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一個很有名的弟弟,而你身為兄長卻還要被他照顧是個什麽心情呢?
不隻是約瑟夫·波拿巴有這方麵的苦惱,小威廉·皮特的哥哥約翰·皮特也有同樣的問題,他雖然繼承了父親老威廉·皮特查塔姆伯爵的頭銜和財產,可是和首相弟弟比起來卻實在差太多了。
從1796年到1801年期間他曾擔任樞密院議長的職務,隨著小威廉·皮特下野,他也失去了那個職位,現在的樞密院議長是波特蘭公爵,而他自己則重新加入了海軍。
這次出兵聖多明各,有很多人懷疑拿破侖是故意派莫羅的人去的,英國海軍也有同樣的問題。
換句話來說,有人認為海軍大臣不該繼續由軍人負責,而直布羅陀總督也換成了約克公爵。
約克公爵當然不會親自去直布羅陀當總督,但是他可以找代理人去。
西德尼·史密斯越權事件發生後,這個兩棲怪物讓拿破侖的遠征終結於阿克城,也是他簽訂的《埃爾阿裏什協定》,允許在埃及的法軍投降後回國。
倫敦根本不想放一個法國兵回國,然而這見鬼的協定已經簽了,為了否決這個協定他們又派了一個將軍在埃及打了一仗,雖然法軍損失慘重,但最後簽的條約還是一樣的,英國人要出軍艦把法國人運回歐洲。
1801年西德尼·史密斯被召回英國並“請”他退役,授予1000英鎊的養老金。
然而他不在歐洲繼續惹麻煩,卻跑到了美國,還成了一個議員。最關鍵的是他還和薩克森公國的太子妃卡洛琳打得火熱,而太子妃又不止他一個情人,還有陸軍軍需官喬治·坎寧以及畫家托馬斯·勞倫斯。
有傳聞說還爆發了“媽媽咪呀”式的劇情,當然這隻是一個傳說,難的是這個“傳說”居然從美國傳到歐洲來了。
西德尼·史密斯虛榮、剛愎自用,另一方麵他勇敢又充滿了生機,以騎士自居,在越權方麵與拿破侖差不多,拿破侖在土倫之戰看到了小直布羅陀,認為那裏才是真正的最佳位置。
當然,這次“護衛艦”並不是西德尼·史密斯指揮的,如果是他的話說不定瞧準了時機開炮。
20世紀後才有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最初的海洋就是一種共有物的狀態,一直到1493年亞曆山大六世劃下了一條教皇子午線才開始了海洋割據。
到了1609年荷蘭的海上勢力崛起,當時有個荷蘭國際法學家發表了《海洋自由論》,提出海洋不能被占有,不是任何國家的所有物。
1618年英國學者發表了《閉海論》,反對荷蘭國際法學家的理論,認為英國君主有權占有圍繞英國四周的海洋。
如果按照英國的說法,英國和法國之間的海峽就該是屬於英國的,法國不同意可以通過打一仗解決這個分歧。
當然也可以用文明點的辦法,意大利法學家提出了:國家擁有領土及它在海岸毗連的海的主權,這塊海被他稱為領海。
1702年又是荷蘭人將海洋區分為領海和公海,領海沿岸歸屬權歸主權國所有,公海則不屬於任何國家,並提出以“路上國家的權力以其大炮射程所及的範圍為限”來確定領海的寬度,即著名的“大炮射程論”,用俾斯麥的說法就是“大炮的射程就是正義”。
17世紀開始荷蘭和法國就已經實行大炮射程規則了,到了18世紀末,根據當時大炮的射程,提出了三海裏為沿海國家所控製的海域寬度,也就是說拿破侖乘坐波莫納號在離岸三海裏範圍內都屬於法國主權範圍。他要是被一顆英國炮彈射中了,當然亞眠合約就可以蒙上黑紗了,如果他僥幸不死,那麽麻煩就是無窮無盡的。並且波莫納號是一艘郵輪,它是一艘用於運輸和旅遊的民用船隻,拿破侖是以乘客的身份坐上了波莫納號的,他不僅記得郵政的路線,還記得沿線的炮台所用大炮的型號、射程等。
如果英國是海上的常勝之師,但隻要是拿破侖指揮,英國就不能指望在陸上戰勝法國,這幾乎已經成為歐洲共識了,更為關鍵的是海軍海外的花銷以及為海軍造船的木材廠爆發的腐敗醜聞,然後波拿巴就帶著喬治安娜坐船了。
她還以為可以憑借自己的關係,說服英國人讓波拿巴坐船去比利時。
拿破侖不需要靠女人的,即使他剛當意大利總司令的時候,很多人以為是通過約瑟芬他才撈到了這個職位。
拿破侖是不賭錢,他賭的是別的,她的心此刻正撲通撲通得跳。如果英國人真的覺得能在此時消滅他解決很多問題,那麽和他一條船上的人都是不安全的。
不過大炮的射程遠不如望遠鏡,反正船開出去一陣後並沒有發現公海上有軍艦,以至於她可以一邊和波拿巴在桅杆下麵曬太陽一邊下棋。
他很明顯不專心,下得有失水準,但喬治安娜也不會這個時候覺得贏了他是件值得慶祝的事。
甲板上其他人也看著不像是輕鬆寫意,尤其是在過一個海灣的時候,因為有泥沙被淡水河衝了出來,為了防止擱淺他們不得不往公海那邊開了一點,好在沒有問題發生。
但這是暫時的,可能英國人也沒有預料到他真敢坐船穿越多弗爾海峽,這也是奇襲的精髓——出人意料,就跟把雞蛋放在桌子上一樣簡單。
在他把雞蛋砸碎了,立在桌麵上前,恐怕沒人想得到這一點,看到他演示就簡單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上次拿破侖派了海軍去救困在埃及的陸軍,還讓謬拉攻擊塔蘭托吸引英國海軍的注意力,但是法國海軍害怕損失艦隊,造成和阿布基爾一樣的慘敗,停靠在港口裏,結果錯失了戰機,最終也導致了不得不利用西德尼·史密斯簽的那個協定,將法國遠征軍撤離埃及。
信心是很關鍵的,其實英國陸軍也沒有傳說中那麽糟糕,但在威靈頓出現前,英國陸軍恐怕還要繼續忍受拿破侖所帶來的這種壓迫感。
又或者換一個方式,不讓他們知道拿破侖的可怕,就像阿不思對哈利做的,讓他在麻瓜社區長大,他不了解伏地魔所帶來恐懼,無知者無畏,敢直接說出“darklord”的名字。
或許有人會覺得她杞人憂天,拿破侖退位或者死了,法國根本不可能會爆發內戰。俄羅斯的嚴寒天氣是凍死了很多人,但要是沒有那麽多征兵,他們呆在家裏,不就不用從軍去那麽遙遠的地方了?
有一個故事,一個窮鬼,他祖祖輩輩都窮,但他不甘心娶一個女傭,於是他鼓起勇氣向一個有300法郎的女孩求婚,這個女孩憑什麽看上他呢?
母親會為了救兒子,把所有的積蓄花光湊足了軍役稅,這樣他就不用去從軍了,他可以安全得留在鄉下繼續種田、放牛。
又或者他忽然發現自己很能打仗,從一個小兵,逐漸變成元帥。畢竟拿破侖說過,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每個士兵的背囊裏都有一個元帥杖,而且他給功臣的年金是上百萬法郎呢。
不隻是錢,還有豪宅、美女,以及那個窮鬼一輩子做夢都想不到的奢華生活,西德尼·史密斯睡了一個公國的太子妃,那個窮鬼也可以睡女選帝侯、公主、甚至是王後。
什麽樣的統帥帶出什麽樣的士兵,拿破侖是個很高傲的人,他給那些軍人穿上了漂亮的製服,讓這個吃苦、沒人願意去的職業變得光鮮了。
華茲華斯寫了一首詩:
在昔日棲息著龐然大物的地方存在兩種聲音,一種是海的呼嘯,一種是山的呐喊,都雄渾強勁。
自由女神啊,這就是你選的曲調!
情婦可以理解為是女投機客,很多男人的身邊都有,約克公爵身邊也有個叫瑪麗·安妮·克拉克的女人,約克公爵不是要派人去直布羅陀當總督麽?拿錢賄賂她,她可以介紹那個人給公爵認識,就算無法獲得總督,也可以被舉薦成為軍官。
在喬治安娜這裏沒有這一套,在臨上船前她寫信給了巴黎,要把發明純堿製造法的那個醫生找出來,另外還有在日內瓦的那個快要破產的燃氣燈製造家。
她不知道會發生什麽,但她既已經將自己交給命運,她隻能走一步算一步。她做不到像拿破侖一樣事先做好計劃,畢竟他相信的是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裏,雖然他不確定終身執政這件事好像是一時興起決定的,就像她這個任憑命運掌握自己的人一樣。
這可以理解為一次試驗,畢竟英國也在用紙幣試探了人們的接受能力,目前為止不是風平浪靜、無事發生麽?
可能,也不會有事發生吧。
不隻是約瑟夫·波拿巴有這方麵的苦惱,小威廉·皮特的哥哥約翰·皮特也有同樣的問題,他雖然繼承了父親老威廉·皮特查塔姆伯爵的頭銜和財產,可是和首相弟弟比起來卻實在差太多了。
從1796年到1801年期間他曾擔任樞密院議長的職務,隨著小威廉·皮特下野,他也失去了那個職位,現在的樞密院議長是波特蘭公爵,而他自己則重新加入了海軍。
這次出兵聖多明各,有很多人懷疑拿破侖是故意派莫羅的人去的,英國海軍也有同樣的問題。
換句話來說,有人認為海軍大臣不該繼續由軍人負責,而直布羅陀總督也換成了約克公爵。
約克公爵當然不會親自去直布羅陀當總督,但是他可以找代理人去。
西德尼·史密斯越權事件發生後,這個兩棲怪物讓拿破侖的遠征終結於阿克城,也是他簽訂的《埃爾阿裏什協定》,允許在埃及的法軍投降後回國。
倫敦根本不想放一個法國兵回國,然而這見鬼的協定已經簽了,為了否決這個協定他們又派了一個將軍在埃及打了一仗,雖然法軍損失慘重,但最後簽的條約還是一樣的,英國人要出軍艦把法國人運回歐洲。
1801年西德尼·史密斯被召回英國並“請”他退役,授予1000英鎊的養老金。
然而他不在歐洲繼續惹麻煩,卻跑到了美國,還成了一個議員。最關鍵的是他還和薩克森公國的太子妃卡洛琳打得火熱,而太子妃又不止他一個情人,還有陸軍軍需官喬治·坎寧以及畫家托馬斯·勞倫斯。
有傳聞說還爆發了“媽媽咪呀”式的劇情,當然這隻是一個傳說,難的是這個“傳說”居然從美國傳到歐洲來了。
西德尼·史密斯虛榮、剛愎自用,另一方麵他勇敢又充滿了生機,以騎士自居,在越權方麵與拿破侖差不多,拿破侖在土倫之戰看到了小直布羅陀,認為那裏才是真正的最佳位置。
當然,這次“護衛艦”並不是西德尼·史密斯指揮的,如果是他的話說不定瞧準了時機開炮。
20世紀後才有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最初的海洋就是一種共有物的狀態,一直到1493年亞曆山大六世劃下了一條教皇子午線才開始了海洋割據。
到了1609年荷蘭的海上勢力崛起,當時有個荷蘭國際法學家發表了《海洋自由論》,提出海洋不能被占有,不是任何國家的所有物。
1618年英國學者發表了《閉海論》,反對荷蘭國際法學家的理論,認為英國君主有權占有圍繞英國四周的海洋。
如果按照英國的說法,英國和法國之間的海峽就該是屬於英國的,法國不同意可以通過打一仗解決這個分歧。
當然也可以用文明點的辦法,意大利法學家提出了:國家擁有領土及它在海岸毗連的海的主權,這塊海被他稱為領海。
1702年又是荷蘭人將海洋區分為領海和公海,領海沿岸歸屬權歸主權國所有,公海則不屬於任何國家,並提出以“路上國家的權力以其大炮射程所及的範圍為限”來確定領海的寬度,即著名的“大炮射程論”,用俾斯麥的說法就是“大炮的射程就是正義”。
17世紀開始荷蘭和法國就已經實行大炮射程規則了,到了18世紀末,根據當時大炮的射程,提出了三海裏為沿海國家所控製的海域寬度,也就是說拿破侖乘坐波莫納號在離岸三海裏範圍內都屬於法國主權範圍。他要是被一顆英國炮彈射中了,當然亞眠合約就可以蒙上黑紗了,如果他僥幸不死,那麽麻煩就是無窮無盡的。並且波莫納號是一艘郵輪,它是一艘用於運輸和旅遊的民用船隻,拿破侖是以乘客的身份坐上了波莫納號的,他不僅記得郵政的路線,還記得沿線的炮台所用大炮的型號、射程等。
如果英國是海上的常勝之師,但隻要是拿破侖指揮,英國就不能指望在陸上戰勝法國,這幾乎已經成為歐洲共識了,更為關鍵的是海軍海外的花銷以及為海軍造船的木材廠爆發的腐敗醜聞,然後波拿巴就帶著喬治安娜坐船了。
她還以為可以憑借自己的關係,說服英國人讓波拿巴坐船去比利時。
拿破侖不需要靠女人的,即使他剛當意大利總司令的時候,很多人以為是通過約瑟芬他才撈到了這個職位。
拿破侖是不賭錢,他賭的是別的,她的心此刻正撲通撲通得跳。如果英國人真的覺得能在此時消滅他解決很多問題,那麽和他一條船上的人都是不安全的。
不過大炮的射程遠不如望遠鏡,反正船開出去一陣後並沒有發現公海上有軍艦,以至於她可以一邊和波拿巴在桅杆下麵曬太陽一邊下棋。
他很明顯不專心,下得有失水準,但喬治安娜也不會這個時候覺得贏了他是件值得慶祝的事。
甲板上其他人也看著不像是輕鬆寫意,尤其是在過一個海灣的時候,因為有泥沙被淡水河衝了出來,為了防止擱淺他們不得不往公海那邊開了一點,好在沒有問題發生。
但這是暫時的,可能英國人也沒有預料到他真敢坐船穿越多弗爾海峽,這也是奇襲的精髓——出人意料,就跟把雞蛋放在桌子上一樣簡單。
在他把雞蛋砸碎了,立在桌麵上前,恐怕沒人想得到這一點,看到他演示就簡單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上次拿破侖派了海軍去救困在埃及的陸軍,還讓謬拉攻擊塔蘭托吸引英國海軍的注意力,但是法國海軍害怕損失艦隊,造成和阿布基爾一樣的慘敗,停靠在港口裏,結果錯失了戰機,最終也導致了不得不利用西德尼·史密斯簽的那個協定,將法國遠征軍撤離埃及。
信心是很關鍵的,其實英國陸軍也沒有傳說中那麽糟糕,但在威靈頓出現前,英國陸軍恐怕還要繼續忍受拿破侖所帶來的這種壓迫感。
又或者換一個方式,不讓他們知道拿破侖的可怕,就像阿不思對哈利做的,讓他在麻瓜社區長大,他不了解伏地魔所帶來恐懼,無知者無畏,敢直接說出“darklord”的名字。
或許有人會覺得她杞人憂天,拿破侖退位或者死了,法國根本不可能會爆發內戰。俄羅斯的嚴寒天氣是凍死了很多人,但要是沒有那麽多征兵,他們呆在家裏,不就不用從軍去那麽遙遠的地方了?
有一個故事,一個窮鬼,他祖祖輩輩都窮,但他不甘心娶一個女傭,於是他鼓起勇氣向一個有300法郎的女孩求婚,這個女孩憑什麽看上他呢?
母親會為了救兒子,把所有的積蓄花光湊足了軍役稅,這樣他就不用去從軍了,他可以安全得留在鄉下繼續種田、放牛。
又或者他忽然發現自己很能打仗,從一個小兵,逐漸變成元帥。畢竟拿破侖說過,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每個士兵的背囊裏都有一個元帥杖,而且他給功臣的年金是上百萬法郎呢。
不隻是錢,還有豪宅、美女,以及那個窮鬼一輩子做夢都想不到的奢華生活,西德尼·史密斯睡了一個公國的太子妃,那個窮鬼也可以睡女選帝侯、公主、甚至是王後。
什麽樣的統帥帶出什麽樣的士兵,拿破侖是個很高傲的人,他給那些軍人穿上了漂亮的製服,讓這個吃苦、沒人願意去的職業變得光鮮了。
華茲華斯寫了一首詩:
在昔日棲息著龐然大物的地方存在兩種聲音,一種是海的呼嘯,一種是山的呐喊,都雄渾強勁。
自由女神啊,這就是你選的曲調!
情婦可以理解為是女投機客,很多男人的身邊都有,約克公爵身邊也有個叫瑪麗·安妮·克拉克的女人,約克公爵不是要派人去直布羅陀當總督麽?拿錢賄賂她,她可以介紹那個人給公爵認識,就算無法獲得總督,也可以被舉薦成為軍官。
在喬治安娜這裏沒有這一套,在臨上船前她寫信給了巴黎,要把發明純堿製造法的那個醫生找出來,另外還有在日內瓦的那個快要破產的燃氣燈製造家。
她不知道會發生什麽,但她既已經將自己交給命運,她隻能走一步算一步。她做不到像拿破侖一樣事先做好計劃,畢竟他相信的是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裏,雖然他不確定終身執政這件事好像是一時興起決定的,就像她這個任憑命運掌握自己的人一樣。
這可以理解為一次試驗,畢竟英國也在用紙幣試探了人們的接受能力,目前為止不是風平浪靜、無事發生麽?
可能,也不會有事發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