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也許我們……
全麵戰爭之帝國征服者係統 作者:下雨的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莽那年,朝廷的賦稅勞役日益嚴重,統治階級“多畜奴婢,田宅無限”,奢侈揮霍,弄得民窮國虛。
土地兼並和奴婢、流民的數量惡性膨脹,成為當時嚴重的社會問題,階級矛盾和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日趨尖銳,各地起義不斷。
而李蕁昆呢?從靈帝開始,由於土地兼並越加尖銳,地主豪強擁有自己的私人武力,加上中央政府政治黑暗,皇權虛弱無力,對地方過度放權,因而造成群雄割據的局麵。
“唉,亂世出英雄啊!”
賈詡搖搖頭,每當矛盾大爆發的時候,隻有流血,才會讓矛盾減小,才會讓文明發展更上一層。
別的不說,就說最近,土地官府公有製、重點物資官府經營、計劃經濟等等,還有徹底廢除奴隸製,改換為雇傭關係製度,這一件件事情,和元始元年的王莽,何其相似啊!
隻不過,可能是經曆過了王莽篡位奪權的事情之後,大家心中都有了一記預防針。
甚至在李蕁昆做出改變後,各方勢力甚至劉協,也都開始做出了改變。
可能正是因為王莽距離現在並不遙遠,讓他們心中時時刻刻記著“落後要挨打”的話。
雖然,不知道這句話為什麽會從王莽時期流傳了好久,但是卻讓劉協心中不斷警醒自己。
“唉,就是不知道如今這三十萬大軍,能否縱橫聯合袁術,將李蕁昆從荊州和司隸趕回去。”
如今全天下的諸侯都學習李蕁昆,不再把輔兵算入出征大軍的規模,但是劉協還是這樣算的。
其他諸侯不算,是為了像李蕁昆一樣告誡自己,自己並沒有幾十萬、幾百萬的大軍,踏踏實實、腳踏實地,一步一個坎的走上成功的道路。
劉協呢?他是為了給自己壯壯膽子,因為他,真的怕了!
他太沒有安全感了!他不敢像其他諸侯一樣,四處閑逛,巡視自己的地盤,他隻敢在他的皇宮中,當一名皇上。
畢竟皇上不能總是出宮,對吧?這就是劉協每次安慰自己的理由。
唉,多麽牽強啊。
劉協拿起尚方斬馬劍,喚來一個黃門,讓他去傳丁傑和紀政前來。
“臣丁傑,拜見皇上。”
“臣紀政,拜見皇上。”
劉協暗自點點頭,淡淡的說道:“丁愛卿,你在長安護駕有功,在漢中,又幫朕建立了一支敢打敢殺的隊伍,今日,朕就賜你尚方斬馬劍,此行東進,隻許勝,不許敗!”
丁傑和紀政偷偷互相瞟了一眼,都看出了對方眼中的喜意。
“臣,定當不負皇上知遇之恩。”
這一次,出征的本來隻有丁傑和王弘兩個人,但是最近紀政從將近二十萬的常備軍和地方軍中脫穎而出,被劉協提拔了起來。
這一次把紀政叫上,卻沒有叫王弘,丁傑就算是傻子,也知道這柄尚方斬馬劍的意義了!
“尚方”是專門為皇室製造刀劍兵器和珍服器玩的機構,秦已有之,漢負盛名。
由於“尚方”所製的寶劍,鋒銳無比,利可斬馬,所以又被稱為“斬馬劍”。
自古以來,統治階級就非常重視禮法,由於尚方製劍隻能由皇室使用,所以這種寶劍從產生之初就被賦予了皇權和特權。
丁傑接過尚方斬馬劍,隻感覺自己整個人暈乎乎的。
兩種激烈的情感差點讓丁傑缺氧,一種是被重用、賞識和信任的興奮和喜悅,另一種是劉協的厚望讓他感覺自己的肩上,仿佛沉甸甸的。
送走了丁傑和紀政劉協就去看各地方送上來的簡報了,畢竟,文治國。
“大哥,你說皇上賜給我們尚方斬馬劍,是不是意味著我們以後可以橫著走了?”
紀政到底是個靠著武藝超群,才會脫穎而出的武夫,頭腦簡單,滿腦子都是肌肉。
丁傑無奈的給了紀政一個白眼,吐槽道:“橫著走?你要是敢橫著,我保證皇上當天就會把尚方收回去!”
紀政想了想,見四周無人,偷偷低聲問道:“大哥,那你說皇上賜給你這寶劍,是為了什麽啊?”
丁傑搖頭苦笑道:“為什麽?還不是為了,讓我找個名正言順的機會,幹掉王弘。”
紀政大吃一驚,忙問道:“王弘將軍可是大英雄啊,而且忠心耿耿,從司隸一路跟過來的,皇上為什麽要除掉他啊?”
丁傑歎了口氣:“就是因為他是從司隸跟過來的,你知道他為什麽會給皇上效力嗎?是因為賈詡在當初四大反賊中安插的棋子!
皇上自幼苦難,多年傀儡,如今一朝得勢,有機會讓大漢東山再起,又怎會把軍權交給別的派係手中?”
紀政似懂非懂的點點頭,又問道:“那為什麽伏完老將軍就會得到重用啊,不是說當權的都最痛恨這些世家大族了嗎?”
丁傑無奈的解釋道:“伏完老將軍的女兒是當今伏羲伏皇後,外戚當道不是很正常嗎?”
“哦哦哦,那……”
丁傑:@( ̄- ̄)@你特麽話嘮嗎?!
這時候,一個小兵從丁傑和紀政身後迅速離開,死死的記住了那柄尚方斬馬劍的樣子,前往了校營。
………………………………
“你確定自己沒有看錯嗎?”
“將軍,小的確定自己並沒有看錯,丁將軍手中拿著的寶劍,和將軍說的一模一樣。”
王弘突然頹廢的癱坐在地上,讓小兵會自己的隊伍中去。
“恩人,你說的沒錯,皇上真的要對我動手了,想不到我王某人兢兢業業的操練兵馬,為漢室江山社稷做出自己的貢獻,萬萬沒想到,到頭來居然會是這麽個結果。”
王弘想起今日早上賈詡剛剛提醒過他的話後,原本還不以為意,但是得知皇上召見丁傑和紀政,卻沒有召見自己後,便立刻派人前去查看。
這一查看,果然…………
王弘心裏涼了半截,他實在是想不通,為什麽?為什麽!
“恩人,或許你說得對,也許大漢真的已經病入骨髓了,也許我們……”
土地兼並和奴婢、流民的數量惡性膨脹,成為當時嚴重的社會問題,階級矛盾和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日趨尖銳,各地起義不斷。
而李蕁昆呢?從靈帝開始,由於土地兼並越加尖銳,地主豪強擁有自己的私人武力,加上中央政府政治黑暗,皇權虛弱無力,對地方過度放權,因而造成群雄割據的局麵。
“唉,亂世出英雄啊!”
賈詡搖搖頭,每當矛盾大爆發的時候,隻有流血,才會讓矛盾減小,才會讓文明發展更上一層。
別的不說,就說最近,土地官府公有製、重點物資官府經營、計劃經濟等等,還有徹底廢除奴隸製,改換為雇傭關係製度,這一件件事情,和元始元年的王莽,何其相似啊!
隻不過,可能是經曆過了王莽篡位奪權的事情之後,大家心中都有了一記預防針。
甚至在李蕁昆做出改變後,各方勢力甚至劉協,也都開始做出了改變。
可能正是因為王莽距離現在並不遙遠,讓他們心中時時刻刻記著“落後要挨打”的話。
雖然,不知道這句話為什麽會從王莽時期流傳了好久,但是卻讓劉協心中不斷警醒自己。
“唉,就是不知道如今這三十萬大軍,能否縱橫聯合袁術,將李蕁昆從荊州和司隸趕回去。”
如今全天下的諸侯都學習李蕁昆,不再把輔兵算入出征大軍的規模,但是劉協還是這樣算的。
其他諸侯不算,是為了像李蕁昆一樣告誡自己,自己並沒有幾十萬、幾百萬的大軍,踏踏實實、腳踏實地,一步一個坎的走上成功的道路。
劉協呢?他是為了給自己壯壯膽子,因為他,真的怕了!
他太沒有安全感了!他不敢像其他諸侯一樣,四處閑逛,巡視自己的地盤,他隻敢在他的皇宮中,當一名皇上。
畢竟皇上不能總是出宮,對吧?這就是劉協每次安慰自己的理由。
唉,多麽牽強啊。
劉協拿起尚方斬馬劍,喚來一個黃門,讓他去傳丁傑和紀政前來。
“臣丁傑,拜見皇上。”
“臣紀政,拜見皇上。”
劉協暗自點點頭,淡淡的說道:“丁愛卿,你在長安護駕有功,在漢中,又幫朕建立了一支敢打敢殺的隊伍,今日,朕就賜你尚方斬馬劍,此行東進,隻許勝,不許敗!”
丁傑和紀政偷偷互相瞟了一眼,都看出了對方眼中的喜意。
“臣,定當不負皇上知遇之恩。”
這一次,出征的本來隻有丁傑和王弘兩個人,但是最近紀政從將近二十萬的常備軍和地方軍中脫穎而出,被劉協提拔了起來。
這一次把紀政叫上,卻沒有叫王弘,丁傑就算是傻子,也知道這柄尚方斬馬劍的意義了!
“尚方”是專門為皇室製造刀劍兵器和珍服器玩的機構,秦已有之,漢負盛名。
由於“尚方”所製的寶劍,鋒銳無比,利可斬馬,所以又被稱為“斬馬劍”。
自古以來,統治階級就非常重視禮法,由於尚方製劍隻能由皇室使用,所以這種寶劍從產生之初就被賦予了皇權和特權。
丁傑接過尚方斬馬劍,隻感覺自己整個人暈乎乎的。
兩種激烈的情感差點讓丁傑缺氧,一種是被重用、賞識和信任的興奮和喜悅,另一種是劉協的厚望讓他感覺自己的肩上,仿佛沉甸甸的。
送走了丁傑和紀政劉協就去看各地方送上來的簡報了,畢竟,文治國。
“大哥,你說皇上賜給我們尚方斬馬劍,是不是意味著我們以後可以橫著走了?”
紀政到底是個靠著武藝超群,才會脫穎而出的武夫,頭腦簡單,滿腦子都是肌肉。
丁傑無奈的給了紀政一個白眼,吐槽道:“橫著走?你要是敢橫著,我保證皇上當天就會把尚方收回去!”
紀政想了想,見四周無人,偷偷低聲問道:“大哥,那你說皇上賜給你這寶劍,是為了什麽啊?”
丁傑搖頭苦笑道:“為什麽?還不是為了,讓我找個名正言順的機會,幹掉王弘。”
紀政大吃一驚,忙問道:“王弘將軍可是大英雄啊,而且忠心耿耿,從司隸一路跟過來的,皇上為什麽要除掉他啊?”
丁傑歎了口氣:“就是因為他是從司隸跟過來的,你知道他為什麽會給皇上效力嗎?是因為賈詡在當初四大反賊中安插的棋子!
皇上自幼苦難,多年傀儡,如今一朝得勢,有機會讓大漢東山再起,又怎會把軍權交給別的派係手中?”
紀政似懂非懂的點點頭,又問道:“那為什麽伏完老將軍就會得到重用啊,不是說當權的都最痛恨這些世家大族了嗎?”
丁傑無奈的解釋道:“伏完老將軍的女兒是當今伏羲伏皇後,外戚當道不是很正常嗎?”
“哦哦哦,那……”
丁傑:@( ̄- ̄)@你特麽話嘮嗎?!
這時候,一個小兵從丁傑和紀政身後迅速離開,死死的記住了那柄尚方斬馬劍的樣子,前往了校營。
………………………………
“你確定自己沒有看錯嗎?”
“將軍,小的確定自己並沒有看錯,丁將軍手中拿著的寶劍,和將軍說的一模一樣。”
王弘突然頹廢的癱坐在地上,讓小兵會自己的隊伍中去。
“恩人,你說的沒錯,皇上真的要對我動手了,想不到我王某人兢兢業業的操練兵馬,為漢室江山社稷做出自己的貢獻,萬萬沒想到,到頭來居然會是這麽個結果。”
王弘想起今日早上賈詡剛剛提醒過他的話後,原本還不以為意,但是得知皇上召見丁傑和紀政,卻沒有召見自己後,便立刻派人前去查看。
這一查看,果然…………
王弘心裏涼了半截,他實在是想不通,為什麽?為什麽!
“恩人,或許你說得對,也許大漢真的已經病入骨髓了,也許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