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時,太宗趙光義曾信心滿滿的率兵北伐,以為大軍到達幽雲之時,北方的漢兒必將簞食壺酒迎接王師到來,然而事實卻給了他一個大大耳光,北方的漢兒根本不認代表中原王朝的大宋,而是認契丹人建立的大遼為母國。


    南宋理宗時也曾趁著金國為蒙古所敗時出兵北伐,是時金國已經退到黃河以南,屬下百姓也大都是以前的漢人,然而因為金國統治了數十年,黃淮一帶的百姓也早已認金國為母國,根本不承認南宋。


    生在何處,何處便是故國,這是古代人共同的看法。


    所以,若是建奴在遼東統治個三四十年,恐怕遼東的漢人都將自視為建奴的一員,而不再承認大明。


    幸而,從努爾哈赤以七大恨舉兵反明到現在,也僅僅十來年的時間,便算是最早被建奴統治的漢人,也才是第一代,而建奴立國後新生的漢人遠沒到成年的年齡,所以對建奴的認同並沒有那麽深。


    而且,建奴轄地建州遼沈的漢人,更多的是新俘虜來的漢奴,光是去年入關之戰,便從京畿一帶俘虜的超過十萬的明朝百姓。


    不管是對最先被建奴統治的遼民,還是後來被建奴俘虜到關外的漢奴百姓,他們對建奴並沒有產生認同,依然視自己為大明人。


    事實上,在另一個時空,直到康熙年間,建奴在關外在北方統治了四十多年之後,北方的漢人才徹底對滿清產生認同。而那時的吳三桂等三藩即便是造反,為時也已晚,隻落得黯然失敗的下場。


    而現在,關外的漢奴自認是明人,這無疑對張旭率領的明軍非常的有利。因為幾乎沒有多少漢奴抵觸明軍的到來,更談不上群起反抗。


    沈陽城內很快肅清,絕大部分漢奴聽從命令起來殺掉昔日主人,加入了新編營。


    而在張旭把以明軍老兵為骨幹的新編營派出沈陽城,在附近村鎮攻城略地的時候,各地的漢奴也都紛紛起來響應。


    說到這裏,不得不說一下建奴在關外的製度。


    在建奴的治下,八旗旗人才是絕對的主人,除了少部分最早投降建奴的漢軍旗以外,大部分漢人都是包衣奴隸,都是旗人的附庸,在各家旗人家裏當牛做馬為奴為婢,別說自主權私人財富,便是連人身自由都沒有。


    這種狀況直到皇太極改大金為大清大肆擴充漢軍旗後,方才得到改變。


    而現在,沈陽平原的漢人絕大部分都是以奴隸的形式存在,都在各個旗丁家裏當奴隸。


    而沈陽城外的平原到處都是村莊到處都是開墾的田地,這些田地都屬於八旗貴族和旗丁,沒有一畝屬於包衣漢奴。


    漢奴在田地裏辛辛苦苦耕種一年,所得的所有糧食都被旗丁老爺拿走,然後旗丁老爺賞賜一些穀康野菜殘羹冷炙給他們做食物。


    沒有私人財富,沒有尊嚴,連人身自由都沒有,所以對建奴又怎麽可能產生認同?


    所以,當新編營開出沈陽到達各個莊子時,也不需要怎麽動員,這些包衣漢奴們紛紛起來,拿著鐵鍬鋤頭,向著他們的主人撲去。


    各個莊園大部分旗丁都被莽古爾泰抽調去攻打王業泰去了,留守莊園的都是些旗人婦孺和少數旗丁,怎麽可能擋住人數眾多的漢奴的進攻?便是有少量的旗丁存在,也不是人數十倍幾十倍的漢奴的對手啊。


    從新編營開出沈陽,短短的時間,沈陽平原風起雲湧,無數的漢奴揭竿而起,響應著王師的到來。


    數以百計的莊子被攻陷,無數的旗人婦孺老幼被殺死,成千上萬的漢奴加入了新編營,舉起了大明赤色的旗幟,重新回到朝廷的懷抱。


    新編營每控製一個旗人莊園,都會把莊園裏的建奴糧食牲畜還有財富運回沈陽城,而漢人百姓奉命或者撤入沈陽城,或就近撤到一些大的城堡。因為張旭知道,也許用不了多久,遼西的建奴便會回還。老家被攻占,建奴們不可能不著急。


    即便皇太極帶著大軍殺回來又能如何?


    現在建州的女真人已經被肅清,李彥直正帶著四五萬新編軍隊和七八萬漢人婦孺向沈陽趕來。


    而沈陽一帶的旗人婦孺也很快會被肅清,下一步便是往北麵的鐵嶺開原進發。


    建奴全部旗丁加起來也就六萬餘,所有婦孺老幼加起來也就三十來萬人口,四分之三的人口建州沈陽一帶,隻要把這一帶肅清,便是皇太極帶領大軍回來,便是皇太極重新奪回了沈陽,又能如何?


    這一仗,使得建奴的國力幾乎耗盡,建奴的人口損失大半,便是還剩下四五萬旗丁,沒有了老幼婦孺,也就沒有了發展的潛力和希望。再想威脅大明根本不可能!


    到時也許不用明軍動手,建奴自己就會消亡。


    而這便是王業泰冒著覆滅的危險留下張旭營的原因,就是為了趁機削弱建奴的國力。隻不過沒想到會這麽順,沒想到莽古爾泰竟然抽調了大部分旗丁追趕自己,而不顧建州遼沈之空虛。


    而現在,這個計策進行的萬分順利。隨著發動起漢奴,建州被占,沈陽被占,沈陽附近的建奴莊子也正在被陸續占據。


    據手下人回報,新編營正在快速擴充著,沈陽附近發動起來的漢奴已經有三四萬人,具體的數量便是張旭也不清楚。


    而這時也有眾多的建奴婦孺正在向著南方遼陽一帶逃跑,張旭知道消息很快會傳到遼陽,也許用不了多久,建奴八旗主力便會向著沈陽開來。


    對於遼陽,張旭沒有想法,沒有再試圖快速攻占,因為那裏距離建奴八旗主力太近,想打下來不太可能。


    以三千的兵力,能夠打下建州三衛和沈陽平原,張旭已經萬分的滿足。


    但光打下還不行,還要守住。


    隻要守住了沈陽,遼陽也早晚屬於大明。因為即便建奴盤踞在遼陽不走,在遼南遼西和沈陽三麵的進攻下也堅持不了多久。


    所以,守住沈陽,對一戰徹底剿滅建奴至關重要。


    但沈陽能守住嗎?張旭雖然不了解遼西發生的情況,卻也知道,以遼西軍的實力想滅了建奴基本上不可能,便是加上遼南也不行。


    若是皇太極帶領八旗主力前來爭奪,以手下這兩千兵力,張旭沒有一點信心能夠守住。


    所以,他一邊派人給李彥直送信,讓李彥直迅速帶著整編的建州漢奴新編營趕來沈陽,一邊派人往四下傳令,逐漸調遣新編的漢軍進入沈陽,然後對他們再次整編,忙的手忙腳亂。


    張旭以前不過是英國公府家丁小頭目,沒讀過什麽書,也沒有管過太多的人,打仗的話還算可以,管理百姓的話就不行了。隨著進入沈陽的新編漢軍和家屬的人數增多,他頓時手忙腳亂了起來。


    而此時,李彥直率領數萬人已經到了撫順。相對於多山的建州三衛,撫順的地勢要緩和的多,位於渾河衝擊平原之上的撫順,擁有較多的平地可供開墾。


    所以,李彥直決定暫時放棄建州,把歸順的漢人全部遷到長城以內平原地帶,而撫順便是第一個安置地點。


    考慮到皇太極很快會帶著八旗主力殺向沈陽,李彥直沒有過多耽擱,把大部分漢人婦孺老幼就安置在了撫順城內,留下一萬新編軍守城,自己帶著三萬新編軍迅速向沈陽進發。


    據探子來報,而此時八旗軍已經出現在了遼陽以北,距離沈陽也就二百多裏的距離。


    ......


    當接到明軍出現在建州的消息時,皇太極大驚失色,他知道後果有多麽的嚴重。


    莽古爾泰帶著征調的大部分旗丁正在金州和王業泰對峙,大金境內兵力空虛至極。想想大金腹地正在遭到明軍的荼毒,不僅皇太極,整個八旗軍士兵全都緊急如焚。


    皇太極顧不得在對付錦陽的祖大壽,立刻率軍向北返回,而在返回的同時給莽古爾泰傳令,命他迅速帶兵返回沈陽。


    皇太極帶兵渡過遼河以後,顧不得和莽古爾泰會合,徑直向遼陽方向挺進,為了盡快趕回老家,皇太極派嶽樂多爾袞等貝勒率領著五千騎兵為先鋒,一人三馬,向著沈陽一路狂飆,而他帶著剩下的八旗也疾進著。


    雖然先鋒騎兵一人三馬速度很快,但皇太極還是非常憂慮,因為他知道明軍的消息從建州傳到遼西再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十多天時間,而這麽長時間,發生了什麽事情誰也說不準。


    都怪莽古爾泰,這個該死的王八蛋,為什麽要把所有旗丁全部抽調,隻要在建州沈陽一帶留有五千旗丁,還怕明軍突襲嗎?哪裏還會出現這樣的事情!


    此時的皇太極,把莽古爾泰恨得要死,恨不得把莽古爾泰千刀萬剮。


    而現在莽古爾泰,也是萬分的後悔,然後又是非常的鬱悶。


    王業泰千裏襲擾大金腹地一直打到遼陽城外的行為,把莽古爾泰嚇得不行,對王業泰遼南軍的實力,莽古爾泰再也不敢低估。


    所以為了圍剿王業泰,為了盡可能的減少其對大金帶來的危害,莽古爾泰才下令動員令,征調所有旗丁入伍。畢竟在皇太極帶走了四萬主力以後,整個大金剩下的旗丁也不足三萬人,而王業泰手中的遼南軍達兩萬之多,沒有足夠的兵力,莽古爾泰也沒把握戰勝王業泰。


    金州之戰的失敗,莽古爾泰對遼南軍的戰力再也不敢低估。而皇太極正帶著大金主力在大淩河城和明遼西軍決戰,這對大金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時候,莽古爾泰要保證實力強勁的明遼南軍老老實實的呆在金州以南。


    所以這些天來,莽古爾泰陳兵金州北,嚴密監視著遼南軍的動靜。


    可是沒想到就在這時,從遼陽傳來消息,說是建州那裏出現了明軍,莽古爾泰當時就懵圈了。


    怎麽會這樣?明明遼南軍被自己堵在了金州,怎麽可能出現在建州老家?


    莽古爾泰怎麽也想不通,不過也不敢再多想,因為他知道明軍出現在建州後果有多麽嚴整!


    建州三衛生活著四五萬八旗婦孺,而那裏空虛至極,所有的旗丁加起來不知道有沒有兩百人!


    幾乎不假思索的,莽古爾泰決定立刻撤軍,帶著手中的兩萬多八旗兵離開金州。


    而此時,王業泰就在金州關城,不僅他在,遼南幾乎所有的軍隊都集中在這裏。


    當莽古爾泰帶著兩萬多八旗追殺過來時,王業泰便知道張旭和李彥直的機會到了。這個時候,張旭和李彥直探知建州空虛後,肯定會按照自己的計劃渡過鴨綠江殺入建州。


    所以,當探知莽古爾泰有撤兵的意圖時,王業泰便知道自己的計策奏效了。


    他不能讓莽古爾泰就這樣撤走,當即率領軍隊出了金州關,向著莽古爾泰殺去。


    若算上張可大的山東兵,此時王業泰手中的兵力有兩萬人,雖然其中真正的老兵精銳不到五千,但王業泰絲毫不懼。這個時候,能多留下一些建奴便是一些,哪怕損失一些軍隊也無所謂。


    建奴老家被襲,正是心慌意亂的時候,痛打落水狗的事肯定要做!


    果然,當王業泰帶兵衝入金州時,莽古爾泰根本無心應戰,而是帶著軍隊迅速後撤,為此丟下糧食輜重根本不顧。


    莽古爾泰的營地距離金州關十裏,等到王業泰得到消息帶兵趕來時,建奴已經跑了好幾裏。


    看著眼前的建奴的營地,看著營地裏建奴丟棄的各種物質,王業泰大笑了起來。


    “大帥為何發笑?”徐敷奏湊趣的問道。


    “哈哈哈”王業泰大笑著,半天才停了下來。


    “建奴老家被襲,以張旭和李彥直的秉性,肯定大肆的燒殺破壞,現在莽古爾泰連營地裏物質都拋下了,我在想,恐怕下一次建奴得光著屁股打仗了吧!”王業泰笑道。


    出兵打仗,打的是兵力,更是後勤物質。現在建奴老家正在被張旭李彥直帶兵,其戰爭的潛力必然遭到嚴重的破壞。恐怕等到下次大戰的時候,建奴連足夠的箭矢都拿不出了。


    想想王業泰都感到樂不可支。這一切都在在他的謀劃下事先的,看到建奴匆匆逃跑的樣子,他自然開心的大笑了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拯救明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任國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任國成並收藏拯救明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