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6年印度饑荒的時候,英國在美國的殖民地也在鬧獨立。
從1775年萊克星頓的槍聲響起後,做糧食期貨貿易的就開始發財了。
做農產品期貨的時候,要時刻關注供應和需求的變化、播種麵積和天氣變化。
官修史料往往從“革命視角”出發渲染美國獨立戰爭是一場“以弱勝強”“推翻壓迫”的進步運動,但真相並非如此。
後來簽署了獨立宣言的國父們其實觸犯了當時大英帝國的叛國罪。美國獨立之初共有13個州,源於英國移民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的13個殖民地,號稱“獨立十三州”,總麵積超過80萬平方公裏,人口逾250萬。獨立戰爭爆發前,北美殖民地已經建立起發達的造船、毛紡織、釀酒、玻璃和冶金等眾多工業門類,而且糧食、棉花可以自給,捕魚業也很興盛。鼎盛時期英國三分之一的商船是北美殖民地建造的。生鐵產量甚至超過英格蘭威爾士,達到每年3萬噸。
北美殖民地不同於英國本土,當地民風彪悍尚武,為了開拓邊疆保衛家園、抵禦印第安人和猛獸襲擊,殖民地不僅軍工業發達,而且民間槍械保有率也比英國本土高得多,形成了濃厚的“槍械文化”。獨立戰爭期間,神出鬼沒、槍法精準的北美民兵打得英國正規軍丟盔棄甲,給敵方後勤補給線和小分隊構成巨大威脅。
美軍大陸軍和武裝民兵總兵力始終不少於4萬人。先後有20萬人扛槍上陣,素來被說成“弱小”的美國海軍也有約160艘艦船。此外戰爭進入到關鍵階段後,法國和西班牙還派出了6.3萬人的地麵部隊和146艘軍艦馳援美軍。
反觀英國,雖然號稱世界頭號殖民強國,但其大部分兵力、彈藥和其他軍用物資都要橫渡大西洋從本土或歐洲運來。
英國剛結束了與法國爭霸全球殖民地的“七年戰爭”,元氣大傷,當時英國本土人口也就五六百萬,即便在戰爭前期華盛頓帶領大陸軍獨自抗英階段,法國和西班牙外援尚未趕來時英軍已經暴露出兵力嚴重不足的致命軟肋,全球殖民地的數千萬人力資源也很難動員起來用於對美作戰,如果強行抽調本土人口,那麽就會影響播種麵積,這是在大型農業機械普及前勞動力製約的。
當時北美殖民地盛行奴隸製,華盛頓、傑斐遜等開國元勳都是大奴隸主,倒是英國早早的在1807年就宣布了廢奴法令,而“美國革命者”們直到半個世紀後才被一場血腥內戰推動著不情不願地廢除了奴隸製。
美國獨立後所構建的“三權分立”政體,無論從行政效率還是民心威望上,都遠不及英國的君主立憲製。原本不少北美殖民地高層人士並未打算獨立建國,還幻想著英王能“皇恩浩蕩”給予殖民地寬容政策,免收一些苛捐雜稅,誰知英國也是端著高傲的架子揮兵鎮壓,導致最後連保皇黨也失去了對英國的信心。
習慣了君主集權製,一時間要習慣“民主”不是那麽容易的,獨立後很多人滿腦子還是“王權思想”,甚至跑去勸說華盛頓登基當“美國國王”,建國初期的美國就是一團糟。
當時英國也無暇顧及他們,兵力不夠的問題是顯而易見的,戰爭持續到1783年,冰島拉基火山噴發,它噴發出來的含硫毒氣毒死了四分之一,毒氣甚至漂洋過海飄散到歐洲上空。
先飄到挪威卑爾根,6月17日蔓延至布拉格,18日到柏林,20日到巴黎,23日降臨英國.當時英國人記載稱,霧氣是如此之厚,導致停泊在港口的船隻根本無法航行,太陽變成“血紅色”。
法國中北部的沙特爾市八九月間的死亡率達到了5%。在英國八九月間有2.3萬人死於中毒。陰霾逐漸發生一係列反應,引發雷電交加的暴風雨,隨後又導致出現寒冬,和現代的房地產不一樣,獨立戰爭期間的糧食期貨是最掙錢的。1698年東印度公司向印度莫臥兒王朝政府買下了位於孟加拉灣恒河口岸的加爾各答。加爾各答村莊雖小,作用卻非常大,其周圍盛產大米、黃麻,河流縱橫交錯,平原一望無邊。東印度公司在這裏設立了貿易總部,把印度的糧食和工業原料,源源不斷地運回英國,從中獲得了豐厚的利潤。
在確保本國利益優先的情況下,殖民地地區人民的利益就被無視了。
在正確的選擇和容易的選擇之間選擇,“容易”的那個更容易,滅絕人性就行了。
靠著印度的糧食,東印度公司不僅發了一筆戰爭財,還賺了一筆災難財,商品的價格是不斷波動的,普通人眼中的財富和金融家眼中的財富根本不是一回事。
很多人以為房地產是蓄水池,其實用堰塞湖比喻更合適。
普通人看的隻是房價漲了、房價跌了,就和古往今來諸多“韭菜”一樣。
你存了在銀行有100萬存款,要買房子,首付100萬,貸款200萬,總共300萬,開發商拿到這300萬,又存進了銀行,銀行的存款憑空就多了200萬,此刻整個貨幣係統就多了200萬。
在貨幣係統裏這200萬叫派生貨幣,和各國央行所印刷的基礎貨幣一起組成貨幣總量。這個貨幣總量會影響通貨緊縮或者膨脹,印刷的基礎貨幣量是可控的,派生貨幣往往數倍於基礎貨幣,並且對貨幣總量的影響很大,但央行無法對它進行控製,因為放貸的是銀行。
然而日本央行有個秘密武器,“窗口指導”,這就相當於日本央行派人手把手教導銀行把貸款放給誰,放多少貸款,以此來控製貨幣總量。
二戰後美國實施馬歇爾計劃和道奇計劃,並扶持日本經濟複蘇,在這個過程中日本的主要大企業基本上是依靠日本央行扶持起來的,同時另一方麵貸款給政府大興土木,才在短時間裏恢複。
在廣場協議簽訂前美國發動朝鮮戰爭和越戰也用到了日本,廉價的高素質人才當然能創造出巨額利潤。
如果照著這個速度發展下去,日本肯定會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不過鬥轉星移,曾經有利於日本的外部條件沒有了,兩國的貿易金額日益增長,這本來是件好事,前提是貿易均衡,日本出口的貨物比從美國進口的多,就和當年英國進口中國的茶葉、絲綢比傾銷給中國的棉製品多一個樣。
尤其是日本的汽車,嚴重影響了美國本土汽車產業,媒體首先受不了了,在輿論宣傳下民眾開始反日,各種砸車場麵在全國各地上演。
避險貨幣也叫保值貨幣,指不易受政治、戰爭、市場波動等因素影響,最大限度地避開上述風險。公認的傳統避險貨幣是瑞士法郎,有時候其他如美元也經常充當避險貨幣。
日本是島國,不易受政治、戰爭、市場波動等因素的影響,能最大限度的避開貶值風險。
隨著日本經濟實力的日益強大,在美國推動下日元開始國際化。國際化後日元可以和美元、德國馬克成為國際結算貨幣,進入各個國家央行成為儲存貨幣,但是對日本來說並不是好事,因為會涉及匯率問題。
匯率是涉及對外貿易時經常用到的,貨幣和商品一樣存在供需關係,日元國際化後國際市場需求量增大,日元後果增值,這樣日本的商品就不好賣了,這也是日本央行控製的把戲之一。
國際化後日元就可以自由兌換,“金融黑船”來了,日元兌換限製取消,大量外國資金進入日本的金融業,這樣一來“窗口指導”就被撕開了一個口子,央行再也不能再完美控製貨幣總量了,從87年開始日本國民並不是主要把錢用在消費上,而是投到了房地產、股票等資產市場上,日本股市進入瘋狂狀態。1990年日元、債券、股票同時貶值,泡沫開始破滅,自此以後,日本經濟始終在走下坡路,在瘋狂增長期銀行拚命借錢給平民,讓他們貸款,以此來獲得派生貨幣。
1990年3月27日,大藏省發布了“金融機構不動產融資總量限製”的通知,開始對不動產融資進行限製,日本各大銀行開始大幅度減少發放有關房地產的貸款規模,提高貸款利率,並開始征收地價稅。這些措施對抑製房價上漲產生了效果,日本房地產泡沫走向破滅。1991年以後日本幾大都市圈的地價開始明顯下跌,現在日本的住宅價格還不到泡沫時期的一半,剩下一半房價就是被當初求著“韭菜”們借錢的銀行給收割走了,等於300萬的房子隻值150萬,本來可以自己首付100萬貸款50萬就能買到的房子,要多支付150萬元,那相當於是普通人很多年的收入。
房地產泡沫讓實體經濟也遭到衝擊,日本實體經濟轉入蕭條、國內失業人數增加、國民持有的股票和房屋價值大大縮水、民眾對房地產市場從希望逐漸走向絕望的時候,日本整個社會也沒有出現大的波瀾和動蕩,全民進入低欲望時代。
盡管日本經濟遭遇房地產泡沫破裂、次貸危機的打擊後陷入停滯甚至倒退,日本經濟基本麵也遠不如美國,但日本龐大的經濟體量仍對日元形成有效支撐。日本擁有較大的外匯儲備規模,並且是全球主要債權國之一,這有助於維持日元幣值穩定,並且加大做空日元的難度。
日本是一個法治國家,也是一個誠信社會,國民普遍具有較強的契約意識。孩子從小就受到家庭和學校的教育,要遵紀守法,信守承諾。
所以除了白銀之外,日元也是一種很好的避險貨幣。
西弗勒斯一直都在想給組織取一個名字,將他們和食死徒區分開來,盧修斯馬爾福就想了一個。
哈士奇那蠢狗和狼很像,經常在雪地裏奔跑,不過它是拉雪橇的,遠不如在冰天雪地裏又冷又餓的狼危險。
狼群是很危險的,孤狼一樣也很危險,更何況他們和德姆斯特朗關係密切。
二戰時期德國海軍使用狼群戰術來攻擊盟軍的護衛艦和補給船、商船。
她看著文件上的那個黑色的狼頭徽章,腦子裏出現的卻是雪原中睜著灰藍色的眼睛,凶殘得低聲咆哮的狼,它真的和盧修斯很像。
盧修斯的凶殘不在於魔法,而在於運作金錢,1994年夏天,盧修斯用行動證明了他很容易就能加入魔法部官員行列。他慈善地向聖芒戈醫院捐贈了一筆錢,因而全家獲得魔法部長康奈利·福吉的邀請進入頂層包廂觀看魁地奇世界杯。
錢對他來說隻是一種工具,是用來玩遊戲用的。
馬爾福家有個家訓:做對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對重要。
這固然和赫夫帕夫做正確的事情,因為它是正確的有些許不同,但有一點是一樣的。
決定我們成為什麽樣人的不是我們的能力,而是我們的選擇。
盧修斯能躲過兩次審判而沒有倒下不是沒有道理的。
“讀完了?”西弗勒斯問道。
波莫娜點頭。
“下一次你要看文件可以直接跟我說,不需要這麽偷偷摸摸的。”他收走了文件,將它隨意扔到桌上,然後和德拉科小少爺一樣,摟著她的肩膀,毫無坐相得癱坐在沙發裏。
“我需要休息時間,這個月狼人的事結束了我們找個地方度假怎麽樣?”
“去哪兒?”
“你想去的任何地方。”他信心滿滿地說。
波莫娜歪著腦袋看著他。
“現在就開始休息怎麽樣?”她湊了過去,在他耳邊“我可以給你一個難忘的‘假期’。”
“你又‘調皮’了。”他低沉地說,緊接著安靜的室內隻聽得到布匹摩挲發出的沙沙聲。
聽起來就像是蛇爬行發出的聲音。
從1775年萊克星頓的槍聲響起後,做糧食期貨貿易的就開始發財了。
做農產品期貨的時候,要時刻關注供應和需求的變化、播種麵積和天氣變化。
官修史料往往從“革命視角”出發渲染美國獨立戰爭是一場“以弱勝強”“推翻壓迫”的進步運動,但真相並非如此。
後來簽署了獨立宣言的國父們其實觸犯了當時大英帝國的叛國罪。美國獨立之初共有13個州,源於英國移民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的13個殖民地,號稱“獨立十三州”,總麵積超過80萬平方公裏,人口逾250萬。獨立戰爭爆發前,北美殖民地已經建立起發達的造船、毛紡織、釀酒、玻璃和冶金等眾多工業門類,而且糧食、棉花可以自給,捕魚業也很興盛。鼎盛時期英國三分之一的商船是北美殖民地建造的。生鐵產量甚至超過英格蘭威爾士,達到每年3萬噸。
北美殖民地不同於英國本土,當地民風彪悍尚武,為了開拓邊疆保衛家園、抵禦印第安人和猛獸襲擊,殖民地不僅軍工業發達,而且民間槍械保有率也比英國本土高得多,形成了濃厚的“槍械文化”。獨立戰爭期間,神出鬼沒、槍法精準的北美民兵打得英國正規軍丟盔棄甲,給敵方後勤補給線和小分隊構成巨大威脅。
美軍大陸軍和武裝民兵總兵力始終不少於4萬人。先後有20萬人扛槍上陣,素來被說成“弱小”的美國海軍也有約160艘艦船。此外戰爭進入到關鍵階段後,法國和西班牙還派出了6.3萬人的地麵部隊和146艘軍艦馳援美軍。
反觀英國,雖然號稱世界頭號殖民強國,但其大部分兵力、彈藥和其他軍用物資都要橫渡大西洋從本土或歐洲運來。
英國剛結束了與法國爭霸全球殖民地的“七年戰爭”,元氣大傷,當時英國本土人口也就五六百萬,即便在戰爭前期華盛頓帶領大陸軍獨自抗英階段,法國和西班牙外援尚未趕來時英軍已經暴露出兵力嚴重不足的致命軟肋,全球殖民地的數千萬人力資源也很難動員起來用於對美作戰,如果強行抽調本土人口,那麽就會影響播種麵積,這是在大型農業機械普及前勞動力製約的。
當時北美殖民地盛行奴隸製,華盛頓、傑斐遜等開國元勳都是大奴隸主,倒是英國早早的在1807年就宣布了廢奴法令,而“美國革命者”們直到半個世紀後才被一場血腥內戰推動著不情不願地廢除了奴隸製。
美國獨立後所構建的“三權分立”政體,無論從行政效率還是民心威望上,都遠不及英國的君主立憲製。原本不少北美殖民地高層人士並未打算獨立建國,還幻想著英王能“皇恩浩蕩”給予殖民地寬容政策,免收一些苛捐雜稅,誰知英國也是端著高傲的架子揮兵鎮壓,導致最後連保皇黨也失去了對英國的信心。
習慣了君主集權製,一時間要習慣“民主”不是那麽容易的,獨立後很多人滿腦子還是“王權思想”,甚至跑去勸說華盛頓登基當“美國國王”,建國初期的美國就是一團糟。
當時英國也無暇顧及他們,兵力不夠的問題是顯而易見的,戰爭持續到1783年,冰島拉基火山噴發,它噴發出來的含硫毒氣毒死了四分之一,毒氣甚至漂洋過海飄散到歐洲上空。
先飄到挪威卑爾根,6月17日蔓延至布拉格,18日到柏林,20日到巴黎,23日降臨英國.當時英國人記載稱,霧氣是如此之厚,導致停泊在港口的船隻根本無法航行,太陽變成“血紅色”。
法國中北部的沙特爾市八九月間的死亡率達到了5%。在英國八九月間有2.3萬人死於中毒。陰霾逐漸發生一係列反應,引發雷電交加的暴風雨,隨後又導致出現寒冬,和現代的房地產不一樣,獨立戰爭期間的糧食期貨是最掙錢的。1698年東印度公司向印度莫臥兒王朝政府買下了位於孟加拉灣恒河口岸的加爾各答。加爾各答村莊雖小,作用卻非常大,其周圍盛產大米、黃麻,河流縱橫交錯,平原一望無邊。東印度公司在這裏設立了貿易總部,把印度的糧食和工業原料,源源不斷地運回英國,從中獲得了豐厚的利潤。
在確保本國利益優先的情況下,殖民地地區人民的利益就被無視了。
在正確的選擇和容易的選擇之間選擇,“容易”的那個更容易,滅絕人性就行了。
靠著印度的糧食,東印度公司不僅發了一筆戰爭財,還賺了一筆災難財,商品的價格是不斷波動的,普通人眼中的財富和金融家眼中的財富根本不是一回事。
很多人以為房地產是蓄水池,其實用堰塞湖比喻更合適。
普通人看的隻是房價漲了、房價跌了,就和古往今來諸多“韭菜”一樣。
你存了在銀行有100萬存款,要買房子,首付100萬,貸款200萬,總共300萬,開發商拿到這300萬,又存進了銀行,銀行的存款憑空就多了200萬,此刻整個貨幣係統就多了200萬。
在貨幣係統裏這200萬叫派生貨幣,和各國央行所印刷的基礎貨幣一起組成貨幣總量。這個貨幣總量會影響通貨緊縮或者膨脹,印刷的基礎貨幣量是可控的,派生貨幣往往數倍於基礎貨幣,並且對貨幣總量的影響很大,但央行無法對它進行控製,因為放貸的是銀行。
然而日本央行有個秘密武器,“窗口指導”,這就相當於日本央行派人手把手教導銀行把貸款放給誰,放多少貸款,以此來控製貨幣總量。
二戰後美國實施馬歇爾計劃和道奇計劃,並扶持日本經濟複蘇,在這個過程中日本的主要大企業基本上是依靠日本央行扶持起來的,同時另一方麵貸款給政府大興土木,才在短時間裏恢複。
在廣場協議簽訂前美國發動朝鮮戰爭和越戰也用到了日本,廉價的高素質人才當然能創造出巨額利潤。
如果照著這個速度發展下去,日本肯定會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不過鬥轉星移,曾經有利於日本的外部條件沒有了,兩國的貿易金額日益增長,這本來是件好事,前提是貿易均衡,日本出口的貨物比從美國進口的多,就和當年英國進口中國的茶葉、絲綢比傾銷給中國的棉製品多一個樣。
尤其是日本的汽車,嚴重影響了美國本土汽車產業,媒體首先受不了了,在輿論宣傳下民眾開始反日,各種砸車場麵在全國各地上演。
避險貨幣也叫保值貨幣,指不易受政治、戰爭、市場波動等因素影響,最大限度地避開上述風險。公認的傳統避險貨幣是瑞士法郎,有時候其他如美元也經常充當避險貨幣。
日本是島國,不易受政治、戰爭、市場波動等因素的影響,能最大限度的避開貶值風險。
隨著日本經濟實力的日益強大,在美國推動下日元開始國際化。國際化後日元可以和美元、德國馬克成為國際結算貨幣,進入各個國家央行成為儲存貨幣,但是對日本來說並不是好事,因為會涉及匯率問題。
匯率是涉及對外貿易時經常用到的,貨幣和商品一樣存在供需關係,日元國際化後國際市場需求量增大,日元後果增值,這樣日本的商品就不好賣了,這也是日本央行控製的把戲之一。
國際化後日元就可以自由兌換,“金融黑船”來了,日元兌換限製取消,大量外國資金進入日本的金融業,這樣一來“窗口指導”就被撕開了一個口子,央行再也不能再完美控製貨幣總量了,從87年開始日本國民並不是主要把錢用在消費上,而是投到了房地產、股票等資產市場上,日本股市進入瘋狂狀態。1990年日元、債券、股票同時貶值,泡沫開始破滅,自此以後,日本經濟始終在走下坡路,在瘋狂增長期銀行拚命借錢給平民,讓他們貸款,以此來獲得派生貨幣。
1990年3月27日,大藏省發布了“金融機構不動產融資總量限製”的通知,開始對不動產融資進行限製,日本各大銀行開始大幅度減少發放有關房地產的貸款規模,提高貸款利率,並開始征收地價稅。這些措施對抑製房價上漲產生了效果,日本房地產泡沫走向破滅。1991年以後日本幾大都市圈的地價開始明顯下跌,現在日本的住宅價格還不到泡沫時期的一半,剩下一半房價就是被當初求著“韭菜”們借錢的銀行給收割走了,等於300萬的房子隻值150萬,本來可以自己首付100萬貸款50萬就能買到的房子,要多支付150萬元,那相當於是普通人很多年的收入。
房地產泡沫讓實體經濟也遭到衝擊,日本實體經濟轉入蕭條、國內失業人數增加、國民持有的股票和房屋價值大大縮水、民眾對房地產市場從希望逐漸走向絕望的時候,日本整個社會也沒有出現大的波瀾和動蕩,全民進入低欲望時代。
盡管日本經濟遭遇房地產泡沫破裂、次貸危機的打擊後陷入停滯甚至倒退,日本經濟基本麵也遠不如美國,但日本龐大的經濟體量仍對日元形成有效支撐。日本擁有較大的外匯儲備規模,並且是全球主要債權國之一,這有助於維持日元幣值穩定,並且加大做空日元的難度。
日本是一個法治國家,也是一個誠信社會,國民普遍具有較強的契約意識。孩子從小就受到家庭和學校的教育,要遵紀守法,信守承諾。
所以除了白銀之外,日元也是一種很好的避險貨幣。
西弗勒斯一直都在想給組織取一個名字,將他們和食死徒區分開來,盧修斯馬爾福就想了一個。
哈士奇那蠢狗和狼很像,經常在雪地裏奔跑,不過它是拉雪橇的,遠不如在冰天雪地裏又冷又餓的狼危險。
狼群是很危險的,孤狼一樣也很危險,更何況他們和德姆斯特朗關係密切。
二戰時期德國海軍使用狼群戰術來攻擊盟軍的護衛艦和補給船、商船。
她看著文件上的那個黑色的狼頭徽章,腦子裏出現的卻是雪原中睜著灰藍色的眼睛,凶殘得低聲咆哮的狼,它真的和盧修斯很像。
盧修斯的凶殘不在於魔法,而在於運作金錢,1994年夏天,盧修斯用行動證明了他很容易就能加入魔法部官員行列。他慈善地向聖芒戈醫院捐贈了一筆錢,因而全家獲得魔法部長康奈利·福吉的邀請進入頂層包廂觀看魁地奇世界杯。
錢對他來說隻是一種工具,是用來玩遊戲用的。
馬爾福家有個家訓:做對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對重要。
這固然和赫夫帕夫做正確的事情,因為它是正確的有些許不同,但有一點是一樣的。
決定我們成為什麽樣人的不是我們的能力,而是我們的選擇。
盧修斯能躲過兩次審判而沒有倒下不是沒有道理的。
“讀完了?”西弗勒斯問道。
波莫娜點頭。
“下一次你要看文件可以直接跟我說,不需要這麽偷偷摸摸的。”他收走了文件,將它隨意扔到桌上,然後和德拉科小少爺一樣,摟著她的肩膀,毫無坐相得癱坐在沙發裏。
“我需要休息時間,這個月狼人的事結束了我們找個地方度假怎麽樣?”
“去哪兒?”
“你想去的任何地方。”他信心滿滿地說。
波莫娜歪著腦袋看著他。
“現在就開始休息怎麽樣?”她湊了過去,在他耳邊“我可以給你一個難忘的‘假期’。”
“你又‘調皮’了。”他低沉地說,緊接著安靜的室內隻聽得到布匹摩挲發出的沙沙聲。
聽起來就像是蛇爬行發出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