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有時等人引發的叛亂被平定了下來,為了迅速穩定城內人心,王業泰下令加快糧餉下發速度。
而隨著糧餉的下發,士兵們的情緒迅速穩定了下來。而遠超以前的糧餉數量更讓他們對新來的總兵交口稱讚。
然而王業泰並不舒心,非常的無奈,因為這旅順城內的情形太過糟亂。
不是有人作亂,不是人心混亂,而是管理上的糟亂。
不得不說,東江軍的管理實在太差,簡直差的一逼。
沒有什麽官府,沒有什麽管理機構,七千餘士兵被分作數部,分由十多個將領軍官統領,統領的人數多則上千,少著幾百人。而各個將領的部下也隻是分家丁和普通士兵,家丁是將領的心腹享受著最好的待遇,也是打仗的主力,而占多數的普通士兵則待遇很差,在戰場上屬於搖旗呐喊的存在。
糧餉不濟,裝備極差,管理粗放,大部分士兵整天想著的是如何尋找些能吃的東西,一個月也難得訓練一次,這便是旅順東江軍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實在很多。
所以在了解了現狀之後,王業泰知道自己麵臨問題很多,但最先要做的便是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機構,來幫著自己管理著七千士兵和一萬多家屬百姓。以往的那種粗放的管理方法效率太低不說,還使得手下將領權力太大,生出很多不穩定因素。
現在陳有時等軍官大部分被殺,少部分逃跑,而徐敷奏又指望著自己在朝廷那裏給他們美言,故設立一套新的管理機構根本沒什麽阻力。
不過設立管理機構需要人才,以後的發展也需要人才,故王業泰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發布招賢令,麵向整個旅順城招募各式人才,讀書認字,在衙門幹過,或者會鐵匠木匠有一技之長者皆在征召之列。王業泰要趁著這個機會對整個旅順的軍民進行摸底,把擁有各種才能之人挑選出為己所用。
東江軍士兵都是原本遼東的漢民,建奴造反以後四處攻掠使得他們失去了家園,士兵的成分形形色色,各種人都有,其中不乏讀過書或在官府當過差役者,鐵匠木匠漆匠等匠戶也是為數不少。隻不過以前東江軍將領根本沒有經營管理的理念,隻是從屬下的兵民中挑選身強力壯者為家丁,對於其他人絲毫也不重視。
所以,自從招賢令貼出以後,前來總兵府應募者絡繹不絕,這些人將會由葛洪帶領幾個管事初步挑選登記之後,再由王業泰最終麵試決定是否錄用。
葛洪是新建伯府賬房,現在則是總兵府大管事,負責總兵府庶務,從北京出發時新建伯王先通調了府中七八個能寫會算的家仆跟著王業泰來到東江,這幫人將組建總兵府最初的班底。
前來應募的人很多,其中識字的約有五十多個,這些人中有衙門的差役,有商鋪的夥計,也有真正的讀書人,其中秀才宋知學是唯一有功名者,這些人被悉數留了下來,以後或被留在總兵府聽用,或者派到各營聽用。而老秀才宋知學直接被王業泰委任為書辦,負責文字工作。
其他的會各種手藝的工匠約有一百五十多人,木匠鐵匠裁縫等各種工匠都有,這些人會被統一編入工匠營,負責為大軍打造製作各種東西。
各種特殊人才被挑選出來後,剩下的都是沒有任何技術的士兵,多是普通的農戶出身,這些人有身強力壯者,也有老弱病殘者,一部分經曆過戰鬥擁有一定的戰鬥經驗,大部分則是一路逃來逃去,根本沒有經曆過任何戰鬥。
王業泰決定仿造神機營挑選精兵模式,把這些人中身強力壯者挑選出來為精銳戰兵負責戰鬥,剩下的則統統充作輔兵,負責生產以及戰鬥輔助工作。
當然,這樣下來需要把整個軍隊打亂重新編製,和重新征募軍隊沒有什麽兩樣。
若是以往這樣大的動作必然引得將領不滿,因為軍中將領向來把部下看作自己的私兵財富。但現在陳有時等一幫將領叛亂被鎮壓後,大部分士兵失去了他們的直接將領,隻能聽從新來的總兵擺布,而王業泰毫不克扣軍餉的行為也使得他贏得了軍心。
旅順軍中還有一小部分將領猶在,便是徐敷奏張良斌這小部分來自遼西的將領,可能會阻撓王業泰的改製。
經過思考之後,王業泰命人把徐敷奏喊到了總兵府。
徐敷奏向王業泰跪下行禮之後,恭恭敬敬的坐在下手。王業泰以一己之力消滅了陳有時等將領所部五百家丁,這讓徐敷奏對王業泰很是敬畏。
“徐副將,旅順剛剛經曆一場叛亂,這件事必須上奏朝廷,我已經寫下了一封奏疏,你看一看,有什麽想法可以和我說。”
王業泰擺擺手,書辦宋知學把幾頁紙送到了徐敷奏麵前。
徐敷奏以前是袁崇煥的旗鼓官,卻是粗通文字的,當下畢恭畢敬的接了過來,仔細看過,頓時激動了起來。
“總兵大人,屬下,屬下......”徐敷奏激動的簡直說不出話來。
在王業泰的奏疏中,向朝廷報告了陳有時等將叛亂被鎮壓下去的事情,在描述鎮壓過程中王業泰重點強調了徐敷奏的功勞,其中對徐敷奏多有讚譽之語,請求朝廷對徐敷奏進行嘉獎。現在朝廷正在對袁崇煥進行審判,一些倒袁崇煥的禦史正上奏彈劾在殺毛文龍事件中涉事的人員,徐敷奏按照正常情況絕對逃不過朝廷的追責。
可是王業泰通過這樣一封奏疏,向朝廷為徐敷奏表功的同時,也說明了自己保徐敷奏的態度。王業泰是新任的平遼總兵,肩負著重整東江鎮威脅建奴側翼之重任,他的意見朝廷不得不重視。
所以,隻要奏疏遞到朝廷,若無意外的話,徐敷奏這條命算是保住了,他如何不對王業泰感激涕零。
徐敷奏噗通跪了下去:”末將多謝總兵您的維護,以後末將這條命便是總兵您的了,您讓我去東我絕不向西!“
而隨著糧餉的下發,士兵們的情緒迅速穩定了下來。而遠超以前的糧餉數量更讓他們對新來的總兵交口稱讚。
然而王業泰並不舒心,非常的無奈,因為這旅順城內的情形太過糟亂。
不是有人作亂,不是人心混亂,而是管理上的糟亂。
不得不說,東江軍的管理實在太差,簡直差的一逼。
沒有什麽官府,沒有什麽管理機構,七千餘士兵被分作數部,分由十多個將領軍官統領,統領的人數多則上千,少著幾百人。而各個將領的部下也隻是分家丁和普通士兵,家丁是將領的心腹享受著最好的待遇,也是打仗的主力,而占多數的普通士兵則待遇很差,在戰場上屬於搖旗呐喊的存在。
糧餉不濟,裝備極差,管理粗放,大部分士兵整天想著的是如何尋找些能吃的東西,一個月也難得訓練一次,這便是旅順東江軍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實在很多。
所以在了解了現狀之後,王業泰知道自己麵臨問題很多,但最先要做的便是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機構,來幫著自己管理著七千士兵和一萬多家屬百姓。以往的那種粗放的管理方法效率太低不說,還使得手下將領權力太大,生出很多不穩定因素。
現在陳有時等軍官大部分被殺,少部分逃跑,而徐敷奏又指望著自己在朝廷那裏給他們美言,故設立一套新的管理機構根本沒什麽阻力。
不過設立管理機構需要人才,以後的發展也需要人才,故王業泰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發布招賢令,麵向整個旅順城招募各式人才,讀書認字,在衙門幹過,或者會鐵匠木匠有一技之長者皆在征召之列。王業泰要趁著這個機會對整個旅順的軍民進行摸底,把擁有各種才能之人挑選出為己所用。
東江軍士兵都是原本遼東的漢民,建奴造反以後四處攻掠使得他們失去了家園,士兵的成分形形色色,各種人都有,其中不乏讀過書或在官府當過差役者,鐵匠木匠漆匠等匠戶也是為數不少。隻不過以前東江軍將領根本沒有經營管理的理念,隻是從屬下的兵民中挑選身強力壯者為家丁,對於其他人絲毫也不重視。
所以,自從招賢令貼出以後,前來總兵府應募者絡繹不絕,這些人將會由葛洪帶領幾個管事初步挑選登記之後,再由王業泰最終麵試決定是否錄用。
葛洪是新建伯府賬房,現在則是總兵府大管事,負責總兵府庶務,從北京出發時新建伯王先通調了府中七八個能寫會算的家仆跟著王業泰來到東江,這幫人將組建總兵府最初的班底。
前來應募的人很多,其中識字的約有五十多個,這些人中有衙門的差役,有商鋪的夥計,也有真正的讀書人,其中秀才宋知學是唯一有功名者,這些人被悉數留了下來,以後或被留在總兵府聽用,或者派到各營聽用。而老秀才宋知學直接被王業泰委任為書辦,負責文字工作。
其他的會各種手藝的工匠約有一百五十多人,木匠鐵匠裁縫等各種工匠都有,這些人會被統一編入工匠營,負責為大軍打造製作各種東西。
各種特殊人才被挑選出來後,剩下的都是沒有任何技術的士兵,多是普通的農戶出身,這些人有身強力壯者,也有老弱病殘者,一部分經曆過戰鬥擁有一定的戰鬥經驗,大部分則是一路逃來逃去,根本沒有經曆過任何戰鬥。
王業泰決定仿造神機營挑選精兵模式,把這些人中身強力壯者挑選出來為精銳戰兵負責戰鬥,剩下的則統統充作輔兵,負責生產以及戰鬥輔助工作。
當然,這樣下來需要把整個軍隊打亂重新編製,和重新征募軍隊沒有什麽兩樣。
若是以往這樣大的動作必然引得將領不滿,因為軍中將領向來把部下看作自己的私兵財富。但現在陳有時等一幫將領叛亂被鎮壓後,大部分士兵失去了他們的直接將領,隻能聽從新來的總兵擺布,而王業泰毫不克扣軍餉的行為也使得他贏得了軍心。
旅順軍中還有一小部分將領猶在,便是徐敷奏張良斌這小部分來自遼西的將領,可能會阻撓王業泰的改製。
經過思考之後,王業泰命人把徐敷奏喊到了總兵府。
徐敷奏向王業泰跪下行禮之後,恭恭敬敬的坐在下手。王業泰以一己之力消滅了陳有時等將領所部五百家丁,這讓徐敷奏對王業泰很是敬畏。
“徐副將,旅順剛剛經曆一場叛亂,這件事必須上奏朝廷,我已經寫下了一封奏疏,你看一看,有什麽想法可以和我說。”
王業泰擺擺手,書辦宋知學把幾頁紙送到了徐敷奏麵前。
徐敷奏以前是袁崇煥的旗鼓官,卻是粗通文字的,當下畢恭畢敬的接了過來,仔細看過,頓時激動了起來。
“總兵大人,屬下,屬下......”徐敷奏激動的簡直說不出話來。
在王業泰的奏疏中,向朝廷報告了陳有時等將叛亂被鎮壓下去的事情,在描述鎮壓過程中王業泰重點強調了徐敷奏的功勞,其中對徐敷奏多有讚譽之語,請求朝廷對徐敷奏進行嘉獎。現在朝廷正在對袁崇煥進行審判,一些倒袁崇煥的禦史正上奏彈劾在殺毛文龍事件中涉事的人員,徐敷奏按照正常情況絕對逃不過朝廷的追責。
可是王業泰通過這樣一封奏疏,向朝廷為徐敷奏表功的同時,也說明了自己保徐敷奏的態度。王業泰是新任的平遼總兵,肩負著重整東江鎮威脅建奴側翼之重任,他的意見朝廷不得不重視。
所以,隻要奏疏遞到朝廷,若無意外的話,徐敷奏這條命算是保住了,他如何不對王業泰感激涕零。
徐敷奏噗通跪了下去:”末將多謝總兵您的維護,以後末將這條命便是總兵您的了,您讓我去東我絕不向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