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潮漲平闊,延綿千裏,河上桅帆若風羽點點,在一眼望不盡的浩蕩河麵上往來遊弋。
出了臨安府,伯逸之一行的大船便沿著大運河順流而下,風帆正齊。
一路,從日光明媚,走到月朗星稀,順風順水,夜色籠罩四野之時已經行到平江府的太湖東岸。
從臨安府到鎮江府的一段大運河,被稱為江南河,水路約莫有七百多裏。
它大概路徑是南出臨安府,繞過太湖東岸,途徑平江府,最後抵達鎮江府過江。此段由來亦是大運河最繁忙的航道,船來帆往,商通不歇。
船頭上,伯逸之與廉善甫閑立月色下,極目眺望江南逶迤不盡的春意,不由都心中感歎。
“一路看來,運河邊阡陌田野縱橫,粉牆黛瓦人家,桑樹禾田連綿,莫怪當年完顏亮說什麽也要打到江南來!”廉善甫低聲道。
伯逸之望著遠處的一切,頷首道:“江南自古便是富庶繁華之地!天下賦稅一半出自此處,所以可以養活那樣奢華富貴的宋王室!”
“是啊,江南水係通達,商客不絕!看看臨安府的那些貨品,真真是大都、上都所不及的!”廉善甫感歎。
伯逸之的目光投在更為寬廣河岸的遠處,田野上點點人家的燈火已然閃耀似星鬥。
江南一帶,由於江水到錢塘江之間的地勢低平,自古便是湖澤遍布,水係繁雜,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溝通河湖的運河。
後來經過千年曆代的開鑿、疏浚,江南河便初有模樣。
而到了隋煬帝大業年間,這個後世看來頗多詬病的君主,卻為後世子孫開了萬世之偉業。
他花費巨資人力將舊有的運河從通濟渠、邗溝、永濟渠以及江南運河疏浚連通,終成就南北通暢的運河體係。
不過,宋王室南渡之後,因為黃河在陽武決堤,金人聽任黃河泛濫,禍延淮水,淮水一帶常鬧水災,淮水改由運河南入江水,最終再次導致大運河中的通濟渠段逐漸淤塞為陸。
“不過,運河從淮水繞道北上經過汴渠,最後再到大都,中間又要轉陸路,委實有些周折!若是能直接將邗溝與永濟渠相連,順流而下,這樣路程可省去三分之一有餘!”伯逸之沉聲道。
此次江南之行,他亦是第一次,一路各種風景與民生,他都看在眼中。
其他暫且不說,單單這通聯的大運河,便因為這幾十年戰亂頻發,而愈發局促。
如今雖然金國已滅,但是淮水以南依舊還是大汗的心腹之患。
這戰事,總有一日還是會爆發,屆時,大抵這平靜的大運河又會掀起血雨腥風。
廉善甫轉頭看看伯逸之,眼底有幾分意味深長,默了一下他湊近低道:“說不定有朝一日,伯相可以如此建議大汗!到時江南糧倉財富,盡歸我大蒙古國!”
伯逸之偏眸睇了他一眼,但目光沉靜,沒有接下他的話,然後視線淡然地轉向別處。
廉善甫抿抿唇,眼角幾不可見地轉過一絲流光,也轉頭看向河上水色。
他們的船停在離水坊較遠的水域,夜色已沉,一路遠行的船隻都歇息下來。
伯逸之他們在船頭盤桓閑話一陣,便各自散去歇息。
回到艙房,伯逸之並未立刻歇下,重新坐在艙房的窗格前,抬頭眺望月光清明曠遠,莫名卻想起那一日在真教寺的碧桃樹下,他與趙重幻一起看著的臨安月色。
彼時,新月若弦,高懸於頂,仿佛探手可觸。
一如當時身邊的少年。
那樣教人心之難忘的一個人!
可是,這少年到底是男子還是女子呢?
伯逸之輕輕一歎,也許這一生,他都會被這個問題給困囿住,無法自拔。
默然靜坐了片刻,他方回身去榻上躺下。
迷迷蒙蒙間,也不知過了多久,伯逸之忽然被某種莫名的騷動給驚擾,而他耳際就聽外麵有一陣腳步奔跑的動靜——
出了臨安府,伯逸之一行的大船便沿著大運河順流而下,風帆正齊。
一路,從日光明媚,走到月朗星稀,順風順水,夜色籠罩四野之時已經行到平江府的太湖東岸。
從臨安府到鎮江府的一段大運河,被稱為江南河,水路約莫有七百多裏。
它大概路徑是南出臨安府,繞過太湖東岸,途徑平江府,最後抵達鎮江府過江。此段由來亦是大運河最繁忙的航道,船來帆往,商通不歇。
船頭上,伯逸之與廉善甫閑立月色下,極目眺望江南逶迤不盡的春意,不由都心中感歎。
“一路看來,運河邊阡陌田野縱橫,粉牆黛瓦人家,桑樹禾田連綿,莫怪當年完顏亮說什麽也要打到江南來!”廉善甫低聲道。
伯逸之望著遠處的一切,頷首道:“江南自古便是富庶繁華之地!天下賦稅一半出自此處,所以可以養活那樣奢華富貴的宋王室!”
“是啊,江南水係通達,商客不絕!看看臨安府的那些貨品,真真是大都、上都所不及的!”廉善甫感歎。
伯逸之的目光投在更為寬廣河岸的遠處,田野上點點人家的燈火已然閃耀似星鬥。
江南一帶,由於江水到錢塘江之間的地勢低平,自古便是湖澤遍布,水係繁雜,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溝通河湖的運河。
後來經過千年曆代的開鑿、疏浚,江南河便初有模樣。
而到了隋煬帝大業年間,這個後世看來頗多詬病的君主,卻為後世子孫開了萬世之偉業。
他花費巨資人力將舊有的運河從通濟渠、邗溝、永濟渠以及江南運河疏浚連通,終成就南北通暢的運河體係。
不過,宋王室南渡之後,因為黃河在陽武決堤,金人聽任黃河泛濫,禍延淮水,淮水一帶常鬧水災,淮水改由運河南入江水,最終再次導致大運河中的通濟渠段逐漸淤塞為陸。
“不過,運河從淮水繞道北上經過汴渠,最後再到大都,中間又要轉陸路,委實有些周折!若是能直接將邗溝與永濟渠相連,順流而下,這樣路程可省去三分之一有餘!”伯逸之沉聲道。
此次江南之行,他亦是第一次,一路各種風景與民生,他都看在眼中。
其他暫且不說,單單這通聯的大運河,便因為這幾十年戰亂頻發,而愈發局促。
如今雖然金國已滅,但是淮水以南依舊還是大汗的心腹之患。
這戰事,總有一日還是會爆發,屆時,大抵這平靜的大運河又會掀起血雨腥風。
廉善甫轉頭看看伯逸之,眼底有幾分意味深長,默了一下他湊近低道:“說不定有朝一日,伯相可以如此建議大汗!到時江南糧倉財富,盡歸我大蒙古國!”
伯逸之偏眸睇了他一眼,但目光沉靜,沒有接下他的話,然後視線淡然地轉向別處。
廉善甫抿抿唇,眼角幾不可見地轉過一絲流光,也轉頭看向河上水色。
他們的船停在離水坊較遠的水域,夜色已沉,一路遠行的船隻都歇息下來。
伯逸之他們在船頭盤桓閑話一陣,便各自散去歇息。
回到艙房,伯逸之並未立刻歇下,重新坐在艙房的窗格前,抬頭眺望月光清明曠遠,莫名卻想起那一日在真教寺的碧桃樹下,他與趙重幻一起看著的臨安月色。
彼時,新月若弦,高懸於頂,仿佛探手可觸。
一如當時身邊的少年。
那樣教人心之難忘的一個人!
可是,這少年到底是男子還是女子呢?
伯逸之輕輕一歎,也許這一生,他都會被這個問題給困囿住,無法自拔。
默然靜坐了片刻,他方回身去榻上躺下。
迷迷蒙蒙間,也不知過了多久,伯逸之忽然被某種莫名的騷動給驚擾,而他耳際就聽外麵有一陣腳步奔跑的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