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公公出去,李淵轉身看著桌上竇樂派人送回來的兵符信印。
想了想,走到了偏殿,拉開簾子,看著地圖。
李淵起兵反隋,也是經曆了許多,有對楊廣的懼怕,再到相信自己可以自保,再到有信心反隋。
這期間,身邊自然也聚集了許多人。
劉文靜就是其中之一。
李淵比任何人都清楚,當年楊玄感造反,背後就有劉文靜,不過他不是去鼓動造反的,而是去勸楊玄感冷靜,從長計議。
楊玄感卻是聽從了李密的話。
而且選的是最差的策略,最笨的辦法。
李密一看勢頭不對,跑了。
劉文靜看不上李密,便來到了晉陽,後以晉陽令的身份被楊廣問罪,下獄。
然後自己的二子世民到了牢中,劉文靜自比諸葛,來了一次獄中對。
那一年,李世民隻有十八歲。
可惜他還太年輕,根本就不懂自己。
李淵長長的吐了一口氣,自言自語:建成,建立功業。
世民:萬世之民。
玄霸:天下霸業。
元吉:元是開始,吉是吉祥。
元其實還有另一層意思,皇帝的衣服叫元服。
前三個名字是自己發妻竇氏所起,元吉是李淵自己起的名字。
至於說劉文靜和李世民獄中對,李淵隻是想笑。早在十幾年前李淵就在謀劃了,還用等你劉文靜來獻策?
裴寂帶著竇樂的話回來,李淵太明白了。
這是一箭雙雕之計。
派劉文靜去餘杭,以劉文靜的才能,往小了說,可以讓江淮軍有不臣之心。往大了說,他敢鼓動竇樂在餘杭立國。
李淵拉上簾子,重新回到禦座上坐下,看著桌上放著的兵符印信。
他懂。
懂竇樂的意思。
若信得過,就會放手去辦大事,若信不過,收了兵符信印,自此再不領兵。
這時,蕭公公在外:“聖人,公主殿下派人送來急件。”
“呈!”
蕭公公捧著李秀寧的親筆信進來了。
信中開篇就是簡單直接一句話:父皇,把兵符印信還給舅舅。然後才是正文,描述了晉陽兵精糧足,眼下天下還沒有一統,不到馬放南山的時候等等。
李淵笑了:“傳朕的話,叫柴紹、獨孤修德、劉弘基三人來。”
“老奴這就去。”
很快,三人進殿。
李淵先走到劉弘基麵前:“朕,自晉陽起兵,你就一直追隨。現在,你把守衛長安的信印交給獨孤修德,帶親兵去見二郎,告訴他,朕要借他天策上將的兵符信印一用,命他速回長安。”
“你拿了兵符信印,立即前往晉陽,將朕的詔書與天策上將的信印交給國舅。”
劉弘基立即施禮:“臣領命。”
李淵轉過頭:“柴紹,先行一步,告訴國舅關於朕的安排,讓他派人接管秦王帶往河北的人馬。”
最後:“修德,長安城的守備,交給你了。”
“臣領命。”
李淵說完,看了看桌上竇樂原本的兵符信印,將一份詔書遞給柴紹,輕輕的擺了擺手:“替朕傳裴寂來,你們去辦吧。”
“臣告退。”
從長安到晉陽,一千三百裏。
柴紹從皇宮出來,就立即帶人拿著李淵的親筆詔書,一路狂奔,隻用了三天就趕到了晉陽。
柴紹內心有不明白的地方。
如果要打仗,眼下最適合的就是打劉黑闥。
而秦王領軍就在河南與河北的交界處鎮守,為什麽要把秦王李世民給調回去,難道不想讓秦王再領軍功?
想歸想,柴紹卻是知道,皇家的事情,少摻和。
所以,見到平陽公主,他都沒提一個字。
即便二人是夫妻,可一但牽扯到皇家,柴紹清楚的知道,水太深,人都狠。
柴紹並不懂,也沒往太深想。
事實上。
李淵調李世民回來,是擔心李世民想保劉文靜,影響了竇樂的布局。
另一邊,從長安到李世民駐紮的地方,也是一千裏多些,劉弘基沒坐船,一路也是騎馬飛奔,時間差不多,也是三天時間趕到。
李世民看到詔書。
他也有點懵,在他看來,天策上將的兵符信印,父親李淵莫說是借,就是收回去給舅舅,他也沒話說,心裏也沒什麽不舒服。
隻是不明白,明顯這是要對河北用兵了,卻要調自己回去。
難道真的是因為,自己已經封無可封?
但換一個角度。
真正封無封的,是舅舅竇樂才對吧。
這次對突厥作戰,堪稱神來之筆。
但無論如何,詔書到了,李世民就要交出兵權,先回長安。
數日後。
李世民回到長安城,長安城南竟然擺出儀仗,百官都在朱雀大街上。
晉陽令竇靜,帶著幾百人,將百丈長的白布拉開,從朱雀門一直到皇宮。
萬民書。
不會寫字的,也要按下手印,旁邊有官吏代寫的名字。
李世民一問才知。
晉陽治水,修了水壩,雨季的時候水壩將水攔在山中水庫,晉陽城北再不受水患的影響,而且多了幾千畝良田,並且適時放水,讓原本普通的田地,也變成了上等的水田,惠及近萬戶。
李世民進皇宮的時候,正有官員在念詔書。
長安城即將精修八水、八惠,工期三年。
八水,就是長安周邊的八條河。
八惠,就是八條惠民渠。
李世民進了皇宮,蕭公公就在宮門處等著:“秦王殿下,聖人正在禦書房等候。”
“蕭公公,請帶路。”
很快,李世民進了書房,蕭公公在外把門帶上。
李淵正在讀報紙,看到李世民進來,便問了一句:“借你的天策上將兵符信印,內心可有不滿?”
“兒臣不敢!”
李淵指了指禦案:“桌上有封信,知道此信的人,朕算過,加上你,總共是十三人,此事沒有外傳過,連建成都不知道。你二姐說過,誰泄漏出去,會親自去殺人。還有,柴紹也不知道信中的內容,雖然信是他帶回長安的。”
李世民內心充滿著驚訝。
走到桌前打開信,越看越驚。
可看到後麵,李世民卻是想明白了,為什麽舅舅要兵行險招,去冒險攻打麻池,然後在朔州城不得不使用火攻,燒死義城公主。
想了想,走到了偏殿,拉開簾子,看著地圖。
李淵起兵反隋,也是經曆了許多,有對楊廣的懼怕,再到相信自己可以自保,再到有信心反隋。
這期間,身邊自然也聚集了許多人。
劉文靜就是其中之一。
李淵比任何人都清楚,當年楊玄感造反,背後就有劉文靜,不過他不是去鼓動造反的,而是去勸楊玄感冷靜,從長計議。
楊玄感卻是聽從了李密的話。
而且選的是最差的策略,最笨的辦法。
李密一看勢頭不對,跑了。
劉文靜看不上李密,便來到了晉陽,後以晉陽令的身份被楊廣問罪,下獄。
然後自己的二子世民到了牢中,劉文靜自比諸葛,來了一次獄中對。
那一年,李世民隻有十八歲。
可惜他還太年輕,根本就不懂自己。
李淵長長的吐了一口氣,自言自語:建成,建立功業。
世民:萬世之民。
玄霸:天下霸業。
元吉:元是開始,吉是吉祥。
元其實還有另一層意思,皇帝的衣服叫元服。
前三個名字是自己發妻竇氏所起,元吉是李淵自己起的名字。
至於說劉文靜和李世民獄中對,李淵隻是想笑。早在十幾年前李淵就在謀劃了,還用等你劉文靜來獻策?
裴寂帶著竇樂的話回來,李淵太明白了。
這是一箭雙雕之計。
派劉文靜去餘杭,以劉文靜的才能,往小了說,可以讓江淮軍有不臣之心。往大了說,他敢鼓動竇樂在餘杭立國。
李淵拉上簾子,重新回到禦座上坐下,看著桌上放著的兵符印信。
他懂。
懂竇樂的意思。
若信得過,就會放手去辦大事,若信不過,收了兵符信印,自此再不領兵。
這時,蕭公公在外:“聖人,公主殿下派人送來急件。”
“呈!”
蕭公公捧著李秀寧的親筆信進來了。
信中開篇就是簡單直接一句話:父皇,把兵符印信還給舅舅。然後才是正文,描述了晉陽兵精糧足,眼下天下還沒有一統,不到馬放南山的時候等等。
李淵笑了:“傳朕的話,叫柴紹、獨孤修德、劉弘基三人來。”
“老奴這就去。”
很快,三人進殿。
李淵先走到劉弘基麵前:“朕,自晉陽起兵,你就一直追隨。現在,你把守衛長安的信印交給獨孤修德,帶親兵去見二郎,告訴他,朕要借他天策上將的兵符信印一用,命他速回長安。”
“你拿了兵符信印,立即前往晉陽,將朕的詔書與天策上將的信印交給國舅。”
劉弘基立即施禮:“臣領命。”
李淵轉過頭:“柴紹,先行一步,告訴國舅關於朕的安排,讓他派人接管秦王帶往河北的人馬。”
最後:“修德,長安城的守備,交給你了。”
“臣領命。”
李淵說完,看了看桌上竇樂原本的兵符信印,將一份詔書遞給柴紹,輕輕的擺了擺手:“替朕傳裴寂來,你們去辦吧。”
“臣告退。”
從長安到晉陽,一千三百裏。
柴紹從皇宮出來,就立即帶人拿著李淵的親筆詔書,一路狂奔,隻用了三天就趕到了晉陽。
柴紹內心有不明白的地方。
如果要打仗,眼下最適合的就是打劉黑闥。
而秦王領軍就在河南與河北的交界處鎮守,為什麽要把秦王李世民給調回去,難道不想讓秦王再領軍功?
想歸想,柴紹卻是知道,皇家的事情,少摻和。
所以,見到平陽公主,他都沒提一個字。
即便二人是夫妻,可一但牽扯到皇家,柴紹清楚的知道,水太深,人都狠。
柴紹並不懂,也沒往太深想。
事實上。
李淵調李世民回來,是擔心李世民想保劉文靜,影響了竇樂的布局。
另一邊,從長安到李世民駐紮的地方,也是一千裏多些,劉弘基沒坐船,一路也是騎馬飛奔,時間差不多,也是三天時間趕到。
李世民看到詔書。
他也有點懵,在他看來,天策上將的兵符信印,父親李淵莫說是借,就是收回去給舅舅,他也沒話說,心裏也沒什麽不舒服。
隻是不明白,明顯這是要對河北用兵了,卻要調自己回去。
難道真的是因為,自己已經封無可封?
但換一個角度。
真正封無封的,是舅舅竇樂才對吧。
這次對突厥作戰,堪稱神來之筆。
但無論如何,詔書到了,李世民就要交出兵權,先回長安。
數日後。
李世民回到長安城,長安城南竟然擺出儀仗,百官都在朱雀大街上。
晉陽令竇靜,帶著幾百人,將百丈長的白布拉開,從朱雀門一直到皇宮。
萬民書。
不會寫字的,也要按下手印,旁邊有官吏代寫的名字。
李世民一問才知。
晉陽治水,修了水壩,雨季的時候水壩將水攔在山中水庫,晉陽城北再不受水患的影響,而且多了幾千畝良田,並且適時放水,讓原本普通的田地,也變成了上等的水田,惠及近萬戶。
李世民進皇宮的時候,正有官員在念詔書。
長安城即將精修八水、八惠,工期三年。
八水,就是長安周邊的八條河。
八惠,就是八條惠民渠。
李世民進了皇宮,蕭公公就在宮門處等著:“秦王殿下,聖人正在禦書房等候。”
“蕭公公,請帶路。”
很快,李世民進了書房,蕭公公在外把門帶上。
李淵正在讀報紙,看到李世民進來,便問了一句:“借你的天策上將兵符信印,內心可有不滿?”
“兒臣不敢!”
李淵指了指禦案:“桌上有封信,知道此信的人,朕算過,加上你,總共是十三人,此事沒有外傳過,連建成都不知道。你二姐說過,誰泄漏出去,會親自去殺人。還有,柴紹也不知道信中的內容,雖然信是他帶回長安的。”
李世民內心充滿著驚訝。
走到桌前打開信,越看越驚。
可看到後麵,李世民卻是想明白了,為什麽舅舅要兵行險招,去冒險攻打麻池,然後在朔州城不得不使用火攻,燒死義城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