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詩人諾瓦利斯曾經說過:當我給卑賤物一種崇高的意義,給尋常物一副神秘的模樣,給已知物以未知的莊重,給有限物一種無限的表象,我就將它們浪漫化了。
英語的亂倫“incest”源自於拉丁語“incestum”,這個詞的詞意是不貞、不純潔的意思。
中世紀基督徒們的禁欲觀源自於古羅馬,古羅馬時候的人過得太過放蕩,於是中世紀的人們從一個極端到了另一個極端。
寡婦再嫁再正常不過了,她不隻是要自己生存,還有孩子要養活。後來亂倫變成了近親結婚,可是貴族幾乎都是近親聯姻,否則維多利亞女王的血液病也不會在歐洲皇室之間傳播,這關於亂倫的概念就越來越模糊不清了。
亂倫是絕對禁止的,維克多·雨果無論外界如何風評都沒有同意同阿黛爾離婚,西弗勒斯說出了口。現在不同於中世紀,雙方離婚後可以再組建家庭,反正他們也沒有孩子做為牽扯。
離婚後前夫就不能再以不忠指責前妻了,如果很不服氣,為什麽不學雨果,反而要同意離婚呢?
家庭倫理勢必會與社會倫理有關,古時候的人口是一種資源,羅馬對外征戰會獲取很多奴隸做為勞動力建設羅馬城。
現在依舊是這樣,隻是現在的“奴隸”不是軍隊去抓,而是自己踴躍去的,比如教父電影裏的那個意大利棺材鋪老板。天主教國家教出來的人都是比較順從的,馬歇爾計劃對平民的影響比精英更深刻,移民局甚至要從眾多的申請中挑走那些高智商、服從性高的年輕人。
那些時尚圈裏的“助理”都管自己叫“奴隸”,但要他們擺脫奴隸的身份奔向自由是絕對不肯的,他們的工作那麽光鮮,有很多人想要,機會也要比普通人多得多,他們才不會犯傻放棄到手的機會呢。
一個大家庭裏有很多孩子,不會各個都很平庸,韋斯萊家的比爾就很帥氣,如果家長為了“平等”把優質資源平均分配了,那麽本來有機會可以獲得更大成就的孩子會因為缺少資源而失去晉升的機會,盎格魯撒克遜模式的優勢在於可以把優質資源給優秀的人才,這對那些覺得自己很優秀,卻因為體製和人脈問題得不到發展的人來說是很重要的。
有一個笑話,有個男人去看心理醫生,他痛苦得告訴醫生,他的哥哥以為自己是一隻雞,醫生問他,你為什麽不告訴你哥哥他不是呢?男人回答說“不行啊,我需要他下的蛋。”
前往美國去謀求發展的人都是為了個人前程,他們要擺脫落後的故土,過上他們的能力應得的生活,而這需要盎格魯撒克遜模式的體製。強者恒強,從弱者手裏奪走他們的資源,集中絕大多數的優勢獲取勝利。紐約的崛起也是壟斷了周圍的磨麵權,將麵粉提供給英國海軍,其他農戶肯定會有損失,但他們不那麽做怎麽和其他東海岸城市競爭?
這些人明明看到盎格魯撒克遜模式是錯誤的也不會去糾正,就像是那個看到哥哥以為自己是隻雞的弟弟,他需要“借雞下蛋”。隻是早期移民不是傻瓜,現有模式是經過了多少代人的努力才成功的,現在終於到了收割全球的時候了,杜邦公司早期也是法國人開的,不過他們現在已經和美國的利益牢牢捆綁在一起,那些才剛來,什麽功勞都沒立的新移民憑什麽分一杯羹?
聰明人當然不會像低端勞動力一樣去當兵換綠卡,關於移民的問題美國的民主黨和共和黨產生了巨大的分歧,民主黨是希望放開移民條件的,有很多實際問題在那裏擺著,而共和黨則不願意移民,讓外來人員搶走本國,尤其是南方人的就業機會。
美元稱霸世界與美國人的購買力有關,很多美國人有貸款消費的習慣,全世界的商品都賣給他們。有人口基數,沒有錢和購買欲也無法形成購買力,想去美利堅合眾國的哪個不是想放開了手腳隨便花錢,盡情享受?
美女是一種稀缺資源,英國人娶了一個芙蓉,那麽法國也娶一個英國混血媚娃不過分吧。
英國不肯了,人才和美女都被吸走了,又還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這種新自由市場主義根本就是特洛伊木馬,美國人真正的意圖是從根本上改變眾多國家的經濟體製,受美國利益和價值觀念驅使。
《反海外壟斷法》就像是穿著白衣的聖騎士,看著無比正義偉岸,在那光輝形象後全是掠奪性的戰略目的,而實現這套非軍事行動的軍事行動需要情報機關提供的情報,在拿破侖的陵墓下麵有個地宮,以前法國總統曾讓人在那裏監聽別人的緋聞。
美國則監聽受賄的信息,從這一點似乎可以看出兩個同樣崇尚自由民主的國家的不同。
英國還是有女王的,二戰期間地下墓穴曾經作為自由法國的指揮所,裏麵應該隨時都會響起滴滴答答的電報聲。
阿爾法收益的主要來源自於他人的謬誤,當一個策略,如果知道的人很多了,成為公眾知識,那麽就不再有效。滑鐵盧之戰後內森羅斯柴爾德接收到了情報,先將手裏的英國債券賣掉,其他人跟風,後來等它貶值的一文不值時又買了回來,因此大賺一筆。
新一代的美國老兵退伍後不像二戰以後要分配房子,雖說現在美國人打仗不像二戰時那麽容易缺胳膊少腿,喪失勞動力,可是他們很難再融入社會了。
美國街頭流浪漢之中不乏退伍軍人,部隊裏絕對會涉及升遷問題的,這些高級軍官有住處、有年金,還有社會地位,沒有升遷的機會,光有美國夢有什麽用?難不成要退伍後再去奮鬥?
拿破侖說過,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每個士兵的口袋裏都有一根元帥杖,像五角大樓和軍事承包商這麽“旋轉門”式的玩法,很明顯已經封死了通過從軍實現改變命運這條路了。
先不提獨立戰爭是法國人幫忙打勝的,美國人將這份功勞記在了國父華盛頓的頭上,法國大革命爆發也和貴族壟斷了上層職位有關聯。
當時法國也有“穿袍貴族”和“佩劍貴族”,這兩個貴族階級之間不存在對立。貴族之間彼此聯姻,改天你穿袍我佩劍也一樣,他們防範的是從平民逐漸升上來的軍官。
英國玫瑰戰爭期間也發際了一些新貴族,這些新貴族也需要封賞的,蘭開斯特輸給了約克,那麽昔日屬於蘭開斯特的產業就要分給約克的功臣了。
歐根親王讓法國失去了阿爾卑斯山以南的土地,獨立戰爭除了一個勝利的口號路易十六沒撈到半點好處,國王上哪兒弄來好處封賞這些有軍功的軍官呢?
凱撒之所以被軍人擁戴,除了他賞罰分明,他還帶著那些忠於他的軍官們去了元老院占議席,雖然這些軍官吵架不是貴族雄辯家們的對手,動手貴族們就不是他們的對手了。
心髒有胸骨保護,不過腎髒卻沒有,從背後衝著腰眼往上戳一樣可以致命,捅凱撒的第一刀居然是朝著胳膊。
這些殺人都不會,一點軍事素養都沒有的貴族如何統禦羅馬軍團?
凱撒給這些平民軍官帶來了榮耀和地位,貴族卻拚命打壓,保護他們的席位。
但是他們這是最後的抵抗,那些死忠於凱撒的軍官暗殺了參與暗殺的元老,屋大維稱帝的時候就沒人再敢重蹈覆轍了。
通過邀寵昧上獲取的權力,讓那些自認有真才實學的人感到不滿,革命除了要動用武力,還要取而代之,然而在將國王砍頭後,法國卻陷入了混亂和重圍之中。
1793年的安特衛普國際會議上諸國約定要消滅這個由弑君者組建的國家,這時雅各賓派的“大天使”聖如斯特率領大軍前往邊境鎮守,抵抗住來敵的入侵。
不一定長得好看就不能打,才貌雙全的人也是存在的。
雅各賓派發掘了不少猛將,而且也有非常之時用非常之人的膽量,否則也就不會有波拿巴率領法軍翻越阿爾卑斯山入侵意大利了。
想象力可以統治世界,卻並不是憑空瞎想,中世紀的人們迷信巫術,也迷信牧師,當1680年鼠疫在羅馬城中肆虐時,羅馬市民覺得那是魔鬼,即古神發怒的緣故,於是在科洛西姆演技場殺了頭牛獻祭朱庇特,當然這種祭祀是無效的,後來他們就舉行巡行瞻禮,祈求瑪利亞和聖徒們寬恕。
神權回歸固然會帶來秩序,卻也會帶來別的麻煩,大革命時期曾經被民眾追殺的修道士在查理十世回來的時候又擺出了龐大的儀仗,在巴黎的大街上走了好幾個小時,像是想用這種方式讓平民重新接受君權神授。
法國國王實行封建製度讓法國在工業上落後了鄰居英國幾十年,拿破侖執政時為了保護國內脆弱的工業,設立了很多不平等的貿易條件,其中包括關稅壁壘和大陸封鎖。滿清沒有打破封建勢力,即便從英法買了最先進的炮艦還是沒有自己製造的能力。日本則在明治維新後全麵開始學習歐美,固然封建製度能讓一部分享受特權的人身心愉悅,但它是不利於進步的。
維新後的日本想要代替中國,在西方文明圈成為東方代表,是先進國家。
但日本的先進技術還是主要依靠歐美支持,80年代之前日本製造業恢複是因為美國的支持,日本為了保護自己的製造業利用了低匯率,這是有利於出口的,後來美國人覺得自己虧了,就撤回了一切,過度保護的製造業在歐美聯合施壓下經不起產能升級,然後就進入蕭條了。
這幾十年製造業沒有進步,倒是醫學不斷進步,醫生也成了最受人尊敬的職業。
讀書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考慮,有些女孩讀書是為了給自己鍍金,相親的時候更有優勢。中村雪則是美式教育出來的好鬥的女戰士,她居然打算讓美國的某個州立法,限製食物裏添加糖的含量。
美國粗糖的價格是22美分一磅,國際市場的價格則是10美分一磅,簡單得說就是美國對進口糖征收了100%的關稅。
就算不提可樂的消費量,冰淇淋、餅幹、蛋糕等等食物都含有食糖,這些食品加工商在計算成本的時候就會把這筆關稅算進去,往少裏算也是上億美金,而這筆錢是國會隱形讓國民多交的。
這不是消費稅,而是關稅,就是獨立戰爭前北美人民拒絕向英國支付的那個關稅。
食糖業也會給議員選金,相比起用氣候武器對付拒絕美國救助的印尼,盧修斯覺得這個動機比較可能。
一般平民是不會去在乎大宗商品的價格的,誰口袋裏還拿不出12美分?
美國人這是想幹什麽?難道是又想借機會練習《反腐敗法》的套路?
上一次尼日尼亞事件,受賄的官員是所謂的“文化部”委員。
從眾心理的根本是渴望正確,別人的行為會提供有用的信息,比如大家都在考試奮筆疾書的時候,就算看不到別人的卷子,也可以知道在幹什麽。
而文化從眾則與大眾傳媒有關了。
一個時代的人往往喜歡一樣的東西,聽著電視裏mtv長大的年輕人哪曉得披頭士引起的瘋狂。
人很容易被一個學識淵博,值得信賴的人影響,伏地魔曾經也是這樣的人。
很難想象鄧布利多讓他當黑魔法防禦課教授會造成什麽樣的後果。
德國的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中說最好的防禦是進攻。
現在的戰爭方式已經不是長城能防禦得住的了。
英語的亂倫“incest”源自於拉丁語“incestum”,這個詞的詞意是不貞、不純潔的意思。
中世紀基督徒們的禁欲觀源自於古羅馬,古羅馬時候的人過得太過放蕩,於是中世紀的人們從一個極端到了另一個極端。
寡婦再嫁再正常不過了,她不隻是要自己生存,還有孩子要養活。後來亂倫變成了近親結婚,可是貴族幾乎都是近親聯姻,否則維多利亞女王的血液病也不會在歐洲皇室之間傳播,這關於亂倫的概念就越來越模糊不清了。
亂倫是絕對禁止的,維克多·雨果無論外界如何風評都沒有同意同阿黛爾離婚,西弗勒斯說出了口。現在不同於中世紀,雙方離婚後可以再組建家庭,反正他們也沒有孩子做為牽扯。
離婚後前夫就不能再以不忠指責前妻了,如果很不服氣,為什麽不學雨果,反而要同意離婚呢?
家庭倫理勢必會與社會倫理有關,古時候的人口是一種資源,羅馬對外征戰會獲取很多奴隸做為勞動力建設羅馬城。
現在依舊是這樣,隻是現在的“奴隸”不是軍隊去抓,而是自己踴躍去的,比如教父電影裏的那個意大利棺材鋪老板。天主教國家教出來的人都是比較順從的,馬歇爾計劃對平民的影響比精英更深刻,移民局甚至要從眾多的申請中挑走那些高智商、服從性高的年輕人。
那些時尚圈裏的“助理”都管自己叫“奴隸”,但要他們擺脫奴隸的身份奔向自由是絕對不肯的,他們的工作那麽光鮮,有很多人想要,機會也要比普通人多得多,他們才不會犯傻放棄到手的機會呢。
一個大家庭裏有很多孩子,不會各個都很平庸,韋斯萊家的比爾就很帥氣,如果家長為了“平等”把優質資源平均分配了,那麽本來有機會可以獲得更大成就的孩子會因為缺少資源而失去晉升的機會,盎格魯撒克遜模式的優勢在於可以把優質資源給優秀的人才,這對那些覺得自己很優秀,卻因為體製和人脈問題得不到發展的人來說是很重要的。
有一個笑話,有個男人去看心理醫生,他痛苦得告訴醫生,他的哥哥以為自己是一隻雞,醫生問他,你為什麽不告訴你哥哥他不是呢?男人回答說“不行啊,我需要他下的蛋。”
前往美國去謀求發展的人都是為了個人前程,他們要擺脫落後的故土,過上他們的能力應得的生活,而這需要盎格魯撒克遜模式的體製。強者恒強,從弱者手裏奪走他們的資源,集中絕大多數的優勢獲取勝利。紐約的崛起也是壟斷了周圍的磨麵權,將麵粉提供給英國海軍,其他農戶肯定會有損失,但他們不那麽做怎麽和其他東海岸城市競爭?
這些人明明看到盎格魯撒克遜模式是錯誤的也不會去糾正,就像是那個看到哥哥以為自己是隻雞的弟弟,他需要“借雞下蛋”。隻是早期移民不是傻瓜,現有模式是經過了多少代人的努力才成功的,現在終於到了收割全球的時候了,杜邦公司早期也是法國人開的,不過他們現在已經和美國的利益牢牢捆綁在一起,那些才剛來,什麽功勞都沒立的新移民憑什麽分一杯羹?
聰明人當然不會像低端勞動力一樣去當兵換綠卡,關於移民的問題美國的民主黨和共和黨產生了巨大的分歧,民主黨是希望放開移民條件的,有很多實際問題在那裏擺著,而共和黨則不願意移民,讓外來人員搶走本國,尤其是南方人的就業機會。
美元稱霸世界與美國人的購買力有關,很多美國人有貸款消費的習慣,全世界的商品都賣給他們。有人口基數,沒有錢和購買欲也無法形成購買力,想去美利堅合眾國的哪個不是想放開了手腳隨便花錢,盡情享受?
美女是一種稀缺資源,英國人娶了一個芙蓉,那麽法國也娶一個英國混血媚娃不過分吧。
英國不肯了,人才和美女都被吸走了,又還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這種新自由市場主義根本就是特洛伊木馬,美國人真正的意圖是從根本上改變眾多國家的經濟體製,受美國利益和價值觀念驅使。
《反海外壟斷法》就像是穿著白衣的聖騎士,看著無比正義偉岸,在那光輝形象後全是掠奪性的戰略目的,而實現這套非軍事行動的軍事行動需要情報機關提供的情報,在拿破侖的陵墓下麵有個地宮,以前法國總統曾讓人在那裏監聽別人的緋聞。
美國則監聽受賄的信息,從這一點似乎可以看出兩個同樣崇尚自由民主的國家的不同。
英國還是有女王的,二戰期間地下墓穴曾經作為自由法國的指揮所,裏麵應該隨時都會響起滴滴答答的電報聲。
阿爾法收益的主要來源自於他人的謬誤,當一個策略,如果知道的人很多了,成為公眾知識,那麽就不再有效。滑鐵盧之戰後內森羅斯柴爾德接收到了情報,先將手裏的英國債券賣掉,其他人跟風,後來等它貶值的一文不值時又買了回來,因此大賺一筆。
新一代的美國老兵退伍後不像二戰以後要分配房子,雖說現在美國人打仗不像二戰時那麽容易缺胳膊少腿,喪失勞動力,可是他們很難再融入社會了。
美國街頭流浪漢之中不乏退伍軍人,部隊裏絕對會涉及升遷問題的,這些高級軍官有住處、有年金,還有社會地位,沒有升遷的機會,光有美國夢有什麽用?難不成要退伍後再去奮鬥?
拿破侖說過,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每個士兵的口袋裏都有一根元帥杖,像五角大樓和軍事承包商這麽“旋轉門”式的玩法,很明顯已經封死了通過從軍實現改變命運這條路了。
先不提獨立戰爭是法國人幫忙打勝的,美國人將這份功勞記在了國父華盛頓的頭上,法國大革命爆發也和貴族壟斷了上層職位有關聯。
當時法國也有“穿袍貴族”和“佩劍貴族”,這兩個貴族階級之間不存在對立。貴族之間彼此聯姻,改天你穿袍我佩劍也一樣,他們防範的是從平民逐漸升上來的軍官。
英國玫瑰戰爭期間也發際了一些新貴族,這些新貴族也需要封賞的,蘭開斯特輸給了約克,那麽昔日屬於蘭開斯特的產業就要分給約克的功臣了。
歐根親王讓法國失去了阿爾卑斯山以南的土地,獨立戰爭除了一個勝利的口號路易十六沒撈到半點好處,國王上哪兒弄來好處封賞這些有軍功的軍官呢?
凱撒之所以被軍人擁戴,除了他賞罰分明,他還帶著那些忠於他的軍官們去了元老院占議席,雖然這些軍官吵架不是貴族雄辯家們的對手,動手貴族們就不是他們的對手了。
心髒有胸骨保護,不過腎髒卻沒有,從背後衝著腰眼往上戳一樣可以致命,捅凱撒的第一刀居然是朝著胳膊。
這些殺人都不會,一點軍事素養都沒有的貴族如何統禦羅馬軍團?
凱撒給這些平民軍官帶來了榮耀和地位,貴族卻拚命打壓,保護他們的席位。
但是他們這是最後的抵抗,那些死忠於凱撒的軍官暗殺了參與暗殺的元老,屋大維稱帝的時候就沒人再敢重蹈覆轍了。
通過邀寵昧上獲取的權力,讓那些自認有真才實學的人感到不滿,革命除了要動用武力,還要取而代之,然而在將國王砍頭後,法國卻陷入了混亂和重圍之中。
1793年的安特衛普國際會議上諸國約定要消滅這個由弑君者組建的國家,這時雅各賓派的“大天使”聖如斯特率領大軍前往邊境鎮守,抵抗住來敵的入侵。
不一定長得好看就不能打,才貌雙全的人也是存在的。
雅各賓派發掘了不少猛將,而且也有非常之時用非常之人的膽量,否則也就不會有波拿巴率領法軍翻越阿爾卑斯山入侵意大利了。
想象力可以統治世界,卻並不是憑空瞎想,中世紀的人們迷信巫術,也迷信牧師,當1680年鼠疫在羅馬城中肆虐時,羅馬市民覺得那是魔鬼,即古神發怒的緣故,於是在科洛西姆演技場殺了頭牛獻祭朱庇特,當然這種祭祀是無效的,後來他們就舉行巡行瞻禮,祈求瑪利亞和聖徒們寬恕。
神權回歸固然會帶來秩序,卻也會帶來別的麻煩,大革命時期曾經被民眾追殺的修道士在查理十世回來的時候又擺出了龐大的儀仗,在巴黎的大街上走了好幾個小時,像是想用這種方式讓平民重新接受君權神授。
法國國王實行封建製度讓法國在工業上落後了鄰居英國幾十年,拿破侖執政時為了保護國內脆弱的工業,設立了很多不平等的貿易條件,其中包括關稅壁壘和大陸封鎖。滿清沒有打破封建勢力,即便從英法買了最先進的炮艦還是沒有自己製造的能力。日本則在明治維新後全麵開始學習歐美,固然封建製度能讓一部分享受特權的人身心愉悅,但它是不利於進步的。
維新後的日本想要代替中國,在西方文明圈成為東方代表,是先進國家。
但日本的先進技術還是主要依靠歐美支持,80年代之前日本製造業恢複是因為美國的支持,日本為了保護自己的製造業利用了低匯率,這是有利於出口的,後來美國人覺得自己虧了,就撤回了一切,過度保護的製造業在歐美聯合施壓下經不起產能升級,然後就進入蕭條了。
這幾十年製造業沒有進步,倒是醫學不斷進步,醫生也成了最受人尊敬的職業。
讀書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考慮,有些女孩讀書是為了給自己鍍金,相親的時候更有優勢。中村雪則是美式教育出來的好鬥的女戰士,她居然打算讓美國的某個州立法,限製食物裏添加糖的含量。
美國粗糖的價格是22美分一磅,國際市場的價格則是10美分一磅,簡單得說就是美國對進口糖征收了100%的關稅。
就算不提可樂的消費量,冰淇淋、餅幹、蛋糕等等食物都含有食糖,這些食品加工商在計算成本的時候就會把這筆關稅算進去,往少裏算也是上億美金,而這筆錢是國會隱形讓國民多交的。
這不是消費稅,而是關稅,就是獨立戰爭前北美人民拒絕向英國支付的那個關稅。
食糖業也會給議員選金,相比起用氣候武器對付拒絕美國救助的印尼,盧修斯覺得這個動機比較可能。
一般平民是不會去在乎大宗商品的價格的,誰口袋裏還拿不出12美分?
美國人這是想幹什麽?難道是又想借機會練習《反腐敗法》的套路?
上一次尼日尼亞事件,受賄的官員是所謂的“文化部”委員。
從眾心理的根本是渴望正確,別人的行為會提供有用的信息,比如大家都在考試奮筆疾書的時候,就算看不到別人的卷子,也可以知道在幹什麽。
而文化從眾則與大眾傳媒有關了。
一個時代的人往往喜歡一樣的東西,聽著電視裏mtv長大的年輕人哪曉得披頭士引起的瘋狂。
人很容易被一個學識淵博,值得信賴的人影響,伏地魔曾經也是這樣的人。
很難想象鄧布利多讓他當黑魔法防禦課教授會造成什麽樣的後果。
德國的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中說最好的防禦是進攻。
現在的戰爭方式已經不是長城能防禦得住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