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遇吉率領船隊進入了大淩河,風向不對便隻能靠著船槳劃行,再加上逆流而上,船速不是很快。
最先發現船隊的是一支建奴哨騎,留下部分騎兵監視河中船隊,派人去給建奴大營報信去了。
聞聽明軍竟然以船隊從海中駛入大淩河,皇太極眉頭微皺,他還沒想過明軍會以這種方式出現在大淩河。
船隻逆流而上,大淩河河麵又不寬,在岸上弓箭的射程之內,再加上船隊速度不是很快,對付這樣的船隊其實並不困難。
可以在岸上以火箭攢射,采用火攻的形勢,也可以調集火炮用炮彈擊沉明軍船隻。無論哪種辦法,都能給以明軍船隊重創。
然而現在,皇太極卻有些為難,因為明遼西援軍四萬五千人已經越過了錦州,距離大淩河城不足二十裏。
和四萬五千明軍主力相比,這支數千人的明軍水師又算不了什麽了!
“這明軍水師選擇的時機竟然如此好,可為何先前並未發現他們的蹤跡?”貝勒嶽樂疑問道。
為了探查明軍動向,八旗大營每日派出了大量的哨騎,最遠偵查到寧遠城外,便是海邊也有哨騎查看,以防範覺華島的明軍水師有什麽異動。
“很明顯,這不是覺華島的明軍水師,而是從遼南而來。”貝勒德格類道。
“王業泰派來的人?”眾人都吃了一驚,這些天來,建奴上層的貝勒將領們對王業泰印象實在是深。
“大汗,要不要先滅了這支遼南的船隊?”德格類向皇太極道。
皇太極仔細考慮後,點點頭,“這支船隊肯定打著給祖大壽送糧的主意,咱們好容易圍大淩河這麽多時日,大淩河內的明軍已經彈盡糧絕,萬萬不能讓他們得到糧食補給。德格類多爾袞,我留給你們一萬行營兵,殲滅這支明軍船隊的同時威懾城內的祖大壽軍。其他軍隊,跟我一起迎戰明軍援軍!”
“大汗,紅衣大炮能不能調給我?”德格類試探著問道。
皇太極搖搖頭,直接拒絕了:“紅衣大炮我另有用途,對付船隊隻需要火炮即可。”
為了圍死大淩河城,建奴在城外挖了三重壕溝,並在每個方向都駐有重兵,現在為了和明援軍決戰,各個方向的八旗都被集結了起來,分為兩部分,約四萬主力隨同皇太極前往迎戰明遼西援軍,剩下的一萬人在德格類多爾袞帶領下向著大齡邊殺去。
從入海口到大淩河城下有十四五裏,逆流而上靠著船槳劃行最少需要一個時辰,這段時間足夠建奴軍隊集結並爛在前麵河岸上。
所有的弓箭手都被德格類集結了起來,沿著河岸站立,向著河中心的船隊射出了連綿的箭雨。然而德格類並不知道,為了防止建奴火攻,早在進入河道之前,周遇吉便下令在海岸上挖了大量的海沙平鋪在甲板上,每艘船都鋪了厚厚一層。
火箭落在甲板海沙上,根本燃不起火焰便熄滅了。而因為逆風,所有船帆都已經降落,建奴的火箭對船隊的破壞力並未有想象的大。隻有射在船幫上的火箭能夠稍微燃起火焰,然而船隻剛剛從大海駛入河中,甲板一下通體被海水浸的很濕,便是有火箭射上,威脅也不是很大。
在建奴火箭攻擊的時候,各船的明軍也沒閑著,火銃手躲在船舷內側的,靠著船舷遮擋箭雨,以火銃向著建奴展開反擊。而船上的炮手則在盾牌的掩護下也忙活著,每艘船上都有一兩門碗口銃或佛郎機,裝填好彈藥,炮口對準岸上進行了猛烈的反擊。
為了攻擊明軍船隊,建奴弓箭手沿著河岸而立,同樣處在船上明軍的射程內。結果,建奴的火箭對船隊沒有造成多大傷害,而船上明軍的反擊卻讓建奴受到了很大傷害。
前文說過,平遼軍火銃裝備率很高,幾乎達到了六成,五千明軍差不多有三千支火銃,雖然滑膛槍命中率很低,但這麽多火銃的密集射擊還是給建奴造成了很大的傷亡。幾乎每一輪射擊,都有近百個建奴中彈摔倒。而對建奴威脅最大的當屬船上的碗口銃和虎蹲炮,因為它們裝的都是散彈,每門炮裝填幾十甚至上百個彈丸,開火打出去一下子便是一大片,雖穿著盔甲也無法遮擋。
隻是短短的半個時辰對射,建奴便損失了四五百人,而明軍船隊除了兩隻船上冒起了火頭,大部分安然無恙。眼看著傷亡實在太大,德格類不得不下令軍隊撤離河岸,放棄對明軍船隊進攻。
“大淩河城被三道壕溝包圍,我倒要看看他們怎麽入城?”德格類對年輕的多爾袞道。
“對,隻要他們敢棄船上岸,咱們便發起攻擊!”多爾袞也道,明軍在船上有掩護拿他們無可奈何,下了船便絕不是八旗勇士的對手!
就在八旗兵遠遠地尾隨下,周遇吉的船隊緩緩靠近了大淩河城。
大淩河城堡靠著大淩河而建,實際上距離河道有半裏多的距離,主要是害怕雨水充沛季節發大水衝壞了城池不敢靠河太近,畢竟整個城堡根基都是夯土堆成的。
為了困住大淩河城堡,建奴圍著大淩河挖了數道壕溝,但唯獨麵向河流這一麵沒有挖,而是把兩麵的壕溝和河床相通。
為了防止河中的明軍棄船上岸,德格類便指揮著手下八旗兵沿著三道壕溝布防,一旦明軍有棄船上岸的趨勢,則立刻衝出去攔截。
然而周遇吉並沒有命令手下直接靠岸,而是下令在每艘船的桅杆上掛上明軍軍旗,然後命令所有火炮向著建奴猛烈開火。他要告訴大淩河城中的祖大壽,援軍已經到來,督促祖大壽出城內外夾攻。
然而周遇吉並不知道,此時的祖大壽卻在猶豫著是否該出城。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自從上次被建奴扮做援軍引誘出城遭到極大傷亡後,祖大壽便怕了,害怕再次中了建奴的詭計!
最先發現船隊的是一支建奴哨騎,留下部分騎兵監視河中船隊,派人去給建奴大營報信去了。
聞聽明軍竟然以船隊從海中駛入大淩河,皇太極眉頭微皺,他還沒想過明軍會以這種方式出現在大淩河。
船隻逆流而上,大淩河河麵又不寬,在岸上弓箭的射程之內,再加上船隊速度不是很快,對付這樣的船隊其實並不困難。
可以在岸上以火箭攢射,采用火攻的形勢,也可以調集火炮用炮彈擊沉明軍船隻。無論哪種辦法,都能給以明軍船隊重創。
然而現在,皇太極卻有些為難,因為明遼西援軍四萬五千人已經越過了錦州,距離大淩河城不足二十裏。
和四萬五千明軍主力相比,這支數千人的明軍水師又算不了什麽了!
“這明軍水師選擇的時機竟然如此好,可為何先前並未發現他們的蹤跡?”貝勒嶽樂疑問道。
為了探查明軍動向,八旗大營每日派出了大量的哨騎,最遠偵查到寧遠城外,便是海邊也有哨騎查看,以防範覺華島的明軍水師有什麽異動。
“很明顯,這不是覺華島的明軍水師,而是從遼南而來。”貝勒德格類道。
“王業泰派來的人?”眾人都吃了一驚,這些天來,建奴上層的貝勒將領們對王業泰印象實在是深。
“大汗,要不要先滅了這支遼南的船隊?”德格類向皇太極道。
皇太極仔細考慮後,點點頭,“這支船隊肯定打著給祖大壽送糧的主意,咱們好容易圍大淩河這麽多時日,大淩河內的明軍已經彈盡糧絕,萬萬不能讓他們得到糧食補給。德格類多爾袞,我留給你們一萬行營兵,殲滅這支明軍船隊的同時威懾城內的祖大壽軍。其他軍隊,跟我一起迎戰明軍援軍!”
“大汗,紅衣大炮能不能調給我?”德格類試探著問道。
皇太極搖搖頭,直接拒絕了:“紅衣大炮我另有用途,對付船隊隻需要火炮即可。”
為了圍死大淩河城,建奴在城外挖了三重壕溝,並在每個方向都駐有重兵,現在為了和明援軍決戰,各個方向的八旗都被集結了起來,分為兩部分,約四萬主力隨同皇太極前往迎戰明遼西援軍,剩下的一萬人在德格類多爾袞帶領下向著大齡邊殺去。
從入海口到大淩河城下有十四五裏,逆流而上靠著船槳劃行最少需要一個時辰,這段時間足夠建奴軍隊集結並爛在前麵河岸上。
所有的弓箭手都被德格類集結了起來,沿著河岸站立,向著河中心的船隊射出了連綿的箭雨。然而德格類並不知道,為了防止建奴火攻,早在進入河道之前,周遇吉便下令在海岸上挖了大量的海沙平鋪在甲板上,每艘船都鋪了厚厚一層。
火箭落在甲板海沙上,根本燃不起火焰便熄滅了。而因為逆風,所有船帆都已經降落,建奴的火箭對船隊的破壞力並未有想象的大。隻有射在船幫上的火箭能夠稍微燃起火焰,然而船隻剛剛從大海駛入河中,甲板一下通體被海水浸的很濕,便是有火箭射上,威脅也不是很大。
在建奴火箭攻擊的時候,各船的明軍也沒閑著,火銃手躲在船舷內側的,靠著船舷遮擋箭雨,以火銃向著建奴展開反擊。而船上的炮手則在盾牌的掩護下也忙活著,每艘船上都有一兩門碗口銃或佛郎機,裝填好彈藥,炮口對準岸上進行了猛烈的反擊。
為了攻擊明軍船隊,建奴弓箭手沿著河岸而立,同樣處在船上明軍的射程內。結果,建奴的火箭對船隊沒有造成多大傷害,而船上明軍的反擊卻讓建奴受到了很大傷害。
前文說過,平遼軍火銃裝備率很高,幾乎達到了六成,五千明軍差不多有三千支火銃,雖然滑膛槍命中率很低,但這麽多火銃的密集射擊還是給建奴造成了很大的傷亡。幾乎每一輪射擊,都有近百個建奴中彈摔倒。而對建奴威脅最大的當屬船上的碗口銃和虎蹲炮,因為它們裝的都是散彈,每門炮裝填幾十甚至上百個彈丸,開火打出去一下子便是一大片,雖穿著盔甲也無法遮擋。
隻是短短的半個時辰對射,建奴便損失了四五百人,而明軍船隊除了兩隻船上冒起了火頭,大部分安然無恙。眼看著傷亡實在太大,德格類不得不下令軍隊撤離河岸,放棄對明軍船隊進攻。
“大淩河城被三道壕溝包圍,我倒要看看他們怎麽入城?”德格類對年輕的多爾袞道。
“對,隻要他們敢棄船上岸,咱們便發起攻擊!”多爾袞也道,明軍在船上有掩護拿他們無可奈何,下了船便絕不是八旗勇士的對手!
就在八旗兵遠遠地尾隨下,周遇吉的船隊緩緩靠近了大淩河城。
大淩河城堡靠著大淩河而建,實際上距離河道有半裏多的距離,主要是害怕雨水充沛季節發大水衝壞了城池不敢靠河太近,畢竟整個城堡根基都是夯土堆成的。
為了困住大淩河城堡,建奴圍著大淩河挖了數道壕溝,但唯獨麵向河流這一麵沒有挖,而是把兩麵的壕溝和河床相通。
為了防止河中的明軍棄船上岸,德格類便指揮著手下八旗兵沿著三道壕溝布防,一旦明軍有棄船上岸的趨勢,則立刻衝出去攔截。
然而周遇吉並沒有命令手下直接靠岸,而是下令在每艘船的桅杆上掛上明軍軍旗,然後命令所有火炮向著建奴猛烈開火。他要告訴大淩河城中的祖大壽,援軍已經到來,督促祖大壽出城內外夾攻。
然而周遇吉並不知道,此時的祖大壽卻在猶豫著是否該出城。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自從上次被建奴扮做援軍引誘出城遭到極大傷亡後,祖大壽便怕了,害怕再次中了建奴的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