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鐵山,就是金州的尖端,可以看到海。
李藝跟在一旁:“國舅,兩千人,根本擋不住高句麗的兵馬,最多十天時間,高句麗就會派兵馬過來。”
李藝給竇樂描述著形勢:“國舅,往北有一處狹長地帶,隻有十八裏寬,兩邊都是海。再往北,就是高句麗重堡,大黑山要塞。縱然在這裏有數萬兵馬,也不可能從這裏北上攻打高句麗。”
竇樂沒接話,隻是站在山中看著遠方。
李藝沒再勸。
他對兵法有自信。
但竇樂威名在外,他在等竇樂親自講解。
又過了一會,山營的一位隊正跑到了竇樂麵前,將一塊狗頭金雙手捧到了竇樂麵前。
竇樂接過看了看,然後遞給了李藝。
竇樂說道:“高開道招募的數百人,收為養子,事實上是他的護衛。這些人放在幽州,我不放心。殺了,他們也算是勇猛之人。我想給他們一個機會。”
“這裏有金礦,有金礦就代表會有錢。前隋遺留在高句麗的人,少說也有萬人。我是這麽想的,找個合適的人冒充高開道,然後留在這裏。若是主動投靠,高句麗會殺光他們。”
李藝認同這話。
竇樂接著說:“我要的是,兩千人,最多三千人,在沒有火器,沒有唐軍精鋼裝備,隻有前隋軍械的情況下,給予大黑山要塞必要的壓力,也就是說,打的他們不得不來招降咱們的假高開道。”
“而後,前隋的那些人被送到這裏。在這裏釘下來,吸引高句麗的目光,我才有辦法對建安城下手。”
李藝想了好一會,感覺腦袋一陣陣發疼。
因為,幾千人對於高句麗大黑山要塞而言,根本算不上威脅,若是距險地而守,他倒有信心擋住高句麗數萬兵馬,再多也有壓力。
竇樂也沒再多停留。
“回。”
從老鐵山這邊的海邊,到萊州是二百裏。
到幽州海邊,是六百裏。
到樂亭,四百裏。
從補給的角度來考慮,這些人給養不是問題,若是守不住,想撤退的話,十五條大船就能把人接完,前隋的那點軍械,也不值得搬回來,竇樂看不上。
竇樂回到萊州,很巧,李世民到了。
見到李世民,竇樂可是開心極了:“二郎,可是把你給盼來了。”
李世民心說,自己從長安城出發的時候,父皇並沒有說舅舅要自己過來。
可沒等李世民繼續想呢,竇樂就說道:“二郎,我有一計。隻有你能辦到,你能不能去找突利小可汗結拜個兄弟什麽的,反正拉近一點關係。”
“這!”李世民剛到,連口水都沒喝呢,聽到這事,腦袋還有點轉不過來。
“先歇歇!”竇樂又趕緊請李世民到宅子,先洗漱,然後準備洗塵宴。
把李世民安置好,竇樂心說,自己怎麽就忘記了,李世民在自己的時空,和突利小可汗就是結義兄弟。
趕緊著。
找老頭們去討論一下。
竇樂呢,把這個想法給幾個老頭一講。
鄭元璹就說了:“國舅呀,這事你糊塗,欠考慮。”
竇樂:“鄭兄,請明言。”
鄭元璹:“國舅府有位阿史那夫人,與突利小可汗是兄妹,對吧。如果秦王殿下再與突厥的突利小可汗結義,那麽依禮法,也就是國舅府阿史那夫人的兄長,沒錯吧。”
這麽一算,好像……
沒錯。
“不合適,不過,國舅這個想法確實沒錯,不如容我們想一想,先把這個輩份的問題搞清楚,再商議細節。”
“禮,天下之本。”
鄭元璹開始了長篇大論,竇樂聽的雲裏霧裏。
不過呢,倒也是感覺說的好像很有道理的樣子。
說到最後,鄭元璹作出了結論:“國舅這個法子,極好。但具體如何操作,容我等商議,總之也不是急於一天。”
“噢,恩。”
竇樂信了。
可竇樂前腳出門,屋內崔君肅就說了:“你滿嘴胡扯,若依這一套,國舅與隋煬帝是同輩,他家裏大韋氏、小韋氏,外麵還有一個韋氏,是他的侄女輩,孫女輩。再說的近一點,是他侄媳。”
“國舅的嫡母,北魏襄陽公主,他家中還有宇文氏的夫人。”
“還有……”
崔君肅正在這裏算竇樂的家族、親戚、輩份的時候,鄭元璹急了:“你才是胡扯呢,你有沒有想過,若是秦王與突利小可汗結為兄弟,後果有多嚴重。”
“這……”
“別這個那個的。”
鄭元璹有點急的說話都不利落了。
李襲誌輕輕一拍大腿:“是了,大不利。”
所有人反應過來了,確實是大不利。
崔君肅也明白了:“沒錯,東宮偏文、秦王偏武……”
什麽偏文、偏武,都是表麵上的說辭,實際就是東宮的背後就是五姓七望,大世家。秦王府的背後,多是新貴族、軍事貴族。
這麽明顯的利益衝突,怎麽可能把這種好事讓李世民拿了去。
六百裏加急。
鄭元璹寫信送到長安,東宮太子妃鄭氏,趕緊在東宮配合。
崔君肅寫信到北恒城,讓東宮太子李建成,放下一切不必要的事情,火速趕往幽州,十萬火急。
就是與國舅竇樂已經關係極好,相互幫助、各種配合的太原王氏,也加急派人回晉陽,派族人助太子李建成盡快趕到幽州來。
王聃看來,國舅居中,兩個侄子的事情呢,無論是和,或是鬥,國舅都是旁觀者。
話說竇樂這邊。
回到家中,竇樂感覺有詐,可又說不出來什麽地方有詐。
褚亮不在這裏,在幽州處理公務。
李靖帶兵去打仗了。
其他人,不合適商量這種事情。
坐在小院品著茶,看到韋珪與韋纖芸聊的很開心,竇樂隨口問了一句:“話說,突利小可汗是頡利的侄子,他見了我,可以施平輩禮嗎?”
坐的近的燕夏很平淡的說了一句:“他若依平輩對郎君,郎君發檄文,大軍壓境,頡利大可汗都得上門來說一句,他們失禮了。”
竇樂把鄭元璹那套理論搬出來了。
講完後:“我感覺,這老頭心眼可壞了,肯定在忽悠我,欺負我分不清這複雜的禮法。”
李藝跟在一旁:“國舅,兩千人,根本擋不住高句麗的兵馬,最多十天時間,高句麗就會派兵馬過來。”
李藝給竇樂描述著形勢:“國舅,往北有一處狹長地帶,隻有十八裏寬,兩邊都是海。再往北,就是高句麗重堡,大黑山要塞。縱然在這裏有數萬兵馬,也不可能從這裏北上攻打高句麗。”
竇樂沒接話,隻是站在山中看著遠方。
李藝沒再勸。
他對兵法有自信。
但竇樂威名在外,他在等竇樂親自講解。
又過了一會,山營的一位隊正跑到了竇樂麵前,將一塊狗頭金雙手捧到了竇樂麵前。
竇樂接過看了看,然後遞給了李藝。
竇樂說道:“高開道招募的數百人,收為養子,事實上是他的護衛。這些人放在幽州,我不放心。殺了,他們也算是勇猛之人。我想給他們一個機會。”
“這裏有金礦,有金礦就代表會有錢。前隋遺留在高句麗的人,少說也有萬人。我是這麽想的,找個合適的人冒充高開道,然後留在這裏。若是主動投靠,高句麗會殺光他們。”
李藝認同這話。
竇樂接著說:“我要的是,兩千人,最多三千人,在沒有火器,沒有唐軍精鋼裝備,隻有前隋軍械的情況下,給予大黑山要塞必要的壓力,也就是說,打的他們不得不來招降咱們的假高開道。”
“而後,前隋的那些人被送到這裏。在這裏釘下來,吸引高句麗的目光,我才有辦法對建安城下手。”
李藝想了好一會,感覺腦袋一陣陣發疼。
因為,幾千人對於高句麗大黑山要塞而言,根本算不上威脅,若是距險地而守,他倒有信心擋住高句麗數萬兵馬,再多也有壓力。
竇樂也沒再多停留。
“回。”
從老鐵山這邊的海邊,到萊州是二百裏。
到幽州海邊,是六百裏。
到樂亭,四百裏。
從補給的角度來考慮,這些人給養不是問題,若是守不住,想撤退的話,十五條大船就能把人接完,前隋的那點軍械,也不值得搬回來,竇樂看不上。
竇樂回到萊州,很巧,李世民到了。
見到李世民,竇樂可是開心極了:“二郎,可是把你給盼來了。”
李世民心說,自己從長安城出發的時候,父皇並沒有說舅舅要自己過來。
可沒等李世民繼續想呢,竇樂就說道:“二郎,我有一計。隻有你能辦到,你能不能去找突利小可汗結拜個兄弟什麽的,反正拉近一點關係。”
“這!”李世民剛到,連口水都沒喝呢,聽到這事,腦袋還有點轉不過來。
“先歇歇!”竇樂又趕緊請李世民到宅子,先洗漱,然後準備洗塵宴。
把李世民安置好,竇樂心說,自己怎麽就忘記了,李世民在自己的時空,和突利小可汗就是結義兄弟。
趕緊著。
找老頭們去討論一下。
竇樂呢,把這個想法給幾個老頭一講。
鄭元璹就說了:“國舅呀,這事你糊塗,欠考慮。”
竇樂:“鄭兄,請明言。”
鄭元璹:“國舅府有位阿史那夫人,與突利小可汗是兄妹,對吧。如果秦王殿下再與突厥的突利小可汗結義,那麽依禮法,也就是國舅府阿史那夫人的兄長,沒錯吧。”
這麽一算,好像……
沒錯。
“不合適,不過,國舅這個想法確實沒錯,不如容我們想一想,先把這個輩份的問題搞清楚,再商議細節。”
“禮,天下之本。”
鄭元璹開始了長篇大論,竇樂聽的雲裏霧裏。
不過呢,倒也是感覺說的好像很有道理的樣子。
說到最後,鄭元璹作出了結論:“國舅這個法子,極好。但具體如何操作,容我等商議,總之也不是急於一天。”
“噢,恩。”
竇樂信了。
可竇樂前腳出門,屋內崔君肅就說了:“你滿嘴胡扯,若依這一套,國舅與隋煬帝是同輩,他家裏大韋氏、小韋氏,外麵還有一個韋氏,是他的侄女輩,孫女輩。再說的近一點,是他侄媳。”
“國舅的嫡母,北魏襄陽公主,他家中還有宇文氏的夫人。”
“還有……”
崔君肅正在這裏算竇樂的家族、親戚、輩份的時候,鄭元璹急了:“你才是胡扯呢,你有沒有想過,若是秦王與突利小可汗結為兄弟,後果有多嚴重。”
“這……”
“別這個那個的。”
鄭元璹有點急的說話都不利落了。
李襲誌輕輕一拍大腿:“是了,大不利。”
所有人反應過來了,確實是大不利。
崔君肅也明白了:“沒錯,東宮偏文、秦王偏武……”
什麽偏文、偏武,都是表麵上的說辭,實際就是東宮的背後就是五姓七望,大世家。秦王府的背後,多是新貴族、軍事貴族。
這麽明顯的利益衝突,怎麽可能把這種好事讓李世民拿了去。
六百裏加急。
鄭元璹寫信送到長安,東宮太子妃鄭氏,趕緊在東宮配合。
崔君肅寫信到北恒城,讓東宮太子李建成,放下一切不必要的事情,火速趕往幽州,十萬火急。
就是與國舅竇樂已經關係極好,相互幫助、各種配合的太原王氏,也加急派人回晉陽,派族人助太子李建成盡快趕到幽州來。
王聃看來,國舅居中,兩個侄子的事情呢,無論是和,或是鬥,國舅都是旁觀者。
話說竇樂這邊。
回到家中,竇樂感覺有詐,可又說不出來什麽地方有詐。
褚亮不在這裏,在幽州處理公務。
李靖帶兵去打仗了。
其他人,不合適商量這種事情。
坐在小院品著茶,看到韋珪與韋纖芸聊的很開心,竇樂隨口問了一句:“話說,突利小可汗是頡利的侄子,他見了我,可以施平輩禮嗎?”
坐的近的燕夏很平淡的說了一句:“他若依平輩對郎君,郎君發檄文,大軍壓境,頡利大可汗都得上門來說一句,他們失禮了。”
竇樂把鄭元璹那套理論搬出來了。
講完後:“我感覺,這老頭心眼可壞了,肯定在忽悠我,欺負我分不清這複雜的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