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夫爾女士!”
在喬治安娜登上馬車之前,一個郵遞員叫住了她,並將一封信遞了過去。
喬治安娜接過了,卻沒著急看,塞居夫人和馬丁先生從另一邊上了車,菲格爾和車夫坐在前排,愛麗絲、百麗兒、瑪蒂爾達的馬車在後麵跟著,再加上拉普拉斯的女兒、夏普塔爾的妻子等人物,她這一行人居然有10輛馬車,如果還加上那些馬穆魯克騎兵的話,已然是個不小的隊伍了。
他們不用和拿破侖一起去檢閱士兵,卻要去碼頭一趟,等車門一關,馬丁先生就繼續跟她說現在的基本情況。
門羅提起進口威士忌酒是有多重原因的,獨立戰爭後美國急於還戰爭欠下的債務,漢密爾頓對威士忌征收消費稅讓農民,尤其是賓夕法尼亞西部的愛爾蘭裔和蘇格蘭裔非常不滿,這些人不僅將威士忌當作飲料,還當作貨幣使用,主要是市場上通貨不夠,有點類似於中古時期用絲綢、香料、鹽等商品作為貨幣。
【看書福利】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同時釀酒也是一種糧食保存的辦法,農民把多餘的糧食釀成酒,用小桶裝著,用馬馱或者是用船沿著密西西比河順流而下,運往東部市場。
以前美國還是英國殖民地的時候曾經試圖頒布印花稅,那麽這個印花稅是用來貿易管理的還是進入英國國庫的?
根據英國的憲法,未經其在國會的代表同意,不能合法得向一個英國人征稅,而一份流傳在英格蘭的小冊子上卻寫著,英國有很多地方,如謝菲爾德和曼徹斯特都沒有代表,卻照樣被征稅,並且波士頓也有代表在國會,因此美國人就沒什麽好抱怨的了。
當成捆的稅票出現在碼頭的時候,美國人知道如果他們不有所行動,這印花稅就逃不掉了。按照《印花稅法》的規定,沒有稅票這部法律就執行不下去,因此這些稅票在上岸後就被人偷偷毀掉了。
這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即便稅票被毀了還是要有人來負責,動用武力會激化矛盾,最終印花稅的解決方法還是要通過談判磋商。
“身份”和“社會地位”在法語裏是兩個詞,一個人的身份是商人,他的社會地位卻不一定高。
殖民地人民的無選舉權,選派代表去國會倒是完全可以辦到,但是這樣一來就代表著國會向殖民地收稅是合理合法的,這就與殖民地拒絕交稅的目的違背了。
最終北美殖民地的人民辯論贏了,印花稅被廢止,但是當人民為此歡呼雀躍的時候國王在簽定《廢止法案》的同一天耶簽署了《宣告法案》,其中聲稱“國王過去有、現在有,並且根據權力和權威有製定法律和法令在任何情形下管轄美洲殖民地及其人民”,也就是說北美殖民地議會的立法權被收走了,不過那個時候大家忙著慶祝沒人在意。
到了1767年,國會通過了《湯森德法案》,湯森德本人覺得“內部稅”和“外部稅”的區分毫無意義,可是殖民地人士堅持要那麽做,便用征收“外部稅”的方式“敲打”了他們一下。
當時的美洲,各種玻璃、鉛、紙張和茶葉都要征收稅種,為了有效征收這些稅和別種稅,稅吏們被派到了波士頓。
這種稅吏和征收印花稅的稅吏一樣可惡,不同的是印花稅稅吏遇到了壓力和抵抗會躲開,這些稅吏帶上了軍隊,在這種情況下殖民地的人民隻好讚同湯森德所說的區分“內部稅”和“外部稅”毫無意義,並且如數繳納了以前人們不知道的關稅。
小威廉·皮特對此持反對態度,因為征稅沒有取得殖民地人民的同意,國會沒有權力“從他們的口袋裏掏錢”。
除立法者外,別人很難判斷哪些稅是為了增加歲入,那些事為了管理貿易。法令的性質要從立法者的用心去推斷,而立法者的用心又要從法令的性質來推斷,這種邏輯學家兜圈子的問題不需要詳細討論,總而言之美洲人民堅定了一個信念,他們有了與所有國家同樣的權力,能夠在他們的權力遭到侵犯時作出判斷。外部稅就是關稅、進口稅,內部稅則是消費稅,倘若這個時候英國能解散殖民地議會,並且徹底毀滅殖民地的自治政府,那麽一切問題的症結都會得到解決。
但美洲的殖民議會不是同心協力,至少紐約總督根據《駐軍法案》支持駐紮在紐約的英軍,不允許馬薩諸塞州議會呼籲大家為“捍衛自由”進行的非法集會。
拖拖拉拉了幾年,到了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爆發了,這一次是為了反對茶稅法,以及“能買走私的便宜貨,為什麽我要被強製購買交稅後更貴的茶葉?”。
更關鍵的是,茶稅法賦予了東印度公司免稅出口的權利,走私販私人員還是用1765年反對印花稅的老辦法,喬裝打扮後登船,將茶葉給直接倒到了海裏,上一次他們倒的是稅票,並栽贓嫁禍給印第安人,他們當時就打扮成印第安人的樣子。
威士忌稅讓賓夕法尼亞州的農民聯想起萬惡的《印花稅》,以及“內部稅”、“外部稅”,各個州有獨立的憲法,國與國之間征收關稅合情合理,但頒布威士忌稅是在獨立戰爭結束後,北美十三州成了一個國家,繼續收關稅就不合理了。解釋為消費稅則讓民眾想起了英國統治下的苛捐雜稅,但是威士忌稅成了美國第二大稅源,漢密爾頓是不可能放棄的,如果取消了這個關稅,衛了籌措獨立戰爭的債款和征服印第安人的軍費,他就要提高關稅,從而可能造成更多的走私和逃稅行為。
聯邦稅吏去征稅的時候處於人人喊打的境地,稅吏們被沾上羽毛,塗上焦油,威士忌暴動前漢密爾頓想通過降低稅率來安撫反叛者,可是收效甚微,最後引發暴亂,需要喬治·華盛頓親自上陣鎮壓。
傑斐遜上任總統後,1801年就把威士忌稅給取消了,這當然得民心,他可是支持小農場主的,可是第二大稅源沒有了。門羅想的辦法是讓威士忌進口,通過進口威士忌酒增加關稅收入,至於進口威士忌酒占領了東部市場,西部的農民賣不出去威士忌酒怎麽辦不在他的考慮範圍,反正聯邦不能從中獲得稅收,居民說了“人多勢眾,要不惜一切代價將消費稅抵製到底”。
他還可以威士忌貿易中獲取利益,法國不會倒黴到每年都欠收的,多餘的糧食可以釀酒,同樣蘇格蘭和英格蘭正因為禁酒令鬧得很不愉快。
拿破侖想要分裂不列顛聯合王國幾乎人盡皆知,與此同時英格蘭的一部分人很希望能繼續零關稅,或者低關稅得方式與法蘭西合作,降低關稅可以提高貿易額、減少走私和逃稅,是大家都樂意看到的局麵。
喬治國王收的苛捐雜稅讓英國平民非常不滿,尤其是支持反法同盟戰爭的所得稅,大家早就想停止繳納了。
這個局麵有點出人意料,畢竟大家都以為拿破侖讓英國鋼材和糧食免關稅進口是一招錯棋。
英國可以城裏驗船協會,法國也可以成立,就看誰的會員多,隻要繼續維護和平,英國軍艦不發揚海盜風格劫掠過往商船。
就在喬治安娜被爆炸的信息量和搖晃的馬車弄得頭暈眼花時,他們來到了魯昂碼頭,她們的馬車一出現,碼頭上就響起了音樂聲。
透過馬車的玻璃窗,她看到了一艘大船停靠在岸邊,它修得非常華麗,船頭有鎏金雕塑,不過不是美人魚,而是一個被葡萄藤包圍的女人。
“那是元首送給您的郵輪,波莫納號。”馬丁先生笑著說。
喬治安娜看著那艘帆船,船的側弦用黑色的油漆刷著pomone幾個字母,剛好就是波莫娜(pomona)的法語拚寫方式。
幸好她見慣了21世紀的超級遊輪,否則她恐怕要被這個場麵給鎮住。
那艘郵輪不大,郵輪和貨船不一樣,需要速度,畢竟它是用於郵政的,雖然它看起來非常豪華。
這時候她又想起來琴納先生說得那句“真是大方”。
他這麽送人禮物,哪兒是精打細算的人呢?
在喬治安娜登上馬車之前,一個郵遞員叫住了她,並將一封信遞了過去。
喬治安娜接過了,卻沒著急看,塞居夫人和馬丁先生從另一邊上了車,菲格爾和車夫坐在前排,愛麗絲、百麗兒、瑪蒂爾達的馬車在後麵跟著,再加上拉普拉斯的女兒、夏普塔爾的妻子等人物,她這一行人居然有10輛馬車,如果還加上那些馬穆魯克騎兵的話,已然是個不小的隊伍了。
他們不用和拿破侖一起去檢閱士兵,卻要去碼頭一趟,等車門一關,馬丁先生就繼續跟她說現在的基本情況。
門羅提起進口威士忌酒是有多重原因的,獨立戰爭後美國急於還戰爭欠下的債務,漢密爾頓對威士忌征收消費稅讓農民,尤其是賓夕法尼亞西部的愛爾蘭裔和蘇格蘭裔非常不滿,這些人不僅將威士忌當作飲料,還當作貨幣使用,主要是市場上通貨不夠,有點類似於中古時期用絲綢、香料、鹽等商品作為貨幣。
【看書福利】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同時釀酒也是一種糧食保存的辦法,農民把多餘的糧食釀成酒,用小桶裝著,用馬馱或者是用船沿著密西西比河順流而下,運往東部市場。
以前美國還是英國殖民地的時候曾經試圖頒布印花稅,那麽這個印花稅是用來貿易管理的還是進入英國國庫的?
根據英國的憲法,未經其在國會的代表同意,不能合法得向一個英國人征稅,而一份流傳在英格蘭的小冊子上卻寫著,英國有很多地方,如謝菲爾德和曼徹斯特都沒有代表,卻照樣被征稅,並且波士頓也有代表在國會,因此美國人就沒什麽好抱怨的了。
當成捆的稅票出現在碼頭的時候,美國人知道如果他們不有所行動,這印花稅就逃不掉了。按照《印花稅法》的規定,沒有稅票這部法律就執行不下去,因此這些稅票在上岸後就被人偷偷毀掉了。
這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即便稅票被毀了還是要有人來負責,動用武力會激化矛盾,最終印花稅的解決方法還是要通過談判磋商。
“身份”和“社會地位”在法語裏是兩個詞,一個人的身份是商人,他的社會地位卻不一定高。
殖民地人民的無選舉權,選派代表去國會倒是完全可以辦到,但是這樣一來就代表著國會向殖民地收稅是合理合法的,這就與殖民地拒絕交稅的目的違背了。
最終北美殖民地的人民辯論贏了,印花稅被廢止,但是當人民為此歡呼雀躍的時候國王在簽定《廢止法案》的同一天耶簽署了《宣告法案》,其中聲稱“國王過去有、現在有,並且根據權力和權威有製定法律和法令在任何情形下管轄美洲殖民地及其人民”,也就是說北美殖民地議會的立法權被收走了,不過那個時候大家忙著慶祝沒人在意。
到了1767年,國會通過了《湯森德法案》,湯森德本人覺得“內部稅”和“外部稅”的區分毫無意義,可是殖民地人士堅持要那麽做,便用征收“外部稅”的方式“敲打”了他們一下。
當時的美洲,各種玻璃、鉛、紙張和茶葉都要征收稅種,為了有效征收這些稅和別種稅,稅吏們被派到了波士頓。
這種稅吏和征收印花稅的稅吏一樣可惡,不同的是印花稅稅吏遇到了壓力和抵抗會躲開,這些稅吏帶上了軍隊,在這種情況下殖民地的人民隻好讚同湯森德所說的區分“內部稅”和“外部稅”毫無意義,並且如數繳納了以前人們不知道的關稅。
小威廉·皮特對此持反對態度,因為征稅沒有取得殖民地人民的同意,國會沒有權力“從他們的口袋裏掏錢”。
除立法者外,別人很難判斷哪些稅是為了增加歲入,那些事為了管理貿易。法令的性質要從立法者的用心去推斷,而立法者的用心又要從法令的性質來推斷,這種邏輯學家兜圈子的問題不需要詳細討論,總而言之美洲人民堅定了一個信念,他們有了與所有國家同樣的權力,能夠在他們的權力遭到侵犯時作出判斷。外部稅就是關稅、進口稅,內部稅則是消費稅,倘若這個時候英國能解散殖民地議會,並且徹底毀滅殖民地的自治政府,那麽一切問題的症結都會得到解決。
但美洲的殖民議會不是同心協力,至少紐約總督根據《駐軍法案》支持駐紮在紐約的英軍,不允許馬薩諸塞州議會呼籲大家為“捍衛自由”進行的非法集會。
拖拖拉拉了幾年,到了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爆發了,這一次是為了反對茶稅法,以及“能買走私的便宜貨,為什麽我要被強製購買交稅後更貴的茶葉?”。
更關鍵的是,茶稅法賦予了東印度公司免稅出口的權利,走私販私人員還是用1765年反對印花稅的老辦法,喬裝打扮後登船,將茶葉給直接倒到了海裏,上一次他們倒的是稅票,並栽贓嫁禍給印第安人,他們當時就打扮成印第安人的樣子。
威士忌稅讓賓夕法尼亞州的農民聯想起萬惡的《印花稅》,以及“內部稅”、“外部稅”,各個州有獨立的憲法,國與國之間征收關稅合情合理,但頒布威士忌稅是在獨立戰爭結束後,北美十三州成了一個國家,繼續收關稅就不合理了。解釋為消費稅則讓民眾想起了英國統治下的苛捐雜稅,但是威士忌稅成了美國第二大稅源,漢密爾頓是不可能放棄的,如果取消了這個關稅,衛了籌措獨立戰爭的債款和征服印第安人的軍費,他就要提高關稅,從而可能造成更多的走私和逃稅行為。
聯邦稅吏去征稅的時候處於人人喊打的境地,稅吏們被沾上羽毛,塗上焦油,威士忌暴動前漢密爾頓想通過降低稅率來安撫反叛者,可是收效甚微,最後引發暴亂,需要喬治·華盛頓親自上陣鎮壓。
傑斐遜上任總統後,1801年就把威士忌稅給取消了,這當然得民心,他可是支持小農場主的,可是第二大稅源沒有了。門羅想的辦法是讓威士忌進口,通過進口威士忌酒增加關稅收入,至於進口威士忌酒占領了東部市場,西部的農民賣不出去威士忌酒怎麽辦不在他的考慮範圍,反正聯邦不能從中獲得稅收,居民說了“人多勢眾,要不惜一切代價將消費稅抵製到底”。
他還可以威士忌貿易中獲取利益,法國不會倒黴到每年都欠收的,多餘的糧食可以釀酒,同樣蘇格蘭和英格蘭正因為禁酒令鬧得很不愉快。
拿破侖想要分裂不列顛聯合王國幾乎人盡皆知,與此同時英格蘭的一部分人很希望能繼續零關稅,或者低關稅得方式與法蘭西合作,降低關稅可以提高貿易額、減少走私和逃稅,是大家都樂意看到的局麵。
喬治國王收的苛捐雜稅讓英國平民非常不滿,尤其是支持反法同盟戰爭的所得稅,大家早就想停止繳納了。
這個局麵有點出人意料,畢竟大家都以為拿破侖讓英國鋼材和糧食免關稅進口是一招錯棋。
英國可以城裏驗船協會,法國也可以成立,就看誰的會員多,隻要繼續維護和平,英國軍艦不發揚海盜風格劫掠過往商船。
就在喬治安娜被爆炸的信息量和搖晃的馬車弄得頭暈眼花時,他們來到了魯昂碼頭,她們的馬車一出現,碼頭上就響起了音樂聲。
透過馬車的玻璃窗,她看到了一艘大船停靠在岸邊,它修得非常華麗,船頭有鎏金雕塑,不過不是美人魚,而是一個被葡萄藤包圍的女人。
“那是元首送給您的郵輪,波莫納號。”馬丁先生笑著說。
喬治安娜看著那艘帆船,船的側弦用黑色的油漆刷著pomone幾個字母,剛好就是波莫娜(pomona)的法語拚寫方式。
幸好她見慣了21世紀的超級遊輪,否則她恐怕要被這個場麵給鎮住。
那艘郵輪不大,郵輪和貨船不一樣,需要速度,畢竟它是用於郵政的,雖然它看起來非常豪華。
這時候她又想起來琴納先生說得那句“真是大方”。
他這麽送人禮物,哪兒是精打細算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