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宗卻哈哈一笑,仔細一看趙楷的字,寫的已有自己的五分神韻了。
“他這些日子甚有長進!你不要總是這樣子說他,免得到時候他又不樂意學了。”徽宗不由得誇讚道:“對了,傳朕口諭,賞賜三皇子一套墨寶!”
皇上這麽說,鄭皇後自然謝過了,謝過了之後卻又有一些憂心忡忡。
“陛下,何必總是賞賜東西給楷兒呢?還平白惹得楷兒被人埋怨!”
鄭皇後這麽說,徽宗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朕賞賜東西給楷兒,莫非還有什麽人不滿意不成?”
鄭皇後連忙說道:“沒有,就是臣妾胡亂說說罷了。”
她越是在掩飾。在徽宗看來就越是有什麽。
等到皇後走了之後,徽宗才找人問了。
“這些日子,三皇子殿下,都在做什麽有沒有人和他起衝突?”
李公公沉吟片刻之後,才道:“似乎沒怎麽起衝突,就是三皇子看到了太子總是繞道而行。”
徽宗生病這段時間,朝堂上的事兒是由太子處理,蔡京他們輔助。
太子處理的緊緊有條的,並沒有出什麽差錯,甚至比他預想之中的還要好。
當然趙桓還是事事請示徽宗,從某些方麵來看,還是不錯的。
“楷兒為什麽要躲著他?”
也許這就是兄弟之間有一些矛盾的存在。
徽宗沒有在這件事情上多做糾結。
沒多久,他就把太子給傳喚了過來。
徽宗照例詢問了朝堂上的事兒,趙桓一一作答了。
他中規中矩有一些少年老成,但是從來不逾越規矩,徽宗還是相當滿意的。
最後倒是問到了趙楷的事。
趙桓也有些納悶:“我也不知道三弟為什麽最近總是躲著我。許是那件事兒之後,三弟對我有一些誤解,我之前倒是想要和他說一下,但是三弟跑的很快…”
“哦,那沒多大的事兒!”徽宗想,就是小孩子的脾氣大了一折。趙楷是被他寵大的,他知道這個孩子有一些嬌氣。
……
等到太子出來之後,就有人去稟報了皇後。
皇後並不知道皇帝召見太子究竟說了什麽,但是他叫趙楷去見皇上。
皇上的精神頭並不是很好,看見趙楷的到來,還是有一些欣喜。
“聽你母後說,你最近都在學書法,已經學的不錯了,不過還要再接再厲,書法這東西,越到後麵越難有所進益,要沉得住氣。跟你大哥一樣。”
趙楷一聽到趙桓,心裏頭就有一些不舒坦。
他為什麽每一次躲著趙桓,還不是因為趙桓的眼神太可怕了。
他們兩個單獨見麵的時候,他分外的能夠感覺到他大哥想弄死他,甚至都不加掩飾。
可是在人前的話,他好像表現的依然是一個好大哥。
他告訴別人,別人都不信。隻有母後相信了。
他心裏頭十分的委屈,可母後卻叮囑不能夠在父皇麵前說皇兄的壞話。
他糾結了一番還是沒有說出來,可是他臉上的表情卻出賣了他。
“怎麽了?莫非你對你皇兄有意見,我可是聽的你還說你最近總是躲著他,有這麽一回事嗎?”
趙楷沒有想到的是趙桓居然主動這麽說了。
這個人未免也太無恥了。
明明什麽都是他做的。
可惜他現在年紀太小,否則的話他可能還真的會沉得住氣。可是現在他根本不明趙桓想做什麽。
所以他忍不住激動的說道:“父皇。我怕皇兄…”
……
皇上當天晚上病情加重了。
說是三皇子去了一趟皇上寢宮之後,皇上就昏迷了過去。
再之後,就請了很多的禦醫。
現在皇後雖然在皇上的身邊,可是三皇子的事兒,卻讓很多人都對皇後保持了一定懷疑的態度。
……
隨後的一些日子武鬆總是很忙。
不光是他,童貫也很忙。
本來他是不需要站隊,因為隻要徽宗皇帝在,他無論做什麽的話,都有他的一席之地。
這就是皇帝的信任。
可是現在皇上突然間傳出被三皇子氣出了毛病來。
他就必須要做一些事情了。
皇宮裏頭,楊戩把持了守衛。
朝堂之上,蔡京他們也想把太子架空。
但是太子畢竟是正統,雖說他性情有些暴戾,但是處理政務方麵,比起當今聖上都要有條不紊。
蔡京他們的舉動讓朝臣們感覺到了憤怒。
平日裏頭他們全清朝也耀武揚威也就罷了,竟然敢在儲君的問題上做妖。
自古以來,從來不缺乏在這方麵格外忠誠的臣子,他們為了維護正統維護君權亦可以拋頭顱灑熱血。
蔡京他們是不大懂,以前唯唯諾諾的那些臣子和打了雞血似的,竟然都擁護起了太子。
這些臣子的舉動讓他們有一些不安。
於是愈發催促著宮裏頭做決定。
“娘娘,您這個時候必須要讓皇上下旨,廢太子,另立儲君。否則大家都完了。”
楊戩這邊催促皇後,皇後是下不定決心,這件事茲事體大,牽一發而動全身。
不光光是她和兒子,後半輩子的榮華富貴問題,可能還關係到他們鄭家的未來。
“容本宮再想想。”
“娘娘,事到如今您還不明白嗎?太子他心狠手辣,陛下的病情時好時壞。這太醫院裏頭早有人被收買了。若此事正是太子所為,那麽他連他自己的親生父親都敢謀害,最後又怎麽可能放過你我?您不顧慮自己也要顧慮一下三皇子?”
楊戩說的不無道理。
皇後不是不明白。
她沉吟了片刻之後,便道:“兵權呢?京城的兵權,你掌握了嗎?”
“在童貫手中,不過,宮裏頭的侍衛,都在我的掌控之中請娘娘放心,童貫此人對陛下忠心耿耿,他一向保持中立,此事萬無一失,隻要陛下那邊聖旨立下咱們又不向太子那麽心狠,若是陛下無恙,三皇子便是太子,若是陛下有什麽意外,三皇子便可登基!”
他知道皇後有婦人之仁,到了這一刻,仍然幻想著皇上能夠醒過來,幫三皇子洗脫罪名。
不過也不想想,如果他們今天真的威逼還上做了他不願意做的事,以後還會不會信任還是未知數。
不管怎麽著太子是不能夠留下來的。
……
而童貫那邊,武鬆卻已經拿到了兵符了。
這還是前幾天的事兒。
童貫不願意插手太子和三皇子之爭,但卻被告知,他們已經綁定在太子這一根奢靡上。
但是氣的都快抽刀砍死武鬆了。
但後來冷靜了分析了一番之後,他又不得不被迫接受了。
京城的形勢已經勢同水火了,該站隊的都已經站隊了。
何況還算現在昏迷不醒,局勢很不明朗的情況。
他們也隻能夠選擇一個人合作。三皇子那邊早就有了很多幫手,太子這邊雖然是孤家寡人,可是占據了正統。隻要京城的政變。太子才是當之無愧的儲君。
童貫到後來沒管這件事,隻把兵符交給了武鬆。
他心裏頭卻也盼望著這一次,他們不能夠落敗,否則的話就會人頭不保。
所有人都得玩完。
……
這件事,於蘭心中一直都很忐忑。
武鬆沒瞞著她,她心裏頭是知道的。
兩世為人,頭一回經曆這麽大的事兒。
她卻做不了什麽。她和李師師一樣逗隻能祈禱,一切順利。
李師師其實問:“如果成功或者失敗,皇上最終會怎樣?”
其實初見徽宗之時,他也是俊朗無雙卻又風度翩翩的成穩青年。
她心中不是沒有過悸動,可是得知他從未打算把自己安置宮中,又知道他後宮佳麗三千,她就把自己那一絲愛慕掐在搖籃之中。
她認清了自己,可是現在知道了他的消息,心裏頭還是會有那麽一些的擔憂。
於蘭搖了搖頭:“我不知道!”
大概率不怎麽會好。
涉及到政變,除非他突然間醒過來,又掌控了全局。
不然的話這種情況下不管誰贏的話,他都極大的可能性成為太上皇。
其實皇上的藥,是於蘭給的,其他的藥很容易讓太醫查出來是毒,於蘭給的藥,無毒,隻是能讓皇上昏睡。
他們一直以為皇上病危,實際上也沒有。
但是病不病危,如今也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事情已經走到了這一步,他們都必須要有所抉擇。
這關係的不僅是大宋的未來,還關乎到了千萬的百姓。
李師師也隻是歎了一口氣。
“玉蘭,這一次之後我要走了。我和燕青都說好了。”
“我知道的!我會安排好一切的。”
燕青提出這個要求的時候,於蘭並不驚訝。
但是他們當時想一走了之,這個方案,於蘭並不讚成。
因為這件事關係到的畢竟是李師師,不管怎麽說她是皇上的女人。
不管徽宗最後在不在都有可能會成為別人攻訐的借口。
所以於蘭決定幫他們一把,在徽宗“重病”之後,李師師也“病了”。
身體一天天的虛弱,請了大夫,過來總是找不到原因。
老鴇一方麵覺得晦氣,一方麵又真的擔心她出事,會連累到他們。
所以當李師師提出,她要到她自己買的房子之中靜養的時候,她二話不說就同意了。
“我還真的是有一點舍不得你們。”李師師說道:“我走了之後香兒和月兒,就交給你了,她們的賣身契,我早替她們贖出來了。她們兩個丫鬟很伶俐也聰明,留在你的身邊,也能夠成為你的助力!”
於蘭點頭。
“這一點你放心!”香兒和月兒和她相處得也很融洽,大家都和姐妹差不多。
李師師當然放心。
陸陸續續的她們又說了一些話。
等到了天亮的時候,宮裏頭還沒有傳來消息。
她卻再不能等了,服用了於蘭事先準備好的藥,然後握緊了她的手。
也不知道這一別今生什麽時候才能夠再見麵。
就算再見麵這個世上也沒有李師師這個人了。
因為於蘭給的藥是能夠假死脫身的。
等到這邊的人見證了她的“死亡!”
她被葬下去之後,燕青自會來接她。
於蘭心裏頭有一些難受,可是又覺得應該為她高興才是,這是她獲得自由的機會。
李師師服用了藥,沒多久就睡著了,她睡著之後,氣息變得微弱許多。
於蘭推開門看到了香兒月兒也在。
“你們去萬花樓找花媽媽,就說你們姑娘不行了。”於蘭說道。
香兒和月兒當然也知道這是假的。但是一想到這一次最後是真的見不到姑娘,不由得悲從中來,於是哭著跑出去了。
這一日,皇宮裏頭是流血的。
花媽媽過來證實了李師師已經“身亡”之後,宮裏頭剛好傳出來了消息。
皇後與三皇子聯合楊戩,蔡太師他們合謀要謀害皇上,幸得太子及時趕到,護衛有功。
自古以來,謀反什麽下場,都知道。
但是皇上沒出事,好像病體因為這件事還好了不少。
京城這邊都說皇上洪福齊天,但實際上,他醒來看到的那一幕實屬糟糕至極。
他一向信任無比的皇後,卻希望他寫下改立太子的詔書。就連那幾個他信任的臣子,到了這一刻,卻也在逼迫他。
雖然他們嘴裏頭說的好聽好像都是太子的錯。
但是到了這一刻他哪裏有什麽不明白的,還不是為了奪嫡。
他盼望著賢臣的到來,能替他把這些亂臣賊子都誅了。
結果卻看到了太子一身戎裝,滿是血腥之氣,口稱:“兒臣救駕來遲!”
當時皇上心裏頭著實是欣喜若狂。
但皇後等人的神色就不一樣。他們籌謀了這麽久,怎麽這就不堪一擊了。
皇宮的侍衛呢?
跟在太子身邊的英武男子手持戒刀,滿是煞氣,鮮血染紅了征袍,再呼喚熟悉的侍衛不再
皇後就明白大勢已去。
“是武都指揮使。你是童大人的幹女婿,童貫投靠了太子!”
楊戩的聲音十分尖銳,蔡京一下子老了許多。
到這裏徽宗才麵無血色,原來太子也不是救駕來遲。
這一場政變他一直都被瞞在鼓裏。
他的好兒子們,居然給了他這麽大的驚喜。
再往後便是請求廢後,羈押一幹叛變的人等。
皇上暫時還是皇上。
但也和傀儡沒什麽區別了。
“他這些日子甚有長進!你不要總是這樣子說他,免得到時候他又不樂意學了。”徽宗不由得誇讚道:“對了,傳朕口諭,賞賜三皇子一套墨寶!”
皇上這麽說,鄭皇後自然謝過了,謝過了之後卻又有一些憂心忡忡。
“陛下,何必總是賞賜東西給楷兒呢?還平白惹得楷兒被人埋怨!”
鄭皇後這麽說,徽宗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朕賞賜東西給楷兒,莫非還有什麽人不滿意不成?”
鄭皇後連忙說道:“沒有,就是臣妾胡亂說說罷了。”
她越是在掩飾。在徽宗看來就越是有什麽。
等到皇後走了之後,徽宗才找人問了。
“這些日子,三皇子殿下,都在做什麽有沒有人和他起衝突?”
李公公沉吟片刻之後,才道:“似乎沒怎麽起衝突,就是三皇子看到了太子總是繞道而行。”
徽宗生病這段時間,朝堂上的事兒是由太子處理,蔡京他們輔助。
太子處理的緊緊有條的,並沒有出什麽差錯,甚至比他預想之中的還要好。
當然趙桓還是事事請示徽宗,從某些方麵來看,還是不錯的。
“楷兒為什麽要躲著他?”
也許這就是兄弟之間有一些矛盾的存在。
徽宗沒有在這件事情上多做糾結。
沒多久,他就把太子給傳喚了過來。
徽宗照例詢問了朝堂上的事兒,趙桓一一作答了。
他中規中矩有一些少年老成,但是從來不逾越規矩,徽宗還是相當滿意的。
最後倒是問到了趙楷的事。
趙桓也有些納悶:“我也不知道三弟為什麽最近總是躲著我。許是那件事兒之後,三弟對我有一些誤解,我之前倒是想要和他說一下,但是三弟跑的很快…”
“哦,那沒多大的事兒!”徽宗想,就是小孩子的脾氣大了一折。趙楷是被他寵大的,他知道這個孩子有一些嬌氣。
……
等到太子出來之後,就有人去稟報了皇後。
皇後並不知道皇帝召見太子究竟說了什麽,但是他叫趙楷去見皇上。
皇上的精神頭並不是很好,看見趙楷的到來,還是有一些欣喜。
“聽你母後說,你最近都在學書法,已經學的不錯了,不過還要再接再厲,書法這東西,越到後麵越難有所進益,要沉得住氣。跟你大哥一樣。”
趙楷一聽到趙桓,心裏頭就有一些不舒坦。
他為什麽每一次躲著趙桓,還不是因為趙桓的眼神太可怕了。
他們兩個單獨見麵的時候,他分外的能夠感覺到他大哥想弄死他,甚至都不加掩飾。
可是在人前的話,他好像表現的依然是一個好大哥。
他告訴別人,別人都不信。隻有母後相信了。
他心裏頭十分的委屈,可母後卻叮囑不能夠在父皇麵前說皇兄的壞話。
他糾結了一番還是沒有說出來,可是他臉上的表情卻出賣了他。
“怎麽了?莫非你對你皇兄有意見,我可是聽的你還說你最近總是躲著他,有這麽一回事嗎?”
趙楷沒有想到的是趙桓居然主動這麽說了。
這個人未免也太無恥了。
明明什麽都是他做的。
可惜他現在年紀太小,否則的話他可能還真的會沉得住氣。可是現在他根本不明趙桓想做什麽。
所以他忍不住激動的說道:“父皇。我怕皇兄…”
……
皇上當天晚上病情加重了。
說是三皇子去了一趟皇上寢宮之後,皇上就昏迷了過去。
再之後,就請了很多的禦醫。
現在皇後雖然在皇上的身邊,可是三皇子的事兒,卻讓很多人都對皇後保持了一定懷疑的態度。
……
隨後的一些日子武鬆總是很忙。
不光是他,童貫也很忙。
本來他是不需要站隊,因為隻要徽宗皇帝在,他無論做什麽的話,都有他的一席之地。
這就是皇帝的信任。
可是現在皇上突然間傳出被三皇子氣出了毛病來。
他就必須要做一些事情了。
皇宮裏頭,楊戩把持了守衛。
朝堂之上,蔡京他們也想把太子架空。
但是太子畢竟是正統,雖說他性情有些暴戾,但是處理政務方麵,比起當今聖上都要有條不紊。
蔡京他們的舉動讓朝臣們感覺到了憤怒。
平日裏頭他們全清朝也耀武揚威也就罷了,竟然敢在儲君的問題上做妖。
自古以來,從來不缺乏在這方麵格外忠誠的臣子,他們為了維護正統維護君權亦可以拋頭顱灑熱血。
蔡京他們是不大懂,以前唯唯諾諾的那些臣子和打了雞血似的,竟然都擁護起了太子。
這些臣子的舉動讓他們有一些不安。
於是愈發催促著宮裏頭做決定。
“娘娘,您這個時候必須要讓皇上下旨,廢太子,另立儲君。否則大家都完了。”
楊戩這邊催促皇後,皇後是下不定決心,這件事茲事體大,牽一發而動全身。
不光光是她和兒子,後半輩子的榮華富貴問題,可能還關係到他們鄭家的未來。
“容本宮再想想。”
“娘娘,事到如今您還不明白嗎?太子他心狠手辣,陛下的病情時好時壞。這太醫院裏頭早有人被收買了。若此事正是太子所為,那麽他連他自己的親生父親都敢謀害,最後又怎麽可能放過你我?您不顧慮自己也要顧慮一下三皇子?”
楊戩說的不無道理。
皇後不是不明白。
她沉吟了片刻之後,便道:“兵權呢?京城的兵權,你掌握了嗎?”
“在童貫手中,不過,宮裏頭的侍衛,都在我的掌控之中請娘娘放心,童貫此人對陛下忠心耿耿,他一向保持中立,此事萬無一失,隻要陛下那邊聖旨立下咱們又不向太子那麽心狠,若是陛下無恙,三皇子便是太子,若是陛下有什麽意外,三皇子便可登基!”
他知道皇後有婦人之仁,到了這一刻,仍然幻想著皇上能夠醒過來,幫三皇子洗脫罪名。
不過也不想想,如果他們今天真的威逼還上做了他不願意做的事,以後還會不會信任還是未知數。
不管怎麽著太子是不能夠留下來的。
……
而童貫那邊,武鬆卻已經拿到了兵符了。
這還是前幾天的事兒。
童貫不願意插手太子和三皇子之爭,但卻被告知,他們已經綁定在太子這一根奢靡上。
但是氣的都快抽刀砍死武鬆了。
但後來冷靜了分析了一番之後,他又不得不被迫接受了。
京城的形勢已經勢同水火了,該站隊的都已經站隊了。
何況還算現在昏迷不醒,局勢很不明朗的情況。
他們也隻能夠選擇一個人合作。三皇子那邊早就有了很多幫手,太子這邊雖然是孤家寡人,可是占據了正統。隻要京城的政變。太子才是當之無愧的儲君。
童貫到後來沒管這件事,隻把兵符交給了武鬆。
他心裏頭卻也盼望著這一次,他們不能夠落敗,否則的話就會人頭不保。
所有人都得玩完。
……
這件事,於蘭心中一直都很忐忑。
武鬆沒瞞著她,她心裏頭是知道的。
兩世為人,頭一回經曆這麽大的事兒。
她卻做不了什麽。她和李師師一樣逗隻能祈禱,一切順利。
李師師其實問:“如果成功或者失敗,皇上最終會怎樣?”
其實初見徽宗之時,他也是俊朗無雙卻又風度翩翩的成穩青年。
她心中不是沒有過悸動,可是得知他從未打算把自己安置宮中,又知道他後宮佳麗三千,她就把自己那一絲愛慕掐在搖籃之中。
她認清了自己,可是現在知道了他的消息,心裏頭還是會有那麽一些的擔憂。
於蘭搖了搖頭:“我不知道!”
大概率不怎麽會好。
涉及到政變,除非他突然間醒過來,又掌控了全局。
不然的話這種情況下不管誰贏的話,他都極大的可能性成為太上皇。
其實皇上的藥,是於蘭給的,其他的藥很容易讓太醫查出來是毒,於蘭給的藥,無毒,隻是能讓皇上昏睡。
他們一直以為皇上病危,實際上也沒有。
但是病不病危,如今也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事情已經走到了這一步,他們都必須要有所抉擇。
這關係的不僅是大宋的未來,還關乎到了千萬的百姓。
李師師也隻是歎了一口氣。
“玉蘭,這一次之後我要走了。我和燕青都說好了。”
“我知道的!我會安排好一切的。”
燕青提出這個要求的時候,於蘭並不驚訝。
但是他們當時想一走了之,這個方案,於蘭並不讚成。
因為這件事關係到的畢竟是李師師,不管怎麽說她是皇上的女人。
不管徽宗最後在不在都有可能會成為別人攻訐的借口。
所以於蘭決定幫他們一把,在徽宗“重病”之後,李師師也“病了”。
身體一天天的虛弱,請了大夫,過來總是找不到原因。
老鴇一方麵覺得晦氣,一方麵又真的擔心她出事,會連累到他們。
所以當李師師提出,她要到她自己買的房子之中靜養的時候,她二話不說就同意了。
“我還真的是有一點舍不得你們。”李師師說道:“我走了之後香兒和月兒,就交給你了,她們的賣身契,我早替她們贖出來了。她們兩個丫鬟很伶俐也聰明,留在你的身邊,也能夠成為你的助力!”
於蘭點頭。
“這一點你放心!”香兒和月兒和她相處得也很融洽,大家都和姐妹差不多。
李師師當然放心。
陸陸續續的她們又說了一些話。
等到了天亮的時候,宮裏頭還沒有傳來消息。
她卻再不能等了,服用了於蘭事先準備好的藥,然後握緊了她的手。
也不知道這一別今生什麽時候才能夠再見麵。
就算再見麵這個世上也沒有李師師這個人了。
因為於蘭給的藥是能夠假死脫身的。
等到這邊的人見證了她的“死亡!”
她被葬下去之後,燕青自會來接她。
於蘭心裏頭有一些難受,可是又覺得應該為她高興才是,這是她獲得自由的機會。
李師師服用了藥,沒多久就睡著了,她睡著之後,氣息變得微弱許多。
於蘭推開門看到了香兒月兒也在。
“你們去萬花樓找花媽媽,就說你們姑娘不行了。”於蘭說道。
香兒和月兒當然也知道這是假的。但是一想到這一次最後是真的見不到姑娘,不由得悲從中來,於是哭著跑出去了。
這一日,皇宮裏頭是流血的。
花媽媽過來證實了李師師已經“身亡”之後,宮裏頭剛好傳出來了消息。
皇後與三皇子聯合楊戩,蔡太師他們合謀要謀害皇上,幸得太子及時趕到,護衛有功。
自古以來,謀反什麽下場,都知道。
但是皇上沒出事,好像病體因為這件事還好了不少。
京城這邊都說皇上洪福齊天,但實際上,他醒來看到的那一幕實屬糟糕至極。
他一向信任無比的皇後,卻希望他寫下改立太子的詔書。就連那幾個他信任的臣子,到了這一刻,卻也在逼迫他。
雖然他們嘴裏頭說的好聽好像都是太子的錯。
但是到了這一刻他哪裏有什麽不明白的,還不是為了奪嫡。
他盼望著賢臣的到來,能替他把這些亂臣賊子都誅了。
結果卻看到了太子一身戎裝,滿是血腥之氣,口稱:“兒臣救駕來遲!”
當時皇上心裏頭著實是欣喜若狂。
但皇後等人的神色就不一樣。他們籌謀了這麽久,怎麽這就不堪一擊了。
皇宮的侍衛呢?
跟在太子身邊的英武男子手持戒刀,滿是煞氣,鮮血染紅了征袍,再呼喚熟悉的侍衛不再
皇後就明白大勢已去。
“是武都指揮使。你是童大人的幹女婿,童貫投靠了太子!”
楊戩的聲音十分尖銳,蔡京一下子老了許多。
到這裏徽宗才麵無血色,原來太子也不是救駕來遲。
這一場政變他一直都被瞞在鼓裏。
他的好兒子們,居然給了他這麽大的驚喜。
再往後便是請求廢後,羈押一幹叛變的人等。
皇上暫時還是皇上。
但也和傀儡沒什麽區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