曷娑那可汗死了。
在國舅府門前,被東突厥的使節執失武之子,執失思力一箭射中咽喉。被西突厥使節,阿史那賀魯從後脖子射穿。
是死的不能再死了。
蹲在圍牆上的裴行儼讚歎:“好箭術。”
一刻鍾後,正在李淵的書房,力爭要辭官的李綱看到竇樂進來,然後撲通一下跪在李淵麵前:“臣,請罪。”
與此同時,太子府。
李建成坐在椅子上,那表情就像是丟了一百斤金子,滿臉的懊惱。
突然,李建成用力拍著桌子:“這是舅舅送功勞給我,我怎麽就拒絕了,我怎麽就能,怎麽就能……唉!”
王珪站在一旁,一言不發。
李建成又說:“舅舅若是透露一點,我也不至於,唉!”
王珪說道:“此事,若是事先走漏的風聲,怕再想作什麽也是不能,隻能是我大唐明著殺掉曷娑那可汗,非是國舅不願事先透露。”
王珪內心還有話沒說。
在他看來,這是國舅的一次試探,李建成拒絕,也等同於拒絕了國舅的善意。
這一絲裂隙,想彌補是極難的。
再看李建成此時懊惱的神情,王珪隻能歎息。
宮內,李淵親自扶起了竇樂:“樂郎,你辦的好。”
竇樂沒起來:“請聖人下詔,重責、除爵、貶官。”
正在不斷要求辭官的李綱也上前:“請聖人下詔,國舅一心為大唐,請聖人下詔。”
李淵拉著竇樂:“起來,先起來。你自己說,怎麽一個貶法。”
“除爵,貶為民。”
“胡扯。”李淵大笑:“來人。”
很快有太監進來,李淵吩咐:“筆墨。”
太監去準備,李淵請李綱執筆,說道:“將國舅的京兆尹,降為少尹,罰俸一年,杖四十。對了杖四十,就說已經打過了,然後禁足三日。”
下詔之後,李淵示意竇樂坐下。
竇樂卻沒坐,而是脫了外袍:“蕭總管。”
太監蕭公公趕緊上前:“請國舅吩咐。”
竇樂把衣服扔過去:“宮裏有沒有人自願穿上我的袍服,在宮門外被打四十大杖呢,我必要重謝。”
蕭公公雙手接過竇樂的衣服,陪著笑臉:“這等好事,怕是宮裏人排著隊。小的這就去安排。”
“去吧。”
看蕭公公出去,李淵說道:“樂郎,你就是心思縝密。”
竇樂笑著笑了:“聖人,若說讓我挨打,我怕是撐是不住,我這身板弱。”
李淵大笑,指著李綱說道:“樂郎,你也聽聽,李尚書要辭官。”
李綱重重的歎了一口氣:“臣,老眼昏花,請求辭官回鄉。”
李淵的臉色變的很難看:“卿在何潘仁處,絲毫也不介意他出自低微,難道嫌棄朕或是太子嗎?”
李綱回答的很硬:“何潘仁是賊帥,臣每次勸諫,他都能停止殺戮,不去欺壓貧苦老弱,他聽勸。太子幹了什麽,大唐立國,這天下還沒有一統,他整日飲宴,嗜酒無度,府中美姬過百,靡靡之音充斥東宮。他可曾聽過臣,一句勸諫!”
李淵的臉更黑了。
竇樂這時插嘴:“我準備在長安城開一個青樓連鎖店,給高雅的、粗俗的、異域的,都有一個展示的機會。總掌櫃我都請好了,李博乂。”
李綱怒喝:“國舅,太子是儲君!”
竇樂反問:“那請問李尚書,太子的品德、功勳你可有看到。都說元吉不好,可我眼中,元吉還是有許多優點的。”
李綱盯著竇樂,足足一分鍾後,李綱轉身向李淵失禮:“臣無能,臣請辭官回鄉。”
竇樂也起身:“臣請聖人,臣主審劉文靜一案,請禮部尚書李綱為副審之一。”
一招將軍!
李綱你不是想救劉文靜嘛,現在,請你繼續辭官。
李綱有點頭暈。
竇樂繼續說道:“不過,若是李尚書真的感覺年事已高,那臣請太子殿下旁聽,以示聖人對此案之重視。”
聽了這話,李綱不由的晃了幾下,這明顯就是血壓高。
竇樂上前去扶,李綱推開竇樂:“罷了,罷了,臣收回辭官疏。”
說完,對李淵施禮之後,轉身離去。
看著李綱的背影,竇樂悠悠而言:“其實,我最羨慕的人是李博乂。”
“混帳,混帳。”李淵動手了,在竇樂身上捶了幾下:“真應該讓你去受那四十笞杖。說的盡是混帳話,李博乂……,氣死我了。”
竇樂也不知道李淵生氣的點在哪裏。
是因為自己說了羨慕李博乂。
還是李博乂又幹了什麽離譜的事。
算了,不問。
“皇兄,有個事。”竇樂說到一半,無奈的歎了一口氣:“關於北恒城……”
李淵聽著,心中也明白了竇樂為什麽歎氣,也理解了竇樂為什麽羨慕李博乂。
區區一個北恒城,就算真的送給突厥人又有什麽關係。
而事實上,竇樂這一計相當毒辣。
讓前隋蕭太後、楊政道在大唐與突厥之間,形成一個緩衝帶。絕對可以保證突厥人沒辦法從朔州突然南下,這樣防禦的壓力就會減輕許多。
開邊市,更是對大唐百利而無一害。
這一招最厲害的是,羊毛。
李淵從涼州那邊的報上來的消息作過分析,那邊的阿史那托合塔,因為羊毛的差價,已經引起了周邊部落對他的不滿,突厥人內部正在分裂。
所以李淵明白,竇樂的歎息是感覺沒辦法再裝的和李博乂一樣。
竇樂講完北恒城的事情之後,出宮。
躺平,啊,不對,是趴下。
竇樂是給抬回府的,理由是因為竇樂的原因,因為竇樂的重大過失,曷娑那可汗死了,這難免讓大唐失信於天下。
四十杖,就是在皇宮門前打的。
當然,也不是誰都能靠近,最近的人也被擋在二百步之外。
竇樂回府的路上,一個粉衣小胖子咋咋呼呼的帶著人在前麵:“看什麽看,都給雜家讓開。”
進了府,府門關上。
竇樂才問:“我說蘇總管,這許久不見,你倒是清減了不少。”
“唉喲……”粉衣小胖子正是竇樂來到長安城最先認識的人之一,小太監蘇有福。聽到竇樂開口,蘇有福趕緊就說了:“在國舅這裏那有什麽總管,還是那小福子。”
在國舅府門前,被東突厥的使節執失武之子,執失思力一箭射中咽喉。被西突厥使節,阿史那賀魯從後脖子射穿。
是死的不能再死了。
蹲在圍牆上的裴行儼讚歎:“好箭術。”
一刻鍾後,正在李淵的書房,力爭要辭官的李綱看到竇樂進來,然後撲通一下跪在李淵麵前:“臣,請罪。”
與此同時,太子府。
李建成坐在椅子上,那表情就像是丟了一百斤金子,滿臉的懊惱。
突然,李建成用力拍著桌子:“這是舅舅送功勞給我,我怎麽就拒絕了,我怎麽就能,怎麽就能……唉!”
王珪站在一旁,一言不發。
李建成又說:“舅舅若是透露一點,我也不至於,唉!”
王珪說道:“此事,若是事先走漏的風聲,怕再想作什麽也是不能,隻能是我大唐明著殺掉曷娑那可汗,非是國舅不願事先透露。”
王珪內心還有話沒說。
在他看來,這是國舅的一次試探,李建成拒絕,也等同於拒絕了國舅的善意。
這一絲裂隙,想彌補是極難的。
再看李建成此時懊惱的神情,王珪隻能歎息。
宮內,李淵親自扶起了竇樂:“樂郎,你辦的好。”
竇樂沒起來:“請聖人下詔,重責、除爵、貶官。”
正在不斷要求辭官的李綱也上前:“請聖人下詔,國舅一心為大唐,請聖人下詔。”
李淵拉著竇樂:“起來,先起來。你自己說,怎麽一個貶法。”
“除爵,貶為民。”
“胡扯。”李淵大笑:“來人。”
很快有太監進來,李淵吩咐:“筆墨。”
太監去準備,李淵請李綱執筆,說道:“將國舅的京兆尹,降為少尹,罰俸一年,杖四十。對了杖四十,就說已經打過了,然後禁足三日。”
下詔之後,李淵示意竇樂坐下。
竇樂卻沒坐,而是脫了外袍:“蕭總管。”
太監蕭公公趕緊上前:“請國舅吩咐。”
竇樂把衣服扔過去:“宮裏有沒有人自願穿上我的袍服,在宮門外被打四十大杖呢,我必要重謝。”
蕭公公雙手接過竇樂的衣服,陪著笑臉:“這等好事,怕是宮裏人排著隊。小的這就去安排。”
“去吧。”
看蕭公公出去,李淵說道:“樂郎,你就是心思縝密。”
竇樂笑著笑了:“聖人,若說讓我挨打,我怕是撐是不住,我這身板弱。”
李淵大笑,指著李綱說道:“樂郎,你也聽聽,李尚書要辭官。”
李綱重重的歎了一口氣:“臣,老眼昏花,請求辭官回鄉。”
李淵的臉色變的很難看:“卿在何潘仁處,絲毫也不介意他出自低微,難道嫌棄朕或是太子嗎?”
李綱回答的很硬:“何潘仁是賊帥,臣每次勸諫,他都能停止殺戮,不去欺壓貧苦老弱,他聽勸。太子幹了什麽,大唐立國,這天下還沒有一統,他整日飲宴,嗜酒無度,府中美姬過百,靡靡之音充斥東宮。他可曾聽過臣,一句勸諫!”
李淵的臉更黑了。
竇樂這時插嘴:“我準備在長安城開一個青樓連鎖店,給高雅的、粗俗的、異域的,都有一個展示的機會。總掌櫃我都請好了,李博乂。”
李綱怒喝:“國舅,太子是儲君!”
竇樂反問:“那請問李尚書,太子的品德、功勳你可有看到。都說元吉不好,可我眼中,元吉還是有許多優點的。”
李綱盯著竇樂,足足一分鍾後,李綱轉身向李淵失禮:“臣無能,臣請辭官回鄉。”
竇樂也起身:“臣請聖人,臣主審劉文靜一案,請禮部尚書李綱為副審之一。”
一招將軍!
李綱你不是想救劉文靜嘛,現在,請你繼續辭官。
李綱有點頭暈。
竇樂繼續說道:“不過,若是李尚書真的感覺年事已高,那臣請太子殿下旁聽,以示聖人對此案之重視。”
聽了這話,李綱不由的晃了幾下,這明顯就是血壓高。
竇樂上前去扶,李綱推開竇樂:“罷了,罷了,臣收回辭官疏。”
說完,對李淵施禮之後,轉身離去。
看著李綱的背影,竇樂悠悠而言:“其實,我最羨慕的人是李博乂。”
“混帳,混帳。”李淵動手了,在竇樂身上捶了幾下:“真應該讓你去受那四十笞杖。說的盡是混帳話,李博乂……,氣死我了。”
竇樂也不知道李淵生氣的點在哪裏。
是因為自己說了羨慕李博乂。
還是李博乂又幹了什麽離譜的事。
算了,不問。
“皇兄,有個事。”竇樂說到一半,無奈的歎了一口氣:“關於北恒城……”
李淵聽著,心中也明白了竇樂為什麽歎氣,也理解了竇樂為什麽羨慕李博乂。
區區一個北恒城,就算真的送給突厥人又有什麽關係。
而事實上,竇樂這一計相當毒辣。
讓前隋蕭太後、楊政道在大唐與突厥之間,形成一個緩衝帶。絕對可以保證突厥人沒辦法從朔州突然南下,這樣防禦的壓力就會減輕許多。
開邊市,更是對大唐百利而無一害。
這一招最厲害的是,羊毛。
李淵從涼州那邊的報上來的消息作過分析,那邊的阿史那托合塔,因為羊毛的差價,已經引起了周邊部落對他的不滿,突厥人內部正在分裂。
所以李淵明白,竇樂的歎息是感覺沒辦法再裝的和李博乂一樣。
竇樂講完北恒城的事情之後,出宮。
躺平,啊,不對,是趴下。
竇樂是給抬回府的,理由是因為竇樂的原因,因為竇樂的重大過失,曷娑那可汗死了,這難免讓大唐失信於天下。
四十杖,就是在皇宮門前打的。
當然,也不是誰都能靠近,最近的人也被擋在二百步之外。
竇樂回府的路上,一個粉衣小胖子咋咋呼呼的帶著人在前麵:“看什麽看,都給雜家讓開。”
進了府,府門關上。
竇樂才問:“我說蘇總管,這許久不見,你倒是清減了不少。”
“唉喲……”粉衣小胖子正是竇樂來到長安城最先認識的人之一,小太監蘇有福。聽到竇樂開口,蘇有福趕緊就說了:“在國舅這裏那有什麽總管,還是那小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