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止會盟的各國諸侯,每五日一朝姬鄭,今日,又到了朝見姬鄭的時候,按照之前朝見姬鄭的流程,諸侯先到齊國轅門之前匯集,然後再由齊侯率領諸侯朝見姬鄭。


    不過,今日的情形看起來似乎有些不大對勁,天已大亮,各國諸侯皆至,唯獨不見鄭伯。


    這倒是是奇了,平常不敢說鄭伯是第一個先到,但也和其他諸侯差不多同時趕到,今日這是怎麽回事?


    陳宣公和許僖公相視一眼,眼底皆透著疑惑,首止行轅基本上是按照各國所在的地理方位而建,陳、許兩國行轅距離鄭國行轅最近,之前他們二人偶爾還會與鄭伯同來同往,今日……難道鄭伯有事耽擱了?


    不對啊,什麽事不能等朝見完太子再處理。


    其他諸侯心中也透著疑惑,趁著齊桓公還沒出行轅,魯僖公拱了拱手,向陳宣公和許僖公問道:“陳侯、許子,今日怎麽未見鄭伯?”


    陳宣公搖了搖頭,許僖公道:“孤也不知,可能鄭伯有事耽擱了吧!”


    魯僖公微微一笑,笑容裏透著掩飾不住的幸災樂禍,道:“也是,最近確實事情很多,鄭伯有事耽擱也是可以理解的。”


    其他諸侯聞言,會心一笑。


    鄭國的仇家本來就不少,在場的諸侯多多少少曾經都和鄭國有仇,能看到鄭國出醜,確實是樂事一件。


    反正鄭伯又不在,其他諸侯麵子上的功夫也不懶得作了。


    像宋桓公就直接暗諷道:“鄭伯日理萬機,或許還在歇息也說不定。”


    “宋公此言差矣……”衛文公接過話茬,道:“鄭乃中原上國,有些架子也很正常,你我在此等上一等也無甚大礙。”


    宋桓公嘿笑兩聲,“衛侯之言甚是,想當初鄭先君武、莊在世之時,中原諸侯莫強於鄭,鄭國上國之風確實由來已久……”


    好嘛,眼看著這馬上就成為鄭國的批鬥大會了。


    隻能說鄭國太招恨了,幾乎把之前的中原各國都得罪了一遍。


    陳國本來和鄭國的關係還算不錯,不過,因為申侯的原因,現在與鄭國也已經有了裂痕。


    其他諸侯嘲諷鄭伯,陳宣公沒有落井下石已經相當對得起鄭文公了。


    群諷了好久,各國諸侯突然發現今日齊侯似乎也遲遲未從行轅中出來,不對勁,太不對勁了。


    難道說鄭伯正在麵見齊侯?


    就在各國諸侯疑惑不解之時,齊桓公陰沉著臉從行轅中走出。


    其他諸侯見狀,立刻停止了議論之聲,衛文公上前道:“孤見賢君神色怏怏,有不樂之色,可是出了什麽事?”


    齊桓公咬牙切齒的道:“寡人剛得到消息,鄭伯已經逃歸國內了。”


    “啊……”


    各國諸侯大嘩,齊國轅門前瞬間炸開了鍋,這……這……


    鄭伯這是在打齊侯的臉啊,怪不得齊侯如此生氣。


    各國諸侯齊齊吞咽了一口唾沫,努力的消化著這個令人震驚的消息,他們原本還以為鄭伯隻是有事耽擱了……


    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鄭伯竟然如此膽大包天。


    難道鄭伯當真不畏懼齊國的兵鋒嗎?


    還是說,鄭伯已經找到了其他靠山……


    其他六國諸侯沒有一個蠢人,轉瞬之間,各人心中隱隱有了某些猜測。


    不過卻沒有人明著說出來,當務之急是站出來向齊國表忠心。


    對此,六國諸侯都很有默契。


    魯僖公當先表示道:“鄭伯不辭而別,無道甚矣,臣請賢君出兵伐鄭,寡人願委國以聽。”


    衛文公也道:“吾等相會於首止,乃是為了共同翼戴世子而來,今鄭伯逃歸,不盟而別,其心已是昭然,臣請賢君出兵伐鄭,寡人國雖小,亦不敢有辭焉!”


    宋桓公道:“魯公、衛公所言甚是。立嗣以嫡,人所共知,我等不遠千裏而來,乃為賢君能為天下宣明先王教訓,立所以當立者,以戒為人君人臣而有二心者,今鄭伯逃歸,亂先王法,其罪當誅,臣請賢君擊之,寡人願出兵車以從。”


    之後,曹、陳、許三國國君也同樣表示鄭可伐也,請齊桓公出兵伐鄭。


    一時間群情激憤,仿佛鄭國犯下了什麽天理不容的大罪。


    齊桓公微微點了點頭,六國諸侯的這一番表現他還是比較滿意的。


    他之前還在擔心鄭伯的逃跑會讓六國諸侯生出其他心思,至少現在看來,暫時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不過也不能再這麽拖下去了,挑個日子盡快歃血方是正道,不能因為鄭伯的逃跑而把擁戴姬鄭的事給拋諸腦後,那是舍本逐末之舉。


    管仲方才已經說的已經很清楚了,“鄭與周接壤,此必周有人誘之,一人去留,不足以阻大計,且盟期已及,俟成盟而後圖之。”


    於是,齊桓公緩緩說道:“此事不急,我等乃為擁戴世子而來,未盟而去,豈非正中他人下懷,徒為天下笑也。”


    “寡人欲擇吉日與諸位賢君歃血,以申尊奉世子之意,不知諸位賢君以為如何?”


    “臣等敢不從命?”六國諸侯同時應道。


    他們本來就是因為這件事而來,現在齊侯又在憤怒之中,沒人傻到會在這個時候去觸齊桓公的黴頭。


    “鄭伯已逃,然鄭軍尚在,賢君以為當如何處置?”宋桓公殺氣騰騰的問道,看似是在詢問,其實想要表達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不如因而擊之……”許僖公不懷好意的說,“以討鄭伯之罪!”


    衛文公也道:“二君之言甚是,鄭伯背德,罪無可赦,不盡誅其從者無震懾天下。”


    魯僖公同樣唯恐天下不亂的道:“然也,詩雲:予其懲而毖後患。不誅有罪,無以宣威,人若效尤,君將不堪,其唯君圖之!”


    齊桓公掃了一眼眾人,宋、許、衛和鄭國是世仇他是知道的,如此反應也在情理之中,說實話,他也想把跟隨鄭伯前來的扈從士卒全部誅殺,但今日叔詹前來告罪的時候,管仲勸他不能因為其君有罪而遷怒其民,如此,與無道者何異?


    “此事容後再議,當務之急乃是麵朝世子,宣明鄭伯之罪!”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晉霸春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憶枕中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憶枕中夢並收藏晉霸春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