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方正化的話王業泰自然相信,遼南軍立下了如此大功,到明年朝廷必須重新核定遼餉的配額。若是還敢像以前那樣隻撥付幾十萬兩銀子,王業泰第一個都不樂意!
不過那還得等到明年,至少今年這個冬天會過得非常艱難。
“大帥,若是把鎮江堡那的糧食都用船運到遼南,恐怕鎮江和寬甸被解救的百姓這個冬天便過不下去。”
方正化小心的說道,他生怕王業泰不管那些百姓。在方正化看來,既然這些百姓被從建奴那裏解救下來,便是大明百姓,不能不管不顧。
“誰說他們過不下去?”王業泰眉頭舒展了起來,笑道:“他們是我大明的百姓,本帥自然不能看著他們餓死。現在朝廷暫時沒有辦法供養這些人,但是咱們可以借糧啊!”
“借糧?向誰去借?”方正化目瞪口呆道。
“當然是向棒子國去借了,”王業泰理所當然的道,“棒子國是我大明藩屬,其官府便是我大明官府,其百姓便也是我大明百姓,大家都是一家人。現在我遼民有難,他們豈能坐視不管?
這樣吧,我親自簽署一道軍令,請方公公你也署上名字,咱們以遼南東江鎮的名義,向棒子國王借一百萬擔糧食。並派十萬軍民進入其國境運輸。”
“啊,這,這......”方正化驚呆了,這哪裏是借糧,分明就是搶劫啊!
“棒子國國弱民寡,恐怕沒有這麽多糧食啊。”方正化喃喃的道。
王業泰冷笑道:“棒子國不是沒有糧食,而是大部分糧食都掌握在王室和地主豪紳手裏。
棒子國本是我大明藩屬,卻竟然又認建奴的大金為宗主國,這實乃背叛我大明的行為,必須給他們以重重教訓!
讓他們獻出一些糧食來已經是便宜了他們!”
王業泰說的是天啟七年,皇太極派阿敏率三萬八旗攻打朝鮮,朝鮮世宗被迫和後金簽署協議,答應了後金提出的入質納貢、去明年號、結盟宣、約為兄弟之國等要求。
所以從法理上來說,棒子國現在已經算是後金的藩屬,不再是大明的藩國。
但方正化以及明朝朝廷都知道,棒子國的舉動純屬不得已,畢竟連大明都在建奴的攻擊下節節敗退,棒子國小國寡民如何能抵擋建奴的鐵騎?
所以對棒子國的行為,大明朝廷都保持了沉默,並沒有進行口誅筆伐。
不過在穿越者王業泰眼裏,棒子國實屬可惡,地圖開疆就不說了,後世的棒子國還拚命詆毀明朝甚至紅朝對他們的無私救援。
若是沒有萬曆時救援,棒子國早被倭寇滅了國。可棒子國的後人都把抵抗倭國的勝利歸結到李舜臣的頭上,讓王業泰無比的氣憤。
所以,王業泰現在便決定好好教訓他們一頓!
盡管對王業泰的做法有些不以為然,方正化也知趣的閉嘴不言。畢竟和被解救的大明百姓相比,曾經的藩屬國又遠了很多。
“方公公,遷來百姓的安置工作就勞您多費心了。”王業泰笑道。
“應該的應該的。”方正化連忙道,“既然皇上派我來遼南監軍,我自然要替皇上分憂。”
“那這碼頭的事情就交給方公公了,本帥還有事就先離開了。”王業泰向方正化拱了拱手,便帶人離開了旅順口。
移民的安置有方正化負責,糧食物質由何祿統籌,事情不需要王業泰太費心。
現在王業泰要考慮接下來遼東的局勢。
若是張旭和李彥直能守住沈陽,建奴便隻剩下了遼陽一地的地盤,接下來局勢又會如何發展?
建州老巢和沈陽丟失,建奴便處在明軍的三麵包圍之中。雖然建奴還擁有數萬的男丁,但在這樣的大局之下也將無能為力吧。隻要明軍對建奴嚴格封鎖,並不時派遣軍隊進行騷擾,恐怕用不了多久建奴就會崩潰。
但王業泰也知道,不可能這麽容易。
畢竟建奴八旗兵是這個時代最強大的軍隊,而皇太極也是一時人傑,其又豈能沒有對策?
可是皇太極會怎麽樣打開局麵呢?王業泰不得不思考著,隻有弄清楚皇太極下一步的動向,才能做出針對性的安排。
回到旅順城中,王業泰立刻命人喊來了敵情司孟洛夫,命其立刻派人往建奴境內,探查建奴之動向。
“大帥,屬下已經往北麵派出了兩批二十多個哨探,其中一半是歸化的女真人,相信很快便有消息傳回。”
孟洛夫還是一如既往的靠譜,對王業泰稟告道。
王業泰點點頭,對孟洛夫凡是能想在前麵非常滿意。
“大帥,屬下剛剛收到來自登州的最新消息,在文登的毛承祚已經和孔有德合流,現在登州城內的叛軍兵力已經達到兩萬多人。孔有德正率部猛攻萊州府,毛承祚則帶人攻打膠州,整個膠東都亂了!”孟洛夫稟告道。
“孔有德叛軍竟然發展的這麽快啊。”王業泰都忍不住震驚道。
“登州城本來就有原東江軍數千人,毛承祚部下軍隊便達七千之多,再加上投降的登萊官兵,加起來便有兩萬多人。”孟洛夫解釋道。
“官軍方麵呢?”王業泰問道。
“山東總兵張可大被孔有德騎兵擊敗,目前退往了萊州府。朝廷已經委任兵部侍郎朱大典為督師,前往山東負責剿滅孔有德。據說會抽調山海關和遼西的軍隊前往山東。”孟洛夫稟告道。
“幸虧沒有讓老子去啊。”王業泰歎道,對朝廷沒有抽調遼南軍很是欣慰。
不是王業泰不想打仗,而是遼南軍現在已經非常的疲憊了。雖然遼南還有兩萬的軍隊,可卻大部分都是新征募不到半年的新兵營。而真正的主力或在沈陽,或在徐敷晝的帶領下前往鎮江寬甸去了。
反複的征戰,長途的奔襲,遼南軍已經到了強弩之末。
等到明年,明年夏季,若是建奴沒有太大動作的話,到時不需要朝廷下旨,王業泰自己便會主動提出出兵平叛。
登州能夠早一點平定,遼南的後方便會早一天安穩。
不過那還得等到明年,至少今年這個冬天會過得非常艱難。
“大帥,若是把鎮江堡那的糧食都用船運到遼南,恐怕鎮江和寬甸被解救的百姓這個冬天便過不下去。”
方正化小心的說道,他生怕王業泰不管那些百姓。在方正化看來,既然這些百姓被從建奴那裏解救下來,便是大明百姓,不能不管不顧。
“誰說他們過不下去?”王業泰眉頭舒展了起來,笑道:“他們是我大明的百姓,本帥自然不能看著他們餓死。現在朝廷暫時沒有辦法供養這些人,但是咱們可以借糧啊!”
“借糧?向誰去借?”方正化目瞪口呆道。
“當然是向棒子國去借了,”王業泰理所當然的道,“棒子國是我大明藩屬,其官府便是我大明官府,其百姓便也是我大明百姓,大家都是一家人。現在我遼民有難,他們豈能坐視不管?
這樣吧,我親自簽署一道軍令,請方公公你也署上名字,咱們以遼南東江鎮的名義,向棒子國王借一百萬擔糧食。並派十萬軍民進入其國境運輸。”
“啊,這,這......”方正化驚呆了,這哪裏是借糧,分明就是搶劫啊!
“棒子國國弱民寡,恐怕沒有這麽多糧食啊。”方正化喃喃的道。
王業泰冷笑道:“棒子國不是沒有糧食,而是大部分糧食都掌握在王室和地主豪紳手裏。
棒子國本是我大明藩屬,卻竟然又認建奴的大金為宗主國,這實乃背叛我大明的行為,必須給他們以重重教訓!
讓他們獻出一些糧食來已經是便宜了他們!”
王業泰說的是天啟七年,皇太極派阿敏率三萬八旗攻打朝鮮,朝鮮世宗被迫和後金簽署協議,答應了後金提出的入質納貢、去明年號、結盟宣、約為兄弟之國等要求。
所以從法理上來說,棒子國現在已經算是後金的藩屬,不再是大明的藩國。
但方正化以及明朝朝廷都知道,棒子國的舉動純屬不得已,畢竟連大明都在建奴的攻擊下節節敗退,棒子國小國寡民如何能抵擋建奴的鐵騎?
所以對棒子國的行為,大明朝廷都保持了沉默,並沒有進行口誅筆伐。
不過在穿越者王業泰眼裏,棒子國實屬可惡,地圖開疆就不說了,後世的棒子國還拚命詆毀明朝甚至紅朝對他們的無私救援。
若是沒有萬曆時救援,棒子國早被倭寇滅了國。可棒子國的後人都把抵抗倭國的勝利歸結到李舜臣的頭上,讓王業泰無比的氣憤。
所以,王業泰現在便決定好好教訓他們一頓!
盡管對王業泰的做法有些不以為然,方正化也知趣的閉嘴不言。畢竟和被解救的大明百姓相比,曾經的藩屬國又遠了很多。
“方公公,遷來百姓的安置工作就勞您多費心了。”王業泰笑道。
“應該的應該的。”方正化連忙道,“既然皇上派我來遼南監軍,我自然要替皇上分憂。”
“那這碼頭的事情就交給方公公了,本帥還有事就先離開了。”王業泰向方正化拱了拱手,便帶人離開了旅順口。
移民的安置有方正化負責,糧食物質由何祿統籌,事情不需要王業泰太費心。
現在王業泰要考慮接下來遼東的局勢。
若是張旭和李彥直能守住沈陽,建奴便隻剩下了遼陽一地的地盤,接下來局勢又會如何發展?
建州老巢和沈陽丟失,建奴便處在明軍的三麵包圍之中。雖然建奴還擁有數萬的男丁,但在這樣的大局之下也將無能為力吧。隻要明軍對建奴嚴格封鎖,並不時派遣軍隊進行騷擾,恐怕用不了多久建奴就會崩潰。
但王業泰也知道,不可能這麽容易。
畢竟建奴八旗兵是這個時代最強大的軍隊,而皇太極也是一時人傑,其又豈能沒有對策?
可是皇太極會怎麽樣打開局麵呢?王業泰不得不思考著,隻有弄清楚皇太極下一步的動向,才能做出針對性的安排。
回到旅順城中,王業泰立刻命人喊來了敵情司孟洛夫,命其立刻派人往建奴境內,探查建奴之動向。
“大帥,屬下已經往北麵派出了兩批二十多個哨探,其中一半是歸化的女真人,相信很快便有消息傳回。”
孟洛夫還是一如既往的靠譜,對王業泰稟告道。
王業泰點點頭,對孟洛夫凡是能想在前麵非常滿意。
“大帥,屬下剛剛收到來自登州的最新消息,在文登的毛承祚已經和孔有德合流,現在登州城內的叛軍兵力已經達到兩萬多人。孔有德正率部猛攻萊州府,毛承祚則帶人攻打膠州,整個膠東都亂了!”孟洛夫稟告道。
“孔有德叛軍竟然發展的這麽快啊。”王業泰都忍不住震驚道。
“登州城本來就有原東江軍數千人,毛承祚部下軍隊便達七千之多,再加上投降的登萊官兵,加起來便有兩萬多人。”孟洛夫解釋道。
“官軍方麵呢?”王業泰問道。
“山東總兵張可大被孔有德騎兵擊敗,目前退往了萊州府。朝廷已經委任兵部侍郎朱大典為督師,前往山東負責剿滅孔有德。據說會抽調山海關和遼西的軍隊前往山東。”孟洛夫稟告道。
“幸虧沒有讓老子去啊。”王業泰歎道,對朝廷沒有抽調遼南軍很是欣慰。
不是王業泰不想打仗,而是遼南軍現在已經非常的疲憊了。雖然遼南還有兩萬的軍隊,可卻大部分都是新征募不到半年的新兵營。而真正的主力或在沈陽,或在徐敷晝的帶領下前往鎮江寬甸去了。
反複的征戰,長途的奔襲,遼南軍已經到了強弩之末。
等到明年,明年夏季,若是建奴沒有太大動作的話,到時不需要朝廷下旨,王業泰自己便會主動提出出兵平叛。
登州能夠早一點平定,遼南的後方便會早一天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