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陳府小姐一事就此翻了篇章,但裴羽還是被罰著在祠堂思過半月。
當他出祠堂的時候,便看到了在門口靜候的李岸,他隻是淡淡地瞟了李岸一眼,便徑自走開,朝著自己的房間走去。李岸自知理虧,沒敢出聲,安靜地跟在他身後。
裴羽在心中默數:1,2,3。剛數到3,李岸便跑上前拉住了他的袖子。裴羽在心裏默默歎了口氣,停下了腳步。他等著李岸開口,但等了會,李岸並未開口。他轉過身,麵對李岸,他想了想對麵前的人說道:“李兄,這次算我最後一次幫你,以後你的事再與我無關。”說完便將袖子上的手扯開,轉身,離開。
他知道,李岸這次不會再跟著他。他也知道這樣對李岸有些殘忍,但再這樣下去,他……他自己身上還有一大堆問題,而且屢次幫助李岸,他總是免不了去祠堂反省。他希望這是個契機,能讓李岸有所收斂。他不想再看見父親失望的眼神,不想讓母親夾在其中為難,畢竟,就算再不情願,他是因為她而存在的。
理了理思緒,他加快了腳步,回到了自己房間。李岸在長廊上站了會,望著李岸離去的方向,他第一次反思自己是否真的做錯了。想不通,他撓了撓頭,也離開了裴府。
但不要以為他就此就不會來麻煩裴羽了。如果不來找裴羽,他就不是李岸了。
所以,當幾天後,李岸陪著母親出門去廟會的時候,不出意外的在門口碰到了李岸。如果不是手上攙扶著母親,裴羽可能會再次以手撫額。隻能當作沒看見他,坐上了自己的馬車。
他們此行去逛的廟會是南國最負盛名的廟會,一年一度。所以自然是熱鬧非凡的。這個時候各種小商販都在相國寺的門前擺攤設點,賣著各式各樣的物品。無論是南國本土的各種吃食、小玩意,還是來自鄰國的奇珍異品,在這為期三天的廟會上都足以使人眼花繚亂。
但裴羽此行陪母親出來不是為了逛這個廟會,他們此行是為了禮佛。趙氏是個虔誠的佛教信徒。每年的這個時候也是相國寺為佛祖慶生的日子。諸多善男信女都會不遠萬裏來到這,一瞻寺中釋伽牟尼像的尊容,同時也向佛祖傳達自己虔誠的敬意。當然最重要的是請求佛祖保佑自己萬事如意,所求的事情能夠實現自然是最好的。
裴羽自然是不信這個的,他每次看著這含笑的佛祖總是覺得十分虛假。如果佛祖真的靈驗,那為何沒有聽到他過去的聲聲祈求。如果佛祖有靈,世間怎麽會有那麽多不公與不平。如果佛祖真的可曾聽到他的祈求,他如今就不會站在這裏,他該離去的。可為了身旁的趙氏,他不能。為了那所謂的綱常,他需頂著這個身份,恭敬地站在這,看著那麵容含笑的佛像。
照例是三跪九叩,照例是要到後處的禪房與住持會麵。在陪著趙氏來到禪房時,裴羽便找了個借口走開了。想來那位住持的說辭與去年也是相差無幾的,他已經聽了許多年了。自他記事起,每年都會有這麽一出,著實沒有那興趣去聆聽。他寧願去後山看看那些花花草草,去年此處又引進了幾隻可愛的猴子,不知它們可否安頓下來。他之前一直想來看看的,奈何一直沒機會。
這麽想著,不覺加快了步伐。身後跟著一人,不用回頭,僅憑那腳步聲,他知道,是李岸。他暫時不想理會李岸,腳步便加快了。成功甩開李岸後,他信步向山的深處走去。這裏的樹木更加青翠幽深。陽光透過繁茂的枝葉灑下來,在地上形成諸多斑駁的光影。伴隨著清風而來的是陣陣鳥鳴,還有幾聲較尖銳的鳴叫,貌似,是那幾隻小猴子。
隨著那鳴叫,他追尋著那幾隻小猴子的身影。但一直跟了很久,都沒有看見。想來小猴子已經在這片樹林裏棲居的很好了,也許說是如魚得水也不為過。再次抬了抬頭,看著頭頂的那些青翠,他笑了。
他很少笑,似這般欣悅的微笑更是少見。其實這笑不仔細觀察的話是不會發現的,隻有看著那眼睛,才會意識到他在笑啊。含笑的眼睛能透露出很多東西,尤其是對於不經常笑的人而言。他的笑能給人一種春風拂麵的感覺,若有幸見著了,你會覺得溫暖本該是這樣的。
所以,當另一位在樹上小憩的公子初初看見這笑的時候,不由得呆住了。他就這樣靜靜地盯著那裴羽,盯著他那含笑的眼。這樣的美景不該被打擾的。
裴羽回過神來,便敏感的意識到有人在看著他。環視了一圈,並未發現有人。他搖了搖頭,便轉身準備離去,似乎也待了夠久了,想來趙氏和那住持應該談完了。甫一轉身,一張笑臉就映入了他的眼中。他警覺地向後退了幾步。那位公子貌似絲毫不為他的動作而影響,反而笑盈盈的開口說道:“抱歉打擾到你。在下王琛,不知公子貴姓?”裴羽理都沒理他,徑自繞開他走開了。
王琛摸了摸自己的鼻子,貌似惹到了這位公子。前一刻還含笑的人此刻已是滿臉冷漠,拒人於無形之中。其實他並無冒犯之意,隻是覺得裴羽笑起來別有一番風采,誠心的想與他結識。在意識到裴羽有離去的打算後便立刻從樹上跳了下來,不想錯過這個難得的機會。但,很明顯碰到了釘子。望著裴羽越走越遠直至消失的身影,他笑了笑,回頭看了看剛剛裴羽所看的綠葉。他在這裏躺了這麽久,還是第一次見到會衝著這些綠葉微笑的人,而且笑起來還這麽,怎麽說,歡悅?迷人?連他都不自主的被吸引了。
然而,故事正是由這笑開始的。紅塵中的那些事,誰又說的準呢?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當他出祠堂的時候,便看到了在門口靜候的李岸,他隻是淡淡地瞟了李岸一眼,便徑自走開,朝著自己的房間走去。李岸自知理虧,沒敢出聲,安靜地跟在他身後。
裴羽在心中默數:1,2,3。剛數到3,李岸便跑上前拉住了他的袖子。裴羽在心裏默默歎了口氣,停下了腳步。他等著李岸開口,但等了會,李岸並未開口。他轉過身,麵對李岸,他想了想對麵前的人說道:“李兄,這次算我最後一次幫你,以後你的事再與我無關。”說完便將袖子上的手扯開,轉身,離開。
他知道,李岸這次不會再跟著他。他也知道這樣對李岸有些殘忍,但再這樣下去,他……他自己身上還有一大堆問題,而且屢次幫助李岸,他總是免不了去祠堂反省。他希望這是個契機,能讓李岸有所收斂。他不想再看見父親失望的眼神,不想讓母親夾在其中為難,畢竟,就算再不情願,他是因為她而存在的。
理了理思緒,他加快了腳步,回到了自己房間。李岸在長廊上站了會,望著李岸離去的方向,他第一次反思自己是否真的做錯了。想不通,他撓了撓頭,也離開了裴府。
但不要以為他就此就不會來麻煩裴羽了。如果不來找裴羽,他就不是李岸了。
所以,當幾天後,李岸陪著母親出門去廟會的時候,不出意外的在門口碰到了李岸。如果不是手上攙扶著母親,裴羽可能會再次以手撫額。隻能當作沒看見他,坐上了自己的馬車。
他們此行去逛的廟會是南國最負盛名的廟會,一年一度。所以自然是熱鬧非凡的。這個時候各種小商販都在相國寺的門前擺攤設點,賣著各式各樣的物品。無論是南國本土的各種吃食、小玩意,還是來自鄰國的奇珍異品,在這為期三天的廟會上都足以使人眼花繚亂。
但裴羽此行陪母親出來不是為了逛這個廟會,他們此行是為了禮佛。趙氏是個虔誠的佛教信徒。每年的這個時候也是相國寺為佛祖慶生的日子。諸多善男信女都會不遠萬裏來到這,一瞻寺中釋伽牟尼像的尊容,同時也向佛祖傳達自己虔誠的敬意。當然最重要的是請求佛祖保佑自己萬事如意,所求的事情能夠實現自然是最好的。
裴羽自然是不信這個的,他每次看著這含笑的佛祖總是覺得十分虛假。如果佛祖真的靈驗,那為何沒有聽到他過去的聲聲祈求。如果佛祖有靈,世間怎麽會有那麽多不公與不平。如果佛祖真的可曾聽到他的祈求,他如今就不會站在這裏,他該離去的。可為了身旁的趙氏,他不能。為了那所謂的綱常,他需頂著這個身份,恭敬地站在這,看著那麵容含笑的佛像。
照例是三跪九叩,照例是要到後處的禪房與住持會麵。在陪著趙氏來到禪房時,裴羽便找了個借口走開了。想來那位住持的說辭與去年也是相差無幾的,他已經聽了許多年了。自他記事起,每年都會有這麽一出,著實沒有那興趣去聆聽。他寧願去後山看看那些花花草草,去年此處又引進了幾隻可愛的猴子,不知它們可否安頓下來。他之前一直想來看看的,奈何一直沒機會。
這麽想著,不覺加快了步伐。身後跟著一人,不用回頭,僅憑那腳步聲,他知道,是李岸。他暫時不想理會李岸,腳步便加快了。成功甩開李岸後,他信步向山的深處走去。這裏的樹木更加青翠幽深。陽光透過繁茂的枝葉灑下來,在地上形成諸多斑駁的光影。伴隨著清風而來的是陣陣鳥鳴,還有幾聲較尖銳的鳴叫,貌似,是那幾隻小猴子。
隨著那鳴叫,他追尋著那幾隻小猴子的身影。但一直跟了很久,都沒有看見。想來小猴子已經在這片樹林裏棲居的很好了,也許說是如魚得水也不為過。再次抬了抬頭,看著頭頂的那些青翠,他笑了。
他很少笑,似這般欣悅的微笑更是少見。其實這笑不仔細觀察的話是不會發現的,隻有看著那眼睛,才會意識到他在笑啊。含笑的眼睛能透露出很多東西,尤其是對於不經常笑的人而言。他的笑能給人一種春風拂麵的感覺,若有幸見著了,你會覺得溫暖本該是這樣的。
所以,當另一位在樹上小憩的公子初初看見這笑的時候,不由得呆住了。他就這樣靜靜地盯著那裴羽,盯著他那含笑的眼。這樣的美景不該被打擾的。
裴羽回過神來,便敏感的意識到有人在看著他。環視了一圈,並未發現有人。他搖了搖頭,便轉身準備離去,似乎也待了夠久了,想來趙氏和那住持應該談完了。甫一轉身,一張笑臉就映入了他的眼中。他警覺地向後退了幾步。那位公子貌似絲毫不為他的動作而影響,反而笑盈盈的開口說道:“抱歉打擾到你。在下王琛,不知公子貴姓?”裴羽理都沒理他,徑自繞開他走開了。
王琛摸了摸自己的鼻子,貌似惹到了這位公子。前一刻還含笑的人此刻已是滿臉冷漠,拒人於無形之中。其實他並無冒犯之意,隻是覺得裴羽笑起來別有一番風采,誠心的想與他結識。在意識到裴羽有離去的打算後便立刻從樹上跳了下來,不想錯過這個難得的機會。但,很明顯碰到了釘子。望著裴羽越走越遠直至消失的身影,他笑了笑,回頭看了看剛剛裴羽所看的綠葉。他在這裏躺了這麽久,還是第一次見到會衝著這些綠葉微笑的人,而且笑起來還這麽,怎麽說,歡悅?迷人?連他都不自主的被吸引了。
然而,故事正是由這笑開始的。紅塵中的那些事,誰又說的準呢?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