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樂講解完他想要的船。
接著說道:“前隋也有水軍,但隻是運兵,接舷戰,不能算是真正的海戰。”
竇樂:“我要的,就是這種船,由戰艦開路,咱們的硬帆船適應近海,運貨、運人都比這個強。直奔高句麗都城,不從北邊打,先打下他們的都城,再慢慢收拾其他的城池。”
李秀寧也大概知道竇樂的戰術了,她補充道:“二百架火鴉,烤平高句麗。”
燒洛陽,李世民勸過,有傷天和。
竇樂火燒突厥人,李秀寧也感覺有那麽一點殘忍。
可眼下,火燒高句麗,李秀寧感覺就應該燒,而且一次就要用二百架火鴉。
這玩意。
一架火鴉翼展兩丈,長一丈五,掛百斤火藥桶,或是油桶,能飛出去五百多步。
這殺傷力,實在不小。
工匠們還在不斷的改進,兩翼的材料,工藝,形狀,角度等等。
目的就是,要飛的更遠,載重更高,而且可以準確的飛到目標範圍內。
大唐的工匠們可能不懂什麽叫空氣動力學,但他們也會拉著空火鴉在到處跑,去感受風與氣流對火鴉飛行的影響。
竇樂認真的思考過。
就那款遊戲中給出的提示,大福船更適合貿易、近海防禦。而遠海,還是要看風帆戰列艦。
如果與同時代相比。
大福船是最強的,但大福船的發展停滯了,加上辮子們的無能,科技再無進展。
相對,風帆戰列艦又發展了至少二百年,在蒸汽時代來臨前,才達到極致的。
所以,打仗還是要靠風帆戰列艦,配火炮。
竇樂接著講:“先穩住高句麗,等咱們準備好了,狠狠收拾他們,回頭把高句麗公主搶回來,給你長兄,二弟每人添一房妾室。”
李秀寧順口就接了一句:“給父皇也添個妃子。”
卟……
李淵一口茶完全噴了出去。
李秀寧回頭的瞬間,李淵說道:“船,晃的有點厲害。”
李秀寧低頭偷笑。
不過,她也算明白了,為什麽舅舅竇樂對打高句麗,不承認,也不反對,是能打,但確實時機沒到。
從北邊陸地攻打,補給線太長。
走海上,確實是妙計,依舅舅打戰的風格,精銳肯定是有碾壓級的實力,所以不會用普通的船去開戰,一定會用最強的戰艦開路。
那種,相當於陌刀、重騎、山營這種無敵的前鋒來開路。
這樣的好處就是,有助於士氣的提升,以及減少普通士兵的傷亡。
眼下,所差的就是能與陸地的陌刀、重騎同等份量的海船,以及訓練有素的船員。
高句麗,可破。
李秀寧知道,當今中原已經沒有什麽大仗可打了。
天下基本上已經一統。
剩下的幾處,不解決北突厥,便是無法解決的。
次日。
船隊在福州碼頭停下。
竇樂拿出一麵銅鏡,然後是一麵羅盤。
都是找謝映登借的。
裝模作樣的在碼頭上走了幾步,然後指了一個方向。
一百山營分出兩隊,各五十人。
依竇樂的說法,就是離海七十裏,距離江邊二十二裏的位置,找到一條小溪。
山營的士兵們去定位了。
崔君肅這才問:“國舅,你要找什麽,又說聖人要賞賜我等極珍貴的物品。”
竇樂開始忽悠了。
“建安……我忘記是那一年了。東吳與山越發生了幾場小戰事,其中有一場呢,東吳的士兵與山越的兵全死了,是瘟疫。”
建安,就是漢獻帝的年號。
世家,都當上族長,或是族老的,那個不是學富五車的人物。
立即就有人把這個竇樂所說的具象化,詳細的推算,具體是那一年,誰帶兵過來圍剿山越蠻族,等等。
瘟疫在建安年極多,這個就算史書上沒有記載,也是因為規模太小等等。
竇樂看這些老頭們信了,繼續講:“聖人的祖上,正好遊東海,歸來時看不得生靈塗炭,就斬妖邪,除瘟疫。隻是,這種事情怎麽可能讓天尊親自去辦呢,就是他座騎青牛去辦的。”
胡扯!
鄭元璹當場就想噴竇樂,你硬是說李淵是老子的後人,我們忍了。
你又說,老子是太上太清人間化身,我們也忍了。
然後非要說李淵是太上太清的後人,我們咬咬牙,繼續忍。
現在呢,你又編排什麽故事,這不能再忍了。
正在鄭元璹上前準備噴竇樂的時候,竇樂繼續說道:“青牛呢,吃了太多妖邪,把自己吃出問了。太上太清天尊就為青牛治病,就在一個小溪旁,許多小粒牛黃就撒在溪水中。”
鄭元璹停下了,與其他人相互看看。
大半的人想法一致。
行。
你竇樂說有牛黃,還是神仙的青牛,找不到再說。
竇樂來找什麽。
天下獨一無二,而且輕輕一挖就能絕礦的,田黃。
竇樂找礦的辦法很簡單,很粗暴。
找到溪水,感覺位置差不多,就挖。
往下挖一丈,沒看到東西就停,換地方繼續挖。
就這樣,幾天之後,在一處稻田旁,才挖了五尺不到,就挖出來一塊,竇樂親自擦了擦石頭上的泥土,然後扔到一旁:“繼續挖,這塊最多就是粘了一點點神牛仙氣的石頭,不是真正的。”
竇樂相信,一定可以挖到極品凍田黃。
竇樂扔到一旁的那塊。鄭元璹過去拿了起來。
手感……
鄭元璹立即叫了王聃:“王兄,請幫著看看,此石手感奇異。”
王聃,太原王家。
說他的文化水準,他有一個侄曾孫,叫王勃。
往近裏說,他侄子,王績,還有其兄長王通,也是當世名士,詩詞無雙的那種。
王聃拿起石頭:“這,非石,入手濕潤,自帶暖意,還有點粘手,卻不油膩。在手中把玩這片刻,就有油沁出入手的感覺。”說著,王聃拿出隨身小刻刀,輕輕一用力,當即驚呼:“這,這不是石頭。”
田黃,硬度隻有二點幾。
玻璃都是七呢。
普通的石頭是五左右,軟一點方解石也有三以上。
瞬間,王聃這位文人就喜歡上這塊石頭了。
再看,竇樂親自掄起大鋤頭,高高舉起,用力挖下去。
接著說道:“前隋也有水軍,但隻是運兵,接舷戰,不能算是真正的海戰。”
竇樂:“我要的,就是這種船,由戰艦開路,咱們的硬帆船適應近海,運貨、運人都比這個強。直奔高句麗都城,不從北邊打,先打下他們的都城,再慢慢收拾其他的城池。”
李秀寧也大概知道竇樂的戰術了,她補充道:“二百架火鴉,烤平高句麗。”
燒洛陽,李世民勸過,有傷天和。
竇樂火燒突厥人,李秀寧也感覺有那麽一點殘忍。
可眼下,火燒高句麗,李秀寧感覺就應該燒,而且一次就要用二百架火鴉。
這玩意。
一架火鴉翼展兩丈,長一丈五,掛百斤火藥桶,或是油桶,能飛出去五百多步。
這殺傷力,實在不小。
工匠們還在不斷的改進,兩翼的材料,工藝,形狀,角度等等。
目的就是,要飛的更遠,載重更高,而且可以準確的飛到目標範圍內。
大唐的工匠們可能不懂什麽叫空氣動力學,但他們也會拉著空火鴉在到處跑,去感受風與氣流對火鴉飛行的影響。
竇樂認真的思考過。
就那款遊戲中給出的提示,大福船更適合貿易、近海防禦。而遠海,還是要看風帆戰列艦。
如果與同時代相比。
大福船是最強的,但大福船的發展停滯了,加上辮子們的無能,科技再無進展。
相對,風帆戰列艦又發展了至少二百年,在蒸汽時代來臨前,才達到極致的。
所以,打仗還是要靠風帆戰列艦,配火炮。
竇樂接著講:“先穩住高句麗,等咱們準備好了,狠狠收拾他們,回頭把高句麗公主搶回來,給你長兄,二弟每人添一房妾室。”
李秀寧順口就接了一句:“給父皇也添個妃子。”
卟……
李淵一口茶完全噴了出去。
李秀寧回頭的瞬間,李淵說道:“船,晃的有點厲害。”
李秀寧低頭偷笑。
不過,她也算明白了,為什麽舅舅竇樂對打高句麗,不承認,也不反對,是能打,但確實時機沒到。
從北邊陸地攻打,補給線太長。
走海上,確實是妙計,依舅舅打戰的風格,精銳肯定是有碾壓級的實力,所以不會用普通的船去開戰,一定會用最強的戰艦開路。
那種,相當於陌刀、重騎、山營這種無敵的前鋒來開路。
這樣的好處就是,有助於士氣的提升,以及減少普通士兵的傷亡。
眼下,所差的就是能與陸地的陌刀、重騎同等份量的海船,以及訓練有素的船員。
高句麗,可破。
李秀寧知道,當今中原已經沒有什麽大仗可打了。
天下基本上已經一統。
剩下的幾處,不解決北突厥,便是無法解決的。
次日。
船隊在福州碼頭停下。
竇樂拿出一麵銅鏡,然後是一麵羅盤。
都是找謝映登借的。
裝模作樣的在碼頭上走了幾步,然後指了一個方向。
一百山營分出兩隊,各五十人。
依竇樂的說法,就是離海七十裏,距離江邊二十二裏的位置,找到一條小溪。
山營的士兵們去定位了。
崔君肅這才問:“國舅,你要找什麽,又說聖人要賞賜我等極珍貴的物品。”
竇樂開始忽悠了。
“建安……我忘記是那一年了。東吳與山越發生了幾場小戰事,其中有一場呢,東吳的士兵與山越的兵全死了,是瘟疫。”
建安,就是漢獻帝的年號。
世家,都當上族長,或是族老的,那個不是學富五車的人物。
立即就有人把這個竇樂所說的具象化,詳細的推算,具體是那一年,誰帶兵過來圍剿山越蠻族,等等。
瘟疫在建安年極多,這個就算史書上沒有記載,也是因為規模太小等等。
竇樂看這些老頭們信了,繼續講:“聖人的祖上,正好遊東海,歸來時看不得生靈塗炭,就斬妖邪,除瘟疫。隻是,這種事情怎麽可能讓天尊親自去辦呢,就是他座騎青牛去辦的。”
胡扯!
鄭元璹當場就想噴竇樂,你硬是說李淵是老子的後人,我們忍了。
你又說,老子是太上太清人間化身,我們也忍了。
然後非要說李淵是太上太清的後人,我們咬咬牙,繼續忍。
現在呢,你又編排什麽故事,這不能再忍了。
正在鄭元璹上前準備噴竇樂的時候,竇樂繼續說道:“青牛呢,吃了太多妖邪,把自己吃出問了。太上太清天尊就為青牛治病,就在一個小溪旁,許多小粒牛黃就撒在溪水中。”
鄭元璹停下了,與其他人相互看看。
大半的人想法一致。
行。
你竇樂說有牛黃,還是神仙的青牛,找不到再說。
竇樂來找什麽。
天下獨一無二,而且輕輕一挖就能絕礦的,田黃。
竇樂找礦的辦法很簡單,很粗暴。
找到溪水,感覺位置差不多,就挖。
往下挖一丈,沒看到東西就停,換地方繼續挖。
就這樣,幾天之後,在一處稻田旁,才挖了五尺不到,就挖出來一塊,竇樂親自擦了擦石頭上的泥土,然後扔到一旁:“繼續挖,這塊最多就是粘了一點點神牛仙氣的石頭,不是真正的。”
竇樂相信,一定可以挖到極品凍田黃。
竇樂扔到一旁的那塊。鄭元璹過去拿了起來。
手感……
鄭元璹立即叫了王聃:“王兄,請幫著看看,此石手感奇異。”
王聃,太原王家。
說他的文化水準,他有一個侄曾孫,叫王勃。
往近裏說,他侄子,王績,還有其兄長王通,也是當世名士,詩詞無雙的那種。
王聃拿起石頭:“這,非石,入手濕潤,自帶暖意,還有點粘手,卻不油膩。在手中把玩這片刻,就有油沁出入手的感覺。”說著,王聃拿出隨身小刻刀,輕輕一用力,當即驚呼:“這,這不是石頭。”
田黃,硬度隻有二點幾。
玻璃都是七呢。
普通的石頭是五左右,軟一點方解石也有三以上。
瞬間,王聃這位文人就喜歡上這塊石頭了。
再看,竇樂親自掄起大鋤頭,高高舉起,用力挖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