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侖最喜歡的作家馬基雅維利除了君主論之外還寫了佛羅倫薩史,從西羅馬帝國滅亡開始到美第奇家族重新掌權,洛倫佐·美第奇死亡結束。


    其中的第五卷講述的是佛羅倫薩的內部紛爭和教皇幹預,在開篇的頭一句他是這樣寫的:


    可以看得出來,在興衰變化規律支配下,各地區常常由治到亂,然後由亂到治。因為人世間的事情的性質不允許各地區在平坦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當它們到達極盡完美的情況時,很快就會衰落;同樣,當它們已變得混亂不堪,陷於極其沮喪之中,不可能再往下降時,就有必然開始回升。就是這樣,由好逐漸變壞,然後又由壞變好。究其原因,不外是英勇的行為創造和平,和平使人感到安寧,安寧又產生混亂,混亂導致覆滅,所以亂必生治,治則生德,有德則有榮譽、幸運。因此聖明之士已經察覺到,軍事上取得成就之後接著才是產生優秀作品的年代,各城邦各地區偉大的軍人必然是在偉大哲人之前出現。


    這句話如果換成東方的哲學可以理解為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當然這句話並不是哪位哲學家所寫的,而是一個寫《三國演義》的小說家寫的。如果換成周易,可以理解為月盈則虧,好到了極點就會開始走下坡路。


    如果是“以前”的拿破侖,他隻需要這麽問那些等待他檢閱的士兵們:“士兵們,你們能為我帶來多少勝利?”


    不得不承認一點,法國騎兵的長相是高出歐洲各國很大一截的。


    還有那些華麗的製服,那已經不是舊時代甚至督政府時期的士兵穿的那種粗製濫造的衣服了。


    在翻過阿爾卑斯山的時候,還有人因為沒有靴子穿而嘩變,從狼狽不堪連自保都困難,走到今時今日,強到能向周圍擴張是個艱難的過程,喬治安娜不會像德斯塔爾夫人那樣公開譴責拿破侖。


    在馬基雅維利寫的佛羅倫薩史第二章裏曾經寫道盛大的聖約翰日,熱那亞人在弗朗切斯科·斯皮諾拉的帶領下襲擊了他們的新的總督,這位新總督是教皇派去治理那不勒斯的菲利波公爵所指派的,當時爭奪那不勒斯統治權的還有阿拉貢的阿爾方索,而死去的那不勒斯女王喬萬娜二世製定的繼承人是昂儒的雷內。


    如果昂儒的雷內當上那不勒斯國王,必然會邀請法國人到米蘭來,以便在緊急情況下手邊有人支援,用不著等著援軍翻越阿爾卑斯山,或從別的地方借道通過了。


    如果是阿拉貢的阿爾方索當上那不勒斯國王則會有相反的結果,因為阿爾方索害怕的隻有法國人的力量。


    教皇支持的菲利波公爵的做法是支持雷內,反對阿爾方索,這完全是違背公爵利益的,因為阿爾方索因為懼怕法國人的力量,會選擇與菲利波公爵聯盟,甚至表麵上占領那不勒斯,實際的操控權在菲利波公爵的手中,而不是他自己。


    這是挺亂的,因此熱那亞人支持和反對新總督的立場是他是否保護熱那亞人的利益。一開始那不勒斯人要熱那亞人承擔他們的防務,為了保護自己的商船和貨物,熱那亞人就裝備了一支強大戰船隊。


    後來菲利波公爵反悔了,他釋放了阿拉貢的阿爾方索,並且很體麵得將他派去熱那亞,然後去那不勒斯,屬於他那一派的貴族立刻奪去了那不勒斯的政權。


    熱那亞人享受自由獨立期間有一位長官被平民推舉出來,這位“督治”便是弗朗切斯科·斯皮諾拉,他一開始促進熱那亞人向菲利波公爵臣服,不久後他就自己辭職了,後來參加了海軍,還打了幾次勝仗。


    換而言之就是斯皮諾拉覺得自己為菲利波公爵立下了汗馬功勞,公爵卻沒有將總督的位置給他,並且還派了新的總督,於是就發生了聖約翰節叛亂。


    一開始新總督打算逃到公爵那派人據守的城堡裏,可是他在途中就被殺死了,屍體被切碎成了小塊,拋擲到全城各處。


    這件事讓意大利諸多君主震驚,同時也感覺到了機遇,因為菲利波公爵有教皇支持,其他意大利君主唯恐他過於強大,現在他們看到世態發展,就感到有希望,可以對公爵進行約束了,於是佛羅倫薩和威尼斯不顧和菲利波公爵的盟約,又和熱那亞結盟,而佛羅倫薩被放逐的人們認為現在已經有希望可以誘使菲利波公爵攻打佛羅倫薩了,其中有個佛羅倫薩的重要人物裏納爾多·德·阿爾比齊在米蘭對菲利波公爵發表了這樣的講話:


    對於一個共和國來說,還有比奴役危害更大的病症嗎?還有什麽能夠有效得鏟除這種病害的治療方法麽?戰爭都是不義的,但有必要打的戰爭就是正義的;當隻有暴力能為獲救提供希望時,暴力本身就是慈悲的。我不知道還有哪一個國家比我們的國家更需要這個,也不知道除了把我們這個國家從奴役中解救出來外還有什麽更偉大的同情。因此,我們的事業是正義的,我們的目標也是仁慈的,如果我們的正義的事業還不足以激發寧去攻打他們的話,您自己的義憤也應當激勵您這麽做。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意大利人的“靈活”和“機智”,但喬治安娜所理解的意大利人是會為了血債而複仇的。


    大炮的硝煙帶來的勝利很快就會灰飛煙滅,新的征服者要將他們變成自己的子民。


    波拿巴自己也知道這一點,有很多人希望他死,同時法國人在米蘭受到的歡迎和接納超過了本國,他們甚至願意留在米蘭,不再回國了。


    在查理曼大帝所處的時代,文明和地理的界限正隨著最後一批羅馬軍團覆滅,同時科學、法律這些維係社會的機製也逐漸遠離蠻族。當法蘭克人用武力占據了盧瓦爾河與萊茵河之間的一片荒野並且定居落戶時,總是被女巫和夜間住在森林的撒旦所困擾。


    聖高隆邦等多明我派傳教士的到來讓他們看到了希望,以前的懺悔是公開的,高隆邦將愛爾蘭的苦修條例帶到了歐洲,其中包括私下懺悔,人們不再需要將自己做的醜事在大庭廣眾下說出來,神父會寬恕他的罪孽,他也不需要和丕平一樣背朝上下葬負罪而死。告解聖事成了七聖事之一,隻要罪人捧著一顆悔改的心告解,獲赦後他還是會和其他一輩子做善事的人一樣上天堂的。


    對於黑暗之極的7世紀的有一部分人來說,即便他們知道丕平搞的君權神授那一套是“合法”從墨洛溫王室那裏劫走皇冠,他們也不會聲張。因為查理曼一死,他們可以繼續按照這個規則玩下去。隻要教皇為其加冕塗油,他們就可以將傀儡國王踢下去,“名正言順”得鞏固其統治。


    所有的“歐洲君主”都需要教皇的支持,菲利波公爵的勢力之大,被意大利其他君主忌憚由此而來。可惜就像拿破侖說的,優柔寡斷讓很多麵臨不幸,它會使人對一些事情失望,然後把懲罰強加在自己身上。


    目前拿破侖要“鑿穿”多弗爾海峽這個咽喉,在整個歐洲都期望和平的情況下,英國海軍不讓法國的領袖在自己的領海裏駛過,這不是撕毀條約,而是破壞遊戲規則。


    終有一天武力會屈從於道義,佩刀的人會拜倒在有學識和才能的人腳下。


    沙皇也會舉行加冕儀式,可是為他加冕的不是教皇,而東正教的牧首,而英國國王是聖公會大主教為其加冕的。


    英國是不與歐洲大陸接壤的,正是英吉利海峽阻擋了法國陸軍。同樣俄國也沒有與歐洲接壤,中間隔了一個博斯普魯斯海峽。當年十字軍東征就是為了過這個海峽,法國的香檳伯爵才需要威尼斯的戰艦。


    拿破侖問過喬治安娜一個問題,為什麽塔西陀寫的編年史裏,羅馬人會自稱是特洛伊的後代。


    喬治安娜的回答是,沒人想當野蠻人。


    她可以將那枚“大莫爾鑽石”當成某種獎賞,類似於他發給士兵的榮譽軍團勳章和官職年金,這世界上大個頭的鑽石那麽多,不一定它真的就是大莫爾鑽石,波拿巴可是個愛說故事的人,別太把他說的話當真。


    她其實不是那麽想看泰姬陵,宣傳片裏已經看過了,而且很多地方實地和照片上相差很大,可是當時的情況她有辦法說“不”麽?


    約瑟芬也有顆很大的鑽石,說不定他把同樣的故事說給她聽過,喬治安娜也不打算戴著那麽大的鑽石項鏈去參加宴會。


    她有點怕那個矮個的麻瓜,雖然她是個女巫,而且看到巨人的時候她都不覺得那麽可怕。


    但轉念一想,她又釋然了,因為他可是讓歐洲顫抖的人,可能還要加上埃及,現在就差亞洲他就能和亞曆山大一樣了。


    她要怎麽跟他解釋自己不想戴那枚項鏈去舞會呢?直接告訴他,他那種看寶石個頭的審美很庸俗麽?


    思來想去,她落到如今的田地都是因為被誤導了。


    她趴在床上,抱著枕頭哭,她後悔莫及,她不想當梅林了。


    可惜世界上沒有後悔藥,不然她真想有多少喝多少。


    “夫人。”


    就在她哭得傷心欲絕時,瑪蒂爾達敲響了她的門。


    “幹什麽?”她哽咽著說。


    “法爾榮先生約您一起散步。”瑪蒂爾達在門外說。


    喬治安娜本想拒絕。


    “馬上就來。”她說完就擦幹淨眼淚,穿上毛皮外套,離開了這個充斥著玫瑰香氣的房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哈利波特之晨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吾不禁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吾不禁夜並收藏哈利波特之晨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