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如同醉酒一樣的狂熱勁頭過了之後,人就會清醒過來了。


    其實絕大多數狼人之所以跟著芬裏爾他們謀逆是因為走投無路,那部狼人守則剝奪了他們工作的機會,隻要有房子住,有食物和穩定的生活,他們就會老實了。


    問題是人類要狼人全部去死,這種情況下就算是狼人們不想反抗都不行了。


    這趟列車大約會在午餐時間到達維也納,這個站估計要停靠一個小時,去威尼斯或者弗洛倫薩的旅客可以下車逛一逛。


    長途旅行能下車活動一下呼吸新鮮空氣確實很有必要,但是真正的原因是法國和意大利的關係一直都不怎麽好,到了維也納車站後,列車要把寬軌換成窄軌。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施行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也許他說的“軌”就是軌間距。


    在法國和德國能暢通無阻的列車到了意大利就不通了,法國獨立之後一直向意大利擴張,占據意大利的土地,為此意大利失去很多領土。


    法國南部的尼斯地區,這裏風景美麗,非常漂亮,但是在16世紀之前,這裏屬於意大利,是法國搶來的。還有意大利門口的科西嘉島,原來也是意大利的,離意大利也更近,但是最後也被法國搶去了。雖然二戰時期的意大利人碰到英國人就投降,但是和乳酪法國之間的戰爭卻沒有退過,1940年的5月份,德軍勢如破竹,一舉攻入了法國的領土,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麵,法國接連被打得丟盔卸甲,到了6月份,法國連自己的首都巴黎都被攻陷了,當時的意大利眼見法國如此慘敗,可以乘機撈點好處,於是,當即宣布將派遣32萬的軍隊向法國發起了攻擊,當時駐紮在意大利和法國邊境的法國軍隊兵力少得可憐,隻有不到5個師,大概5萬人左右,而且防禦工事也是馬奇諾防線的末端,工事非常薄弱,按理來說,這樣的防禦幾乎就是給意大利送人頭的。


    可接下來的情況卻讓無數人都傻眼了,32萬的軍隊非但沒有將法國人那脆弱不堪的防線攻破,反而還被法國人猛烈的反擊打得落花流水,意大利軍隊被打得隻能選擇倉皇撤離,最終進攻法國的事情再也不敢提及了。


    在法國大革命後拿破侖統率法軍侵入諸侯割據的意大利,自稱法國皇帝和意大利國王。拿破侖兵敗之後意大利又陷入了分裂。後來撒丁國王在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的幫助下統一意大利。


    科西嘉是屬於意大利的,但是意大利人總是被法國人欺負,於是他們就找德國人當盟友。


    拿破侖的“法蘭西第一帝國”是法國揚眉吐氣時代,曾經差一點征服整個歐洲。


    在拿破侖出生的1769年8月,法國與熱那亞對科西嘉島的統治交接還沒有徹底完成,因此拿破侖出生時也算是“熱那亞人”。熱那亞後來成為統一意大利的主體部分,拿破侖也就被有些人視為“意大利人”。


    但很多意大利人並不喜歡拿破侖,當1796年法軍戰場轉移到藝術聖地意大利時,一場不可避免的搜刮熱潮開始了。


    短短一年間,意大利各大城市麵臨被洗劫的厄運,拿破侖收獲之豐富,竟說出“除了都靈和那不勒斯略有剩餘外,我們已經拿走了意大利所有具有藝術價值的東西。”


    不過要把到手的寶貝運回法國,可不是那麽容易,戰利品被打包後從利沃諾港出發,走海路至馬賽,而後被轉移到駁船上,經無數運河和內陸水道,才進入塞納河。


    後來通鐵路了,意大利人在修建鐵軌的時候也保持著“我能給你添加一點麻煩就絕不讓你好過”的原則,這是國家防禦的一部分,免得意大利戰敗,法國人搶戰利品從陸路運輸方便,於是,就有了這條軸間距不一樣的鐵路。


    意大利是二戰戰勝國,沒錯,他們真的是戰勝國,但是是一個受限製的戰勝國,在盟軍登陸西西裏以後,意大利見勢不好,就私下和英國溝通,以英國不追究主要人員的戰犯責任為條件投降。


    丘吉爾擔心英國人的傷亡,也就同意了,之後意大利監禁墨索裏尼,退出軸心國,之後對德國宣戰,於是他們就成勝利者了。


    蘇聯和德國人在東線拚殺得血流成河,蘇聯雖然沒有繼承拜占庭帝國的國土卻是繼承了東羅馬帝國傳統文化,東線可沒有“乳酪”和“通心粉”,隻有冰天雪地和槍林彈雨。


    那是戰士的戰鬥,同時也是慘烈的戰鬥。


    凡是見過戰爭慘烈的,都不想看到再有戰爭發生,戰爭隻有結束的時候才是美妙的,希望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最後一次世界大戰了。


    在16世紀法國不僅自己對於意大利的野心屢次破產,而且國內的勃艮第地區由於與西班牙之間有著繼承爭議,岌岌可危。在這樣的前提之下,法國一反中世紀的宗教狂熱,在國家利益麵前選擇與異教徒奧斯曼結成聯盟。


    在當時的歐洲看來簡直是臭名昭著,因此大家取名瀆聖同盟。


    8世紀阿拉伯帝國快速崛起的時候,拜占庭帝國憑借著君士坦丁堡和黃金灣,守住了阿拉伯人從陸路入侵歐洲,但是阿拉伯人憑借著宗教的力量快速擴張,當時的西班牙也是他們的領土。


    這些阿拉伯人翻越比利牛斯山進攻法國,8世紀時巫師和麻瓜的關係還沒那麽緊張,布斯巴頓的巫師也參與了保護國土的戰爭。


    在這場戰爭中,法蘭克的墨洛溫王室毫無表現,倒是宮相查理一戰成名。


    他很走運,負責指揮戰爭的西班牙總督在亂軍之中被箭射死了,氣勢洶洶的阿拉伯人被迫取消了進攻,而查理也成了保護法國的“英雄”。


    法國是最早普及基督教的國家,經過了四個世紀的傳教後,神權已經很有號召力了。


    在矮子丕平的兒子查理曼稱帝之前,教宗都沒有為皇帝加冕的權力。


    查理、丕平和查理曼這祖孫三代人,成功得以權臣的身份篡奪了墨洛溫王室的皇位,卻留下了了一個尾大不掉的麻煩——“君權神授”,教會又根據《偽伊西多爾教令集》宣稱教皇權利高於帝王,反對世俗王權控製教會,這就是為何以前歐洲皇帝都必須通過教皇的加冕的原因。


    人們對宗教的狂熱已經失去了理智,平民聽教士的多過聽領主的,東羅馬帝國這邊則在砸毀聖像,世俗權力高於神權,東羅馬帝國不僅要麵對阿拉伯人入侵,還要防備西羅馬人背後捅刀子。


    實際上西羅馬人也真的捅了,十字軍東征時期那些鄉下人洗劫了君士坦丁堡,無數希臘文獻被運到了威尼斯,再由威尼斯的艦隊將戰利品運往西歐。


    16世紀的時候東羅馬帝國已經沒有了,奧地利哈布斯堡與西班牙的聯盟在當時是整個歐洲最強的勢力。


    強勢的奧斯曼一直保持著優勢,在蘇萊曼的帶領之下,奧斯曼攻占了匈牙利的大部分區域。


    在伊比利亞大婚之後,結合了阿拉貢與卡斯提爾-萊昂王國的西班牙一舉成為了歐洲最強的國家。由於與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聯姻,西班牙王位也變成了哈布斯堡家族的領地,在最頂峰的時刻,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甚至被選為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


    由於西班牙-哈布斯堡同盟,法國的地緣政治非常危險。往北尼德蘭低地,往東萊茵與阿爾卑斯山都是神聖羅馬帝國的領地,往南的比利牛斯山脈之後是西班牙的領地。可以說法國被哈布斯堡同盟包圍了。


    奧斯曼帝國軍隊於1683年7月14日開始圍困維也納,軍隊大約有138,000人,當中決定性的一戰發生於9月12日,神聖聯盟有70,000??人的援軍抵達。


    瀆聖聯盟軍的另一部分法國人在這次戰爭中反水了,法國的太陽王路易十四為神聖羅馬帝國支援了6000的士兵,也就是說維也納之戰是奧斯曼帝國獨自和中歐的多個王國會戰。


    俄羅斯大公因為迎娶了君士坦丁堡的公主成了東正教徒,此時已經解決了大部分的韃靼的遊牧勢力,在西伯利亞的殖民也卓有成效。更重要的是,在1654-1667的波蘭俄羅斯戰爭中,俄羅斯第一次打敗波蘭,並且吃掉了大片的烏克蘭與白俄羅斯區域,成為了歐陸不可小覷的新勢力。


    在1679年維也納爆發了最嚴重的黑死病,三分之二的人口死亡。


    奧斯曼帝國在暗地裏又策動了匈牙利地區的反哈布斯堡與新教勢力的叛亂,最終在1683年奧斯曼決定親自動手,將宣戰布告送到了維也納的宮廷中,大突厥戰爭就此爆發。


    1683年俄國曆史上最野心勃勃的皇帝彼德羅曼諾夫即位,在奧斯曼圍攻維也納的戰役中,奧斯曼軍隊有130門野戰炮與19門中口徑炮。而神聖羅馬帝國這邊守軍就有370門火炮,所以奧斯曼的火炮數量不足。


    俄羅斯與奧斯曼在黑海的國家利益有很大的衝突,俄羅斯一直渴望獲得黑海的入海口,但是奧斯曼卻控製著克裏米亞韃靼人的部落。而且更不巧的是,在1682年簽訂的俄奧斯曼20年合約,彼得大帝得知奧斯曼向神聖羅馬帝國宣戰之後,立馬撕毀了停戰條約,加入了神聖同盟,與原本的老仇家波蘭聯手,這是俄羅斯第一次積極介入歐洲的聯盟。


    但是對於奧斯曼來說,卻是一個噩耗,這意味著奧斯曼將受到三方的壓力,東部的俄羅斯,西方的神聖聯盟,以及自己內部的問題。


    1669~1676年間,雖曾一度戰勝波蘭與俄國,奪取烏克蘭,但在1681年以後,先後戰敗於俄國、威尼斯和奧地利,連續的失敗讓奧斯曼的士兵滋生了不滿,蘇丹渴望一次勝利。


    提起波蘭曆史,很多人都會將二戰之中衝向德國坦克的波蘭騎兵當做是典型的弱國象征,從而作為調侃這個多次被人瓜分國家的談資。殊不知,同樣是一支波蘭騎兵,曾經在歐洲的危機關頭拯救了西方基督教世界,立下了舉世矚目的功勳,波蘭翼騎兵正是波蘭武力頂峰的象征。


    波蘭騎兵的盔甲後背一套羽翼,這套羽翼最開始的用途便是對付奧斯曼土耳其人,在土耳其的軍隊裏,有一種投擲套索殺敵軍騎兵的戰法,所以波蘭翼騎兵在後背插兩根阻攔物,防止被套索拉下馬,它們看起來就像是天使的翅膀,非常符合神聖同盟這個設定。


    9月12日,當城內的奧地利與薩克森軍隊出城與奧斯曼軍隊進行最後的決戰,當奧斯曼軍隊的精銳騎兵與火槍近衛兵全部集中在圍攻日耳曼人之時,波蘭翼騎兵在國王索別斯基的率領下從山坡上突然衝出,翼騎兵的迅猛一擊連破奧斯曼人的多條戰線,最終讓首尾不能兼顧的奧斯曼人全麵崩潰。此戰之後,波蘭國王索別斯基被譽為包圍基督教文明的英雄而永垂史冊。


    那場麵,據說他媽的像天使降臨了,騎兵突擊的時候翅膀隨風飄揚,在視覺上的效果非常震撼,翼騎兵不像法國重騎兵那麽笨重,又不像沙俄哥薩克或者韃靼騎兵那樣輕裝,他是一種攻守兼備的騎兵部隊,既盔堅甲固又迅猛輕捷,可以根據戰場瞬息萬變的需要而選擇不同的戰術,落後的波蘭在幾百年前是一個比俄羅斯還強的強國。


    維也納之戰是中歐的多個王國與奧斯曼帝國持續300年的爭鬥以來的一次轉折點。


    戰役之後的16年,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逐漸從奧斯曼帝國中奪回匈牙利南部和特蘭西瓦尼亞,當中並消滅了大奧斯曼軍隊。1699年兩國簽訂和約,結束了奧斯曼帝國對歐洲的擴張。


    諸如神話、信仰之類的東西,在國與國的外交中因利益衝突而模糊了,但是在戰場這種極端環境下產生的威力不亞於一個核彈。


    《聖經新約》末篇《啟示錄》第6章記錄了天啟四騎士,第一個騎士是白馬,傳統上代表的是征服者,魔鬼之子,第二個騎士是紅馬,傳統上代表大領主,大刀象征著戰爭和毀滅。第三個騎士是黑馬,代表的是饑荒和不公正的交易,這是天平的象征意義。第四個騎士是綠馬,代表的是純粹的死亡和與無盡的苦難。


    維也納之戰奧地利人一下子看到那麽多“天啟騎士”幫忙,士氣大振,黑死病帶來的陰影一下子煙消雲散了。


    梅林的胡子,簡直就像是真的有神相助。


    原版聖經用了一個含有代表“綠色”的希臘詞根,這個詞代表了生物將死或剛死時的顏色,但英文的“green”無法表達這個詞義,所以就用了“pale”,它並沒有準確表達出來那種狀態。


    波莫娜在觀景車廂看著窗外的綠色植物,腦子裏回憶著那段曆史,二等車廂沒人奏樂,隻聽得到蒸汽火車的汽笛聲。


    它聽起來既是天使吹響號角發出的聲音,又像是騎士衝鋒吹響的號角聲,那聲音絕不如維也納金色大廳裏響起的交響樂那麽動聽,它單調乏味,卻比任何戰歌都能點燃熱血。


    有許多花都有自己的花語,鸞尾花的花語是好運到來。


    “祝你好運,哈利波特。”波莫娜輕聲地說,希望他能和上次在霍格沃滋之戰時一樣,第二次躲過阿瓦達索命咒,扭轉乾坤反敗為勝。


    “你幹嘛說那個名字。”死而複生的魔藥教授厭惡得說,他的手裏還是那份有哈利波特照片的報紙,此時哈利已經不是學生打扮了,魔法部執行司司長穿的是黑白兩色的正裝,閃光燈造成的強光照在他已經有點棱角的臉上,還有他額頭不是那麽清晰的閃電傷疤。


    “我覺得他需要這個。”她感歎得說“我估計他應該不會想喝福靈劑了。”


    “嘟嘟”


    汽笛又響了,現在它聽起來又不像號角聲了,它本來就是和霍格沃滋特快一個型號的車頭,汽笛聲應該是一樣的才對,她剛才果然聽錯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哈利波特之晨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吾不禁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吾不禁夜並收藏哈利波特之晨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