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時間轉換器撥回那個充滿了戰爭和瘟疫的中世紀,家裏的男主人死了,他的財產由他的寡婦繼承,那麽她萬一被一個“小男友”給騙了怎麽辦?
有人嗜好娶寡婦是因為寡婦繼承了丈夫的產業,加上她自己的嫁妝,加在一起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了。
所以與其便宜外人,不如便宜自己家的兄弟,18-19世紀的英國受教會法的影響,財產繼承分為動產繼承和不動產繼承兩個部分。英國的動產一直奉行分割繼承的原則,遺產分為三份:妻子、子女、教會各繼承一份,其中交給教會的三分之一稱為“死者的份額”。
不動產繼承是土地繼承,實行長子繼承製。當時人們的主要財產為不動產,動產在個人財產中一般隻占很小比例。此外,當時英國社會還存在限定繼承權。即對於沒有兒子的家庭,其不動產由男性親屬繼承。
反倒是王位繼承法沒有這方麵的規定,兒子和女兒都可以繼承,隻是兒子的優先權要先於女兒。
再者王位到底由誰繼承也不是英國國王自己說了算,而是議會決定的,漢諾威王室便是如此從德國來到了英國繼承王位。
如果為了生育人口,逼著女性結婚,政府出台法律取消女性的財產權和繼承權,那麽人類就又倒轉回了中世紀,文藝複興和接下來的兩百多年人類白忙活了。
由商業者和工廠主控製的議會同意通過讓女性擁有財富也不完全是為了所謂的男女平等,世人皆知的消費者順序女人、孩子、老人、狗、男人,在重商主義的國度裏,消費是和生產同樣重要的。
教會實行的禁欲主義阻礙了商業發展,衝破了教會束縛後,自由貿易開始盛行,然而自由市場經濟模式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大蕭條之前的20年美國完全看不出來頹勢,各個行業都在快速發展,呈現的是一種繁榮的景象。
然而國民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集中在5%的最富有者手裏,全國16家財閥控製了國民生產總值的53%。
這是自由市場走向一定階段必然會出現的現象,87%的美國普通平民則僅擁有8%的財富,60%的家庭更是維持在溫飽水平。
當人手頭緊的時候男人喝酒,女人買口紅,那時候和社會經濟經濟景氣與否沒關係,純粹是買不起別的更貴的、更好的東西,隻能買這些給自己一點甜頭嚐嚐。
可這樣一來,工廠生產出來的東西就沒有人買了,胡弗相信自由市場能夠找到自己的出路,羅斯福新政時期則規定了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而工時和工資也正是工廠主們拚命壓榨剝削勞動者的。
在羅斯福新政之前,為了解決產能過剩,而消費能力不足,同時又不提高工資的問題,貸款消費被提了出來。大鱷們想著,通過貸款,人們不就有錢來買商品了麽?於是各種信用消費廣告充斥街道,這確實也成了“解決問題”的一記強心針,很快信貸成了風靡一時的消費方式,任何東西都可以拿去貸款消費。
大鱷們獲得了資金繼續擴大產能,隨著產能增加,股票的價格也節節攀升,那些夢想著一夜暴富的人們又把錢扔進了股市裏,沒錢了又去信貸。
然而一個家庭超額買了一樣東西,在接下來的時間裏就必須節衣縮食,償還貸款,如此一來“強心針”帶來的藥效很快就消失了,並且消費還更低了,而企業生產的規模沒有縮減。
按照自由市場的規則,當供大於求的時候要降低價格。
事實上不論是工業還是農業,都在銷毀自己賣不出去的商品,以保證市場供需“平衡”,反正就是不降價。
其實糧食減產後漲價還有一個解決辦法,原來100%的糧食可以供100%的人吃,減產5%,那麽餓死5%的人口就可以解決糧食暴漲的問題了。
可人都是有求生欲的,誰也不想成為那5%被餓死的人。
為了活下去,人們會用自己貸款買的心愛之物典當了換成錢購買生活必需品,當然也有人選擇了鋌而走險,放下公文包,提起了小提琴盒,街上少了敲打字機的上班族,多了很多“小提琴家”。
產品滯銷造成了金融風險,股票大跌眼看著要崩盤,華爾街的大鱷們拿出2.4億護盤,妄想著和上次jp摩根一樣力挽狂瀾。
美式個人英雄主義讓他們以為自己有超人的能力,這些錢要是早拿出來給工人發工資也不至於至此,幾年累積起來的危機豈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
要是妻子能和18世紀時一樣賣了就好了,多少可以減少點債務。
一些法國貴族也在賣古董家具貼補家用,他們遇到了和梅洛普一樣的情況,低價賣給了中間商,中間商再拿到拍賣場上高價賣出去。
對男人來說值得懷念的維多利亞時代,女性其實並沒有那麽懷念,她們更喜歡帝政時代,因為有簡奧斯丁,有《傲慢與偏見》,還有達西和賓利先生。
可她們遇到的男人,不少有酗酒和家庭暴力的傾向,好在工廠在招工,女性可以掌握自己財富,在還沒有到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誰願意和這種男人結婚?
這些錢不是父親的遺產,是她自己在紡織車間裏掙的,其實18世紀還有一些女孩是為了掙嫁妝而工作的。她們很年輕,也沒那麽想法,雖然同樣麵臨著和男性工人壓榨剝削的命運,甚至於女工的價格還便宜一些,紡織廠裏都是女工和童工,但有工作總比沒工作好。在新教倫理中,沒有工作無所事事是可恥的,不是有個法官說了,男朋友為什麽讓女朋友蹭吃蹭喝,而不出去工作呢?
打倒了教會雖然獲得了自由市場,卻也導致了人口減少。結婚、生孩子這些事以前都是歸教會負責的,他們本來就是“牧羊人”,牧羊人當然希望羔犢多了。
她們不會聽教會的勸導,男人們工資要得高,競爭也激烈,失業人也多,幸好他們可以外出打仗,解決一部分社會問題。
隻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死的男性多了,人口恢複緩慢,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才有了敦刻爾克大作戰,所有的物資都不要了也要把人給撤回來。
但這些都不是最嚴峻的問題。
相較於歐盟其他國家,法國的生育率還比較高,福利也比較好。隨著商業化去基督化的開始,在商業文明、當代藝術大肆占領基督教和以基督教為核心的文化空出來的領域時,還有別的信仰也在占領這個“市場”。
比如死灰複燃的德魯伊、撒旦、吸血鬼,還有目前比較小眾的星光體信仰。
商業社會將競爭合理化,不論是良性競爭還是惡性競爭,而傳統宗教則是以創造和諧為目的。
星光體是由藥劑師們發現的,那些玻璃瓶子裏裝著的都是花草的灰燼,隻要將瓶子放在燃燒的蠟燭上,瓶子裏的空氣受熱就會上升,這時候就能看到灰燼開始漂浮起來,進而看到一團黑色的雲,它會把自己分成幾個部分,玫瑰的灰燼最後形成一朵玫瑰,幸運草的灰燼則形成幸運草。
父母陪伴孩子時會指著天上的雲,問孩子它看起來像是什麽?一條狗還是一張人臉。
隻要看的人覺得看起來像,哪怕是一個恒星爆炸了,它看起來像是玫瑰就是玫瑰,比如獨角獸座的玫瑰星雲。
它的花瓣部分是恒星誕生的育兒室,有了恒星後就有了行星,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從死去的宇宙塵埃中誕生的恒星之子。
對於一個宗教的理解,不同人的理解能力不同,知道的也就不同,那些來參加派對的知道的並不多,而那個在盧浮宮裏,操作量子對撞機的年輕人所知道的肯定比他們多得多。
你隻需要設想一下,如果因為某個操作失誤,或者是中了計算機病毒,盧浮宮地下的對撞機它就會從一個科研儀器變成一個核彈。
隔壁的“水之聖殿”蒙蘇裏水庫平時是關閉的,這是出於安全問題的考慮,蒙蘇裏水庫至今仍然是巴黎的五大水庫之一,如果有人朝裏麵投毒,以法國人不喜歡將水燒熱喝的習慣,一旦混入霍亂等細菌,就算不致於和1830年時造成大量死傷,也是一次安全事故,會造成極壞影響。
那時候的人們購買瓶裝純淨水就不再是出於改善生活了,諸如颶風、洪水後,超市貨架上的桶裝純淨水很快就會賣光,這是基於用水安全的考量,當代人覺得理所當然能喝到的幹淨的水,在未來也許是稀缺資源,工業汙染產生的廢水也是不能喝的,不論是陰謀論也好,杞人憂天也罷,水資源的爭奪也許會成為替代石油的戰爭,反正美國人來搶了,法國政府和達能不應戰,這家世界最大的飲用水公司被收購了,形成壟斷後就有了定價權,而且搶別人的公司總比自己從頭開始經營容易。
如果“珍珠計劃”得以實施,阿爾斯通這個電力公司被美國通用收購了,法國人隻有節約用電才不至於讓自己辛苦掙的錢落入外國人的口袋。
隻是這樣一來大家就要過“燭光晚餐”的生活了。
誰能想象沒有燈光效果的埃菲爾鐵塔、大皇宮。
當曾經燈火通明的城市重歸黑暗,也許不是因為天災。
人們關上了燈,點燃了蠟燭,一樣可以在燭光下快樂得歡笑。
這是一種抵抗的態度,節能又環保,坑道裏還比地上涼快些,省了一筆空調費,隻要不害怕與死人骨頭為鄰。
以前在英國利物浦的原野上,艾爾河的河邊有個生產棉織品的索爾特家族,他們對為他們工作的工人很不錯,卻因為盲目擴張而破產了。
一個錯誤的決策會導致滿盤皆輸的局麵,那些看似用借貸,解決了產能過剩問題的大鱷們,反而加劇了社會問題,連一些原本的百萬富翁也被卷了進去。
1914年福特公司給工人加薪,這造成了美國汽車產業快速發展,也間接拉動了出租車業務,投資出租車本來是個很有前景的產業,大蕭條工人飯都吃不起了,怎麽可能有閑錢坐出租車呢?
不久之前電影院裏上映了一部新的好萊塢電影名叫《鐵拳男人》,講述的就是一個退休的職業拳擊手重回拳台的故事。
要不是生活所迫,誰會在退休後又和年輕人競爭?
這部在電影院裏播放的電影此刻在一個巴黎地下的一個小洞窟裏播放,觀眾們的叫好聲和拳拳到肉的真實效果讓看電影的觀眾們也熱血沸騰。
再沒有比地下墓穴更適合看這部電影的地方了。
死亡讓銀屏上那些拳手身上的肌肉消失腐爛,化為塵土,而複活則讓骨頭重新包裹上肌肉,成為軀殼,重新活過來,如同倒放電影。
瞧瞧那些拳手,這就是力量,是老邁的身體渴望得到的年輕的力量。
隻要想象一下那老邁的身軀重新擁有那種力量就是妙不可言的事。
享受這一刻的感覺吧,仿佛你才是那個在萬眾矚目、鍾聲和喝彩聲中舉起獎杯的冠軍。
有人嗜好娶寡婦是因為寡婦繼承了丈夫的產業,加上她自己的嫁妝,加在一起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了。
所以與其便宜外人,不如便宜自己家的兄弟,18-19世紀的英國受教會法的影響,財產繼承分為動產繼承和不動產繼承兩個部分。英國的動產一直奉行分割繼承的原則,遺產分為三份:妻子、子女、教會各繼承一份,其中交給教會的三分之一稱為“死者的份額”。
不動產繼承是土地繼承,實行長子繼承製。當時人們的主要財產為不動產,動產在個人財產中一般隻占很小比例。此外,當時英國社會還存在限定繼承權。即對於沒有兒子的家庭,其不動產由男性親屬繼承。
反倒是王位繼承法沒有這方麵的規定,兒子和女兒都可以繼承,隻是兒子的優先權要先於女兒。
再者王位到底由誰繼承也不是英國國王自己說了算,而是議會決定的,漢諾威王室便是如此從德國來到了英國繼承王位。
如果為了生育人口,逼著女性結婚,政府出台法律取消女性的財產權和繼承權,那麽人類就又倒轉回了中世紀,文藝複興和接下來的兩百多年人類白忙活了。
由商業者和工廠主控製的議會同意通過讓女性擁有財富也不完全是為了所謂的男女平等,世人皆知的消費者順序女人、孩子、老人、狗、男人,在重商主義的國度裏,消費是和生產同樣重要的。
教會實行的禁欲主義阻礙了商業發展,衝破了教會束縛後,自由貿易開始盛行,然而自由市場經濟模式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大蕭條之前的20年美國完全看不出來頹勢,各個行業都在快速發展,呈現的是一種繁榮的景象。
然而國民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集中在5%的最富有者手裏,全國16家財閥控製了國民生產總值的53%。
這是自由市場走向一定階段必然會出現的現象,87%的美國普通平民則僅擁有8%的財富,60%的家庭更是維持在溫飽水平。
當人手頭緊的時候男人喝酒,女人買口紅,那時候和社會經濟經濟景氣與否沒關係,純粹是買不起別的更貴的、更好的東西,隻能買這些給自己一點甜頭嚐嚐。
可這樣一來,工廠生產出來的東西就沒有人買了,胡弗相信自由市場能夠找到自己的出路,羅斯福新政時期則規定了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而工時和工資也正是工廠主們拚命壓榨剝削勞動者的。
在羅斯福新政之前,為了解決產能過剩,而消費能力不足,同時又不提高工資的問題,貸款消費被提了出來。大鱷們想著,通過貸款,人們不就有錢來買商品了麽?於是各種信用消費廣告充斥街道,這確實也成了“解決問題”的一記強心針,很快信貸成了風靡一時的消費方式,任何東西都可以拿去貸款消費。
大鱷們獲得了資金繼續擴大產能,隨著產能增加,股票的價格也節節攀升,那些夢想著一夜暴富的人們又把錢扔進了股市裏,沒錢了又去信貸。
然而一個家庭超額買了一樣東西,在接下來的時間裏就必須節衣縮食,償還貸款,如此一來“強心針”帶來的藥效很快就消失了,並且消費還更低了,而企業生產的規模沒有縮減。
按照自由市場的規則,當供大於求的時候要降低價格。
事實上不論是工業還是農業,都在銷毀自己賣不出去的商品,以保證市場供需“平衡”,反正就是不降價。
其實糧食減產後漲價還有一個解決辦法,原來100%的糧食可以供100%的人吃,減產5%,那麽餓死5%的人口就可以解決糧食暴漲的問題了。
可人都是有求生欲的,誰也不想成為那5%被餓死的人。
為了活下去,人們會用自己貸款買的心愛之物典當了換成錢購買生活必需品,當然也有人選擇了鋌而走險,放下公文包,提起了小提琴盒,街上少了敲打字機的上班族,多了很多“小提琴家”。
產品滯銷造成了金融風險,股票大跌眼看著要崩盤,華爾街的大鱷們拿出2.4億護盤,妄想著和上次jp摩根一樣力挽狂瀾。
美式個人英雄主義讓他們以為自己有超人的能力,這些錢要是早拿出來給工人發工資也不至於至此,幾年累積起來的危機豈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
要是妻子能和18世紀時一樣賣了就好了,多少可以減少點債務。
一些法國貴族也在賣古董家具貼補家用,他們遇到了和梅洛普一樣的情況,低價賣給了中間商,中間商再拿到拍賣場上高價賣出去。
對男人來說值得懷念的維多利亞時代,女性其實並沒有那麽懷念,她們更喜歡帝政時代,因為有簡奧斯丁,有《傲慢與偏見》,還有達西和賓利先生。
可她們遇到的男人,不少有酗酒和家庭暴力的傾向,好在工廠在招工,女性可以掌握自己財富,在還沒有到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誰願意和這種男人結婚?
這些錢不是父親的遺產,是她自己在紡織車間裏掙的,其實18世紀還有一些女孩是為了掙嫁妝而工作的。她們很年輕,也沒那麽想法,雖然同樣麵臨著和男性工人壓榨剝削的命運,甚至於女工的價格還便宜一些,紡織廠裏都是女工和童工,但有工作總比沒工作好。在新教倫理中,沒有工作無所事事是可恥的,不是有個法官說了,男朋友為什麽讓女朋友蹭吃蹭喝,而不出去工作呢?
打倒了教會雖然獲得了自由市場,卻也導致了人口減少。結婚、生孩子這些事以前都是歸教會負責的,他們本來就是“牧羊人”,牧羊人當然希望羔犢多了。
她們不會聽教會的勸導,男人們工資要得高,競爭也激烈,失業人也多,幸好他們可以外出打仗,解決一部分社會問題。
隻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死的男性多了,人口恢複緩慢,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才有了敦刻爾克大作戰,所有的物資都不要了也要把人給撤回來。
但這些都不是最嚴峻的問題。
相較於歐盟其他國家,法國的生育率還比較高,福利也比較好。隨著商業化去基督化的開始,在商業文明、當代藝術大肆占領基督教和以基督教為核心的文化空出來的領域時,還有別的信仰也在占領這個“市場”。
比如死灰複燃的德魯伊、撒旦、吸血鬼,還有目前比較小眾的星光體信仰。
商業社會將競爭合理化,不論是良性競爭還是惡性競爭,而傳統宗教則是以創造和諧為目的。
星光體是由藥劑師們發現的,那些玻璃瓶子裏裝著的都是花草的灰燼,隻要將瓶子放在燃燒的蠟燭上,瓶子裏的空氣受熱就會上升,這時候就能看到灰燼開始漂浮起來,進而看到一團黑色的雲,它會把自己分成幾個部分,玫瑰的灰燼最後形成一朵玫瑰,幸運草的灰燼則形成幸運草。
父母陪伴孩子時會指著天上的雲,問孩子它看起來像是什麽?一條狗還是一張人臉。
隻要看的人覺得看起來像,哪怕是一個恒星爆炸了,它看起來像是玫瑰就是玫瑰,比如獨角獸座的玫瑰星雲。
它的花瓣部分是恒星誕生的育兒室,有了恒星後就有了行星,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從死去的宇宙塵埃中誕生的恒星之子。
對於一個宗教的理解,不同人的理解能力不同,知道的也就不同,那些來參加派對的知道的並不多,而那個在盧浮宮裏,操作量子對撞機的年輕人所知道的肯定比他們多得多。
你隻需要設想一下,如果因為某個操作失誤,或者是中了計算機病毒,盧浮宮地下的對撞機它就會從一個科研儀器變成一個核彈。
隔壁的“水之聖殿”蒙蘇裏水庫平時是關閉的,這是出於安全問題的考慮,蒙蘇裏水庫至今仍然是巴黎的五大水庫之一,如果有人朝裏麵投毒,以法國人不喜歡將水燒熱喝的習慣,一旦混入霍亂等細菌,就算不致於和1830年時造成大量死傷,也是一次安全事故,會造成極壞影響。
那時候的人們購買瓶裝純淨水就不再是出於改善生活了,諸如颶風、洪水後,超市貨架上的桶裝純淨水很快就會賣光,這是基於用水安全的考量,當代人覺得理所當然能喝到的幹淨的水,在未來也許是稀缺資源,工業汙染產生的廢水也是不能喝的,不論是陰謀論也好,杞人憂天也罷,水資源的爭奪也許會成為替代石油的戰爭,反正美國人來搶了,法國政府和達能不應戰,這家世界最大的飲用水公司被收購了,形成壟斷後就有了定價權,而且搶別人的公司總比自己從頭開始經營容易。
如果“珍珠計劃”得以實施,阿爾斯通這個電力公司被美國通用收購了,法國人隻有節約用電才不至於讓自己辛苦掙的錢落入外國人的口袋。
隻是這樣一來大家就要過“燭光晚餐”的生活了。
誰能想象沒有燈光效果的埃菲爾鐵塔、大皇宮。
當曾經燈火通明的城市重歸黑暗,也許不是因為天災。
人們關上了燈,點燃了蠟燭,一樣可以在燭光下快樂得歡笑。
這是一種抵抗的態度,節能又環保,坑道裏還比地上涼快些,省了一筆空調費,隻要不害怕與死人骨頭為鄰。
以前在英國利物浦的原野上,艾爾河的河邊有個生產棉織品的索爾特家族,他們對為他們工作的工人很不錯,卻因為盲目擴張而破產了。
一個錯誤的決策會導致滿盤皆輸的局麵,那些看似用借貸,解決了產能過剩問題的大鱷們,反而加劇了社會問題,連一些原本的百萬富翁也被卷了進去。
1914年福特公司給工人加薪,這造成了美國汽車產業快速發展,也間接拉動了出租車業務,投資出租車本來是個很有前景的產業,大蕭條工人飯都吃不起了,怎麽可能有閑錢坐出租車呢?
不久之前電影院裏上映了一部新的好萊塢電影名叫《鐵拳男人》,講述的就是一個退休的職業拳擊手重回拳台的故事。
要不是生活所迫,誰會在退休後又和年輕人競爭?
這部在電影院裏播放的電影此刻在一個巴黎地下的一個小洞窟裏播放,觀眾們的叫好聲和拳拳到肉的真實效果讓看電影的觀眾們也熱血沸騰。
再沒有比地下墓穴更適合看這部電影的地方了。
死亡讓銀屏上那些拳手身上的肌肉消失腐爛,化為塵土,而複活則讓骨頭重新包裹上肌肉,成為軀殼,重新活過來,如同倒放電影。
瞧瞧那些拳手,這就是力量,是老邁的身體渴望得到的年輕的力量。
隻要想象一下那老邁的身軀重新擁有那種力量就是妙不可言的事。
享受這一刻的感覺吧,仿佛你才是那個在萬眾矚目、鍾聲和喝彩聲中舉起獎杯的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