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很可惜,如果再拖一段時間,他們就要自己崩潰了。可我必須要趕在帝俊出手之前,打完一場決定性的戰鬥,將太昊氏和少昊氏的有生力量全部消滅。”姬軒轅默默地想著。
“無論如何……”
“我要盡最大的努力,做好我份內的事情。”接下來一段時間,有熊氏的軍隊和太昊氏、少昊氏的軍隊又發生了幾次大小戰鬥,各自死傷了數百人。
這場戰爭,有熊氏聯盟內的諸多部落,共投入士兵4000人,用於輔助、隨時能拿起武器上戰場的青壯15000人。
而太昊氏和少昊氏為首的部落聯盟則投入了5000士兵,青壯12000左右。
受限於生產力、後勤補給,這已經是這個時代最大規模的戰爭了。
此時雙方都已經流血了許久,雙方都不能再承受這樣不斷地失血。一場決定性的戰鬥,迫在眉睫!
但是,在姬軒轅眼中,這場決戰還沒開始,已經注定了結局。
最初的幾次小摩擦,姬軒轅隻是為了引誘太昊氏和少昊氏的援軍深入,才裝作不敵。
一旦太昊氏和少昊氏入彀,有熊氏立刻露出鋒利的獠牙!
雙方戰士的裝備、素養、首領的戰術素養和後勤等都是存在代差的!
在廣成子的教導下,姬軒轅已經學會在戰前訓練士兵,大量地用青銅器和皮甲來武裝有熊氏直屬的士兵。
而太昊氏和少昊氏的士兵仍然大規模使用石器和削尖的木器、竹器,不著甲,在戰爭前沒有經過訓練,征召後立刻投入戰鬥。
雙方士兵從裝備到個人的素養,差距極大。
而首領方麵,姬軒轅和有熊氏的權貴們以及懂得在戰爭中使用一些簡單的陣勢,讓士兵在戰場上各司其職,讓一些凶猛的動物配合士兵,並且會使用簡單的戰術和計謀。
太昊氏和少昊氏的首領則根本不懂得什麽叫戰術,也沒有陣勢的概念,打仗就是讓士兵一股腦向前衝。
雖然他們能驅使不少超凡生物,在士兵的個人能力上也略微優於有熊氏。
如果割裂成一個個的小規模團體,比如十人一組,他們是明顯強於有熊氏的。
但作為一支整體,他們在戰場上展現出的實力比起有熊氏要差了太多太多,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往往大規模的戰陣一接觸,太昊氏和少昊氏的軍隊就立刻由點及麵地潰敗。
而最根本的一點,雙方的後勤體係更加不處於同一個世代。
太昊氏和少昊氏根本沒有後勤補給的概念,接近2萬人的軍隊和青壯,在戰前沒有儲備任何糧食,隻每個人隨身攜帶幾天的口糧。
而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他們每天一部分人要上陣打戰,另一部分人負責漁獵、采集果實來為大軍進行補給,這樣的補給方式隻能說是聊勝於無。幸虧有超凡生物驅使一些野獸來犒勞大軍,否則他們早就餓死了。
可以說他們近2萬人的軍隊和青壯都在餓著肚子打仗,這樣的仗,換什麽名將來都沒法打。
這也不怪太昊氏與少昊氏的首領。
因為在這個時代的戰爭,往往是幾天就結束的。
雙方約定戰場,拉出來幹一架,勝負各安天命。這就是這個時代的戰爭形式。
可有熊氏卻把戰爭玩成了一種藝術。
不僅僅是對士兵的訓練和武裝,不僅僅是將領掌握戰術、掌握陣型。
更是非常重視後勤補給,在戰前就大量儲備各種風幹肉、幹糧作為軍糧,軍糧統一保管,每天按人頭發放。
不能說保證營養,甚至不能保證每個人都吃飽,但至少上戰場的部隊都是吃飽的。
哪怕有熊氏及其附庸部落的勇士在個人武力上與太昊氏、少昊氏有差距,一個吃飽了,一個長時間餓著肚子,到了戰場上孰勝孰負,已經是顯而易見了。
姬軒轅更是利用自己在神農氏學到的知識,去汙染了太昊氏和少昊氏駐紮地附近的水源。
現在太昊氏和少昊氏的聯盟那邊,每天都有勇士病死餓死,每天都有大量的青壯逃跑。
其實按照姬軒轅的想法,他想再拖一段時間,等太昊氏和少昊氏的士氣降到冰點,有熊氏也就不戰而勝了。
這或許就是老師所說的“不戰而屈人之兵”。
但是帝俊王庭動向不明,姬軒轅不得不選擇打一場決戰。
而太昊氏和少昊氏也對這場決戰引頸相盼。因為他們已經接近崩潰了。
在雙方都有決戰意圖的情況下,一場大戰終於展開。
……
到處是殘肢斷臂,噴灑出來、已經由於氧化而變黑的血跡,暴露在腔體外的內髒,蠕動著的還未斷氣的人類。
獲勝的一方,正在補刀、救治本方的傷員。
失敗的一方,四處逃散,豕突狼奔。
姬軒轅臉上塗滿了鮮血,當然,這是敵人的血。
他行走在戰場上,身邊跟著嫘、常先、大撓等。
“向北派出斥候,仔細搜索,特別要注意天空!”姬軒轅下令。
如果是普通人,或許不理解為什麽要注意天空。
但常先、嫘等都是滿臉凝重。
他們當然知道姬軒轅在防備著什麽。
但是……說心裏話,他們覺得防備也沒用。
如果帝俊真的要出手,以那位傳說中的實力,一口火焰噴出,在場的幾千人都難以幸免。
大家都緊張地期待著。
有熊氏終於贏得了最關鍵的決戰。
太昊氏的族長、少昊氏的族長都戰死當場,被有熊氏的勇士割下了頭顱。
如無意外,這兩個曾經的大部落,即使不滅族,也將迅速沒落下去。
但有熊氏能否享受勝利的果實?還要看帝俊的王庭做何反應。
“如果有必要,我們也可以名義上依附帝俊的王庭,”在屍山血海中,姬軒轅侃侃而談,“並且年年送上供奉,派出青壯為帝俊王庭服務。太昊氏、少昊氏能做的,我們也能做。”
嫘語帶安慰地說:“這樣肯定能行。帝俊不會在乎依附它的是誰,隻要有人依附它就行。”
姬軒轅笑得胸有成竹:“是的,我也是如是想。”
“無論如何……”
“我要盡最大的努力,做好我份內的事情。”接下來一段時間,有熊氏的軍隊和太昊氏、少昊氏的軍隊又發生了幾次大小戰鬥,各自死傷了數百人。
這場戰爭,有熊氏聯盟內的諸多部落,共投入士兵4000人,用於輔助、隨時能拿起武器上戰場的青壯15000人。
而太昊氏和少昊氏為首的部落聯盟則投入了5000士兵,青壯12000左右。
受限於生產力、後勤補給,這已經是這個時代最大規模的戰爭了。
此時雙方都已經流血了許久,雙方都不能再承受這樣不斷地失血。一場決定性的戰鬥,迫在眉睫!
但是,在姬軒轅眼中,這場決戰還沒開始,已經注定了結局。
最初的幾次小摩擦,姬軒轅隻是為了引誘太昊氏和少昊氏的援軍深入,才裝作不敵。
一旦太昊氏和少昊氏入彀,有熊氏立刻露出鋒利的獠牙!
雙方戰士的裝備、素養、首領的戰術素養和後勤等都是存在代差的!
在廣成子的教導下,姬軒轅已經學會在戰前訓練士兵,大量地用青銅器和皮甲來武裝有熊氏直屬的士兵。
而太昊氏和少昊氏的士兵仍然大規模使用石器和削尖的木器、竹器,不著甲,在戰爭前沒有經過訓練,征召後立刻投入戰鬥。
雙方士兵從裝備到個人的素養,差距極大。
而首領方麵,姬軒轅和有熊氏的權貴們以及懂得在戰爭中使用一些簡單的陣勢,讓士兵在戰場上各司其職,讓一些凶猛的動物配合士兵,並且會使用簡單的戰術和計謀。
太昊氏和少昊氏的首領則根本不懂得什麽叫戰術,也沒有陣勢的概念,打仗就是讓士兵一股腦向前衝。
雖然他們能驅使不少超凡生物,在士兵的個人能力上也略微優於有熊氏。
如果割裂成一個個的小規模團體,比如十人一組,他們是明顯強於有熊氏的。
但作為一支整體,他們在戰場上展現出的實力比起有熊氏要差了太多太多,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往往大規模的戰陣一接觸,太昊氏和少昊氏的軍隊就立刻由點及麵地潰敗。
而最根本的一點,雙方的後勤體係更加不處於同一個世代。
太昊氏和少昊氏根本沒有後勤補給的概念,接近2萬人的軍隊和青壯,在戰前沒有儲備任何糧食,隻每個人隨身攜帶幾天的口糧。
而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他們每天一部分人要上陣打戰,另一部分人負責漁獵、采集果實來為大軍進行補給,這樣的補給方式隻能說是聊勝於無。幸虧有超凡生物驅使一些野獸來犒勞大軍,否則他們早就餓死了。
可以說他們近2萬人的軍隊和青壯都在餓著肚子打仗,這樣的仗,換什麽名將來都沒法打。
這也不怪太昊氏與少昊氏的首領。
因為在這個時代的戰爭,往往是幾天就結束的。
雙方約定戰場,拉出來幹一架,勝負各安天命。這就是這個時代的戰爭形式。
可有熊氏卻把戰爭玩成了一種藝術。
不僅僅是對士兵的訓練和武裝,不僅僅是將領掌握戰術、掌握陣型。
更是非常重視後勤補給,在戰前就大量儲備各種風幹肉、幹糧作為軍糧,軍糧統一保管,每天按人頭發放。
不能說保證營養,甚至不能保證每個人都吃飽,但至少上戰場的部隊都是吃飽的。
哪怕有熊氏及其附庸部落的勇士在個人武力上與太昊氏、少昊氏有差距,一個吃飽了,一個長時間餓著肚子,到了戰場上孰勝孰負,已經是顯而易見了。
姬軒轅更是利用自己在神農氏學到的知識,去汙染了太昊氏和少昊氏駐紮地附近的水源。
現在太昊氏和少昊氏的聯盟那邊,每天都有勇士病死餓死,每天都有大量的青壯逃跑。
其實按照姬軒轅的想法,他想再拖一段時間,等太昊氏和少昊氏的士氣降到冰點,有熊氏也就不戰而勝了。
這或許就是老師所說的“不戰而屈人之兵”。
但是帝俊王庭動向不明,姬軒轅不得不選擇打一場決戰。
而太昊氏和少昊氏也對這場決戰引頸相盼。因為他們已經接近崩潰了。
在雙方都有決戰意圖的情況下,一場大戰終於展開。
……
到處是殘肢斷臂,噴灑出來、已經由於氧化而變黑的血跡,暴露在腔體外的內髒,蠕動著的還未斷氣的人類。
獲勝的一方,正在補刀、救治本方的傷員。
失敗的一方,四處逃散,豕突狼奔。
姬軒轅臉上塗滿了鮮血,當然,這是敵人的血。
他行走在戰場上,身邊跟著嫘、常先、大撓等。
“向北派出斥候,仔細搜索,特別要注意天空!”姬軒轅下令。
如果是普通人,或許不理解為什麽要注意天空。
但常先、嫘等都是滿臉凝重。
他們當然知道姬軒轅在防備著什麽。
但是……說心裏話,他們覺得防備也沒用。
如果帝俊真的要出手,以那位傳說中的實力,一口火焰噴出,在場的幾千人都難以幸免。
大家都緊張地期待著。
有熊氏終於贏得了最關鍵的決戰。
太昊氏的族長、少昊氏的族長都戰死當場,被有熊氏的勇士割下了頭顱。
如無意外,這兩個曾經的大部落,即使不滅族,也將迅速沒落下去。
但有熊氏能否享受勝利的果實?還要看帝俊的王庭做何反應。
“如果有必要,我們也可以名義上依附帝俊的王庭,”在屍山血海中,姬軒轅侃侃而談,“並且年年送上供奉,派出青壯為帝俊王庭服務。太昊氏、少昊氏能做的,我們也能做。”
嫘語帶安慰地說:“這樣肯定能行。帝俊不會在乎依附它的是誰,隻要有人依附它就行。”
姬軒轅笑得胸有成竹:“是的,我也是如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