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她在這邊也不算孤單,不過宋金聯盟對抗大遼,倒是接二連三取得了勝利。


    這很大的原因需要歸功於遼國國君耶律延禧的一係列騷操作。


    他成功殺了自己的兒子,把自己的小舅子逼反了。


    帶著一隊軍馬投奔了大金。


    到了這個時候大遼已經到了山窮水盡,麵對大宋和大金的兩路夾擊。


    他忽然間還想起了一件事。


    他大遼與西夏聯姻,與大宋也是甥舅關係,完全可以投奔這兩個國家。


    他以前其實是看不慣是大宋的。


    幾年前童貫出使大遼的時候,大宋還是徽宗皇帝在位之時,他手底下的人羞辱了童貫是太監。


    說大宋無人,居然派太監出使大遼。


    也因為這一點兒導致耶律延禧身邊的人勸他不要去投奔大宋。


    要是這一次帶兵攻掠大遼的就是通關。怕他會遭到報複。


    以耶律延禧的腦回路一想。確實如此,所以他就投奔去了西夏。


    宋廷知道了這個消息,就遣人讓西夏交人。


    連番勝戰之下,於蘭心中滿是高興。


    人人也都對她賀喜。


    接下來就是朝廷與金國之間的拉扯。


    雙方戰況已久,雖然獲得全勝。


    但是兵馬疲倦,軍士也十分疲憊了。


    但作為主帥,依舊是十分的亢奮,這麽多年來,他們竟然完成了太祖,太宗都沒能夠完成的大業。


    北上攻遼,取得了全麵的勝利。


    雖然主力軍還是金兵,但是眼下的宋廷也絕對不是毫無反擊之力的大宋。


    他們像是沉睡醒了的雄獅。


    開始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大宋朝廷和金國談論的事情無非是為了刮分大遼的國土。


    大宋要收回的是燕雲十四洲。


    燕雲十四洲一來自古以來都是我中原國土,二來,他當年是被後唐石敬瑭進獻給了大遼。


    倒是大宋的失去了天然的屏障,使得大宋對遼的戰爭中,屢屢限於被動的局麵。


    燕雲十四洲不論是從曆史意義上來說,還是從軍事地理位置上來說,都是大宋勢在必得的。


    以前他們沒有爭的機會,但是現在有了。


    因為大宋是展現出來的他們的國力他們的軍事力量。也許現在還不具備頂級的實力。


    但是大宋的皇帝還年輕,大宋這新一批的將領都還年輕。


    給他們時間成長起來,他們絕對是一支所向披靡的隊伍。


    燕雲十四州雖然是大宋必爭的,可是大金也不願意放棄。


    他們辛辛苦苦打下了大量的國土,豈可拱手相讓,這麽大的地盤。


    更何況不光大宋了解燕雲十四州的重要性,他們大金也知道。


    原本以為大宋軍隊孱弱不堪,卻沒有想到他們這一次居然有如此重大的表現。


    雙方據理力爭的時候,又沒有把握這個時候再來一場戰爭,隻好開始了漫長的談判過程。


    武鬆他們還沒有歸來。


    大金卻已經打算做兩手準備。


    從西夏出發,拿下大遼國君耶律延禧,順便說服西夏借道功打大宋。


    因為他們了解到大宋如今最精銳的部隊,都駐紮在功打下來的城池。


    大宋軍紀嚴明,並沒有發生屠城或者虐殺降將的事情,反而是第一時間安撫了百姓。


    軍民關係雖然不是特別和諧,倒也沒有發生過衝突。


    而且這一次大宋糧草充足,帶著糧草而來的武鬆,差不多帶了一年多的糧草。


    而且大宋軍隊在駐紮期間將領還鼓勵軍隊教導當地百姓種植。


    把大遼這邊的百姓唬的一愣一愣的。


    國已經滅亡了。


    大部分的人其實擔心的都是他們最後的歸屬問題,會不會因此受到虐殺。


    但是看到了發送軍隊的做法之後,不少人就放棄了抵抗。


    本來大遼的國土燕雲十四州之地住的就是漢族百姓。


    後來大遼占據之後,這些居民與大遼居民融合了。


    彼此之間的習俗習慣都有影響。


    過了這麽多年下來,他們未必對大宋有歸屬感,倒也沒有那麽的厭惡。


    這和大金想象中的不大一樣。


    大宋新生代的將領太厲害了。


    像嶽飛韓世忠這邊,每次都是兵出奇招,特別是嶽飛,帶領的那隻軍隊,使得大遼軍馬看到了嶽字的旗幟就跑。


    童貫這邊算是看出來了,嶽飛這樣的人壓不住,太強。


    所以他幹脆聽從了武鬆的意見放權。


    武鬆如今所做的事情就是安撫民眾,燕雲十四州他們已經占領了好幾座城池,但是也有被金兵占領的。


    他和童貫要做的事兒是談判。


    不過他們兵馬強壯,軍糧富足。倒也不必談,乘勝追擊直搗黃龍。


    但是一來朝廷的旨意已經下了讓他們務必去談判,後來他自己也明白皇上之所以會做這樣子的判斷,很大的原因就是大金不同於大遼,大宋如今的軍隊和大金比起來還是有差距。


    雖然他們現在的隊伍已經經曆過了戰爭的洗禮,精氣神早就和當初不一樣了。


    但是比起身經百戰的金兵相比,他們還是有不足的地方。


    再加上金兵的騎兵很強,而他們大宋騎兵依舊不足。


    如果給他們幾年的時間,利用西北那邊的牧場把戰馬養起來,再把軍隊訓好。


    武鬆自信到那個時候宋兵絕對不會比金兵差。


    所以皇上爭取了這個談判,他們也盡力在談判。


    談判遲遲沒有進展,不久之後,朝廷派了官員出使西夏,想要談判把耶律延禧給帶回大宋。


    然而沒有想到這個時候,記下這個時候居然把出使的成員給扣押了下來。


    而大宋渾然不知的時候,西夏配合大金已經入侵大宋的國土了。


    因為大宋不曾設防,還沒有反應過來已經連破了兩座城池。


    種家軍出動,這個時候於蘭的戰馬也能夠派得上用場。


    林衝等人也來支援了。


    對於於蘭而言,這段時間是最為煎熬的,她每天都不停接納傷員。


    有的人能夠救活的,但是缺胳少腿,卻是永遠也不能夠恢複完整。


    還有的人抬回來已經剩下一口氣的,即便是灌了靈泉空間的水,還是不頂什麽用。


    於蘭這個時候才發現,在殘酷戰爭麵前,她顯得十分的無力,她根本就不是救世主。


    即便有著靈泉,她也救活不了那麽多的人。


    可縱使是這樣她也不能夠停下來,這些人她必須是要救的。


    從八月份持續到了十一月的戰爭。


    他們等來了救援,也讓老種經略相公戰死。


    但是迎來了勝利。


    這一次戰役有些戰勝。


    大金和大宋這邊談判破裂,大宋還是拿下了大遼一些國土,隻是燕雲十四州,卻沒有全部拿下。


    可兵馬深入,戰士疲倦。


    大宋的軍隊。留了不少駐紮的,大部分都回來了。


    皇上讓韓世忠駐紮關外,嶽飛他們回來了。


    可朝廷上這個時候卻傳來了一個不好的消息說是武鬆通敵叛國。


    導致了這一次大宋對戰西夏損失慘重。


    於蘭沒有等到他的歸來,等來的卻是他通敵叛國的消息。


    種家人不相信。


    燕青不相信、施恩不相信就連宋江也不相信…


    於蘭更不相信,他們約定好了回來的話就生孩子了。


    約定好了這一次戰亂結束,大不了就不要高官厚祿,他們可以回清河縣生活,也可以和燕青李師師一樣。


    可現在朝廷居然說他通敵叛國,於蘭覺得可笑至極。


    武鬆走的時候,於蘭見得欽宗最後一麵的時候。


    她覺得趙桓已經成熟了很多。


    他不再為一己私欲而做罔顧國家發展的事情。


    他可以妥協,也願意去當一個賢明的君主。


    這是大宋百姓之福。


    這個時候她稱讚他的時候,其實是帶了幾分真心的。


    可現在,她有些亂了。


    “玉蘭,你先別著急,這件事情還沒有確定,武大人肯定是受到冤枉了。”李師師說道。


    武鬆沒有回來,他在大金。


    這是毋庸置疑的,這一次連童貫都受到了牽連。


    童貫沒有來信,朝廷讓於蘭回京,其實過了這麽久時間,牧場的草兒已經長出來了。


    新一批的戰馬不需要她也能夠被照顧的很好。


    李師師的安慰,其實在這個時候顯得很蒼白無力。


    於蘭也不相信啊!


    她自己的枕邊人有沒有那個實力去通敵叛國,她還不知道嗎?


    他如今高官俸祿,又有嬌妻美眷,他圖什麽?


    何況他們許諾了未來,還有很多很多承諾都沒有完成。


    一定是發生了什麽她不知道的事情。


    林衝和扈三娘也來安慰她。


    “弟妹,此事我會上書朝廷,為師弟擔保!”林衝也了解武鬆。


    他沒有必要這麽做!


    武鬆的性子反而是他們幾個師兄弟裏最為剛毅,說一不二,寧折不彎的一個人。


    他怎麽能做那樣的事。


    “不要!”於蘭立馬說道。


    所有人都擔心她撐不住,可是她還是保持了冷靜。


    她對林衝說道:“千萬不要這個時候替他說情。我知道林師兄是好意,可是這件事情,他既然已經惹得龍顏大怒,你這麽做的話,隻會讓皇上對他更加恨之入骨,說不準還能夠牽連到你…”


    於蘭一說,林衝便道:“我不怕被牽連…”


    “可是無謂的牽連有意義嗎?如果有一天他需要你們的時候,到時候你們一個個都在監獄裏頭,怎麽辦?他還沒有死,隻要他活著一切都有希望。”於蘭的神色冷硬了許多。


    扈三娘這個時候,也明白了她的意思,便勸說了林衝。


    “其實玉蘭說的對。不管怎麽樣先靜觀其變,要救武夫人,我們還得從長計議。”其實再大的心裏,隻怕這一次已經十分難救了。


    林衝心裏頭很難受,或許是因為當初他家娘子沒有被救回來,可是現在想就一個師弟都救不了。這點上書著都不可以。


    他感覺到了一陣窩囊,一拳打在了柱子上。


    於蘭臨走的時候,交代了扈三娘無論如何都要把林衝安撫住,就連宋江他們於蘭也交代了。


    感情深是一回事,但是在朝廷上為官,講究的卻不是江湖義氣那一套。


    尤其是作為帝王,更不喜歡看到臣子抱團,不管說他們是出於什麽樣的原因,一旦抱了團,那就是結黨。


    她沒有第一時間回到京城,也不知道嶽飛他們是不是說了。


    一路上仍舊是李師師和燕青陪著於蘭一塊兒回京。


    於蘭其實不大希望李師師跟著她回去,畢竟是有一定的風險的。


    可李師師說了,“我如今已經改了名字不再是當初的李師師,就算是李詩詩,那又能怎麽樣,太上皇從來沒有承認過我是他的女人,既然沒有名分,為什麽不能夠跟別的人走。再者我有分寸的,她如今在西北曬黑了一些,她又故意給自己上妝了,醜化了幾分,這樣看起來就像是一個普通的美人。不是那麽的引人注目。”


    就是連燕青都被她抹了粉,原因就是李師師覺得燕青這張臉太招搖了。


    而且他的性格也太討女人的歡心了。


    他每次出現的時候總有人問七問八的。


    以前李師師還跟於蘭吐槽過這一點兒。她這是醋意大發。


    當初瞧上燕青,不正是看中了人家的顏值。


    她這一次說了那麽多理由就是一定要陪著於蘭。


    於蘭最終還是沒有攔著,雖然他大部分時候沒有自亂陣腳表現的很淡定。


    那也是因為他不想太過慌亂引起身邊人的慌亂。


    她的心底比任何人都要焦慮。


    她甚至不知道這一行是不是危險的。


    關鍵時刻,她甚至打開了公孫勝給的錦囊。


    想看看公孫勝的錦囊裏頭,是不是有提到過這一次的危機。


    可是公孫勝隻是提了幾句修仙的事兒。


    說這個世界也是有隱晦的修行者,他也算是其中一個,不過修仙講究靈根。


    俗世之中億萬人都不一定挑選的出一人。


    於蘭看到這句話,有些無語,兩世為人,她卻都沒有修仙的靈根,大約她真的沒這個緣分。


    不過公孫勝給了她一粒種子,她不知道什麽意思還是種植在了空間,種子發芽了長的卻很緩慢。


    於蘭這一次不是坐馬車回京,她是騎馬的,連夜奔波。


    燕青和李師師也跟著。


    人馬都有補充過靈泉水,所以速度特別快,不到半月就回京了。


    她回到京城之後,童府已經被封了,這件事童貫還是受到了牽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空間之娘子萬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百零一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百零一念並收藏空間之娘子萬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