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曾經說過:每一件事物都是在不斷變換的,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因為無論是這條河還是這個人都已經不同。
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將聲音舉例,聲音是此起彼伏的,還有強弱之分,一個內在的感知,將聽到的聲音和切身把握的時間統一,再將其映射在“河流”裏。在這些映射中,同一種聲音不斷減弱,又隨著新的聲音不斷更新,在流逝的延續中再現自身。
它一遍又一遍重複,最後形成了餘音的河流,即便鍾聲已經結束有一段時間了,我們還是會覺得“餘音繞梁”。
正常來說這種情況不會持續很久,但哈利留下的“餘韻”不僅殘留時間長,而且強度還很大,最先發現這個現象的馬人提到的是那裏的低溫,呼神護衛可不會造成低溫,倒是那些攝魂怪會讓氣溫下降。
造成這一切的哈利已經回家過暑假了,而且就算問他,他估計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他當時隻有一個念頭,救西裏斯和他自己,還有明確他爸爸不會來了。
意識流是心理創造出來的,它也是一條不斷變化,從不會靜止的河流,巴普洛夫將意識和行為當作“反射”,需要外界條件激發產生規律反應,但沒人會認為呼神護衛是靠“條件反射”能使用出來的。
感知是被給予的,就像是“守護神”給予“門客”的薪水和照顧,通常認為作為門客的施法者要回饋給守護神“快樂的記憶”。
這些記憶都是有畫麵感的,回憶的特征是“過往”重現,我們將事件還原到某個時間點上,將過去“當下化”,就像生日蛋糕,我還記得它是椰子味還是巧克力味的,仿佛我“現在”還能嚐到它的滋味。
哈利的第二段記憶沒有這種畫麵感,可是他召喚出來的守護神那麽強。感知是精確到瞬間的,除了這個限定的感覺點,在其他的映射點很難再現自身(reprasentierte),或者說重新“當下化”(vegegenwarigte)。仿佛一個唱片中,有那麽一小段你特別喜歡,可是你拿著唱片要怎麽找到那一段呢?偏偏當時湖畔將這一瞬間記錄下來了,變成了一個膠片一樣的東西,它不斷播放著那一段,直到沒有力量繼續支持它播放了。
我們的感知力是不斷變化的,“過去”的哈利在尖叫棚屋,以為西裏斯布萊克是來殺自己的,他無論如何都想不到自己會舍命救西裏斯。
作為時間客體的西裏斯沒有改變,改變的是哈利,他的認同感發生了變化。幸福的來源很多,認同感是對一個人很大的鼓勵,如果周圍的人都不認同你,那麽無論你獲得什麽成就,感覺也很沒意思。而有了認同感後往往會伴隨著歸屬感,離開尖叫棚屋的哈利甚至想和西裏斯·布萊克生活在一起,因為哈利確定西裏斯是“無辜的”,哪怕全世界都說他是個逃犯,並且還在緝捕他。
但這種認同感是不足夠的,或者說還處於探尋階段,要提高到更高的認同感,才能施展出那樣的守護神。
費力維將第二段“是我”的記憶理解為自我認同,提升自我認同感首先要認知自己的存在,而“失敗者”除了生活的痛苦,還有認為如今的處境變成如此,有一部分是自己造成的。別人獲得成功是努力換來的,自己失敗是不夠努力,他們根本沒有想過也許是因為某些人太過自以為是。
哈利的父親是個自大狂,自大往往有自滿,為自己的成績而沾沾自喜,自以為很了不起。可是莉莉讓詹姆嚐到了苦頭,這個麻瓜世界來的小女巫居然一點都不崇拜“偉大而傳奇”的魁地奇運動員詹姆波特,詹姆是找球手,隻需要他選中哪個女孩兒,對方就要深感榮幸?
詹姆一次又一次約莉莉出去,莉莉都決絕得說“不”,他想出了一個主意,教訓一下“代表邪惡”的斯萊特林,在他們所處的時代,食死徒正在校外製造了一個個慘案,他這麽做順手還教訓了一下情敵。
他這麽做沒有讓自己變得更偉大,如果哈利有天知道自己的爸爸是那樣的人,他還會認同詹姆是個“英雄”麽?
西弗勒斯是底層麻瓜社會出身,他的父親是個工人,他絲毫不感激詹姆·波特救了自己,那個讓他在所有人麵前顏麵丟盡,“社會死亡”的人,他要毀掉詹姆在哈利心裏的光輝形象。
在同一個時間點上不會出現兩種記憶,除非哈利瘋了,可是“冥想盆”中卻確實存在著。在霍格沃茨校長室裏的冥想盆周圍有一圈銘文,或許它們過濾的就是類似低溫現象的“身體記憶”,在記憶中你不會感覺到椅子不舒服,還有周圍人的體味,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了事件本身上,而忽略了其他影響感官的因素,比如,你不會願意和一個口臭的人說話。
阿不思不去社交,除了他這個打敗了神秘人和格林德沃的“英雄”並不被純血貴族們接受,還因為他自己不願意去,他很清楚這些“朋友”是靠不住的。有利可圖的時候大家聚在一起聊天嬉戲,但是到了真正的考驗,這些“朋友”很快忘了你是誰。反正等你倒下了,還有新的人拚殺進來,填補你留下的空缺,然後大家照樣過之前的生活。
他不想將時間浪費在這些人身上,阿裏安娜都沒有這個待遇,阿不思給了她一切,除了時間。
當哈利用時間轉換器回到“過去”,他已經不一樣了,不論是生理時間上還是別的,這就和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曾經說過“每一件事物都是在不斷變換的,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因為無論是這條河還是這個人都已經不同”是一樣的了。
哈利感覺沒有不同,那是他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抓住彼得佩迪魯,還給西裏斯正常的身份。但他已經達到一部分目的了,那就是幫巴克比克和西裏斯。在現象學上,闡明認識的可能性就是為了獲取認識的確定性,為了獲得認識的徹底性,必然是認識中尋求本質,克服懷疑和猶疑不定的狀態。
這對腦袋清醒的費力維來說“很簡單”,對腦子昏昏沉沉的波莫納來說卻完全沒有聽懂,她就記得告訴費力維自己要穿什麽顏色的裙子,接著菲利烏斯就讓她走了。
在沿著台階往下走的過程中,她思考了一下,大概費力維的意思是,哈利克服了懷疑和猶疑不定,對自己產生了認同感,這讓他感覺到了幸福。
能在哈利的年紀用出呼神護衛已經足夠成為父母的談資了,可惜哈利沒有父母,做了那麽不平凡的事,他還要回麻瓜親戚的身邊。
霍格沃茨也不是伊頓公學那樣的名校,說出去別人不但不相信,而且還會覺得這家人很奇怪,居然送孩子去學魔法。
麻瓜認為這個世界根本就沒有魔法,他們會找出非魔法原因產生的現象,有時是他們自己想的,也有錯誤信息辦公室,他們的工作就是給麻瓜們找到一個“合理的”理由,比如尼斯湖水怪,錯誤信息辦公室讓麻瓜們相信所有的證據都是捏造的,他們在這一方麵作出的慷慨努力已經獲得了成效。
哈利對德斯裏一家來說就像是個“錯誤”,必須隱藏起來,他們捏造出他的父母死於車禍。盡管為了安全,哈利必須呆在那個地方,這種藏頭露尾的日子還是讓人難以忍受。
其實不難理解賈斯丁方列裏被麥克米蘭“藏”在休息室的心情,他是不小心透露自己是麻瓜種的身份給哈利波特,但他不想繼續隱藏了,結果他離開休息室就遇到了蛇怪,如果不是差點沒頭的尼克擋住了,他恐怕已經死了。
當波莫納回到禮堂的時候,那裏已經沒有人了。本來他們的社會生活就沒有斯拉格霍恩那麽“豐富多彩”,僅有的同時出席的機會,要不是費力維提醒,她也沒有想過“出雙入對”這種事。
講出真相不是一種反抗,而是石破天驚的革命。
剛才她就經曆了一段“地震”,震得她頭暈目眩,現在她想回去躺一會兒,至於晚上的派對,到時候再說吧。
===============================================================
1974年地質學家在烏茲別克斯坦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地下洞穴,他們使用了所有能用的探測手段,發現了大量天然氣,但因為深度無法測量,也沒人敢下去,他們隻好把它點燃。
從那以後洞內的天然氣不斷得燃燒,一年四季不曾間斷,後來洞頂塌陷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深坑,看起來就像是個怪物的血盆大口,隨時想要擇人而嗜。
那景象壯觀也讓人害怕,所以它被取名為地獄之門。
如果尼克勒梅隻是將格林德沃召喚出的火“送到”地下,它要是不“熄滅”的話,就會讓巴黎變成另一個地獄之門。
火並不是總是帶來溫暖的,有時也帶來毀滅和破壞。對於那些來參加三強爭霸賽第三場的觀眾們來說,他們很難想象,眼前黑暗幽深的迷宮其實是“燃燒”著的。它會一直燃燒,直到死去的時候,隻不過它不會和鳳凰一樣在灰燼中重生。
不論是鏡像世界還是“這個”,都是為了保護麻瓜的城市不因為巫師而摧毀,可是麻瓜自己摧毀自己的城市,就不在行動的限定裏。
她記得自己在水晶球裏看到了歐洲都陷入了動亂,當時她想要阻止這種無序,卻忽略了一個事。她隻是一個“關係(connection)”,在鏡像世界裏發生的一切都無法改變現實,因為如此,鄧布利多才將克勒登斯引入其中。
對於過去的人,未來還沒有發生,而未來的人,盡管知道了結果,卻不知道過去具體發生了什麽,就像哈利的經曆,他並不知道巴克比克被救了,以為它已經被砍頭了。
哈利沒有那種天賦,可以從水晶球裏看到,在占卜學中它被稱為內視(innereye),西比爾說那晚上會有無辜者流血,並沒有說巴克比克,盡管巴克比克也是無辜的。巴克比克沒有流血,倒是它的爪子讓萊姆斯流血了,萊姆斯也讓西裏斯流了不少血,他們也都是無辜的。
力量不分好壞,即使是黑魔法也可以救人。
謊言是不好的,但為了打敗神秘人,哈利在厄裏斯魔鏡前選擇了說謊。
不論霍格沃茨是薩拉查斯萊特林的家族產業,還是建校人們新建的,他最後都離開了學校,選擇了一條和另外三個學院不一樣的路。
令她感到悲傷的是,西弗勒斯選擇了不肯包容他的莉莉,而不是選擇包容他的傻瓜,他和莉莉一樣固執己見,都希望對方為了自己改變,詹姆就為了莉莉改變了自己。
她挺欣賞詹姆這一點的,才為他說公道話。
雖然說玫瑰會被人捧在手心,野花會被人踐踏,可是莉莉卻將一朵野花放在了手心裏開放,兩個男人嗬護著她,甚至還有第三個,她的兒子哈利波特,反倒是玫瑰沒人要了。
漂浮在澡盆上的玫瑰滲出“血”來,將清澈洗澡水染成了紅色,而花瓣又變成純白的了。
她將它們捏在一起,變成了一朵蓮花的樣子,看起來有些不倫不類,於是她閉上眼睛,沉入了水裏。
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將聲音舉例,聲音是此起彼伏的,還有強弱之分,一個內在的感知,將聽到的聲音和切身把握的時間統一,再將其映射在“河流”裏。在這些映射中,同一種聲音不斷減弱,又隨著新的聲音不斷更新,在流逝的延續中再現自身。
它一遍又一遍重複,最後形成了餘音的河流,即便鍾聲已經結束有一段時間了,我們還是會覺得“餘音繞梁”。
正常來說這種情況不會持續很久,但哈利留下的“餘韻”不僅殘留時間長,而且強度還很大,最先發現這個現象的馬人提到的是那裏的低溫,呼神護衛可不會造成低溫,倒是那些攝魂怪會讓氣溫下降。
造成這一切的哈利已經回家過暑假了,而且就算問他,他估計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他當時隻有一個念頭,救西裏斯和他自己,還有明確他爸爸不會來了。
意識流是心理創造出來的,它也是一條不斷變化,從不會靜止的河流,巴普洛夫將意識和行為當作“反射”,需要外界條件激發產生規律反應,但沒人會認為呼神護衛是靠“條件反射”能使用出來的。
感知是被給予的,就像是“守護神”給予“門客”的薪水和照顧,通常認為作為門客的施法者要回饋給守護神“快樂的記憶”。
這些記憶都是有畫麵感的,回憶的特征是“過往”重現,我們將事件還原到某個時間點上,將過去“當下化”,就像生日蛋糕,我還記得它是椰子味還是巧克力味的,仿佛我“現在”還能嚐到它的滋味。
哈利的第二段記憶沒有這種畫麵感,可是他召喚出來的守護神那麽強。感知是精確到瞬間的,除了這個限定的感覺點,在其他的映射點很難再現自身(reprasentierte),或者說重新“當下化”(vegegenwarigte)。仿佛一個唱片中,有那麽一小段你特別喜歡,可是你拿著唱片要怎麽找到那一段呢?偏偏當時湖畔將這一瞬間記錄下來了,變成了一個膠片一樣的東西,它不斷播放著那一段,直到沒有力量繼續支持它播放了。
我們的感知力是不斷變化的,“過去”的哈利在尖叫棚屋,以為西裏斯布萊克是來殺自己的,他無論如何都想不到自己會舍命救西裏斯。
作為時間客體的西裏斯沒有改變,改變的是哈利,他的認同感發生了變化。幸福的來源很多,認同感是對一個人很大的鼓勵,如果周圍的人都不認同你,那麽無論你獲得什麽成就,感覺也很沒意思。而有了認同感後往往會伴隨著歸屬感,離開尖叫棚屋的哈利甚至想和西裏斯·布萊克生活在一起,因為哈利確定西裏斯是“無辜的”,哪怕全世界都說他是個逃犯,並且還在緝捕他。
但這種認同感是不足夠的,或者說還處於探尋階段,要提高到更高的認同感,才能施展出那樣的守護神。
費力維將第二段“是我”的記憶理解為自我認同,提升自我認同感首先要認知自己的存在,而“失敗者”除了生活的痛苦,還有認為如今的處境變成如此,有一部分是自己造成的。別人獲得成功是努力換來的,自己失敗是不夠努力,他們根本沒有想過也許是因為某些人太過自以為是。
哈利的父親是個自大狂,自大往往有自滿,為自己的成績而沾沾自喜,自以為很了不起。可是莉莉讓詹姆嚐到了苦頭,這個麻瓜世界來的小女巫居然一點都不崇拜“偉大而傳奇”的魁地奇運動員詹姆波特,詹姆是找球手,隻需要他選中哪個女孩兒,對方就要深感榮幸?
詹姆一次又一次約莉莉出去,莉莉都決絕得說“不”,他想出了一個主意,教訓一下“代表邪惡”的斯萊特林,在他們所處的時代,食死徒正在校外製造了一個個慘案,他這麽做順手還教訓了一下情敵。
他這麽做沒有讓自己變得更偉大,如果哈利有天知道自己的爸爸是那樣的人,他還會認同詹姆是個“英雄”麽?
西弗勒斯是底層麻瓜社會出身,他的父親是個工人,他絲毫不感激詹姆·波特救了自己,那個讓他在所有人麵前顏麵丟盡,“社會死亡”的人,他要毀掉詹姆在哈利心裏的光輝形象。
在同一個時間點上不會出現兩種記憶,除非哈利瘋了,可是“冥想盆”中卻確實存在著。在霍格沃茨校長室裏的冥想盆周圍有一圈銘文,或許它們過濾的就是類似低溫現象的“身體記憶”,在記憶中你不會感覺到椅子不舒服,還有周圍人的體味,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了事件本身上,而忽略了其他影響感官的因素,比如,你不會願意和一個口臭的人說話。
阿不思不去社交,除了他這個打敗了神秘人和格林德沃的“英雄”並不被純血貴族們接受,還因為他自己不願意去,他很清楚這些“朋友”是靠不住的。有利可圖的時候大家聚在一起聊天嬉戲,但是到了真正的考驗,這些“朋友”很快忘了你是誰。反正等你倒下了,還有新的人拚殺進來,填補你留下的空缺,然後大家照樣過之前的生活。
他不想將時間浪費在這些人身上,阿裏安娜都沒有這個待遇,阿不思給了她一切,除了時間。
當哈利用時間轉換器回到“過去”,他已經不一樣了,不論是生理時間上還是別的,這就和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曾經說過“每一件事物都是在不斷變換的,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因為無論是這條河還是這個人都已經不同”是一樣的了。
哈利感覺沒有不同,那是他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抓住彼得佩迪魯,還給西裏斯正常的身份。但他已經達到一部分目的了,那就是幫巴克比克和西裏斯。在現象學上,闡明認識的可能性就是為了獲取認識的確定性,為了獲得認識的徹底性,必然是認識中尋求本質,克服懷疑和猶疑不定的狀態。
這對腦袋清醒的費力維來說“很簡單”,對腦子昏昏沉沉的波莫納來說卻完全沒有聽懂,她就記得告訴費力維自己要穿什麽顏色的裙子,接著菲利烏斯就讓她走了。
在沿著台階往下走的過程中,她思考了一下,大概費力維的意思是,哈利克服了懷疑和猶疑不定,對自己產生了認同感,這讓他感覺到了幸福。
能在哈利的年紀用出呼神護衛已經足夠成為父母的談資了,可惜哈利沒有父母,做了那麽不平凡的事,他還要回麻瓜親戚的身邊。
霍格沃茨也不是伊頓公學那樣的名校,說出去別人不但不相信,而且還會覺得這家人很奇怪,居然送孩子去學魔法。
麻瓜認為這個世界根本就沒有魔法,他們會找出非魔法原因產生的現象,有時是他們自己想的,也有錯誤信息辦公室,他們的工作就是給麻瓜們找到一個“合理的”理由,比如尼斯湖水怪,錯誤信息辦公室讓麻瓜們相信所有的證據都是捏造的,他們在這一方麵作出的慷慨努力已經獲得了成效。
哈利對德斯裏一家來說就像是個“錯誤”,必須隱藏起來,他們捏造出他的父母死於車禍。盡管為了安全,哈利必須呆在那個地方,這種藏頭露尾的日子還是讓人難以忍受。
其實不難理解賈斯丁方列裏被麥克米蘭“藏”在休息室的心情,他是不小心透露自己是麻瓜種的身份給哈利波特,但他不想繼續隱藏了,結果他離開休息室就遇到了蛇怪,如果不是差點沒頭的尼克擋住了,他恐怕已經死了。
當波莫納回到禮堂的時候,那裏已經沒有人了。本來他們的社會生活就沒有斯拉格霍恩那麽“豐富多彩”,僅有的同時出席的機會,要不是費力維提醒,她也沒有想過“出雙入對”這種事。
講出真相不是一種反抗,而是石破天驚的革命。
剛才她就經曆了一段“地震”,震得她頭暈目眩,現在她想回去躺一會兒,至於晚上的派對,到時候再說吧。
===============================================================
1974年地質學家在烏茲別克斯坦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地下洞穴,他們使用了所有能用的探測手段,發現了大量天然氣,但因為深度無法測量,也沒人敢下去,他們隻好把它點燃。
從那以後洞內的天然氣不斷得燃燒,一年四季不曾間斷,後來洞頂塌陷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深坑,看起來就像是個怪物的血盆大口,隨時想要擇人而嗜。
那景象壯觀也讓人害怕,所以它被取名為地獄之門。
如果尼克勒梅隻是將格林德沃召喚出的火“送到”地下,它要是不“熄滅”的話,就會讓巴黎變成另一個地獄之門。
火並不是總是帶來溫暖的,有時也帶來毀滅和破壞。對於那些來參加三強爭霸賽第三場的觀眾們來說,他們很難想象,眼前黑暗幽深的迷宮其實是“燃燒”著的。它會一直燃燒,直到死去的時候,隻不過它不會和鳳凰一樣在灰燼中重生。
不論是鏡像世界還是“這個”,都是為了保護麻瓜的城市不因為巫師而摧毀,可是麻瓜自己摧毀自己的城市,就不在行動的限定裏。
她記得自己在水晶球裏看到了歐洲都陷入了動亂,當時她想要阻止這種無序,卻忽略了一個事。她隻是一個“關係(connection)”,在鏡像世界裏發生的一切都無法改變現實,因為如此,鄧布利多才將克勒登斯引入其中。
對於過去的人,未來還沒有發生,而未來的人,盡管知道了結果,卻不知道過去具體發生了什麽,就像哈利的經曆,他並不知道巴克比克被救了,以為它已經被砍頭了。
哈利沒有那種天賦,可以從水晶球裏看到,在占卜學中它被稱為內視(innereye),西比爾說那晚上會有無辜者流血,並沒有說巴克比克,盡管巴克比克也是無辜的。巴克比克沒有流血,倒是它的爪子讓萊姆斯流血了,萊姆斯也讓西裏斯流了不少血,他們也都是無辜的。
力量不分好壞,即使是黑魔法也可以救人。
謊言是不好的,但為了打敗神秘人,哈利在厄裏斯魔鏡前選擇了說謊。
不論霍格沃茨是薩拉查斯萊特林的家族產業,還是建校人們新建的,他最後都離開了學校,選擇了一條和另外三個學院不一樣的路。
令她感到悲傷的是,西弗勒斯選擇了不肯包容他的莉莉,而不是選擇包容他的傻瓜,他和莉莉一樣固執己見,都希望對方為了自己改變,詹姆就為了莉莉改變了自己。
她挺欣賞詹姆這一點的,才為他說公道話。
雖然說玫瑰會被人捧在手心,野花會被人踐踏,可是莉莉卻將一朵野花放在了手心裏開放,兩個男人嗬護著她,甚至還有第三個,她的兒子哈利波特,反倒是玫瑰沒人要了。
漂浮在澡盆上的玫瑰滲出“血”來,將清澈洗澡水染成了紅色,而花瓣又變成純白的了。
她將它們捏在一起,變成了一朵蓮花的樣子,看起來有些不倫不類,於是她閉上眼睛,沉入了水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