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玉遙等人的故意宣傳之下,姚平裏很多人都知道了夏筠玥四人的出閣禮,甚至有人不顧危險從雍城跑過來,就為了看傳說中的美人兒。“花姑,幾個校尉都去了帖子,還有城內幾個大戶,錢少爺、嚴少爺們那也都特地跑了一趟”梅姑對正在算賬的花姑說道。“嗯,雖然不一定來,但是總要有幾個能入的眼的,你別忘了到時讓人引路,恭敬些”花姑吩咐道。梅姑應了之後出了門去給花姑準備宵夜。
梅姑一路走來,見花廳橫梁上都掛上紅綢,一串串紅紅地燈籠映在雪地裏,泛著紅紅地光,花廳外麵的枯樹枝上還紮著紅花,看來玉遙等人對那四人很是上心。梅姑心中一歎,在她看來夏筠玥四人長相豔麗,行為大方得體,為人也是和善,真真地符合仕家風範,她打心眼裏和花姑一樣是喜歡她們的,可奈何天意如此,走到如此境界是可惜了。
正在梅姑一路長籲短歎之時,夏筠玥正帶著三個妹妹在房間寫寫畫畫,花姑許諾出閣禮之後讓人給黔州帶信及東西,黔州是弟弟流放之地。雖然出閣禮在即,但是家人才是四人真正無法割舍的。四人不知道在黔州弟弟們是否有機會進學,怕寫的太難懂,便與之前寄來的畫像一樣,寫字加畫畫。四人忙到深夜,看著桌子上厚厚的幾摞紙,夏筠鈺苦笑了一番,不知道花姑看到會不會不讓寄。
四人像昨日一樣橫著睡在同一張床,四人沒有再說話,因為沒人能安慰到對方,隻能給自己去麵對的勇氣。夏筠鈺摸著手腕上的黑繩子,睜著眼睛,望著眼前的黑暗,隻覺得前麵有一個妖怪正張著大口要吞噬下一切。而從不斷的翻身聲來看,何懷玉她們也怕是沒睡。就這樣挨到了天亮,窗外開始有蒙蒙的光亮透進來,傳來幾聲公雞打鳴的聲音。夏筠鈺就看著自家姐姐悄悄起身撥了一下火盆裏快熄滅的炭火,加了些炭,披了衣服輕聲出門了。
站在欄杆邊,看著雪花隨風飄散,目之所見皆是白茫茫一片,夏筠玥伸出雙手接了一片雪花,還沒看清,雪花便在手心中化成水,一點都不像那日那個少年對她說的那樣。這是夏筠玥流放以來第一次想起元越,以前是不用想,現在是不敢想,她怕自己哪怕有一點想起元越都是對父母之死的不敬。她雖然清楚父母之死不能算在元越身上,可是“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今天夏筠玥卻忍不住去想這個她曾經的未婚夫。
元越是陛下的第三子,是明妃所出,從小便伶俐聰慧,曾被太寺廟慧光大師批命有護國之象,陛下大悅,因此讓其從小和太子一起受教育,加之明妃所出的四公主因救駕而逝,所以陛下對元越有不一樣的縱容和愛護,從而養成了元越的真摯的性子。
她是怎麽認識他的呢?平元十五年春節,她第一次隨父母進宮參加節宴。節宴前她不耐煩和一群女子各種攀比,便讓內侍帶著在院子裏閑逛,卻見一個少年拿著彈弓打樹上的鳥兒。她看著樹椏上的鳥窩就快掉落,鳥窩旁的兩隻鳥一直盤旋不去,她猜想鳥窩裏肯定是有小鳥的。她心中不忍,便出聲阻止,誰知那少年理都沒理,她氣不過一手奪下少年的彈弓,少年才抬頭看她。她看著他亮閃閃的丹鳳眼,長長的睫毛,高聳的鼻,紅潤地嘴唇,圓嘟嘟還有嬰兒肥的臉龐,她一度以為他是個女娃娃。看到少年氣鼓鼓地樣子,像足了自己妹妹生氣的樣子,她習慣性地將彈弓收起,用手摸了摸少年的頭,對其教訓了一番。看著少年驚訝的眼神,她覺得甚是可愛,便又伸手捏了捏他臉上的肉,大呼可愛。
等她轉身準備離去,才發現周圍跪著一圈的內侍,低低地匍匐在地。她才反應過來,敢情她調戲了某位大人物,她趕鴨子上架裝作不知,紅著臉趕緊逃了,卻沒注意身後一臉紅霞的某人,眼睛裏透著光看她落荒而逃。
等宴會開始,母親才從一群夫人中脫身帶她入席,等陛下入內,行禮之後她看著跟在皇帝身後的那個圓臉少年,她才流出冷汗來。全程她低著頭窩在母親身後,當然沒注意那個少年笑著看她的小動作,沒辦法,高處看什麽都看的清楚。
等到宴會結束,她終於放下心中的大石,跟隨父母回了家,過了兩天,什麽事也沒發生,她也就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中。誰知道出了節,內侍傳旨而來,將她賜婚給三皇子元越。等內侍離去,父母問及是否早就認識三皇子時,她才想起宴會上的那個少年。一個時辰後,果然那個少年攜禮來到她家,那是她第一次真正認識他。那天她才知道他比他還小半歲,因為男生發育晚的問題,他甚至比她還矮半頭。他雖年小,但行止有度,沒有半點皇家傲氣,周身滿是溫柔,一點都不想她印象中那個殘忍無同情心的形象。直到他解釋他為何會想打下那鳥窩,原來是有一條蛇入了那窩,他的目的不在鳥而在蛇。她想起自己當時還對他訓了一番,紅了臉。
從那一天之後全京都都知道了她是未來的三皇子妃,還是三皇子自己十分鍾意的三皇子妃。而因為身份的問題,她見他的次數並不對,隻知道她見一次就會發現他比她高一分。直到他出事前,她都是很期待他們的大婚,更何況他許諾這一生他會像她父親和她母親一樣,隻有她一個妻子。可還沒等到她的及笄之禮,沒等到他的八抬大轎,卻等來了他的死訊和叛亂。她不該想他的,夏筠玥伸出冰冷的手尖拂了臉上滑落的淚水。
“姐姐,你還好嗎?”夏筠鈺給夏筠玥皮上披風,擔心地問道,這是她第一次看著姐姐獨自流淚。“沒事,隻是被風吹迷了眼”夏筠玥假裝了揉了揉眼睛,整理了情緒,又恢複成了那個舉止優雅的夏筠玥。
梅姑一路走來,見花廳橫梁上都掛上紅綢,一串串紅紅地燈籠映在雪地裏,泛著紅紅地光,花廳外麵的枯樹枝上還紮著紅花,看來玉遙等人對那四人很是上心。梅姑心中一歎,在她看來夏筠玥四人長相豔麗,行為大方得體,為人也是和善,真真地符合仕家風範,她打心眼裏和花姑一樣是喜歡她們的,可奈何天意如此,走到如此境界是可惜了。
正在梅姑一路長籲短歎之時,夏筠玥正帶著三個妹妹在房間寫寫畫畫,花姑許諾出閣禮之後讓人給黔州帶信及東西,黔州是弟弟流放之地。雖然出閣禮在即,但是家人才是四人真正無法割舍的。四人不知道在黔州弟弟們是否有機會進學,怕寫的太難懂,便與之前寄來的畫像一樣,寫字加畫畫。四人忙到深夜,看著桌子上厚厚的幾摞紙,夏筠鈺苦笑了一番,不知道花姑看到會不會不讓寄。
四人像昨日一樣橫著睡在同一張床,四人沒有再說話,因為沒人能安慰到對方,隻能給自己去麵對的勇氣。夏筠鈺摸著手腕上的黑繩子,睜著眼睛,望著眼前的黑暗,隻覺得前麵有一個妖怪正張著大口要吞噬下一切。而從不斷的翻身聲來看,何懷玉她們也怕是沒睡。就這樣挨到了天亮,窗外開始有蒙蒙的光亮透進來,傳來幾聲公雞打鳴的聲音。夏筠鈺就看著自家姐姐悄悄起身撥了一下火盆裏快熄滅的炭火,加了些炭,披了衣服輕聲出門了。
站在欄杆邊,看著雪花隨風飄散,目之所見皆是白茫茫一片,夏筠玥伸出雙手接了一片雪花,還沒看清,雪花便在手心中化成水,一點都不像那日那個少年對她說的那樣。這是夏筠玥流放以來第一次想起元越,以前是不用想,現在是不敢想,她怕自己哪怕有一點想起元越都是對父母之死的不敬。她雖然清楚父母之死不能算在元越身上,可是“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今天夏筠玥卻忍不住去想這個她曾經的未婚夫。
元越是陛下的第三子,是明妃所出,從小便伶俐聰慧,曾被太寺廟慧光大師批命有護國之象,陛下大悅,因此讓其從小和太子一起受教育,加之明妃所出的四公主因救駕而逝,所以陛下對元越有不一樣的縱容和愛護,從而養成了元越的真摯的性子。
她是怎麽認識他的呢?平元十五年春節,她第一次隨父母進宮參加節宴。節宴前她不耐煩和一群女子各種攀比,便讓內侍帶著在院子裏閑逛,卻見一個少年拿著彈弓打樹上的鳥兒。她看著樹椏上的鳥窩就快掉落,鳥窩旁的兩隻鳥一直盤旋不去,她猜想鳥窩裏肯定是有小鳥的。她心中不忍,便出聲阻止,誰知那少年理都沒理,她氣不過一手奪下少年的彈弓,少年才抬頭看她。她看著他亮閃閃的丹鳳眼,長長的睫毛,高聳的鼻,紅潤地嘴唇,圓嘟嘟還有嬰兒肥的臉龐,她一度以為他是個女娃娃。看到少年氣鼓鼓地樣子,像足了自己妹妹生氣的樣子,她習慣性地將彈弓收起,用手摸了摸少年的頭,對其教訓了一番。看著少年驚訝的眼神,她覺得甚是可愛,便又伸手捏了捏他臉上的肉,大呼可愛。
等她轉身準備離去,才發現周圍跪著一圈的內侍,低低地匍匐在地。她才反應過來,敢情她調戲了某位大人物,她趕鴨子上架裝作不知,紅著臉趕緊逃了,卻沒注意身後一臉紅霞的某人,眼睛裏透著光看她落荒而逃。
等宴會開始,母親才從一群夫人中脫身帶她入席,等陛下入內,行禮之後她看著跟在皇帝身後的那個圓臉少年,她才流出冷汗來。全程她低著頭窩在母親身後,當然沒注意那個少年笑著看她的小動作,沒辦法,高處看什麽都看的清楚。
等到宴會結束,她終於放下心中的大石,跟隨父母回了家,過了兩天,什麽事也沒發生,她也就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中。誰知道出了節,內侍傳旨而來,將她賜婚給三皇子元越。等內侍離去,父母問及是否早就認識三皇子時,她才想起宴會上的那個少年。一個時辰後,果然那個少年攜禮來到她家,那是她第一次真正認識他。那天她才知道他比他還小半歲,因為男生發育晚的問題,他甚至比她還矮半頭。他雖年小,但行止有度,沒有半點皇家傲氣,周身滿是溫柔,一點都不想她印象中那個殘忍無同情心的形象。直到他解釋他為何會想打下那鳥窩,原來是有一條蛇入了那窩,他的目的不在鳥而在蛇。她想起自己當時還對他訓了一番,紅了臉。
從那一天之後全京都都知道了她是未來的三皇子妃,還是三皇子自己十分鍾意的三皇子妃。而因為身份的問題,她見他的次數並不對,隻知道她見一次就會發現他比她高一分。直到他出事前,她都是很期待他們的大婚,更何況他許諾這一生他會像她父親和她母親一樣,隻有她一個妻子。可還沒等到她的及笄之禮,沒等到他的八抬大轎,卻等來了他的死訊和叛亂。她不該想他的,夏筠玥伸出冰冷的手尖拂了臉上滑落的淚水。
“姐姐,你還好嗎?”夏筠鈺給夏筠玥皮上披風,擔心地問道,這是她第一次看著姐姐獨自流淚。“沒事,隻是被風吹迷了眼”夏筠玥假裝了揉了揉眼睛,整理了情緒,又恢複成了那個舉止優雅的夏筠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