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勒羅瓦位於桑布河北岸,自1666年被興建開始,它的作用就是用來監視向法國的桑布河渡口的,因此要塞南部非常堅固,加固的下城區深入可以注水的淹水草甸裏,城牆俯瞰著桑布爾河。城市北部的防禦比較脆弱,穿過樹林地勢緩慢向上傾斜。
但是在1794年的一場圍城戰後,沙勒羅瓦的城防開始破敗,當時負責守城的是儒爾當和克萊貝爾,進攻的是奧地利的科伯格親王。
這是一場苦戰,雖然法軍最後取得了勝利,卻傷亡慘重。這個小城總共也就5000個居民,根本不可能提供七萬人需要的糧草。它因為煤炭而興盛,還有服裝和玻璃器皿廠,但是煤炭才是該地區支柱產業。數量眾多的煤炭從周圍的樹林裏被開采出來,城鎮的主要貿易對象是法國,所以當地使用的唯一語言也是法語。
仗打完了,軍人們都走了,當地人還要繼續生活。從沙勒羅瓦到布魯塞爾有一條鄉間碎石鋪設的道路,這條路上經常有運煤的馬車駛過,所以已經變成黑色的了。這些煤除了供應布魯塞爾居民使用,還要供應布魯塞爾的工業使用,從這條路要經過一個名叫滑鐵盧的小鎮,這條路恰巧位於一個山丘的凹陷(sunkene),道路呈南北向,與一條東西向的古羅馬古道交叉,這條路幾乎完全比直的。
過了那麽多年,那條古羅馬的路其實勉強還能使用,但那條石子路一旦遇到下雨天就會變得很難走,主要是灑落在地上的煤渣遇到水會黏成塊,有時連續幾天的大雨還會侵蝕路麵,所以才有人決定挖運河連通沙勒羅瓦和布魯塞爾。
當布魯塞爾驛路還通暢的時候,從巴黎到布魯塞爾隻要3天時間。目前從布魯塞爾到蒙斯這一段的路況還比較好,比較糟糕的是瓦朗謝訥到蒙斯這一節,它幾乎無法使用了。
1793年瓦朗謝訥也被圍了,戰況同樣激烈。從瓦朗謝訥到巴黎的路是暢通無阻的,也就是說如果瓦朗謝訥失守,那麽奧地利和約克公爵率領的英軍聯軍就能直奔巴黎。在此之前法國人才在蒙斯附近的熱馬普經曆了一次慘敗,皇帝弗朗茨親自到前線去慰問那些凱旋的奧地利人,鼓勵他們乘勝追擊。
守將杜羅埃派出了熱氣球飛行隊,他們在完成了空中偵察任務後找到了儒爾當,並將援軍帶來了。負責領兵的是皮什格魯,為了延遲卡爾大公前來支援,他破壞了道路,接著便與英奧荷聯軍交戰。可能是因為皇帝在身邊,軍官們不敢表現得太野蠻,以至於看起來欠缺活力,最終在與皮什格魯的交戰中戰敗。
還是那樣,仗打完了士兵們會離開,當地人還要在那裏生活,以前奧地利會采用徭役讓人修路,並且修的主要是通衢大路,其他的鄉間小路幾乎是土路,一下雨就泥濘不堪。在經曆了戰亂的大肆破壞後,新執政的法蘭西共和國取消了徭役,這路也就一直沒人修了。
這一段路也有個奇妙的地方,蒙斯是屬於比利時的,瓦朗謝訥是屬於法國的,《呂內維爾條約》經過了法國全民公投,認為比利時整個該納入法國的疆界,這樣的話,那就該法國出錢修咯。
共和國軍隊初期的戰法是冒著敵人的炮火,不顧生死得衝鋒,如同海浪一般衝擊敵方的戰線。雖然有炮兵和散兵為衝鋒做了鋪墊,但是這種不要命的打法會帶來接近17:1的陣亡率,每陣亡5000個法國人,才有300多個聯軍士兵陣亡。
不論是哪一方都有逃兵,這些逃兵有的躲進了蘇瓦尼附近的森林裏,也是位於蒙斯附近。他們有的形成大大小小的幫派,與比利時逃兵役的人一起靠打劫為生。
在1792年11月,奧地利與法國也在熱馬普打過一仗,當時負責率兵的是杜姆裏埃,也就是那個後來叛國的將領,他率領40000士兵擊敗了駐紮在熱馬普的奧地利人,進而率軍沿著斯凱爾特河沿岸圍攻安特衛普。這4萬人幾乎是法國當時的總兵力了,次年1月份就傳來了國王被砍頭的消息,2、3月份法國人還在比利時打勝仗,可是杜布裏埃的表現就變得很奇怪了,在將奧地利人趕出那慕爾之後他就不顧國民公會的命令,不再繼續乘勝追擊,並且在那慕爾屯兵。再有就是法軍的後勤供給,杜姆裏埃分給了幾個比利時經銷商,每個月流入比利時就有3000萬法郎,杜布裏埃的說法是為了贏取當地的人心和爭取時間,可是本來共和國當時的財政就捉襟見肘,杜姆裏埃這種“吃裏扒外”的行為無疑是火上澆油。
局勢亂成這樣,也就根本無法確定那些錢最後揣進了誰的兜裏,畢竟有很多人因為戰爭而暴富了。魯佩是個醫生的兒子,後來讀神學院,入的守貧的教派,可是他現在繳納的稅收卻是布魯塞爾最多的。
這是法國新名流的規矩,看誰交的稅多才有資格加入選舉團。如果不去細想的話,他哪一樣做錯了呢?尤其是他處處保護比利時的利益,甚至不惜得罪了臭名昭著的法國警察部長富歇,你怎麽知道富歇會不會趁著調查的機會對魯佩進行報複?
現階段的布魯塞爾市長不是民選的,而是法國中央任命的,除了魯佩,朗亨霍芬是少數幾個候選者。等最後一個球入袋後,波拿巴就帶著所有人回到了對麵的市政廳,在那裏朗亨霍芬的妻子和兩個女兒正等著他,見他出現,立刻站在了他的身邊。
等走到了人群中央後,波拿巴發表了一小段演講:
公民們,和平已經到來,但我們有困難要麵對,不過隻要堅定不移,我們將恢複秩序、繁榮與幸福……
喬治安娜站在他的身後,眼睛快速掃過那些穿著光鮮製服的軍官們。
此時她很難將他們和經曆了硝煙和苦戰後衣衫襤褸、渾身傷痕的樣子聯係在一起,更無法想象他們剛被征兵上來時那貧苦、膽戰心驚的模樣。
在《傲慢與偏見》裏,莉迪亞對路過的士兵們很好奇,她並不是唯一的,一路上喬治安娜看到很多女孩兒對英俊的近衛軍騎兵投來愛慕的眼神,人們不再覺得當兵是交不起兵役稅的窮苦人才幹的。
穿上新衣服,人們總會忍不住對著鏡子照一下,看著英武帥氣的自己難免會得意。她曾經聽說過一個故事,奴隸主的兩個兒子去當兵了,大兒子戰死,小兒子也即將上戰場,一個奴隸對著照鏡子的小兒子大聲說“瞧那個該死的當兵的”,奴隸主恰巧聽到了,他立刻發怒了。
他讓另一個奴隸取來獵槍,讓那個說話的奴隸將上衣解開,露出胸膛。
兩個奴隸都聽話了,一個取來獵槍,一個解開上衣,沙莉小姐苦苦哀求,她的父親卻將她甩開,於是她張開雙臂,站在了父親和大個兒奴隸的中間。
任何暴力,如果不是立足於堅固的、精神性的基礎,就遲早會動搖、靠不住。
武力不會產生權利,人們隻會暫時向武力低頭,並非出自本人的意願,充其量也是權宜之計……
就在這時,波拿巴的演講說完了,周圍響起了掌聲,他牽著喬治安娜的手,離開了會場。
不過他們並沒有住進對麵路易十四的行宮,而是上了馬車,離開了布魯塞爾市中心,這個曾經被炮彈夷為平地,現在經過重建,成為歐洲“最美客廳”的地方。
但是在1794年的一場圍城戰後,沙勒羅瓦的城防開始破敗,當時負責守城的是儒爾當和克萊貝爾,進攻的是奧地利的科伯格親王。
這是一場苦戰,雖然法軍最後取得了勝利,卻傷亡慘重。這個小城總共也就5000個居民,根本不可能提供七萬人需要的糧草。它因為煤炭而興盛,還有服裝和玻璃器皿廠,但是煤炭才是該地區支柱產業。數量眾多的煤炭從周圍的樹林裏被開采出來,城鎮的主要貿易對象是法國,所以當地使用的唯一語言也是法語。
仗打完了,軍人們都走了,當地人還要繼續生活。從沙勒羅瓦到布魯塞爾有一條鄉間碎石鋪設的道路,這條路上經常有運煤的馬車駛過,所以已經變成黑色的了。這些煤除了供應布魯塞爾居民使用,還要供應布魯塞爾的工業使用,從這條路要經過一個名叫滑鐵盧的小鎮,這條路恰巧位於一個山丘的凹陷(sunkene),道路呈南北向,與一條東西向的古羅馬古道交叉,這條路幾乎完全比直的。
過了那麽多年,那條古羅馬的路其實勉強還能使用,但那條石子路一旦遇到下雨天就會變得很難走,主要是灑落在地上的煤渣遇到水會黏成塊,有時連續幾天的大雨還會侵蝕路麵,所以才有人決定挖運河連通沙勒羅瓦和布魯塞爾。
當布魯塞爾驛路還通暢的時候,從巴黎到布魯塞爾隻要3天時間。目前從布魯塞爾到蒙斯這一段的路況還比較好,比較糟糕的是瓦朗謝訥到蒙斯這一節,它幾乎無法使用了。
1793年瓦朗謝訥也被圍了,戰況同樣激烈。從瓦朗謝訥到巴黎的路是暢通無阻的,也就是說如果瓦朗謝訥失守,那麽奧地利和約克公爵率領的英軍聯軍就能直奔巴黎。在此之前法國人才在蒙斯附近的熱馬普經曆了一次慘敗,皇帝弗朗茨親自到前線去慰問那些凱旋的奧地利人,鼓勵他們乘勝追擊。
守將杜羅埃派出了熱氣球飛行隊,他們在完成了空中偵察任務後找到了儒爾當,並將援軍帶來了。負責領兵的是皮什格魯,為了延遲卡爾大公前來支援,他破壞了道路,接著便與英奧荷聯軍交戰。可能是因為皇帝在身邊,軍官們不敢表現得太野蠻,以至於看起來欠缺活力,最終在與皮什格魯的交戰中戰敗。
還是那樣,仗打完了士兵們會離開,當地人還要在那裏生活,以前奧地利會采用徭役讓人修路,並且修的主要是通衢大路,其他的鄉間小路幾乎是土路,一下雨就泥濘不堪。在經曆了戰亂的大肆破壞後,新執政的法蘭西共和國取消了徭役,這路也就一直沒人修了。
這一段路也有個奇妙的地方,蒙斯是屬於比利時的,瓦朗謝訥是屬於法國的,《呂內維爾條約》經過了法國全民公投,認為比利時整個該納入法國的疆界,這樣的話,那就該法國出錢修咯。
共和國軍隊初期的戰法是冒著敵人的炮火,不顧生死得衝鋒,如同海浪一般衝擊敵方的戰線。雖然有炮兵和散兵為衝鋒做了鋪墊,但是這種不要命的打法會帶來接近17:1的陣亡率,每陣亡5000個法國人,才有300多個聯軍士兵陣亡。
不論是哪一方都有逃兵,這些逃兵有的躲進了蘇瓦尼附近的森林裏,也是位於蒙斯附近。他們有的形成大大小小的幫派,與比利時逃兵役的人一起靠打劫為生。
在1792年11月,奧地利與法國也在熱馬普打過一仗,當時負責率兵的是杜姆裏埃,也就是那個後來叛國的將領,他率領40000士兵擊敗了駐紮在熱馬普的奧地利人,進而率軍沿著斯凱爾特河沿岸圍攻安特衛普。這4萬人幾乎是法國當時的總兵力了,次年1月份就傳來了國王被砍頭的消息,2、3月份法國人還在比利時打勝仗,可是杜布裏埃的表現就變得很奇怪了,在將奧地利人趕出那慕爾之後他就不顧國民公會的命令,不再繼續乘勝追擊,並且在那慕爾屯兵。再有就是法軍的後勤供給,杜姆裏埃分給了幾個比利時經銷商,每個月流入比利時就有3000萬法郎,杜布裏埃的說法是為了贏取當地的人心和爭取時間,可是本來共和國當時的財政就捉襟見肘,杜姆裏埃這種“吃裏扒外”的行為無疑是火上澆油。
局勢亂成這樣,也就根本無法確定那些錢最後揣進了誰的兜裏,畢竟有很多人因為戰爭而暴富了。魯佩是個醫生的兒子,後來讀神學院,入的守貧的教派,可是他現在繳納的稅收卻是布魯塞爾最多的。
這是法國新名流的規矩,看誰交的稅多才有資格加入選舉團。如果不去細想的話,他哪一樣做錯了呢?尤其是他處處保護比利時的利益,甚至不惜得罪了臭名昭著的法國警察部長富歇,你怎麽知道富歇會不會趁著調查的機會對魯佩進行報複?
現階段的布魯塞爾市長不是民選的,而是法國中央任命的,除了魯佩,朗亨霍芬是少數幾個候選者。等最後一個球入袋後,波拿巴就帶著所有人回到了對麵的市政廳,在那裏朗亨霍芬的妻子和兩個女兒正等著他,見他出現,立刻站在了他的身邊。
等走到了人群中央後,波拿巴發表了一小段演講:
公民們,和平已經到來,但我們有困難要麵對,不過隻要堅定不移,我們將恢複秩序、繁榮與幸福……
喬治安娜站在他的身後,眼睛快速掃過那些穿著光鮮製服的軍官們。
此時她很難將他們和經曆了硝煙和苦戰後衣衫襤褸、渾身傷痕的樣子聯係在一起,更無法想象他們剛被征兵上來時那貧苦、膽戰心驚的模樣。
在《傲慢與偏見》裏,莉迪亞對路過的士兵們很好奇,她並不是唯一的,一路上喬治安娜看到很多女孩兒對英俊的近衛軍騎兵投來愛慕的眼神,人們不再覺得當兵是交不起兵役稅的窮苦人才幹的。
穿上新衣服,人們總會忍不住對著鏡子照一下,看著英武帥氣的自己難免會得意。她曾經聽說過一個故事,奴隸主的兩個兒子去當兵了,大兒子戰死,小兒子也即將上戰場,一個奴隸對著照鏡子的小兒子大聲說“瞧那個該死的當兵的”,奴隸主恰巧聽到了,他立刻發怒了。
他讓另一個奴隸取來獵槍,讓那個說話的奴隸將上衣解開,露出胸膛。
兩個奴隸都聽話了,一個取來獵槍,一個解開上衣,沙莉小姐苦苦哀求,她的父親卻將她甩開,於是她張開雙臂,站在了父親和大個兒奴隸的中間。
任何暴力,如果不是立足於堅固的、精神性的基礎,就遲早會動搖、靠不住。
武力不會產生權利,人們隻會暫時向武力低頭,並非出自本人的意願,充其量也是權宜之計……
就在這時,波拿巴的演講說完了,周圍響起了掌聲,他牽著喬治安娜的手,離開了會場。
不過他們並沒有住進對麵路易十四的行宮,而是上了馬車,離開了布魯塞爾市中心,這個曾經被炮彈夷為平地,現在經過重建,成為歐洲“最美客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