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時解決張濟的問題之後,邊柳攜帶大軍並張繡立刻南下,趕往弘農。
此行張繡一共攜帶了五十騎。之所以這麽點人是因為張濟不放心讓張繡帶走全部精英,另外,邊柳暫時也不會讓張繡帶著大軍隨在自己左右,五十騎這點人數正好,既可以為大軍引路,同時張繡也相當於人質。
張繡當然沒有表現出半點頹廢的樣子,他表示,隻要大帥表現出善意,他願意替大帥說服李傕郭汜段煨一起投降。
邊柳自己的探子也早就派出去了, 他已經得到了消息,自從劉協渡過黃河後,李傕知道自己追不上,已經開始往華陰撤退,過了華陰就是關中了,邊柳的打算是在李傕進入潼關前阻擊他。
對於,張繡的請求,邊柳沒有潑他冷水,表示可以給他一個機會,隻要李傕郭汜願意和張濟一樣來大帥軍中請降,他可以既往不咎。
事實上,邊柳已經和郭嘉探討過,李傕和自己的仇恨遠遠不是張濟能比的,所以李傕絕不敢來,而邊柳也沒打算放過李傕,至少,沒有張濟這麽好的待遇。
邊柳囑咐張繡,不要告訴李傕,他叔父已經投靠自己了,隻說他們被自己包圍,要和李傕商量一個對策,支援或是一起投降。
張繡如約去見了李傕,他沒摸清李傕的意向之前,也確實沒說張濟投降的事情,畢竟,他也怕李傕一怒把他砍了。
華陰以東一個叫閺鄉的地方,張繡在這裏追上了李傕郭汜的隊伍。
“大帥軍來勢洶洶,把我叔父給包圍了,叔父派人拚死護送我逃出,特讓我來向兩位將軍求救。”張繡開口道。
李傕眉頭一皺,本來大夥一起追擊天子,結果張濟愛惜羽毛,追著匈奴人先離開的大部隊,此時被困,也算是自找苦吃了。
李傕本想嘲諷幾句,但此時他們也有自己的狼狽,於是便忍了下來。
他們根本不想去救援,於是又詢問了一番大帥軍的兵馬數量。
“騎兵有兩三千人,步卒上萬。”張繡說道。
這個數量其實並不多,無論是李傕還是郭汜,亦或是段煨張濟,他們實力強大的時候,手下都有這麽多精銳和戰馬,隻是關中大亂,糧食不足,他們一路追擊過來,又接連大戰,此時手下,滿打滿算,也不過千人,裝備馬匹也與以前無法相比。
李傕為難的說道:“如此多人,又如此的距離,我們此去救援怕是來不及了,你叔父把你護送出來,怕是存了讓你延續香火的意思,以後你好好跟著我,我不會虧待你的。”
張繡此來帶著自己的人,李傕不僅不想著去救援,反而存了把這些一並吞下的意思。
“不,來得及,他們有意招攬我叔父,幾番派遣使者,我叔父與他們虛與委蛇,隻要諸位願意出兵,一定可以救我叔父出來。若是諸位不去救,怕是我叔父——”
“怎麽,你叔父要投降關東人?”李傕問道。
“叔父說了,大家都是一個地方出來了,之前又同是跟著董相國,自然是要進一起進,要退一起退,如今天子已經東逃,那天子身邊有奸臣,汙蔑我們是襲擊王師的逆賊,我等失去大義,怕是需要另尋庇護。”
“怎麽,你的意思是要我們一起投降?”郭汜也站了出來。
“哼,我等手中握兵,就是大義。天子東逃了又怎麽樣,難道他們還敢發兵來攻打我們不是?那梁縣的軍隊也不過是守城有餘罷了,此番你叔父遇難,是因為他與我們分開,若非如此,又怎麽會深陷包圍。隻要我們退入關中,在華陰沿河建立關口,足以自保。等安撫關中兩三年,糧食富裕,人口繁衍,我等又是天下第一等的騎兵。”李傕此時最反感的就是別人說他們要不行了。
自從跟著董卓進入洛陽之後,到反攻長安一路位極人臣,李傕已經享盡了榮華富貴,又怎麽甘心才回到以前為別人打打殺殺的日子。
“既然兩位將軍不願意去救我叔父,也不願意一起歸順,那就請恕小侄先離去了,小侄還得回去與我叔父共進退。”張繡拱手道,沒有說服兩人,他也不做勉強。
“等等。”張繡要離開的時候,郭汜叫住了他。
“你說,你是你叔父被包圍後,誓死衝出來的,又一路逃竄至此是也不是?”
郭汜突然用刀指著張繡說道。
“是又如何?”
“你撒謊,你渾身甲胄完整,更沒有沾染一絲血跡,甚至是比我們都要幹淨,如何是逃出包圍,又一路逃竄出來的?你明明是來探查我軍情報,快說,你與你叔父是不是早就投靠那位大帥,背叛了西涼人了?”
“什麽?”李傕大吃一驚,接著朝著張繡的衣服看去,確實如此,張繡嘴上說的求援,渾身的精氣神卻十分充足,不像是他說的那個狼狽樣。他也跟著質問道:“快說,是不是?”
“二位將軍,天子已經東歸,我叔父不過是為大家謀條出路,隻要我等一心,抱團之下,定然無人敢欺,暫時委身於他人又有何妨?昔日的皇帝在哪,董相國又在哪?樹高招風,人高遭妒,這是賈尚書教我的道理,如今大勢不在我等,托庇他人正是存身之道。”
“呸,從你上次被抓被放回來,我就覺得不正常了,還有天子移駕弘農,也是你叔父幹的好事。原來,這一切都是你們的陰謀!”
某要說李倔疑心好妒,單指看張濟最近的做法, 李傕等人眼中,卻是這般道理。
“張繡,念你是晚輩,又同是西涼人,隻要你如實說來,我們可以給你一個痛快!”郭汜一刀指了上來。
張繡可不是待宰之人,見兩人話說到如此,他接連後退,又快速拿起帳中武器架子上的長槍,立馬與郭汜的快刀對峙了起來。
“好啊,文的不行,就來武的,看來你是存了心思,要用我們的人頭去向你的新主子請功了!”
……
此行張繡一共攜帶了五十騎。之所以這麽點人是因為張濟不放心讓張繡帶走全部精英,另外,邊柳暫時也不會讓張繡帶著大軍隨在自己左右,五十騎這點人數正好,既可以為大軍引路,同時張繡也相當於人質。
張繡當然沒有表現出半點頹廢的樣子,他表示,隻要大帥表現出善意,他願意替大帥說服李傕郭汜段煨一起投降。
邊柳自己的探子也早就派出去了, 他已經得到了消息,自從劉協渡過黃河後,李傕知道自己追不上,已經開始往華陰撤退,過了華陰就是關中了,邊柳的打算是在李傕進入潼關前阻擊他。
對於,張繡的請求,邊柳沒有潑他冷水,表示可以給他一個機會,隻要李傕郭汜願意和張濟一樣來大帥軍中請降,他可以既往不咎。
事實上,邊柳已經和郭嘉探討過,李傕和自己的仇恨遠遠不是張濟能比的,所以李傕絕不敢來,而邊柳也沒打算放過李傕,至少,沒有張濟這麽好的待遇。
邊柳囑咐張繡,不要告訴李傕,他叔父已經投靠自己了,隻說他們被自己包圍,要和李傕商量一個對策,支援或是一起投降。
張繡如約去見了李傕,他沒摸清李傕的意向之前,也確實沒說張濟投降的事情,畢竟,他也怕李傕一怒把他砍了。
華陰以東一個叫閺鄉的地方,張繡在這裏追上了李傕郭汜的隊伍。
“大帥軍來勢洶洶,把我叔父給包圍了,叔父派人拚死護送我逃出,特讓我來向兩位將軍求救。”張繡開口道。
李傕眉頭一皺,本來大夥一起追擊天子,結果張濟愛惜羽毛,追著匈奴人先離開的大部隊,此時被困,也算是自找苦吃了。
李傕本想嘲諷幾句,但此時他們也有自己的狼狽,於是便忍了下來。
他們根本不想去救援,於是又詢問了一番大帥軍的兵馬數量。
“騎兵有兩三千人,步卒上萬。”張繡說道。
這個數量其實並不多,無論是李傕還是郭汜,亦或是段煨張濟,他們實力強大的時候,手下都有這麽多精銳和戰馬,隻是關中大亂,糧食不足,他們一路追擊過來,又接連大戰,此時手下,滿打滿算,也不過千人,裝備馬匹也與以前無法相比。
李傕為難的說道:“如此多人,又如此的距離,我們此去救援怕是來不及了,你叔父把你護送出來,怕是存了讓你延續香火的意思,以後你好好跟著我,我不會虧待你的。”
張繡此來帶著自己的人,李傕不僅不想著去救援,反而存了把這些一並吞下的意思。
“不,來得及,他們有意招攬我叔父,幾番派遣使者,我叔父與他們虛與委蛇,隻要諸位願意出兵,一定可以救我叔父出來。若是諸位不去救,怕是我叔父——”
“怎麽,你叔父要投降關東人?”李傕問道。
“叔父說了,大家都是一個地方出來了,之前又同是跟著董相國,自然是要進一起進,要退一起退,如今天子已經東逃,那天子身邊有奸臣,汙蔑我們是襲擊王師的逆賊,我等失去大義,怕是需要另尋庇護。”
“怎麽,你的意思是要我們一起投降?”郭汜也站了出來。
“哼,我等手中握兵,就是大義。天子東逃了又怎麽樣,難道他們還敢發兵來攻打我們不是?那梁縣的軍隊也不過是守城有餘罷了,此番你叔父遇難,是因為他與我們分開,若非如此,又怎麽會深陷包圍。隻要我們退入關中,在華陰沿河建立關口,足以自保。等安撫關中兩三年,糧食富裕,人口繁衍,我等又是天下第一等的騎兵。”李傕此時最反感的就是別人說他們要不行了。
自從跟著董卓進入洛陽之後,到反攻長安一路位極人臣,李傕已經享盡了榮華富貴,又怎麽甘心才回到以前為別人打打殺殺的日子。
“既然兩位將軍不願意去救我叔父,也不願意一起歸順,那就請恕小侄先離去了,小侄還得回去與我叔父共進退。”張繡拱手道,沒有說服兩人,他也不做勉強。
“等等。”張繡要離開的時候,郭汜叫住了他。
“你說,你是你叔父被包圍後,誓死衝出來的,又一路逃竄至此是也不是?”
郭汜突然用刀指著張繡說道。
“是又如何?”
“你撒謊,你渾身甲胄完整,更沒有沾染一絲血跡,甚至是比我們都要幹淨,如何是逃出包圍,又一路逃竄出來的?你明明是來探查我軍情報,快說,你與你叔父是不是早就投靠那位大帥,背叛了西涼人了?”
“什麽?”李傕大吃一驚,接著朝著張繡的衣服看去,確實如此,張繡嘴上說的求援,渾身的精氣神卻十分充足,不像是他說的那個狼狽樣。他也跟著質問道:“快說,是不是?”
“二位將軍,天子已經東歸,我叔父不過是為大家謀條出路,隻要我等一心,抱團之下,定然無人敢欺,暫時委身於他人又有何妨?昔日的皇帝在哪,董相國又在哪?樹高招風,人高遭妒,這是賈尚書教我的道理,如今大勢不在我等,托庇他人正是存身之道。”
“呸,從你上次被抓被放回來,我就覺得不正常了,還有天子移駕弘農,也是你叔父幹的好事。原來,這一切都是你們的陰謀!”
某要說李倔疑心好妒,單指看張濟最近的做法, 李傕等人眼中,卻是這般道理。
“張繡,念你是晚輩,又同是西涼人,隻要你如實說來,我們可以給你一個痛快!”郭汜一刀指了上來。
張繡可不是待宰之人,見兩人話說到如此,他接連後退,又快速拿起帳中武器架子上的長槍,立馬與郭汜的快刀對峙了起來。
“好啊,文的不行,就來武的,看來你是存了心思,要用我們的人頭去向你的新主子請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