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此賊與我等剛剛結盟,危難關頭,卻背誓賣友,險些讓我等喪命。大家說,該殺不該殺?”
邊柳手持這竹簡,在席間踱步,走了幾步,便指著張縣丞的屍體說道。
眾人對張縣丞的死是有些物傷其類的,不過,剛張縣丞要是真的衝了出去,朝廷的軍隊殺進來,能不能寬容他們,能寬容幾個,這真的很難說。
“此等背信棄義之人,該殺!”形勢比人強,當即有人附和道。
“人生在世,信義為先,我等羞與之為伍!”
……
“好!”邊柳咧嘴一笑,“爾等不愧是緱氏俊傑,剛才唐公與我說,既然姓張的背信棄義,那緱氏自然就沒有他落腳的地方了。等到賊軍離開緱氏,我們便共同舉兵殺向張氏族地,其府庫糧食,盡為大事所用,至於其他土地財物,則與諸位平分。”
聞聽此言,不少人咽了咽口水。
朝廷規矩,主政之官,不得在當地選取。所以像太守、縣令,一般都是異地選材。但縣丞、縣尉這種則沒有那麽多避諱,張氏盤旋緱氏縣多年,僅論當地的影響,並不在唐瑁之下,這也是對方以縣丞身份能與唐瑁一個太守有交往的原因。
而張家的隱性財富,更是不可計量。
雖然亂世土地沒那麽重要,可現在把地契拿到手,等到天下平定,他們不就發了嗎?
多少家族跨越階級,靠的就是這個?
唐瑁看向邊柳,覺得他的舉動有些不妥,不過看身旁衛茲的眼神滿是讚許的眼光,他便沒有多言。
緊接著,邊柳手中的竹簡上下擺動,示意眾人冷靜下來。
“還有一事,剛才董賊的犬牙到此,唐公用兩千石的糧食保住了眾人的性命。諸位覺得,這份恩情大不大?”
“唐公慷慨仗義,我等拜服!”
“多謝唐公救命之恩!”
……
唐瑁一愣,這糧食還能這麽算的?
邊柳卻似笑非笑的看著眾人,就差沒抿著手指頭開口要錢要糧了。
眾人動了半天嘴,才知道不拿出點實際的,是過不了眼前這關了。
“唐公慷慨,我王家卻也不願意占人便宜,願出糧兩百石!”一男子起身環顧四周,似乎是點了點人頭,然後承擔了自己的那一份。
邊柳點頭,指著唐璟說道:“記下,王家出糧兩萬石!”
聞聽此言,不僅王家人愣住了,就連唐璟、唐瑁,在場所有人幾乎都愣住了。
王家之人聽到這話也怒了,這吃相也太難看了,十分生氣的說道:“今日你便是殺了我,王家也拿不出兩萬石的糧食。”
“無妨,你權且捐兩百石,我這裏記兩萬石。來日大功告成,王家功勞,也按兩萬石計!”
王姓之人這才罷休,雖不解其意,卻也不再抗辯。
接下來,其他人也紛紛表態,出糧大抵在一百石到三百石之間,也有拿錢抵糧的。
邊柳不論多少,皆以百倍計之。
因為剛才發生的事,唐瑁和衛茲都坐在宴席靠裏的位置。唐瑁在心裏算了算,如果這幾家都把糧食送來,那他今日不僅沒有損失,還賺了近一千石。
隻是這樣,唐家怕是把眼前這些人都給得罪的死死的了。
“恭喜使君,陛下已有太祖之風啊!”衛茲卻抓著唐瑁的手頗為欣慰的說道。
“隻,隻是——”唐瑁一時不知道該說些什麽。
衛茲趕忙說道:“光是盟誓同書是沒有用的,欲成大事,必要有共同的利益。”
“可是空口白牙,他們又怎麽能相信來日兩萬石的回報呢?他——陛下還是太年輕了啊!”唐瑁難過的說道。
“使君且寬心,他們是不會因為這兩百石的糧食,兩萬石的承諾與我們精密合作的。可是,這卻增加了他們背叛的成本。而且,如果他們蠢到向董賊告密,那他們就得接受,事後董賊真的向他們征收兩萬石的賦稅,董賊無信,這可是沒有任何回報的那種。”
衛茲輕輕一點,唐瑁也瞬間會意了。眼前他們的吃相是有點難看,可是盤踞在洛陽的那位,是真的沒有一點吃相啊!
此時,唐瑁看向邊柳,不由得心想:“如果他真的是天子,那該多好啊!”
隻是他不是,那就更要小心了。
此時,邊柳已經重新走到唐瑁身邊,說道:“唐公,這些都是忠貞俠義之人,現在外麵兵荒馬亂,不如安排他們在莊子小住幾日。”
衛茲見狀跟著說道:“公子說得對,我估摸著明日一早,徐榮的兵馬便會啟程趕往洛陽,到時候,唐公便帶著公子以保護縣城百姓的名義進入緱氏城內。這各家各戶的糧食也統一送往縣城,用以招兵買馬,修城設溝!”
衛茲的建議很符合唐瑁的想法,因為,這些“勒索”來的錢糧一樣是用,可是進入縣城的公庫,還是唐家的私庫,眼下這些人心中的抵觸是完全不一樣的。
唐瑁是愛惜羽毛的人,他可不想唐家成為眾矢之的。
很快,唐瑁便讓唐家子弟將這些人安排到各處,細心招待,隻是不許他們與外人接觸。
……
一直到宴席散去,唐瑁這才說到了另一件事,“眼下我最擔心的還是李軍侯那邊。”
“唐使君放心,恩公那邊若是出了意外,徐榮早就踏平莊子了。顯然恩公等人早已發現了大軍的痕跡,然後避過了他們。”
“先生說的對,隻是眼下得趕緊聯係上他們!”唐瑁說道。
就在這時,李旦和瘦猴剛好走了進來。
原來,在他們即將抵達轘轅關的時候,徐榮的大軍剛好從那裏經過,他們一開始也以為是徐榮得到了消息,前來剿滅他們,但觀察對方的行軍節奏之後,發現對方隻是碰巧經過,於是,李旦等人隻好找了個山穀隱蔽。
而後,李旦派人跟蹤徐榮大軍,想以此來決定繼不繼續攻打轘轅關。沒想,以徐榮為首的百餘精騎,居然向著唐家莊的方向去了。
李旦得到消息後,與瘦猴兩人輕騎趕往莊子,沒曾想還是落在了徐榮後麵。因為大軍在外,所以他倆沒有輕舉妄動,直到徐榮的大軍帶著糧草離開後,他們才進入莊子。
此時,李旦盯著邊柳那張沾滿了香灰的臉,心中的驚駭不由得再現。
要知道,徐榮可是有機會見到真正的“劉辯”的,萬一被他認出;
又或者,邊柳趁機出賣他們!
李旦心中揣摩,是邊柳覺得自己最後一定會放過他?還是他真的感念恩情,寧死也要報恩?
……
邊柳手持這竹簡,在席間踱步,走了幾步,便指著張縣丞的屍體說道。
眾人對張縣丞的死是有些物傷其類的,不過,剛張縣丞要是真的衝了出去,朝廷的軍隊殺進來,能不能寬容他們,能寬容幾個,這真的很難說。
“此等背信棄義之人,該殺!”形勢比人強,當即有人附和道。
“人生在世,信義為先,我等羞與之為伍!”
……
“好!”邊柳咧嘴一笑,“爾等不愧是緱氏俊傑,剛才唐公與我說,既然姓張的背信棄義,那緱氏自然就沒有他落腳的地方了。等到賊軍離開緱氏,我們便共同舉兵殺向張氏族地,其府庫糧食,盡為大事所用,至於其他土地財物,則與諸位平分。”
聞聽此言,不少人咽了咽口水。
朝廷規矩,主政之官,不得在當地選取。所以像太守、縣令,一般都是異地選材。但縣丞、縣尉這種則沒有那麽多避諱,張氏盤旋緱氏縣多年,僅論當地的影響,並不在唐瑁之下,這也是對方以縣丞身份能與唐瑁一個太守有交往的原因。
而張家的隱性財富,更是不可計量。
雖然亂世土地沒那麽重要,可現在把地契拿到手,等到天下平定,他們不就發了嗎?
多少家族跨越階級,靠的就是這個?
唐瑁看向邊柳,覺得他的舉動有些不妥,不過看身旁衛茲的眼神滿是讚許的眼光,他便沒有多言。
緊接著,邊柳手中的竹簡上下擺動,示意眾人冷靜下來。
“還有一事,剛才董賊的犬牙到此,唐公用兩千石的糧食保住了眾人的性命。諸位覺得,這份恩情大不大?”
“唐公慷慨仗義,我等拜服!”
“多謝唐公救命之恩!”
……
唐瑁一愣,這糧食還能這麽算的?
邊柳卻似笑非笑的看著眾人,就差沒抿著手指頭開口要錢要糧了。
眾人動了半天嘴,才知道不拿出點實際的,是過不了眼前這關了。
“唐公慷慨,我王家卻也不願意占人便宜,願出糧兩百石!”一男子起身環顧四周,似乎是點了點人頭,然後承擔了自己的那一份。
邊柳點頭,指著唐璟說道:“記下,王家出糧兩萬石!”
聞聽此言,不僅王家人愣住了,就連唐璟、唐瑁,在場所有人幾乎都愣住了。
王家之人聽到這話也怒了,這吃相也太難看了,十分生氣的說道:“今日你便是殺了我,王家也拿不出兩萬石的糧食。”
“無妨,你權且捐兩百石,我這裏記兩萬石。來日大功告成,王家功勞,也按兩萬石計!”
王姓之人這才罷休,雖不解其意,卻也不再抗辯。
接下來,其他人也紛紛表態,出糧大抵在一百石到三百石之間,也有拿錢抵糧的。
邊柳不論多少,皆以百倍計之。
因為剛才發生的事,唐瑁和衛茲都坐在宴席靠裏的位置。唐瑁在心裏算了算,如果這幾家都把糧食送來,那他今日不僅沒有損失,還賺了近一千石。
隻是這樣,唐家怕是把眼前這些人都給得罪的死死的了。
“恭喜使君,陛下已有太祖之風啊!”衛茲卻抓著唐瑁的手頗為欣慰的說道。
“隻,隻是——”唐瑁一時不知道該說些什麽。
衛茲趕忙說道:“光是盟誓同書是沒有用的,欲成大事,必要有共同的利益。”
“可是空口白牙,他們又怎麽能相信來日兩萬石的回報呢?他——陛下還是太年輕了啊!”唐瑁難過的說道。
“使君且寬心,他們是不會因為這兩百石的糧食,兩萬石的承諾與我們精密合作的。可是,這卻增加了他們背叛的成本。而且,如果他們蠢到向董賊告密,那他們就得接受,事後董賊真的向他們征收兩萬石的賦稅,董賊無信,這可是沒有任何回報的那種。”
衛茲輕輕一點,唐瑁也瞬間會意了。眼前他們的吃相是有點難看,可是盤踞在洛陽的那位,是真的沒有一點吃相啊!
此時,唐瑁看向邊柳,不由得心想:“如果他真的是天子,那該多好啊!”
隻是他不是,那就更要小心了。
此時,邊柳已經重新走到唐瑁身邊,說道:“唐公,這些都是忠貞俠義之人,現在外麵兵荒馬亂,不如安排他們在莊子小住幾日。”
衛茲見狀跟著說道:“公子說得對,我估摸著明日一早,徐榮的兵馬便會啟程趕往洛陽,到時候,唐公便帶著公子以保護縣城百姓的名義進入緱氏城內。這各家各戶的糧食也統一送往縣城,用以招兵買馬,修城設溝!”
衛茲的建議很符合唐瑁的想法,因為,這些“勒索”來的錢糧一樣是用,可是進入縣城的公庫,還是唐家的私庫,眼下這些人心中的抵觸是完全不一樣的。
唐瑁是愛惜羽毛的人,他可不想唐家成為眾矢之的。
很快,唐瑁便讓唐家子弟將這些人安排到各處,細心招待,隻是不許他們與外人接觸。
……
一直到宴席散去,唐瑁這才說到了另一件事,“眼下我最擔心的還是李軍侯那邊。”
“唐使君放心,恩公那邊若是出了意外,徐榮早就踏平莊子了。顯然恩公等人早已發現了大軍的痕跡,然後避過了他們。”
“先生說的對,隻是眼下得趕緊聯係上他們!”唐瑁說道。
就在這時,李旦和瘦猴剛好走了進來。
原來,在他們即將抵達轘轅關的時候,徐榮的大軍剛好從那裏經過,他們一開始也以為是徐榮得到了消息,前來剿滅他們,但觀察對方的行軍節奏之後,發現對方隻是碰巧經過,於是,李旦等人隻好找了個山穀隱蔽。
而後,李旦派人跟蹤徐榮大軍,想以此來決定繼不繼續攻打轘轅關。沒想,以徐榮為首的百餘精騎,居然向著唐家莊的方向去了。
李旦得到消息後,與瘦猴兩人輕騎趕往莊子,沒曾想還是落在了徐榮後麵。因為大軍在外,所以他倆沒有輕舉妄動,直到徐榮的大軍帶著糧草離開後,他們才進入莊子。
此時,李旦盯著邊柳那張沾滿了香灰的臉,心中的驚駭不由得再現。
要知道,徐榮可是有機會見到真正的“劉辯”的,萬一被他認出;
又或者,邊柳趁機出賣他們!
李旦心中揣摩,是邊柳覺得自己最後一定會放過他?還是他真的感念恩情,寧死也要報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