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道中人的氣血和拳意最能殺傷香火念力,所以昨晚錢多能絲毫不懼朱通的血河,歸根結底,神道的所有神通在於一個信字,要先讓人信,才會有效果,信的人多了,便能由虛到實,比如朱通的那具武神鎧甲便能真的刀槍不入,火燒不爛,水浸不進,然而我等武者卻能以自身神意直接破壞其最根本的信仰念頭,所以朱通的鎧甲會被錢多用雙拳打爛,他靠的不是蠻力,而是拳意。”
“神道中人入門容易,進展也快,隻要有信仰基礎,意誌堅定,隨便什麽人都能很輕易地用出神通,而天道卻入門極難,需要的天分極高,說是萬裏挑一也不為過,即便如此,天道的第一境感知境也沒有絲毫自保之力,唯有到了第二境引靈,才能使用符籙和法器,可以施咒布陣,就算如此,術法威力也比不上神道那樣聲勢浩大,唯有到了道基境才算真正登堂入室,但同等境界下,還是神道中人更占優,比如昨晚朱通若是和肖伯言放對,他幾刀便能破掉肖伯言的風刃和龍卷。”
“天道中人講究天地為我所用,他們調動天地靈氣,順應天時地利,他們施展的術法,比如火焰冰霜,風刃閃電都是實打實的存在,對肉體凡胎最具殺傷力,所以武者與之相鬥往往吃虧,像昨晚偷襲你們的那人最多隻是引靈境界,但幾記塵爆就讓練竅大成的公孫遲那麽狼狽。”
嚴元將三道之間的各種優劣娓娓道來,聽得楊溯連連點頭,其實這些內容他都大致清楚,但聽嚴元用自己的理解說出來,還是讓他有了些不一樣的感悟。
“嚴師,若是我與神道或者天道中人對敵,應該如何?”楊溯問道。
“問的好。”嚴元點點頭,“不管是神道還是天道,這兩類修行者都有一個特點,便是重攻不重守;神道中人視肉身為累贅,到最後甚至要放棄肉身,自然不會在意自身皮囊;天道中人雖說也要煉體,但他們更重視祛除體內汙垢,複返先天,肉身的增強也不多;唯有我輩武者,攻守並重,能出多重的拳,首先還在於身體能不能承受住這麽重的發力;所以武者與人對敵便要盡量近身,哪怕一時不敵,拚著多挨幾下也能繼續和對手耗下去,最後看準時機隻要一招便能取人性命!所以雖說三道之間並無高下之分,但論殺力和自保,還是武道占優。”
楊溯點點頭,他明白嚴元說的有道理,論殺力和自保確實是武道占優,但是修行一開始的目的其實是為了能夠更長久的活下去,除了自保之力,更重要的還在於‘長生’二字。
神道修到最後能夠脫離肉身純以魂魄存於世間,隻要自身香火不斷,便能一直不朽;而天道到了傳說中的天人境界,與天地合一,也能長生久視,容顏不老,世俗中傳言的仙人便是說的這類人;據楊溯所知,現在昆侖秘境中活的最長的那位天人已經活了八百年之久!
唯有武者在長生這方麵最沒優勢,哪怕是朝守義那樣的武聖,活二百多年便是極限,有史以來活的最長的武聖也沒能超過三百歲。
就修行本身而言,三道或許並無高下之分,但在世俗中卻是有著極大的差別;神道中人修煉需要別人提供香火信仰,讓人發自內心的信服,膜拜,而且人數越多越好;但太平年間,想要發展信眾可能需要幾十上百年的潛移默化,唯有使人處於絕境中,再給予其希望和方向,才能以最快的速度使之信服;所以每逢世間出現天災人禍,便是神道大興的時候,這也是曆朝曆代的皇帝對神道深惡痛絕的地方,因為起義鬧事,舉兵謀反,這些事的背後總是能看到神道的影子,甚至在某些朝代,教權都能取代皇權。
在青蒼,所有的神道教全都被視為邪教,一旦發現,朝廷就會派兵將其剿滅;還有各種律法嚴禁人們參與邪教,一旦有人發現卻不舉報還會被連坐,絕不姑息!與神道地位完全相反的便是天道,天道中人講究順應天命,貼合天意,所以往往對世俗的各種權利都無欲無求,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終生都在鮮為人知的地方修煉吐納不理人世,反而讓世俗對他們充滿好奇,有許多人甚至是世俗君王,要麽尋山,要麽出海,都是為了訪仙,尋求長生之法;當然,天道中也有少數一部分入世者,他們也是為了順應天命,做一些在他們看來符合大道的事,在這方麵最出名的就是青蒼現在的國教——天師教。
天師教在楊溯看來就是典型的‘扶龍派’,他們依附於皇室,以天子龍氣輔助修煉,同時也為皇室提供各種延年益壽的丹藥,更重要的是幫助皇室凝聚氣運,延長國脈。
天師教在青蒼地位極高,勢力也大,當代掌門趙清玄,已經是兩朝國師,從未掉出過風雲榜前五,是青蒼江湖中少有幾個有資格和朝守義扳手腕的大人物,而且楊溯知道,根據‘劇情’,這位天師教的掌教大人在三年後的那場變故中是出了大力氣的!
隻要想想自己未來的敵人中有這麽一位大佬,楊溯就覺得胯下很痛,壓力山大。
嚴元給楊溯講完了三道優劣,便讓他繼續練習十二元辰破體術,這門功法足夠他用很久。
進入破體境後,楊溯再來修煉十二元辰破體術感覺頓時不一樣了,他能明顯感覺到自己每個動作重點練習的身體部位是不一樣的,在維持那些姿勢時,相關的部位總會有股熱流湧過,讓他覺得酥酥麻麻,很舒服,這是楊溯以前沒有發現的。
但是楊溯依然沒辦法堅持太久,哪怕在嚴元的輔助下,每個動作也最多堅持一刻鍾,這讓楊溯開始期待,自己要破體多少次才能將這套功法練到極限?
(求推薦)
“神道中人入門容易,進展也快,隻要有信仰基礎,意誌堅定,隨便什麽人都能很輕易地用出神通,而天道卻入門極難,需要的天分極高,說是萬裏挑一也不為過,即便如此,天道的第一境感知境也沒有絲毫自保之力,唯有到了第二境引靈,才能使用符籙和法器,可以施咒布陣,就算如此,術法威力也比不上神道那樣聲勢浩大,唯有到了道基境才算真正登堂入室,但同等境界下,還是神道中人更占優,比如昨晚朱通若是和肖伯言放對,他幾刀便能破掉肖伯言的風刃和龍卷。”
“天道中人講究天地為我所用,他們調動天地靈氣,順應天時地利,他們施展的術法,比如火焰冰霜,風刃閃電都是實打實的存在,對肉體凡胎最具殺傷力,所以武者與之相鬥往往吃虧,像昨晚偷襲你們的那人最多隻是引靈境界,但幾記塵爆就讓練竅大成的公孫遲那麽狼狽。”
嚴元將三道之間的各種優劣娓娓道來,聽得楊溯連連點頭,其實這些內容他都大致清楚,但聽嚴元用自己的理解說出來,還是讓他有了些不一樣的感悟。
“嚴師,若是我與神道或者天道中人對敵,應該如何?”楊溯問道。
“問的好。”嚴元點點頭,“不管是神道還是天道,這兩類修行者都有一個特點,便是重攻不重守;神道中人視肉身為累贅,到最後甚至要放棄肉身,自然不會在意自身皮囊;天道中人雖說也要煉體,但他們更重視祛除體內汙垢,複返先天,肉身的增強也不多;唯有我輩武者,攻守並重,能出多重的拳,首先還在於身體能不能承受住這麽重的發力;所以武者與人對敵便要盡量近身,哪怕一時不敵,拚著多挨幾下也能繼續和對手耗下去,最後看準時機隻要一招便能取人性命!所以雖說三道之間並無高下之分,但論殺力和自保,還是武道占優。”
楊溯點點頭,他明白嚴元說的有道理,論殺力和自保確實是武道占優,但是修行一開始的目的其實是為了能夠更長久的活下去,除了自保之力,更重要的還在於‘長生’二字。
神道修到最後能夠脫離肉身純以魂魄存於世間,隻要自身香火不斷,便能一直不朽;而天道到了傳說中的天人境界,與天地合一,也能長生久視,容顏不老,世俗中傳言的仙人便是說的這類人;據楊溯所知,現在昆侖秘境中活的最長的那位天人已經活了八百年之久!
唯有武者在長生這方麵最沒優勢,哪怕是朝守義那樣的武聖,活二百多年便是極限,有史以來活的最長的武聖也沒能超過三百歲。
就修行本身而言,三道或許並無高下之分,但在世俗中卻是有著極大的差別;神道中人修煉需要別人提供香火信仰,讓人發自內心的信服,膜拜,而且人數越多越好;但太平年間,想要發展信眾可能需要幾十上百年的潛移默化,唯有使人處於絕境中,再給予其希望和方向,才能以最快的速度使之信服;所以每逢世間出現天災人禍,便是神道大興的時候,這也是曆朝曆代的皇帝對神道深惡痛絕的地方,因為起義鬧事,舉兵謀反,這些事的背後總是能看到神道的影子,甚至在某些朝代,教權都能取代皇權。
在青蒼,所有的神道教全都被視為邪教,一旦發現,朝廷就會派兵將其剿滅;還有各種律法嚴禁人們參與邪教,一旦有人發現卻不舉報還會被連坐,絕不姑息!與神道地位完全相反的便是天道,天道中人講究順應天命,貼合天意,所以往往對世俗的各種權利都無欲無求,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終生都在鮮為人知的地方修煉吐納不理人世,反而讓世俗對他們充滿好奇,有許多人甚至是世俗君王,要麽尋山,要麽出海,都是為了訪仙,尋求長生之法;當然,天道中也有少數一部分入世者,他們也是為了順應天命,做一些在他們看來符合大道的事,在這方麵最出名的就是青蒼現在的國教——天師教。
天師教在楊溯看來就是典型的‘扶龍派’,他們依附於皇室,以天子龍氣輔助修煉,同時也為皇室提供各種延年益壽的丹藥,更重要的是幫助皇室凝聚氣運,延長國脈。
天師教在青蒼地位極高,勢力也大,當代掌門趙清玄,已經是兩朝國師,從未掉出過風雲榜前五,是青蒼江湖中少有幾個有資格和朝守義扳手腕的大人物,而且楊溯知道,根據‘劇情’,這位天師教的掌教大人在三年後的那場變故中是出了大力氣的!
隻要想想自己未來的敵人中有這麽一位大佬,楊溯就覺得胯下很痛,壓力山大。
嚴元給楊溯講完了三道優劣,便讓他繼續練習十二元辰破體術,這門功法足夠他用很久。
進入破體境後,楊溯再來修煉十二元辰破體術感覺頓時不一樣了,他能明顯感覺到自己每個動作重點練習的身體部位是不一樣的,在維持那些姿勢時,相關的部位總會有股熱流湧過,讓他覺得酥酥麻麻,很舒服,這是楊溯以前沒有發現的。
但是楊溯依然沒辦法堅持太久,哪怕在嚴元的輔助下,每個動作也最多堅持一刻鍾,這讓楊溯開始期待,自己要破體多少次才能將這套功法練到極限?
(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