的。”
“哦?她們怎麽會想到送衣服給你們?”蕭瓊枝有些意外。
劉秋月說:“我們家沒有錢,我和我姐姐一直依靠成績好,拿家鄉縣裏、州裏資助貧困學生的獎學金,才得以有錢出來讀書的。”
“芝蘭書院有近二十個女生姐妹,都跟我們來自同一個縣裏,州裏,知道我們的情況。”
“其中有幾個家裏條件好、人也好的,每學期都會把她們換季時換下的舊衣服,送給我們。”
“而跟她們住一個院子的一些好心女生姐妹看到了,問明情況後,也跟她們一樣,每學期都會把自己換季時換下的舊衣服,送給我們。”
“這次,我算了下,一共有十四個好心姐妹,送給我們衣服。”
“像我已經打包好的另三包衣服,以及現在正在整理的這些衣服,絕大部分,都是不久前,這些好心姐妹就陸續送過來的夏衣。”
“隻有一小部分,是她們今天聽說我們要走,特意送過來給我們的、嶄新的秋衣。”
原來是這樣。
蕭瓊枝感到很高興。
她沉思一下,說:“秋月,我很欣賞這樣的好心姑娘,你把她們的名字,都用一張紙,寫下來,交給我吧,等以後,有可以提攜她們的機會時,我也好借機提攜她們一下。”
“好的,我在這裏,先替她們,謝謝公主殿下了。”劉秋月大喜。
她馬上拿出筆墨紙硯,在一張紙上,寫下她們的名字,交給蕭瓊枝。
蕭瓊枝收起來,好奇地問:“秋月,我聽紅杏回來跟我說,你打算帶你姐姐明天回鄉下。那麽,等你們回到鄉下後,你又是怎麽打算的呢?”
秋月不假思索地說:“是這樣的,公主殿下,這次,幸虧你做主,讓我們從淮陽王妃和玲瓏郡主那裏,得到了一萬一千兩銀子的賠償。”
“我經我姐姐點頭同意,打算把這筆銀子分成三份。”
“一份六千兩,用來在我們外婆家那邊的鄉下鎮上,買一棟宅子,兩百畝田地,三、四個鋪麵。其中,宅子用來給家裏人住,鋪麵和田地用來發租,租金作為家裏每月的生活開銷。”
“一份三千兩,分給我們的弟、妹三人,一人一千兩,作為他們以後成家時,貼補他們娶妻的聘禮,嫁人的添妝。”
“至於剩下那一份裏麵那兩千兩銀子,我打算一部分用來給我姐姐治療身上的傷勢,剩下的一部分等我姐姐傷好後,全部捐給京郊的靜月觀,然後,求觀主收留我們姐妹,留在觀裏生活,直到終老。”
蕭瓊枝仔細聽完,搖了搖頭,說:“你們前麵兩份銀子的用處,還算合理,不過,你們最後一份銀子的用處,還是有些不合理。”
“你想想看,你今年才多大?最多也就十五、六歲吧?你姐姐呢?十七、八歲吧?”
“你們未來的路還長著呢,完全可以做很多有意義的事,為何要早早去道觀裏,過那種青燈、木魚、經書為伴的枯燥生活,直到終老?”
“主子,嚴淑嫻那個丫環不在蘅芷院。不過,我在蘅芷院,遇到了劉春花和劉秋月姐妹。”
“她們正在收拾行李,打算明天離開芝蘭書院,回家鄉。”紅杏主動告訴蕭瓊枝。
蕭瓊枝點點頭。
劉春和劉秋月都曾經陷落在春香院,這次,又與蕭明珠一家子對薄公堂,依蕭明珠的大嘴巴,隻怕不用一天,就能讓發生在她們身上的事,變得人盡皆知。
芝蘭書院她們肯定是很難呆下去了,因為這裏的女學生,貴女居多,基本上都很排斥、像她們這種從春香院那種裏方出來的女子。
隻是,等事情傳到她們的家鄉去,她們又要怎麽在家鄉呆下去呢?
蕭瓊枝低頭沉思一下,帶著紅杏,去蘅芷院找她們。
才走到她們住的屋子門口,蕭瓊枝就發現她們大開著門,一個仍然還在燈下收拾行李,另一個靠坐在床頭看著。
那些大到用過的帕子,穿舊的衣服,小到一針一線,都已被劉秋月有條不紊地仔細整理起來,打包。
蕭瓊枝粗粗看了下,發現她打包好的這種衣服細軟類包袱,居然已經有五個了。
這實在是有些奇怪。
因為,現在還是進入秋天不久,天氣不是太冷。
像她平時帶著紅杏、青桃兩個過來,都是隻需要一人一個包袱裝衣服,背過來放進芝蘭書院配備的箱籠裏,就可以了。
“為什麽你們會有這麽多包衣服呀?”蕭瓊枝好奇的問。
“公主殿下,你來了?”劉秋月和劉春花原本都沒有注意到蕭瓊枝過來,聽到蕭瓊枝的問話,劉秋月馬上停下手裏的動作,給蕭瓊枝行禮。
床上的劉春花也掙紮著用手肘撐起身子,試圖轉身給蕭瓊枝行禮。
蕭瓊枝連忙快步走到床邊,扶住劉春花,溫聲說:“春花,你好好坐著,別亂動了,等身上的傷好了,想要給我行禮時,還有的是機會。”
劉春花目光一亮,不過,很快,又黯淡了下去,低下頭,潸然淚下。
雖然,這次蕭瓊枝替她出頭,使她得以從蕭明珠那裏,得到了萬兩銀子補償,又從玲瓏郡主那裏,得到了千兩銀子,一輩子的吃穿是不愁了。
但是,她的嘴裏,根本沒有牙齒,連舌頭,也被人剪去一大截,說不出話,雙手十根指頭,指骨全部斷了,以後,就算傷好了,也等同廢人,連生活自理,都成問題,再也無法過正常人的生活了。
“春花,別難過了,一切會好起來的。”蕭瓊枝沒想到劉春花居然會突然哭起來,連忙從懷裏掏出一塊手帕,邊輕輕替劉春花拭淚,邊溫聲安慰。
“是呀,姐姐,你放心,一切會好起來的。”劉秋月也湊過來,乖巧地附和。
蕭瓊枝伸手輕輕拍了拍她的肩膀。
她趁機指著那些衣服包袱,說:“公主殿下,你剛才問到這些衣服,其實,它們裏麵隻有兩包,是我和我姐姐的衣服,其餘都是書院的姐妹,送給我們的。”
“哦?她們怎麽會想到送衣服給你們?”蕭瓊枝有些意外。
劉秋月說:“我們家沒有錢,我和我姐姐一直依靠成績好,拿家鄉縣裏、州裏資助貧困學生的獎學金,才得以有錢出來讀書的。”
“芝蘭書院有近二十個女生姐妹,都跟我們來自同一個縣裏,州裏,知道我們的情況。”
“其中有幾個家裏條件好、人也好的,每學期都會把她們換季時換下的舊衣服,送給我們。”
“而跟她們住一個院子的一些好心女生姐妹看到了,問明情況後,也跟她們一樣,每學期都會把自己換季時換下的舊衣服,送給我們。”
“這次,我算了下,一共有十四個好心姐妹,送給我們衣服。”
“像我已經打包好的另三包衣服,以及現在正在整理的這些衣服,絕大部分,都是不久前,這些好心姐妹就陸續送過來的夏衣。”
“隻有一小部分,是她們今天聽說我們要走,特意送過來給我們的、嶄新的秋衣。”
原來是這樣。
蕭瓊枝感到很高興。
她沉思一下,說:“秋月,我很欣賞這樣的好心姑娘,你把她們的名字,都用一張紙,寫下來,交給我吧,等以後,有可以提攜她們的機會時,我也好借機提攜她們一下。”
“好的,我在這裏,先替她們,謝謝公主殿下了。”劉秋月大喜。
她馬上拿出筆墨紙硯,在一張紙上,寫下她們的名字,交給蕭瓊枝。
蕭瓊枝收起來,好奇地問:“秋月,我聽紅杏回來跟我說,你打算帶你姐姐明天回鄉下。那麽,等你們回到鄉下後,你又是怎麽打算的呢?”
秋月不假思索地說:“是這樣的,公主殿下,這次,幸虧你做主,讓我們從淮陽王妃和玲瓏郡主那裏,得到了一萬一千兩銀子的賠償。”
“我經我姐姐點頭同意,打算把這筆銀子分成三份。”
“一份六千兩,用來在我們外婆家那邊的鄉下鎮上,買一棟宅子,兩百畝田地,三、四個鋪麵。其中,宅子用來給家裏人住,鋪麵和田地用來發租,租金作為家裏每月的生活開銷。”
“一份三千兩,分給我們的弟、妹三人,一人一千兩,作為他們以後成家時,貼補他們娶妻的聘禮,嫁人的添妝。”
“至於剩下那一份裏麵那兩千兩銀子,我打算一部分用來給我姐姐治療身上的傷勢,剩下的一部分等我姐姐傷好後,全部捐給京郊的靜月觀,然後,求觀主收留我們姐妹,留在觀裏生活,直到終老。”
蕭瓊枝仔細聽完,搖了搖頭,說:“你們前麵兩份銀子的用處,還算合理,不過,你們最後一份銀子的用處,還是有些不合理。”
“你想想看,你今年才多大?最多也就十五、六歲吧?你姐姐呢?十七、八歲吧?”
“你們未來的路還長著呢,完全可以做很多有意義的事,為何要早早去道觀裏,過那種青燈、木魚、經書為伴的枯燥生活,直到終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