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瓦格納所寫的《尼伯龍根的指環》中曾有這樣一句台詞:
誰要是能夠把這些黃金製成了指環,誰就能統治世界,但他必須放棄愛情。
歐洲巫師世界和麻瓜世界的關係是複雜的,以前沒有瑞士這個國家,也就不存在瑞士魔法部。就目前英國麻瓜政府的態度,他們是不希望瑞士獨立的。因為有皮埃蒙特的先例,他們擔心拿破侖會吞並了瑞士,這不僅破壞了《呂內維爾》條約的自然分界,並且法國還會繼續用這種方式蠶食擴張,之前他曾發表聲明不插手瑞士事務,可後來他不僅派人解散了瑞士的議會,還派兵參與了瑞士的內戰。
事實上英國也在背後插手幹預了瑞士的事務,隻是他們用的是金錢支付其中一派的軍費,不像拿破侖幹得那麽“顯而易見”。
歐洲戰爭也要講規則的,比如中世紀貴族可以繳納贖金,這樣就可以不用死了。像那種為了食物發動的戰爭其實是非常原始的,就跟野蠻人為了爭奪食物差不多。在協商《亞眠合約》期間阿丁頓內閣下令像捕獲戰船一樣捕獲法國漁船就非常原始。在喬治安娜將做好的牛排端上桌前,呂西安已經和“議員”商易好,法國的戰艦不會接觸法國漁船,也不會采取報複行為,這樣英國的新內閣才恢複了法國漁船的捕魚權。
東方的朝貢體係和西方世界的條約體係存在很大不同,比如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就派人到朝鮮,賜給朝鮮國王印璽和封書,第二年朝鮮國王就派人朝貢了。同樣屬於比鄰國家的安南,在聽說朱元璋繼位後卻沒敢去,因為當時雲南依舊是蒙古人統治,那裏距離安南太近了。
洪武元年八月,明軍攻入元上都,元朝滅亡,這一次朱元璋再下詔讓安南國王朝貢都時候,安南國王就不再猶豫,立刻派人去南京朝貢。
帖木爾是突厥化的蒙古貴族,有說法認為他的祖先與成吉思汗鐵木真是同族,當明朝使臣要求他向明朝朝貢的時候,他就把使臣給扣住了,一直到帖木爾死後,撒馬爾罕也隻是表麵上開始向明朝朝貢。
元上都就是現在的北平,是燕王朱棣的駐地,關於安南的處理問題上朱棣和朱元璋在洪武年間就存在嚴重分歧。朱元璋是不打算出兵的,於是在安南與更南方的占婆發生戰爭時,朱元璋寫信斥責了雙方,讓他們重歸和平,他們就真的不打了。
後來安南的陳朝被權臣胡季犛篡位,第一,胡季犛篡權後大肆清除前朝宗室,有個叫陳天平的跑到了北平向朱棣求救,第二,安南又打占婆了,占婆國王派使者向明朝求援。
當時正值永樂二年,距離建文帝朱允文在南京自焚也才過兩年時間,在那種局麵下朱棣可能沒有即刻發兵的想法,但作為宗主國他派了一個將軍率領的“使節團”送陳天平回國,大概還有扶持陳天平的意思。然而胡季犛在路上設下了伏兵,偷襲了這支“使節團”,陳天平被殺,使節團的將軍敗還京師,於是朱棣就派兵出征安南了。
《呂內維爾和約》簽訂的時候瑞典本來想當調停者,不過此時的瑞典已經不是胡斯塔夫時期的瑞典了,想當調解人需要“被承認”的實力。在鄭和下西洋之前,明成祖朱棣派了其他“使節團”去西域以及南亞,比如尹慶、寧善、馬彬等等,他們帶的都是印璽、封書、皇帝的詔書、賞賜什麽的,為了避免遇到海盜和山賊,會帶著一支軍隊。
鄭和帶著是一支海軍,鄭和的祖先來自西域,他的曾祖用了蒙古的姓氏,這曾給他們帶來很多方便,元朝的時候遷徙到了雲南,明初明軍征服雲南,搜刮了一批幼童進宮,鄭和就是其中之一。
由於朱元璋執行海禁,當時的明朝對“西洋”的理解不比漢初時對長城以外的了解多,漢武帝打仗並不派人探明匈奴的習俗和遷徙路線,隻是分兵三路在大漠上尋找匈奴,除了衛青誤闖了龍城外,第一次遠征花了錢卻沒什麽大的戰果。
鄭和第一次率領大軍下西洋也是這樣的,他的第一站就是去的錫蘭,那個小島的國王完全不把大明放在眼裏,還試圖謀害鄭和,於是鄭和帶了2000人占領了錫蘭的首都。
明成祖給鄭和的命令是如果對方屈服,就宣讀聖旨賞賜對方,允許對方朝貢,如果不屈服就使用武力。
然後就沒有了,就像一個盛裝打扮的美女,要參加一個宴會,結果發現那個宴會不僅冷清,賓客還非常無聊,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直到他打聽到了陳祖義這個人。
海軍帶出來除了炫耀武力,終於有了實際作用,陳祖義是當時蘇門答臘一帶最大的海盜勢力,光大明海軍消滅的海盜就有5000餘人。在生擒了陳祖義後,鄭和就把他當成衛青從匈奴那兒牽回的牛羊一樣,向明成祖獻俘了。
陳祖義算是鄭和第一次下西洋最大的功勞,也是未來鄭和豐功偉績的奠基者,但很多人都知道鄭和,卻很少有人知道陳祖義是誰。
有句戲詞:一將功成萬骨枯。
其實早在簽訂《呂內維爾和約》的時候,拿破侖就用強硬的手段讓各國承認赫爾維蒂共和國獨立,而赫爾維蒂共和國便是瑞士聯邦的一部分。
這個國家內部衝突不斷,法國一撤軍歐洲各國又插手其中,陷入了一種近乎無政府狀態的自相殘殺,正巧比利時的對麵就是荷蘭,他們也在要求法國撤軍。
在拿破侖重建法郎的信用前這幾乎是不可能的,關於瑞士問題還牽扯了巴登藩侯國,除了那位正在和斯蒂芬妮·博阿爾內談戀愛的年輕繼承人,巴登還有個使節達爾貝格男爵,他是這些談判的周旋人。要是在20世紀,從瑞士的蘇黎世坐火車到巴登20分鍾就到了。
她聽說過,英國代表想上《呂內維爾和約》談判桌必須答應拿破侖提出的條件。讓“查理曼”掛中立國國旗,卻沒規定是哪一國的,即便這個艦隊是要行駛在公海上。
因為路易十六插手“美國戰爭”,美國成功獨立了,諾斯內閣也應聲倒台。
盡管那時諾斯勳爵已經不是首相了,他依舊有很多“門徒”,就像第五代貝德福德公爵即使死了10年了,海軍大臣還是按照他的特色行事。
小威廉·皮特一樣有很多“門徒”,美國戰爭讓英國蒙受沉重的損失,為了削減赤字,小皮特改革稅製,在外交上和普魯士、荷蘭結盟,抑製法國的勢力。
發軍餉必定要用真金白銀,沒有紙幣,以金銀作為通貨往往會遇到通貨緊縮,而商人自己鑄造的代幣與主權貨幣英鎊、先令有了匯率,雖然能解決一時問題卻不是長久的辦法。
就像是那種街頭的夾娃娃遊戲機,使用那種機器必須要某種遊戲幣,它隻認那個,想玩的人去找老板用一英鎊換很多,然後他就可以玩夾娃娃了,又或者是賭場的籌碼,在一個城市裏隻要人人都承認籌碼,那麽主權貨幣就不是必須的了。
現在的英國巫師世界是脫離了國際巫師聯合會的,如果法國魔法部承認成立瑞士魔法部,其他國家的魔法部很難反對,畢竟英國目前沒有打敗黑魔王格林德沃的阿不思·鄧布利多,除了她這個不像樣的,很難找到別的人了。
諾斯勳爵擔當首相時曾秘密召見魔法部長波蒂厄斯·納齊博治療喬治國王的精神病,但消息走漏了,曆史上記錄的是諾斯勳爵認為是巫師這邊走漏的消息,最終議會發動不信任動議,讓他被迫辭職。
喬治安娜不對不懷疑,諾斯勳爵的競爭對手們是不是有人也有認識巫師的,尤其是馬爾福那樣的人。
“叮叮叮”
隨著一陣清脆的鈴聲,掛著瑞士國旗的“波莫納”號“郵輪”揚帆起航了。
雖然她一時腦子發熱,因為拿破侖說過“整個歐洲”都無法阻止他得到瓦萊州,所以想要癡心妄想得挑戰一下。
“咩~~”
她回頭看了眼朗布依埃來美麗奴羊,它雖然也是羊,卻和黑臉瓦來羊肖恩長得完全不一樣。
“噓,噓,走開。”她衝著那頭綿羊凶巴巴得說。
“你怎麽不怕它了?”波拿巴看著那頭美麗奴羊,露出一口白牙笑著問。
“你不怕嗎?”喬治安娜問。
“獅子怎麽會害怕綿羊。”他不知道是真沒聽懂還是裝的,意氣風發得說。
“小心是偽裝成綿羊的狼。”她提醒道。
他還是不以為意,喬治安娜也就不再警告了。
傳說,在萊茵河的河底住著三位仙女,由她們保護著那塊具有魔力的、用它製成指環就能統治世界的金子,故事的主人公阿爾貝利希就選擇了統治世界,放棄了愛情。
他的結局是好的嗎?
她有點不記得了,畢竟她沒怎麽關注瓦格納的作品,隻是因為阿不思借給她看的《指環王》上有這麽一句標注,她問了他才知道的。
誰要是能夠把這些黃金製成了指環,誰就能統治世界,但他必須放棄愛情。
歐洲巫師世界和麻瓜世界的關係是複雜的,以前沒有瑞士這個國家,也就不存在瑞士魔法部。就目前英國麻瓜政府的態度,他們是不希望瑞士獨立的。因為有皮埃蒙特的先例,他們擔心拿破侖會吞並了瑞士,這不僅破壞了《呂內維爾》條約的自然分界,並且法國還會繼續用這種方式蠶食擴張,之前他曾發表聲明不插手瑞士事務,可後來他不僅派人解散了瑞士的議會,還派兵參與了瑞士的內戰。
事實上英國也在背後插手幹預了瑞士的事務,隻是他們用的是金錢支付其中一派的軍費,不像拿破侖幹得那麽“顯而易見”。
歐洲戰爭也要講規則的,比如中世紀貴族可以繳納贖金,這樣就可以不用死了。像那種為了食物發動的戰爭其實是非常原始的,就跟野蠻人為了爭奪食物差不多。在協商《亞眠合約》期間阿丁頓內閣下令像捕獲戰船一樣捕獲法國漁船就非常原始。在喬治安娜將做好的牛排端上桌前,呂西安已經和“議員”商易好,法國的戰艦不會接觸法國漁船,也不會采取報複行為,這樣英國的新內閣才恢複了法國漁船的捕魚權。
東方的朝貢體係和西方世界的條約體係存在很大不同,比如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就派人到朝鮮,賜給朝鮮國王印璽和封書,第二年朝鮮國王就派人朝貢了。同樣屬於比鄰國家的安南,在聽說朱元璋繼位後卻沒敢去,因為當時雲南依舊是蒙古人統治,那裏距離安南太近了。
洪武元年八月,明軍攻入元上都,元朝滅亡,這一次朱元璋再下詔讓安南國王朝貢都時候,安南國王就不再猶豫,立刻派人去南京朝貢。
帖木爾是突厥化的蒙古貴族,有說法認為他的祖先與成吉思汗鐵木真是同族,當明朝使臣要求他向明朝朝貢的時候,他就把使臣給扣住了,一直到帖木爾死後,撒馬爾罕也隻是表麵上開始向明朝朝貢。
元上都就是現在的北平,是燕王朱棣的駐地,關於安南的處理問題上朱棣和朱元璋在洪武年間就存在嚴重分歧。朱元璋是不打算出兵的,於是在安南與更南方的占婆發生戰爭時,朱元璋寫信斥責了雙方,讓他們重歸和平,他們就真的不打了。
後來安南的陳朝被權臣胡季犛篡位,第一,胡季犛篡權後大肆清除前朝宗室,有個叫陳天平的跑到了北平向朱棣求救,第二,安南又打占婆了,占婆國王派使者向明朝求援。
當時正值永樂二年,距離建文帝朱允文在南京自焚也才過兩年時間,在那種局麵下朱棣可能沒有即刻發兵的想法,但作為宗主國他派了一個將軍率領的“使節團”送陳天平回國,大概還有扶持陳天平的意思。然而胡季犛在路上設下了伏兵,偷襲了這支“使節團”,陳天平被殺,使節團的將軍敗還京師,於是朱棣就派兵出征安南了。
《呂內維爾和約》簽訂的時候瑞典本來想當調停者,不過此時的瑞典已經不是胡斯塔夫時期的瑞典了,想當調解人需要“被承認”的實力。在鄭和下西洋之前,明成祖朱棣派了其他“使節團”去西域以及南亞,比如尹慶、寧善、馬彬等等,他們帶的都是印璽、封書、皇帝的詔書、賞賜什麽的,為了避免遇到海盜和山賊,會帶著一支軍隊。
鄭和帶著是一支海軍,鄭和的祖先來自西域,他的曾祖用了蒙古的姓氏,這曾給他們帶來很多方便,元朝的時候遷徙到了雲南,明初明軍征服雲南,搜刮了一批幼童進宮,鄭和就是其中之一。
由於朱元璋執行海禁,當時的明朝對“西洋”的理解不比漢初時對長城以外的了解多,漢武帝打仗並不派人探明匈奴的習俗和遷徙路線,隻是分兵三路在大漠上尋找匈奴,除了衛青誤闖了龍城外,第一次遠征花了錢卻沒什麽大的戰果。
鄭和第一次率領大軍下西洋也是這樣的,他的第一站就是去的錫蘭,那個小島的國王完全不把大明放在眼裏,還試圖謀害鄭和,於是鄭和帶了2000人占領了錫蘭的首都。
明成祖給鄭和的命令是如果對方屈服,就宣讀聖旨賞賜對方,允許對方朝貢,如果不屈服就使用武力。
然後就沒有了,就像一個盛裝打扮的美女,要參加一個宴會,結果發現那個宴會不僅冷清,賓客還非常無聊,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直到他打聽到了陳祖義這個人。
海軍帶出來除了炫耀武力,終於有了實際作用,陳祖義是當時蘇門答臘一帶最大的海盜勢力,光大明海軍消滅的海盜就有5000餘人。在生擒了陳祖義後,鄭和就把他當成衛青從匈奴那兒牽回的牛羊一樣,向明成祖獻俘了。
陳祖義算是鄭和第一次下西洋最大的功勞,也是未來鄭和豐功偉績的奠基者,但很多人都知道鄭和,卻很少有人知道陳祖義是誰。
有句戲詞:一將功成萬骨枯。
其實早在簽訂《呂內維爾和約》的時候,拿破侖就用強硬的手段讓各國承認赫爾維蒂共和國獨立,而赫爾維蒂共和國便是瑞士聯邦的一部分。
這個國家內部衝突不斷,法國一撤軍歐洲各國又插手其中,陷入了一種近乎無政府狀態的自相殘殺,正巧比利時的對麵就是荷蘭,他們也在要求法國撤軍。
在拿破侖重建法郎的信用前這幾乎是不可能的,關於瑞士問題還牽扯了巴登藩侯國,除了那位正在和斯蒂芬妮·博阿爾內談戀愛的年輕繼承人,巴登還有個使節達爾貝格男爵,他是這些談判的周旋人。要是在20世紀,從瑞士的蘇黎世坐火車到巴登20分鍾就到了。
她聽說過,英國代表想上《呂內維爾和約》談判桌必須答應拿破侖提出的條件。讓“查理曼”掛中立國國旗,卻沒規定是哪一國的,即便這個艦隊是要行駛在公海上。
因為路易十六插手“美國戰爭”,美國成功獨立了,諾斯內閣也應聲倒台。
盡管那時諾斯勳爵已經不是首相了,他依舊有很多“門徒”,就像第五代貝德福德公爵即使死了10年了,海軍大臣還是按照他的特色行事。
小威廉·皮特一樣有很多“門徒”,美國戰爭讓英國蒙受沉重的損失,為了削減赤字,小皮特改革稅製,在外交上和普魯士、荷蘭結盟,抑製法國的勢力。
發軍餉必定要用真金白銀,沒有紙幣,以金銀作為通貨往往會遇到通貨緊縮,而商人自己鑄造的代幣與主權貨幣英鎊、先令有了匯率,雖然能解決一時問題卻不是長久的辦法。
就像是那種街頭的夾娃娃遊戲機,使用那種機器必須要某種遊戲幣,它隻認那個,想玩的人去找老板用一英鎊換很多,然後他就可以玩夾娃娃了,又或者是賭場的籌碼,在一個城市裏隻要人人都承認籌碼,那麽主權貨幣就不是必須的了。
現在的英國巫師世界是脫離了國際巫師聯合會的,如果法國魔法部承認成立瑞士魔法部,其他國家的魔法部很難反對,畢竟英國目前沒有打敗黑魔王格林德沃的阿不思·鄧布利多,除了她這個不像樣的,很難找到別的人了。
諾斯勳爵擔當首相時曾秘密召見魔法部長波蒂厄斯·納齊博治療喬治國王的精神病,但消息走漏了,曆史上記錄的是諾斯勳爵認為是巫師這邊走漏的消息,最終議會發動不信任動議,讓他被迫辭職。
喬治安娜不對不懷疑,諾斯勳爵的競爭對手們是不是有人也有認識巫師的,尤其是馬爾福那樣的人。
“叮叮叮”
隨著一陣清脆的鈴聲,掛著瑞士國旗的“波莫納”號“郵輪”揚帆起航了。
雖然她一時腦子發熱,因為拿破侖說過“整個歐洲”都無法阻止他得到瓦萊州,所以想要癡心妄想得挑戰一下。
“咩~~”
她回頭看了眼朗布依埃來美麗奴羊,它雖然也是羊,卻和黑臉瓦來羊肖恩長得完全不一樣。
“噓,噓,走開。”她衝著那頭綿羊凶巴巴得說。
“你怎麽不怕它了?”波拿巴看著那頭美麗奴羊,露出一口白牙笑著問。
“你不怕嗎?”喬治安娜問。
“獅子怎麽會害怕綿羊。”他不知道是真沒聽懂還是裝的,意氣風發得說。
“小心是偽裝成綿羊的狼。”她提醒道。
他還是不以為意,喬治安娜也就不再警告了。
傳說,在萊茵河的河底住著三位仙女,由她們保護著那塊具有魔力的、用它製成指環就能統治世界的金子,故事的主人公阿爾貝利希就選擇了統治世界,放棄了愛情。
他的結局是好的嗎?
她有點不記得了,畢竟她沒怎麽關注瓦格納的作品,隻是因為阿不思借給她看的《指環王》上有這麽一句標注,她問了他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