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很多人都反應過來,於蘭和徐昭容,長的有些相似之處。
徐昭容的臉色淡淡的。
“我看王婕妤和武夫人長的也像。”此言一出,大家的神色都有些怪。
於蘭並非國色天香,她長的是挺不錯,但是屬於小家碧玉的美,就拿在場的這些娘娘們來說,沒有比她差的。
宮裏頭的人都是人精,早先入太子府的那些老人,基本上沒得到過寵幸。除了皇後娘娘,皇上念在她是皇後的份上,給了她體麵。
倒是後來選的這些秀女,接連受到了皇上的寵幸。
其中這徐昭容王婕妤倒是最受寵的,眼看著她們兩個都和於蘭有些相似之處。
大家倒是有聽說當初皇上還是太子的時候,曾經被武夫人救過。
後來皇上和武家還時常有些往來,就連武大人,年紀輕輕資曆平庸當初本沒有資格獨立帶兵去打西夏,可皇上還是拍板。
現在想來多少有些耐人尋味的地方。
不過大家都沒有繼續說什麽。
看皇後,皇後臉上也是笑眯眯的。
“美人總有相似之處。不是很正常嗎?好了,陛下今天賜了家宴,本宮要和武夫人去禦花園一趟了,你們都退下吧!”
皇後都這麽說,娘娘們自然就退下了。
於蘭心中感覺有些怪異,卻又不敢深想。
一路上前往禦花園,皇後倒是隨意的問起了她一些在邊關的問題。
於蘭也一一作答了。
“武夫人不以邊關苦寒,事事以百姓為先,實乃我輩女子的楷模。”
“娘娘過獎了,玉蘭當不起。”於蘭哪裏敢當的起這個稱呼。
皇後卻道:“我聽的許多人誇你,連皇上都讚賞有嘉,不過近來倒是有一些人總說女子應該在閨閣之中。不能拋頭露麵,我倒覺得這個不對。”
於蘭見過很多地方,女子也要做很多事。
北宋的風氣,對女子還沒有那麽嚴苛。
不過京城裏頭如今流行女人小腳,也有些理學家提出大家閨秀女子就應該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當然這個說法還沒有廣泛的認同。
於蘭記得曆史上女子地位急劇下降是在靖康之恥之後的事兒。
因為當初徽欽二帝被金國俘虜,連帶著一眾的後宮佳麗和帝姬皇子還有朝臣家眷全都被帶走了。
這個女人被當成戰俘能有什麽好下場。
這對於皇室而言是莫大的恥辱,對於男人而言也是莫大的恥辱。
於是為了掩蓋這一恥辱,他們推崇了這一理學說法,從而限製了女人的人身自由。
什麽裹小腳,女子無才便是德,這些她統統都不認可。
當然現在靖康之亂感覺應該不會發生了,但是朝廷之上的這種言論,讓於蘭感覺有些無語。
“娘娘說得對。女子能做的事情很多,怎麽能夠隻被困囿於方寸之間呢?我看到邊關上家裏頭丈夫戰死的女子,她們要撫養孩子長大,還要照顧公婆,如果她們不拋頭露麵,一家子又來自於哪裏?男人要打戰,家裏的田地是我教導了她們種植,邊關苦寒朝廷派過去的衣物,戰士們穿了不夠溫暖,也是她們一針一線縫補出來,打戰的時候,也有女兵參與其中,作用不亞於男兵。”
皇後倒是頭一次聽說這樣的事兒。
那樣的生活她從來沒有過,也從來不敢想。
又感覺於蘭的神色神采奕奕,她的心思早就不在內宅之中,正因為這樣才能被人稱讚。
皇後心裏頭覺得就算於蘭知道了皇上在想什麽,她也不會眷戀榮華。
皇上的那些齷齪想法,讓她有些頭疼。
不久之後到了禦花園,剛好皇上武鬆也到了。
於蘭拜見了皇上,才見得他的語氣很是高興的說道:“起來吧!今天的宴席也沒有別人。”
他看到於蘭倒和兩年前沒什麽變化。
他之前聽的她在那邊的所作所為,心裏頭想的卻是她果然和自己想象的差不多。
不管在什麽樣的地方,她都是與眾不同的,她能夠活出自己人生的精彩,和這些宮闈呆板的女子不一樣。
若說皇宮的家宴,東西不少但是規矩甚多。
於蘭吃的不多,但是她感覺到了今天皇上特別高興。
原本她以為今天這一場的鴻門宴,不一定那麽的好應對,結果恰恰相反。
皇上隻是問一些家常,隻字不提戰事兒。
到後來他們走了,於蘭回過頭問武鬆:“皇上召見你去都問了什麽?”
“問了許多,仔仔細細的都問過了。皇上讓我待在統領禁軍,說我暫時不能入樞密院,因為年輕尚輕…”武將論軍功不是論資曆的。
不過現在看來這個結果也是可以接受的。
隻是於蘭感覺武鬆並不是特別的高興。
“怎麽了?皇上有斥責過你嗎?我感覺你在宴會上就有些不太愛說話。”
於蘭這麽問,武鬆也說不上來。因為今天的氣氛他總感覺哪裏不對勁。
或者說,他感覺皇上看於蘭的眼神在泛光。
這種事情他又不好直接和於蘭說。
他知道於蘭不會有問題。
因為兩個人這些年下來,早就十分默契。
可如果皇上真的有什麽想法,他也沒有付諸行動。
隻是多少有一些膈應人。
“沒什麽…”
“沒什麽就好。”於蘭隨即說了,之前見了施恩和他娘子的事兒。
“施家娘子性格倒是爽朗,嶽家的弟妹性情也好。對了,施恩也帶來了消息說是過兩天張家大伯和嫂嫂都會過來的。嫂嫂家裏頭添了一個姑娘家,也要一到抱過來!”
說起故人好友,武鬆臉上才見了喜色。
“好久沒和施恩兄弟喝酒了,對了,大師兄呢?”
他才問起這個,結果一到家,盧俊義和賈氏就在等候多時了。
賈氏把兒子抱過來了。
於蘭剛走的時候,賈氏懷孕沒有多久,現在這會兒孩子正是會說話的時候。
口齒又不是很清楚,見了於蘭隻喊:“嬸嬸…”
於蘭看著心都有些融化了。
隨即拿出了一個鐲子給他當了見麵禮。
因為大人要說話,孩子沒多久就被奶娘給抱走了。
賈氏在京城交際圈也大了一些,加上盧俊義身份的特殊,倒是有一些人家願意和她往來。
所以她倒是知道一些事情。說了一些這些日子京城裏頭的變故。
“我夫君錯過了一場戰爭,這一次原本童大人想要讓他一同前去的,我,不巧的是我又有了,就沒讓他去了!”
盧俊義其實看到其他的師弟們都有建功立業,心裏頭也有一些心癢難耐。
隻不過賈氏天生膽子有些小。
他們家裏頭十分的富足,盧俊義也在禁軍裏頭站穩了腳跟,沒到非得去掙軍功的時候。
況且軍功不好掙。
哪怕是絕頂的高手。在戰場上也不能夠保證萬無一失,之前就聽說武鬆在戰場上受了傷。
所以賈氏是不大同意他去戰場的。
武鬆那件事當時確實也把於蘭給嚇了一跳,抬回來的時候,臉色都是無比的煞白,他背後中了箭,也幸好沒有傷到五髒六腑。
所以那個時候她天天給他喝靈泉空間水。他恢複的那麽快,是有原因的。
就連軍醫都覺得那是一個奇跡,其實那個時候於蘭也有那麽一個瞬間和賈氏一樣的想法。
現如今他們不缺錢,當初在這個世界想要達到的目標都已經達到了,為什麽還要辛辛苦苦去戰場上拚殺?
可是她還沒有猶豫多久,他就已經披掛上陣了。
所有人都在浴血奮戰,他們又為什麽要抽身而出。
就為了這些努力想著要活下去的人,也不能夠有所退縮。
所以她心裏頭難過的同時又有些驕傲。
現在她還是能夠理解賈氏的這種心境。
索性賈氏雖然羨慕這些軍功,卻並不攀比。
而且他們生意做的也不錯,如今在京城裏頭日子正是愜意的時候。
於蘭問她有沒有見過嶽飛的娘子,她道:“見到了。我們一向有往來。你不知道她如今有孕嗎?”
“她沒說。”於蘭見她的時候,她也沒說起這件事。
“一開始我也是不知道的,她自己也不知道。那個時候嶽兄弟都走了,可是她的反應,跟我有孕的時候差不多,我便催她找了一個大夫,果然一瞧有了身孕…”賈氏說起這件事情的時候,還看著於蘭。
因為這一次於蘭回來,她也沒瞧見她懷上。
她心裏頭覺得過段時間應該慫恿於蘭去相國寺一趟了。
當初就是她來了相國寺求子,如今兒子才這麽大了。
有些東西就是不迷信都不行。
“嶽兄弟不在,然後我們就多照顧著弟妹。”
賈氏也道:“可不是嗎?他娘家離這邊也遠。原本想著回娘家去,但是考慮到路途奔波,就沒有回去了。再者嶽兄弟這一去還不知道幾時回來。她還得幫他守著這個家。”
每每看到嶽家娘子,年紀輕輕的一個小嬌娘,懷著孕丈夫不在身邊,賈氏就格外的慶幸,自己沒有想著讓盧俊義去幹一番大事業。
雖說盧俊義是武鬆他們的師兄,他練武每日打熬力氣還行,真要殺陣殺敵的指揮若定,他要是真的有那個本事的話,當時在童大人帳下的時候早就混出來了。
所以連他的師傅周侗都不強求他去做這個事情,她就更加不會讓他去做了。
不久之後,皇上聖旨下了,賞賜了不少東西,就連誥命都追封下來了,三品誥命。
這一下,賈氏確實有些羨慕。
剛好盧俊義賈氏都在,就覺得大家應該一起熱熱鬧鬧。
於蘭表示自己親自下廚,不過武鬆的神色,一直都不是特別的愉快。
一個晚上的喝了不少的悶酒。
他已經不怎麽喝酒了,在邊關的時候因為要打仗,隨時都要知道情報
這種情況下喝酒時會耽誤事情的。
所以他都少喝或者不喝。
但今天晚上就是喝了不少,而且殺氣騰騰的,非要找盧俊義比武。
盧俊義心裏頭也有些心癢難耐,哪個男人心裏頭沒有建功立業的情懷?
雖然他也很滿意現在的生活,說日子久了,心裏頭總是有一些的衝動。
總想著當初自己要是再堅持一些的話,或許,現在建功立業的就是自己了。這個想法在隨著嶽飛、武鬆建立的功勳越來越多之後,就越發的抑製不住。
所以聽的武鬆要和他打,他就直接奉陪到底了。
“我剛好也想要來領教一下師弟的實力,這兩年來看看你有多大的進步?”
武鬆闖蕩江湖的時候喜歡用的是棍,因為棍棒身為武器,卻沒有太過鋒利,不至於一下子置人於死地,那個時候他脾氣暴躁,一眼不合就容易和人家打起來,拿著棍棒確實最好不過。
但後來他喜歡用刀。
因為他拿著刀代表著他是衙門裏的官差,他是步兵武都頭。
直到刀殺了人之後,他覺得刀銳利鋒芒,的確是殺人的利器。
所以他一直都帶著雪花镔鐵刀。
這些年這兩把刀,跟隨他上過戰場,度過很多時候。
但他更愛上了槍,戰場上一寸長一寸槍。槍,乃百兵之王。
當他拿出槍的那一刻,他渾身的氣場都變了。
那不是江湖械鬥,而是一個經曆了戰爭,浴血歸來的將領。他身上帶著煞氣和殺氣騰騰…
盧俊義感覺師弟變了,變化很大。卻有一種無法形容的感覺。
從他們交手的那一刻他就發現他自己已經落了下風。
…
“我輸了!”盧俊義歎了一口氣。連他最引以為傲的武功都輸了。
盧俊義覺得自己是不是過得過分安逸了一些。這次的事件給了他一些打擊。
“師兄,你沒有輸,隻是心境上你反而患得患失了,以前事情無論和誰對戰,都有著一種必勝的信念,可是現在這種信念沒有了。”
武鬆說著話,盧俊義感覺猶如當頭棒喝。確實他有一些患得患失的。
所以他想要重拾起以前的信心。
“我也想上戰場!”
“不,師兄,我想要說的是你的武學造詣更適合創造一套適合軍士的軍拳。若是這般練兵出來,一樣是功在社稷,我大宋的禁軍又何愁懼怕那些遼兵,金兵呢?”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指揮戰場,武鬆試過知道這一條路有多難。
一個戰場的指揮官,他做出的每一條指令,不僅僅是關係到自己的前程,更關係到千萬戰士的生命。
盧俊義顯然不適合當一個戰場的指揮官。
徐昭容的臉色淡淡的。
“我看王婕妤和武夫人長的也像。”此言一出,大家的神色都有些怪。
於蘭並非國色天香,她長的是挺不錯,但是屬於小家碧玉的美,就拿在場的這些娘娘們來說,沒有比她差的。
宮裏頭的人都是人精,早先入太子府的那些老人,基本上沒得到過寵幸。除了皇後娘娘,皇上念在她是皇後的份上,給了她體麵。
倒是後來選的這些秀女,接連受到了皇上的寵幸。
其中這徐昭容王婕妤倒是最受寵的,眼看著她們兩個都和於蘭有些相似之處。
大家倒是有聽說當初皇上還是太子的時候,曾經被武夫人救過。
後來皇上和武家還時常有些往來,就連武大人,年紀輕輕資曆平庸當初本沒有資格獨立帶兵去打西夏,可皇上還是拍板。
現在想來多少有些耐人尋味的地方。
不過大家都沒有繼續說什麽。
看皇後,皇後臉上也是笑眯眯的。
“美人總有相似之處。不是很正常嗎?好了,陛下今天賜了家宴,本宮要和武夫人去禦花園一趟了,你們都退下吧!”
皇後都這麽說,娘娘們自然就退下了。
於蘭心中感覺有些怪異,卻又不敢深想。
一路上前往禦花園,皇後倒是隨意的問起了她一些在邊關的問題。
於蘭也一一作答了。
“武夫人不以邊關苦寒,事事以百姓為先,實乃我輩女子的楷模。”
“娘娘過獎了,玉蘭當不起。”於蘭哪裏敢當的起這個稱呼。
皇後卻道:“我聽的許多人誇你,連皇上都讚賞有嘉,不過近來倒是有一些人總說女子應該在閨閣之中。不能拋頭露麵,我倒覺得這個不對。”
於蘭見過很多地方,女子也要做很多事。
北宋的風氣,對女子還沒有那麽嚴苛。
不過京城裏頭如今流行女人小腳,也有些理學家提出大家閨秀女子就應該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當然這個說法還沒有廣泛的認同。
於蘭記得曆史上女子地位急劇下降是在靖康之恥之後的事兒。
因為當初徽欽二帝被金國俘虜,連帶著一眾的後宮佳麗和帝姬皇子還有朝臣家眷全都被帶走了。
這個女人被當成戰俘能有什麽好下場。
這對於皇室而言是莫大的恥辱,對於男人而言也是莫大的恥辱。
於是為了掩蓋這一恥辱,他們推崇了這一理學說法,從而限製了女人的人身自由。
什麽裹小腳,女子無才便是德,這些她統統都不認可。
當然現在靖康之亂感覺應該不會發生了,但是朝廷之上的這種言論,讓於蘭感覺有些無語。
“娘娘說得對。女子能做的事情很多,怎麽能夠隻被困囿於方寸之間呢?我看到邊關上家裏頭丈夫戰死的女子,她們要撫養孩子長大,還要照顧公婆,如果她們不拋頭露麵,一家子又來自於哪裏?男人要打戰,家裏的田地是我教導了她們種植,邊關苦寒朝廷派過去的衣物,戰士們穿了不夠溫暖,也是她們一針一線縫補出來,打戰的時候,也有女兵參與其中,作用不亞於男兵。”
皇後倒是頭一次聽說這樣的事兒。
那樣的生活她從來沒有過,也從來不敢想。
又感覺於蘭的神色神采奕奕,她的心思早就不在內宅之中,正因為這樣才能被人稱讚。
皇後心裏頭覺得就算於蘭知道了皇上在想什麽,她也不會眷戀榮華。
皇上的那些齷齪想法,讓她有些頭疼。
不久之後到了禦花園,剛好皇上武鬆也到了。
於蘭拜見了皇上,才見得他的語氣很是高興的說道:“起來吧!今天的宴席也沒有別人。”
他看到於蘭倒和兩年前沒什麽變化。
他之前聽的她在那邊的所作所為,心裏頭想的卻是她果然和自己想象的差不多。
不管在什麽樣的地方,她都是與眾不同的,她能夠活出自己人生的精彩,和這些宮闈呆板的女子不一樣。
若說皇宮的家宴,東西不少但是規矩甚多。
於蘭吃的不多,但是她感覺到了今天皇上特別高興。
原本她以為今天這一場的鴻門宴,不一定那麽的好應對,結果恰恰相反。
皇上隻是問一些家常,隻字不提戰事兒。
到後來他們走了,於蘭回過頭問武鬆:“皇上召見你去都問了什麽?”
“問了許多,仔仔細細的都問過了。皇上讓我待在統領禁軍,說我暫時不能入樞密院,因為年輕尚輕…”武將論軍功不是論資曆的。
不過現在看來這個結果也是可以接受的。
隻是於蘭感覺武鬆並不是特別的高興。
“怎麽了?皇上有斥責過你嗎?我感覺你在宴會上就有些不太愛說話。”
於蘭這麽問,武鬆也說不上來。因為今天的氣氛他總感覺哪裏不對勁。
或者說,他感覺皇上看於蘭的眼神在泛光。
這種事情他又不好直接和於蘭說。
他知道於蘭不會有問題。
因為兩個人這些年下來,早就十分默契。
可如果皇上真的有什麽想法,他也沒有付諸行動。
隻是多少有一些膈應人。
“沒什麽…”
“沒什麽就好。”於蘭隨即說了,之前見了施恩和他娘子的事兒。
“施家娘子性格倒是爽朗,嶽家的弟妹性情也好。對了,施恩也帶來了消息說是過兩天張家大伯和嫂嫂都會過來的。嫂嫂家裏頭添了一個姑娘家,也要一到抱過來!”
說起故人好友,武鬆臉上才見了喜色。
“好久沒和施恩兄弟喝酒了,對了,大師兄呢?”
他才問起這個,結果一到家,盧俊義和賈氏就在等候多時了。
賈氏把兒子抱過來了。
於蘭剛走的時候,賈氏懷孕沒有多久,現在這會兒孩子正是會說話的時候。
口齒又不是很清楚,見了於蘭隻喊:“嬸嬸…”
於蘭看著心都有些融化了。
隨即拿出了一個鐲子給他當了見麵禮。
因為大人要說話,孩子沒多久就被奶娘給抱走了。
賈氏在京城交際圈也大了一些,加上盧俊義身份的特殊,倒是有一些人家願意和她往來。
所以她倒是知道一些事情。說了一些這些日子京城裏頭的變故。
“我夫君錯過了一場戰爭,這一次原本童大人想要讓他一同前去的,我,不巧的是我又有了,就沒讓他去了!”
盧俊義其實看到其他的師弟們都有建功立業,心裏頭也有一些心癢難耐。
隻不過賈氏天生膽子有些小。
他們家裏頭十分的富足,盧俊義也在禁軍裏頭站穩了腳跟,沒到非得去掙軍功的時候。
況且軍功不好掙。
哪怕是絕頂的高手。在戰場上也不能夠保證萬無一失,之前就聽說武鬆在戰場上受了傷。
所以賈氏是不大同意他去戰場的。
武鬆那件事當時確實也把於蘭給嚇了一跳,抬回來的時候,臉色都是無比的煞白,他背後中了箭,也幸好沒有傷到五髒六腑。
所以那個時候她天天給他喝靈泉空間水。他恢複的那麽快,是有原因的。
就連軍醫都覺得那是一個奇跡,其實那個時候於蘭也有那麽一個瞬間和賈氏一樣的想法。
現如今他們不缺錢,當初在這個世界想要達到的目標都已經達到了,為什麽還要辛辛苦苦去戰場上拚殺?
可是她還沒有猶豫多久,他就已經披掛上陣了。
所有人都在浴血奮戰,他們又為什麽要抽身而出。
就為了這些努力想著要活下去的人,也不能夠有所退縮。
所以她心裏頭難過的同時又有些驕傲。
現在她還是能夠理解賈氏的這種心境。
索性賈氏雖然羨慕這些軍功,卻並不攀比。
而且他們生意做的也不錯,如今在京城裏頭日子正是愜意的時候。
於蘭問她有沒有見過嶽飛的娘子,她道:“見到了。我們一向有往來。你不知道她如今有孕嗎?”
“她沒說。”於蘭見她的時候,她也沒說起這件事。
“一開始我也是不知道的,她自己也不知道。那個時候嶽兄弟都走了,可是她的反應,跟我有孕的時候差不多,我便催她找了一個大夫,果然一瞧有了身孕…”賈氏說起這件事情的時候,還看著於蘭。
因為這一次於蘭回來,她也沒瞧見她懷上。
她心裏頭覺得過段時間應該慫恿於蘭去相國寺一趟了。
當初就是她來了相國寺求子,如今兒子才這麽大了。
有些東西就是不迷信都不行。
“嶽兄弟不在,然後我們就多照顧著弟妹。”
賈氏也道:“可不是嗎?他娘家離這邊也遠。原本想著回娘家去,但是考慮到路途奔波,就沒有回去了。再者嶽兄弟這一去還不知道幾時回來。她還得幫他守著這個家。”
每每看到嶽家娘子,年紀輕輕的一個小嬌娘,懷著孕丈夫不在身邊,賈氏就格外的慶幸,自己沒有想著讓盧俊義去幹一番大事業。
雖說盧俊義是武鬆他們的師兄,他練武每日打熬力氣還行,真要殺陣殺敵的指揮若定,他要是真的有那個本事的話,當時在童大人帳下的時候早就混出來了。
所以連他的師傅周侗都不強求他去做這個事情,她就更加不會讓他去做了。
不久之後,皇上聖旨下了,賞賜了不少東西,就連誥命都追封下來了,三品誥命。
這一下,賈氏確實有些羨慕。
剛好盧俊義賈氏都在,就覺得大家應該一起熱熱鬧鬧。
於蘭表示自己親自下廚,不過武鬆的神色,一直都不是特別的愉快。
一個晚上的喝了不少的悶酒。
他已經不怎麽喝酒了,在邊關的時候因為要打仗,隨時都要知道情報
這種情況下喝酒時會耽誤事情的。
所以他都少喝或者不喝。
但今天晚上就是喝了不少,而且殺氣騰騰的,非要找盧俊義比武。
盧俊義心裏頭也有些心癢難耐,哪個男人心裏頭沒有建功立業的情懷?
雖然他也很滿意現在的生活,說日子久了,心裏頭總是有一些的衝動。
總想著當初自己要是再堅持一些的話,或許,現在建功立業的就是自己了。這個想法在隨著嶽飛、武鬆建立的功勳越來越多之後,就越發的抑製不住。
所以聽的武鬆要和他打,他就直接奉陪到底了。
“我剛好也想要來領教一下師弟的實力,這兩年來看看你有多大的進步?”
武鬆闖蕩江湖的時候喜歡用的是棍,因為棍棒身為武器,卻沒有太過鋒利,不至於一下子置人於死地,那個時候他脾氣暴躁,一眼不合就容易和人家打起來,拿著棍棒確實最好不過。
但後來他喜歡用刀。
因為他拿著刀代表著他是衙門裏的官差,他是步兵武都頭。
直到刀殺了人之後,他覺得刀銳利鋒芒,的確是殺人的利器。
所以他一直都帶著雪花镔鐵刀。
這些年這兩把刀,跟隨他上過戰場,度過很多時候。
但他更愛上了槍,戰場上一寸長一寸槍。槍,乃百兵之王。
當他拿出槍的那一刻,他渾身的氣場都變了。
那不是江湖械鬥,而是一個經曆了戰爭,浴血歸來的將領。他身上帶著煞氣和殺氣騰騰…
盧俊義感覺師弟變了,變化很大。卻有一種無法形容的感覺。
從他們交手的那一刻他就發現他自己已經落了下風。
…
“我輸了!”盧俊義歎了一口氣。連他最引以為傲的武功都輸了。
盧俊義覺得自己是不是過得過分安逸了一些。這次的事件給了他一些打擊。
“師兄,你沒有輸,隻是心境上你反而患得患失了,以前事情無論和誰對戰,都有著一種必勝的信念,可是現在這種信念沒有了。”
武鬆說著話,盧俊義感覺猶如當頭棒喝。確實他有一些患得患失的。
所以他想要重拾起以前的信心。
“我也想上戰場!”
“不,師兄,我想要說的是你的武學造詣更適合創造一套適合軍士的軍拳。若是這般練兵出來,一樣是功在社稷,我大宋的禁軍又何愁懼怕那些遼兵,金兵呢?”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指揮戰場,武鬆試過知道這一條路有多難。
一個戰場的指揮官,他做出的每一條指令,不僅僅是關係到自己的前程,更關係到千萬戰士的生命。
盧俊義顯然不適合當一個戰場的指揮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