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席席,枝葉摩挲。


    青雲駐地大部之人已經遵從掌門諭令離開此地,原先熙攘的峰嶺駐地也變得寧靜。秦燁辭別兩位朝陽峰師兄之後,信步走在寧靜的山峰之間。此間駐地隻做臨時之用,布置格局自是緊湊簡潔,以實用為上。


    不過即便隻是臨時居所,駐地一應木屋也建的結實美觀,非是凡俗簡陋那般的居所。修士畢竟不同尋常之人,哪怕是伐木壘土,也能借助修為輕易而為。秦燁心中想到一路所見之普通人辛勤活命的艱辛,再想想修士翻手之間便能修築如此一大片駐地,頗為感慨。


    一時甚至心發臆想,若是以修士之能,供給天下凡人,又能養活多少原本會饑寒而亡的普通人呢?


    不過很快,秦燁便自己醒悟,失笑搖頭。


    雖說修士自凡人中來,如青雲門等更是以“心懷正義、護持蒼生”為己任,可事實上,修士與凡人終究是兩個世界之人。便如當年初到河陽之時,大師兄宋大仁與他言說的一番話——青雲門能輕易供養一座城池,可為什麽他們下山采買,仍舊按照實際價值付與錢財,而非多多益善?


    便是因為過分扶持,隻會生養懶惰。


    常言道是“升米恩,鬥米仇”,正是如此。


    再想起當初青雲山下的農戶,以及那日細柳村中所遇所見,秦燁心懷感慨之間,對於所謂“眾生皆苦”,仿佛有了不一樣的體悟。道家自然,佛家超脫,魔道逍遙,可所謂“眾生樂土”,又在何處?


    他竟有些回憶起前世的諸般理念來。


    又自行走間,駐地中隱晦波動的一股力量,吸引了他的注意。駐足體悟片刻,秦燁很快就尋到了此地安放在外圍的幾處陣法節點。青雲門中雖以“禦物”、“劍訣”為主流,似此陣道人才也並非沒有,隻是觀其水平,四平八穩有餘,機變卻略顯不足,僅能用作遮掩行藏與迷惑之用。


    秦燁在此地歇息一夜。


    次日天地陰陽交泰之悸動,讓他緩緩從修煉中退出。早已習慣了每日勤修不輟,無其他意外的時候秦燁從不斷絕。雖說眼下他神魂傷勢緩解,麵上蒼白顏色也正常了許多,尤其是身藏異寶“玄火鑒”,每日經受那種純陽正氣滋養,身體愈發康健,倒使他臉上顯出些紅潤。以他目前狀態,也不必嚴苛局限於每日兩個時辰的修行限定,隻是他自己習慣了這般修煉,時間一到便自然而然的醒轉。


    走出休息的木屋,駐地山峰之外,仍自天色朦朧。


    放眼所見,峰嶺下蒼莽一片,樹木森森,都籠在些微天光之內。遙遠天際,雲層逐漸明亮,一股溫暖而充滿力量的顏色正在其中醞釀,隻待一霎迸發生機。


    難得寧靜無事的一日。


    秦燁嗅著清晨曙光未展,那浸透心脾的舒爽氣息,連日緊繃的情緒為之一緩。這些日子以來,他明顯感覺到自身實力的大幅增長,不過少有時間仔細梳理自身,今日倒是個不錯的日子。


    目前他手中威能最甚的,自是雷法“五雷咒”。此道家法訣,竟正與他修行的“神相觀想法”相合,無意之間產生某種蛻變,威能較之其他人更甚。在自行梳理揣摩之後,秦燁很快發覺“五雷咒”中許多變化,都來自他所觀想的那位“秦天君”。“雷戟”正是神相武器,“雷法”出自神相逸散雷霆,“雷獸”更是身下胯下坐騎。


    “五雷咒法”在秦燁借助觀想法,跳過了許多的崎嶇路途,倒有些似是觸碰到雷法真諦的意蘊。


    因此使得秦燁心生感悟,直覺當他能將神相在識海中完全顯現之後,雷法恐會還有精進。


    其次便是他依為根基的“五行訣”。水法、與木法在諸多鬥法之中,也大有進步,不過秦燁心底清楚,那隻是對“五行訣”的純熟運用,而並非如兩係法訣突破“法相之力”那般本質飛躍。


    如是想來,他這兩係法訣倒是許久未有實質進展了。


    左右無事,秦燁便走出駐地,在山峰幾裏之外尋到一處林木茂密的山穀,打算在此專研一番“木行訣”。木行法相之“融靈”,秦燁憑此多次化險為夷,不過隨著修為進步,他感覺自己對“融靈”的掌控尚且處在表麵,未能真正深入理解透徹。


    “融靈”還有極大的挖掘潛力。


    便如秦燁此時,正是想深入演練“融靈”衍生的“遁法”。他的“木遁”之術,目前隻能依憑自己法力“化生”的林木,乃至以自己煉鑄的法寶為根基,才能禦使。


    秦燁直覺,此法的上限絕不局限於此。


    若他能將自己掌握的“融靈”之法更進一步,或許便能做到脫去自身法力的禁錮,“木遁”之法真正能夠借助一應“木靈”施展,凡所有林木之處,都應當可以施以遁術才是!


    這並非是秦燁臨時起意,而是早在練出“融靈”之後,便萌生的想法。


    而且以他揣測,“遁術”不應當僅僅局限於“木靈”才是,如果他修為長進,對“融靈”融會貫通,是否可以在遁術裏增添“水遁”之法?再做衍生的話,進而還應當有“土遁”、“火遁”才是,完全掌控五行,豈不成了“五行遁法”?


    秦燁神情振奮,眼露精光,倒是為自己的暢想而引得萬分期待。


    “通曉五行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兒,而且單就遁術的實用性來講,‘土遁’應是第一首選。畢竟雙足所立,何處不是大地?”


    秦燁心情頗為古怪,喃喃自語地想了一陣,忽地手訣變換,抬手打出一掌。那一掌落在他身前古木之上,沉悶聲響裏伴著某種奇異的“嘶嘶”之音。等他收回手掌,看那落掌之處竟一片焦黑,縷縷青煙寥寥,迎麵便有股焦糊的氣味傳開,竟似被火焰灼燒一般。


    很明顯,這便是“火行訣”的雛形了。


    秦燁原定計劃裏修行“土行訣”還沒能窺探到一絲訣竅,反倒是從未想過的“火行訣”,在受到神物助益之下,短短時間裏竟有了突破性的進展。能成功將道家法力演變為“火靈力”,後續法訣的修行自是水到渠成。


    “是了。”


    “倒忘了今日的主要目的,乃是修習‘木行融靈’,可不能本末倒置啊。”


    幽幽林間,靜謐無聲。


    哪怕是蟲豸鳥獸,少有靈智,也能本能的感知到來自修士的威壓。在這種遠比天敵氣息可怕的威壓之下,它們哪裏敢發出一點聲響?不過隨著秦燁盤膝坐在一棵巨大古木之下,細細感悟天地自然,身上屬於修士的威壓收斂,逐漸散發出仿若林木的自然氣息後,林間細碎的鳥語蟲鳴再度響起。


    微風漸起。


    樹葉倏倏而落。


    落葉輕盈翻飛,也落到秦燁的身上。微風吹動他的頭發,落葉掉落在他的肩膀、頭上,他也一無所知。一隻鳥雀好奇的落下,在他肩膀偏著腦袋瞅他一眼,清脆的叫了兩聲,隨後一躍跳到他頭上,唱起一陣回響不絕的鳥語。


    秦燁仿佛當真化作了自然一物。


    他細細的感受著周遭的自然之氣,體內法力勻速流轉,木靈的氣息從他身上逸散而去。比起他身後的古木,散發濃鬱木靈氣息的秦燁,在鳥雀的眼裏恐怕比那古木更像是林木。


    時間一晃,便是一日。


    秦燁從沉浸中蘇醒,實乃腹中饑渴。他一邊回想此前修行所獲,一邊靠著古木吃著準備好的幹糧。一日的修行,他也算有所收獲,至少在體悟自身與自然樹木的木靈氣息裏,有了極大的進展。


    要施展“遁法”,他首先要做到的便是感知自然樹木中的木靈之氣,而後憑借自身法力與之通感連結。他自己施展“化生”之法,以及禦使的法寶,本身就與他有所聯係,感知起來自是得心應手。


    可這感悟自然樹木與之連結,卻並不容易。


    秦燁緊皺眉頭,思索自己的修行之道。


    忽地一片落葉從古木落下,而後晃晃悠悠,自他麵前飄飛,隨即落在他盤坐的膝蓋上。秦燁心有所悟,拾起樹葉,運轉法訣時他能清晰的感知到落葉裏逐漸散去的生機。


    猛然間,秦燁叫了一聲,驚立站起。


    一道突如其來的靈光,給了他重要啟示——感知自然木靈之氣,還有什麽能比得上直接融入其中更加真切的?秦燁目光一亮,回身看向那巨大的古樹,躍躍欲試。


    融身古木,而不傷害古樹,並非一件易事。


    不過秦燁耗費一番思量,以深厚“木行訣”修為,再輔以法寶威能,最後竟當真融身進入到古樹之中。那是一種難以言述的感覺,秦燁仿佛置身於自然木靈之間,一種前所未有的感覺潮水般簇擁而來——亙古,寧靜,無喜無悲,無動無波。


    仿佛,他已然化身為佇立天地的一株古木。


    山穀樹林間,再沒了一絲修士的氣息。


    樹林裏的鳥獸蟲豸,再度活躍起來。便是天道自然賦予它們的本能,也無法覺察處自己身下的古樹與此前有何不同。反倒是稍顯濃鬱的清新木靈之氣,讓它們愈發親近。


    久久。


    嗖~!


    突然一陣破空,打破此地寧靜。平平無奇的山穀裏,驟然落下一道黑衣身影。緊接著又是一聲銳響,天上一道人影攜帶沉凝猶如山嶽的氣勢緊追而下。


    樹林再度靜寂無聲。


    “此乃青雲駐地,你好大的膽子!”


    黑衣身影站定,聞言不露慌亂,反倒好整以暇轉過身來,眼中帶著肆意打量的神色看著來人。


    “原來是你,真是讓人意外啊。”


    【節日快樂~咳,哈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青雲山上明月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殊屠未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殊屠未歸並收藏青雲山上明月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