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武都!
聽到獨孤這個姓氏,竇樂就問了:“和我有親戚關係沒?”
張初塵反問:“你為什麽不去問你家的獨孤夫人,還有韋夫人呢。我隻知,她是獨孤信的孫女,至於是哪一支,我不知。”
聽完這話,竇樂站了起來:“來人,擊鼓聚將,準備官服,我要入宮。”
此時,竇樂想的就隻有一件事,人口。
洛陽會不會有許多流民呢?
安排好這些,竇樂說道:“他既然想和王世充翻臉,這麽好的機會,咱們去新安函穀關轉一圈,說不定有什麽便宜可撿呢。”
張初塵立即回答:“我去調派人手。”
紅雲台,雖然沒有擺在明麵上,可幾次大戰,紅雲台的人也以軍中的身份,許多人受了封賞,眼下隻是混在城門校尉所屬的軍中。
竇樂進宮了。
來到李淵書房,必要的禮節之後,竇樂說道:“皇兄,我想去新安轉一圈,隻帶我的親兵。”
正在處理公文的李淵抬起頭看著竇樂,並沒有說話。
竇樂知道李淵在等下文,便說道:“這不是快要夏收了嘛,我去折騰一下王世充,明麵上說,我工坊裏需要紅石岩,眼下已知最大的紅石岩就在新安,那東西是燒耐火磚最重要的材料。”
李淵看著竇樂,思考了足足一盞茶的功夫:“讓二郎和你一起去。”
竇樂:“皇兄?”
“怎麽?”
“不是,皇兄如此信任,讓弟受寵若驚。”
李淵:“你又不是小孩子,自然是有分寸的,為兄隻說一句,眼下兵馬糧草,不足以一戰滅掉王世充,若王世充受到攻擊,河北竇建德必會來援,謹慎行事。”
竇樂很正式的施了一禮:“謹記皇兄教誨。”
竇樂離開,李淵立即吩咐人叫李世民來。
李淵給竇樂說的是,謹慎。
但換到李世民,李淵又是另一套說辭:“二郎,我給你舅舅說的是謹慎,你節製天下兵馬,看機會。隻圖洛陽一城。”
李世民接過李淵的親筆詔書後,李淵又說道:“當下兵馬糧草,不足以支撐一場大戰,更何況許多地方官吏不足,還需要些時日。”
李世民立即表態:“兒臣明白,不可挑起大戰,若有機會攻克洛陽,便可一戰。”
李淵繼續寫:“賜徐蓋、徐世績父子李姓,命他們小心鎮守黎陽,其餘封賞你看著辦吧,若是黎陽在,竇建德想來援助王世充,就要先攻打黎陽。換掉李神通這個文奴貨,確實是上策。”
聽完這些,李世民請示:“父皇,兒臣請封賞趙君德,相州、魏縣可與黎陽互守,自上次淮安王戰敗,竇建德已得山東全部州縣,他也需要時間安民、興農。”
李淵認可這個建議。
李淵問:“兵馬糧草你心中有數?”
李世民回答:“父皇,舅舅連滅三國,雖說錢糧得了不少,可箭支、傷藥消耗巨大,兵器、甲胄也需要修理,各營的傷兵也需要養傷。”
李淵放下手中的公文,往後麵靠去,遲疑片刻後說道:“你舅舅這次去新安函穀關,透著一種陰謀的味道。”
李世民聽完,也沒問。
因為李淵之前就說過,自己身為皇帝,自然要有皇帝的樣子,問多了顯得自己智慧不夠。
李淵輕輕的擺了擺手。
李世民起身告退。
秦王府、名義上的晉王府、齊王府,都開始忙碌起來,為出兵作準備,那怕竇樂說隻帶自己的親兵,李世民也要提前作準備,將糧草、箭支、甲胄等,往新安函穀關那運一些,再帶上一萬精銳,同往。
竇樂這邊,也在收拾行裝準備出門。
就這樣,又過了兩天。
李世民正在查看先一步出發,運往新安的糧草,還有箭支、軍械。突見房玄齡火急火燎的跑了進來:“殿下,殿下,大事不好。淮安,淮安王入長安,剛進長安城,就提著橫刀四處詢問國舅府在何處。”
“速,速往!”李世民聽完也是嚇了一跳,扔下公文連衣服都沒換,示意趕緊往竇樂府上去。
再說竇樂府上。
李神通隻帶著幾名親兵氣勢洶洶的殺入竇樂府上。
竇樂府上的親兵呢,從正門開始,一直在中門,一個人影都不見。
李神通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門了。
進了中門,聽到院中風聲呼呼作響,定睛一看,中院坐了一圈人,一個身高七尺的壯漢,手持兩把巨斧,正在院中舞的水潑不進,突然,隻見這位壯漢手中巨斧離手,卻是兩條細長的鐵鏈在手中,旋轉的巨斧輕鬆的劈開巨木,再次回到手中。
“好!”
一旁眾人大聲喝彩。
尉遲敬德帶著鐵匠打造,秦瓊負責傳授武藝,給山營的新裝備。
隻是尋常士兵所用,並沒有扶蒙茶度這對巨斧這麽巨大,隻是七寸雙刃圓斧。
緊接著。羅士信上場。
單手提著一把陌刀,有士兵抬來足有兩尺粗的巨木,羅士信伸手在腰上灰袋拍了拍,讓手粘上了一些灰,防止手滑。
向前,一個踏步。
那兩尺巨木被斜著劈開。
八百陌刀的新裝備,镔鐵劈山陌刀,一刀出,人馬俱碎,管你有沒有甲胄,一刀解決。
這時,竇樂才站了起來,看著李神通:“沒請教,尊上是那位。有失遠迎,失禮,失禮。”
原本怒氣衝衝過來的李神通立即換上一副笑臉:“小弟李神通,見過兄。”
他這樣稱呼沒錯。
別看竇樂現在是年輕人的麵貌,他在竇氏族譜上記載,那是四十六歲。
李神通呢,今年才四十二歲。
稱兄,沒錯。
竇樂趕緊回禮,然後說道:“看我這腦子,還說你回長安的時候當去迎你,當麵向你道歉,是我上疏免了你的軍職,這真是失禮,失禮。”
“不,不。正好弟不擅為帥,這千斤重擔放下,當謝過兄長。”
“不勉強?”
“一點也不勉強!”李神通說的堅定,然後將剛才提著的刀雙手捧起來:“這是宇文化及的刀,特拿來送給兄。”
竇樂接過:“那我不客氣了,備宴為弟接風洗塵。當一醉方休。”
聽到獨孤這個姓氏,竇樂就問了:“和我有親戚關係沒?”
張初塵反問:“你為什麽不去問你家的獨孤夫人,還有韋夫人呢。我隻知,她是獨孤信的孫女,至於是哪一支,我不知。”
聽完這話,竇樂站了起來:“來人,擊鼓聚將,準備官服,我要入宮。”
此時,竇樂想的就隻有一件事,人口。
洛陽會不會有許多流民呢?
安排好這些,竇樂說道:“他既然想和王世充翻臉,這麽好的機會,咱們去新安函穀關轉一圈,說不定有什麽便宜可撿呢。”
張初塵立即回答:“我去調派人手。”
紅雲台,雖然沒有擺在明麵上,可幾次大戰,紅雲台的人也以軍中的身份,許多人受了封賞,眼下隻是混在城門校尉所屬的軍中。
竇樂進宮了。
來到李淵書房,必要的禮節之後,竇樂說道:“皇兄,我想去新安轉一圈,隻帶我的親兵。”
正在處理公文的李淵抬起頭看著竇樂,並沒有說話。
竇樂知道李淵在等下文,便說道:“這不是快要夏收了嘛,我去折騰一下王世充,明麵上說,我工坊裏需要紅石岩,眼下已知最大的紅石岩就在新安,那東西是燒耐火磚最重要的材料。”
李淵看著竇樂,思考了足足一盞茶的功夫:“讓二郎和你一起去。”
竇樂:“皇兄?”
“怎麽?”
“不是,皇兄如此信任,讓弟受寵若驚。”
李淵:“你又不是小孩子,自然是有分寸的,為兄隻說一句,眼下兵馬糧草,不足以一戰滅掉王世充,若王世充受到攻擊,河北竇建德必會來援,謹慎行事。”
竇樂很正式的施了一禮:“謹記皇兄教誨。”
竇樂離開,李淵立即吩咐人叫李世民來。
李淵給竇樂說的是,謹慎。
但換到李世民,李淵又是另一套說辭:“二郎,我給你舅舅說的是謹慎,你節製天下兵馬,看機會。隻圖洛陽一城。”
李世民接過李淵的親筆詔書後,李淵又說道:“當下兵馬糧草,不足以支撐一場大戰,更何況許多地方官吏不足,還需要些時日。”
李世民立即表態:“兒臣明白,不可挑起大戰,若有機會攻克洛陽,便可一戰。”
李淵繼續寫:“賜徐蓋、徐世績父子李姓,命他們小心鎮守黎陽,其餘封賞你看著辦吧,若是黎陽在,竇建德想來援助王世充,就要先攻打黎陽。換掉李神通這個文奴貨,確實是上策。”
聽完這些,李世民請示:“父皇,兒臣請封賞趙君德,相州、魏縣可與黎陽互守,自上次淮安王戰敗,竇建德已得山東全部州縣,他也需要時間安民、興農。”
李淵認可這個建議。
李淵問:“兵馬糧草你心中有數?”
李世民回答:“父皇,舅舅連滅三國,雖說錢糧得了不少,可箭支、傷藥消耗巨大,兵器、甲胄也需要修理,各營的傷兵也需要養傷。”
李淵放下手中的公文,往後麵靠去,遲疑片刻後說道:“你舅舅這次去新安函穀關,透著一種陰謀的味道。”
李世民聽完,也沒問。
因為李淵之前就說過,自己身為皇帝,自然要有皇帝的樣子,問多了顯得自己智慧不夠。
李淵輕輕的擺了擺手。
李世民起身告退。
秦王府、名義上的晉王府、齊王府,都開始忙碌起來,為出兵作準備,那怕竇樂說隻帶自己的親兵,李世民也要提前作準備,將糧草、箭支、甲胄等,往新安函穀關那運一些,再帶上一萬精銳,同往。
竇樂這邊,也在收拾行裝準備出門。
就這樣,又過了兩天。
李世民正在查看先一步出發,運往新安的糧草,還有箭支、軍械。突見房玄齡火急火燎的跑了進來:“殿下,殿下,大事不好。淮安,淮安王入長安,剛進長安城,就提著橫刀四處詢問國舅府在何處。”
“速,速往!”李世民聽完也是嚇了一跳,扔下公文連衣服都沒換,示意趕緊往竇樂府上去。
再說竇樂府上。
李神通隻帶著幾名親兵氣勢洶洶的殺入竇樂府上。
竇樂府上的親兵呢,從正門開始,一直在中門,一個人影都不見。
李神通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門了。
進了中門,聽到院中風聲呼呼作響,定睛一看,中院坐了一圈人,一個身高七尺的壯漢,手持兩把巨斧,正在院中舞的水潑不進,突然,隻見這位壯漢手中巨斧離手,卻是兩條細長的鐵鏈在手中,旋轉的巨斧輕鬆的劈開巨木,再次回到手中。
“好!”
一旁眾人大聲喝彩。
尉遲敬德帶著鐵匠打造,秦瓊負責傳授武藝,給山營的新裝備。
隻是尋常士兵所用,並沒有扶蒙茶度這對巨斧這麽巨大,隻是七寸雙刃圓斧。
緊接著。羅士信上場。
單手提著一把陌刀,有士兵抬來足有兩尺粗的巨木,羅士信伸手在腰上灰袋拍了拍,讓手粘上了一些灰,防止手滑。
向前,一個踏步。
那兩尺巨木被斜著劈開。
八百陌刀的新裝備,镔鐵劈山陌刀,一刀出,人馬俱碎,管你有沒有甲胄,一刀解決。
這時,竇樂才站了起來,看著李神通:“沒請教,尊上是那位。有失遠迎,失禮,失禮。”
原本怒氣衝衝過來的李神通立即換上一副笑臉:“小弟李神通,見過兄。”
他這樣稱呼沒錯。
別看竇樂現在是年輕人的麵貌,他在竇氏族譜上記載,那是四十六歲。
李神通呢,今年才四十二歲。
稱兄,沒錯。
竇樂趕緊回禮,然後說道:“看我這腦子,還說你回長安的時候當去迎你,當麵向你道歉,是我上疏免了你的軍職,這真是失禮,失禮。”
“不,不。正好弟不擅為帥,這千斤重擔放下,當謝過兄長。”
“不勉強?”
“一點也不勉強!”李神通說的堅定,然後將剛才提著的刀雙手捧起來:“這是宇文化及的刀,特拿來送給兄。”
竇樂接過:“那我不客氣了,備宴為弟接風洗塵。當一醉方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