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躍見到裴羽來了,便吩咐其他人自行訓練,他則邁步朝裴羽走去。
等兩人碰麵了孫躍發現,裴羽這臉色似乎有點異常,似乎帶著點找麻煩的感覺?他先發製敵,笑著和裴羽打招呼:“阿羽,你今天來的挺早呀,是不是把北國的使者送走了?”
裴羽點了點頭。孫躍接下來開始發揮他的十八般嘴皮子功夫,天南海北各種胡扯。因為他意識到了,不能讓裴羽開口,不然他很可能就慘了。
裴羽也沒想真的找他算賬。隻是,看著孫躍這樣覺得也許給他一個“教訓”也是不錯的選擇。這人,最是喜歡滿嘴跑火車,指不定下次能從他嘴裏再傳出什麽離奇的消息來。
所以她也就一直聽著孫躍講,時不時點個頭表示自己在聽什麽的。過了一會兒,孫躍說不下去了,他覺得還是直接問裴羽發生了什麽比較痛快。現在這樣,跟淩遲一樣,太磨人了。就算裴羽真的是因為被那北國公主拋棄了,心裏難受,也不至於遷怒兄弟。
裴羽見孫躍確實是到極點了,也就沒再繼續“為難”他,讓他繼續教士兵招式去了。稍後她會來排陣法。
孫躍領命,自然溜之大吉了。阿羽這個樣子真的有點嚇人,稍後他得去問問其他兄弟們,阿羽來之前去了哪。不然一直這麽被吊著,太嚇人了。
隻不過,他沒來得及去問其他人,裴羽也沒來得及排陣法,因為負責報信的士兵帶來了急報,東國和西國兩國同時向南國邊境陳兵了了。他們防守的邊境是南國和北國的交界處,這消息傳到時距離兩國陳兵已經過去了一天。
聽到緊急集合的戰鼓聲之後,訓練場的所有士兵自發集合,站成整齊的隊列,等待上麵發號施令。裴羽也第一時間跑到了議事軍帳,她到的同時,其他幾位將領也差不多到了。
王琛向一眾將領說了新傳來的急報,並開始和他們一起商量接下來的部署。眾將領經過緊急的討論,得出的大致結論是:出兵增援。
東國和西國這次是兩麵夾擊南國。他們之前一直按兵不動,這次忽然借口南國沒有向他們納貢而大肆出兵。這納貢的借口真的是子虛烏有。四國之間本就是各自為政,獨據一方的,平時禮節性的往來,何來納貢一說。
除了幾個月前戰敗於北國,不得不向其納貢,對於其餘兩國,南國沒有義務,也沒有必要納所謂的貢。但是,他們既然提的出這麽無恥的理由,自然可以更無恥的出兵。現在已經不是納貢的問題了,是他們想獅子大開口,獲得更多好處。
雖說各國之間的邊境不時也會有小型的衝突,隔個幾年也會來一兩場大戰,互相占領對方的領地。比如十年前,南國的先帝就向北國發難,取得了對方的十座城池。這場大戰也一直被後世的人所詬病,因為南國師出無由。但從來沒有過這種兩國同時發難的先例……
南國朝廷是如何反應的,他們尚且不知,但是作為南國的軍隊,他們要有所行動了。需要先準備起來,隨時準備行軍。緊急時刻,如果等不來上麵的調令,可自發行動。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何況是此等危急時刻。
雖然眾將領得出了統一的意見,要出兵增援。可是,出多少兵,出哪些兵,什麽時候出都是問題。這個還需要討論。而且,他們現在駐守的邊關,也需要留下足夠的士兵防守,誰也不敢保證北國會不會也來插一腳。這個就更需要討論了。
一時間,整個議事軍帳內的氣氛十分凝重。看著桌上的地圖,每一個人都深感這將是一場百年難遇的大戰,或者說是場災難。如果真的打起來,那麽南國將成為人間煉獄。
且不說南國軍隊有沒有能力抵擋得住兩國的來犯,單就戰爭本身而言,這是發生在南國疆土上的。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百姓們必然會遭殃。這是所有人都不願意看到的情況。
一眾將領經過激烈的爭論之後,暫定蒼龍三個營,白虎三個營和玄武一營、二營待命,隨時準備開拔。至於玄武三營,則和原來戍守在這裏的士兵們一起,繼續戍守。至於什麽時候出兵,則需要再商議,最後由王琛下令指示。
眾將領領命便下去準備了,他們需要去告訴士兵們,做好行軍的準備。之後再次商議具體的部署情況。
眾士兵自集結完之後,便一直在等待上麵的指示。對他們來說,此次集結肯定是有什麽大事發生了。這種戰鼓聲上次聽到還是在第一軍營的時候,而當時是因為北國來犯,這次不知是哪國又來犯了。南國,這一年真的是多事的一年。
等到將領們開完緊急會議,來向他們說明情況的時候,眾士兵一片嘩然。他們無一人預料到,這次居然會是兩國同時進犯。但每個士兵在嘩然的同時,都站的筆直,等候命令。
他們是軍人,從入伍的那一天起,便明白自己的責任與使命。即使敵人再多,再強,戰役再艱難,都要硬著頭皮上。雖然他們中存在著不和諧的因子,雖然軍隊的上層存在諸多問題,但這一切都無法抹殺,他們那顆跳動著的赤誠的心。
聽到副將的命令後,眾士兵便下去收拾行李,為開拔做準備。不用開拔的士兵則回到原來的位置,繼續做自己的事情。他們雖然不用遠行,但仍需打起十二萬分精神,這裏的情況也不容樂觀。
裴羽決定先去和胡老頭兒道個別。雖然胡老頭兒最近越來越不待見她了,每次去必然有很多怨言和指責。其實當初胡老頭兒勸她爭取這個位置的時候,就已經料想到了後來的情況,隻是老人家嘛,不能講道理的,聽著他的訓就好,順著就好。
她如果這次開拔奔赴戰場了的話,很難說能否活著再回來見胡老頭兒,畢竟對方來勢洶洶。而且戰場上,刀劍無眼,誰又說的準下一秒會發生什麽。所以,去向胡老頭兒告別非常有必要。老頭兒可是她的一個親人呐,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有些人的想法似乎和她的一致,所以,她前腳剛邁入胡老頭兒所在的軍醫處的大門,後腳那人也走了進去。兩人都沒想到會在胡老頭兒的門前再次碰到,一時無話。反倒是胡老頭兒出門看到了他倆,來了句:“你倆在這罰站嗎,進來。”
------題外話------
那人是誰,不言而喻(●?●)
等兩人碰麵了孫躍發現,裴羽這臉色似乎有點異常,似乎帶著點找麻煩的感覺?他先發製敵,笑著和裴羽打招呼:“阿羽,你今天來的挺早呀,是不是把北國的使者送走了?”
裴羽點了點頭。孫躍接下來開始發揮他的十八般嘴皮子功夫,天南海北各種胡扯。因為他意識到了,不能讓裴羽開口,不然他很可能就慘了。
裴羽也沒想真的找他算賬。隻是,看著孫躍這樣覺得也許給他一個“教訓”也是不錯的選擇。這人,最是喜歡滿嘴跑火車,指不定下次能從他嘴裏再傳出什麽離奇的消息來。
所以她也就一直聽著孫躍講,時不時點個頭表示自己在聽什麽的。過了一會兒,孫躍說不下去了,他覺得還是直接問裴羽發生了什麽比較痛快。現在這樣,跟淩遲一樣,太磨人了。就算裴羽真的是因為被那北國公主拋棄了,心裏難受,也不至於遷怒兄弟。
裴羽見孫躍確實是到極點了,也就沒再繼續“為難”他,讓他繼續教士兵招式去了。稍後她會來排陣法。
孫躍領命,自然溜之大吉了。阿羽這個樣子真的有點嚇人,稍後他得去問問其他兄弟們,阿羽來之前去了哪。不然一直這麽被吊著,太嚇人了。
隻不過,他沒來得及去問其他人,裴羽也沒來得及排陣法,因為負責報信的士兵帶來了急報,東國和西國兩國同時向南國邊境陳兵了了。他們防守的邊境是南國和北國的交界處,這消息傳到時距離兩國陳兵已經過去了一天。
聽到緊急集合的戰鼓聲之後,訓練場的所有士兵自發集合,站成整齊的隊列,等待上麵發號施令。裴羽也第一時間跑到了議事軍帳,她到的同時,其他幾位將領也差不多到了。
王琛向一眾將領說了新傳來的急報,並開始和他們一起商量接下來的部署。眾將領經過緊急的討論,得出的大致結論是:出兵增援。
東國和西國這次是兩麵夾擊南國。他們之前一直按兵不動,這次忽然借口南國沒有向他們納貢而大肆出兵。這納貢的借口真的是子虛烏有。四國之間本就是各自為政,獨據一方的,平時禮節性的往來,何來納貢一說。
除了幾個月前戰敗於北國,不得不向其納貢,對於其餘兩國,南國沒有義務,也沒有必要納所謂的貢。但是,他們既然提的出這麽無恥的理由,自然可以更無恥的出兵。現在已經不是納貢的問題了,是他們想獅子大開口,獲得更多好處。
雖說各國之間的邊境不時也會有小型的衝突,隔個幾年也會來一兩場大戰,互相占領對方的領地。比如十年前,南國的先帝就向北國發難,取得了對方的十座城池。這場大戰也一直被後世的人所詬病,因為南國師出無由。但從來沒有過這種兩國同時發難的先例……
南國朝廷是如何反應的,他們尚且不知,但是作為南國的軍隊,他們要有所行動了。需要先準備起來,隨時準備行軍。緊急時刻,如果等不來上麵的調令,可自發行動。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何況是此等危急時刻。
雖然眾將領得出了統一的意見,要出兵增援。可是,出多少兵,出哪些兵,什麽時候出都是問題。這個還需要討論。而且,他們現在駐守的邊關,也需要留下足夠的士兵防守,誰也不敢保證北國會不會也來插一腳。這個就更需要討論了。
一時間,整個議事軍帳內的氣氛十分凝重。看著桌上的地圖,每一個人都深感這將是一場百年難遇的大戰,或者說是場災難。如果真的打起來,那麽南國將成為人間煉獄。
且不說南國軍隊有沒有能力抵擋得住兩國的來犯,單就戰爭本身而言,這是發生在南國疆土上的。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百姓們必然會遭殃。這是所有人都不願意看到的情況。
一眾將領經過激烈的爭論之後,暫定蒼龍三個營,白虎三個營和玄武一營、二營待命,隨時準備開拔。至於玄武三營,則和原來戍守在這裏的士兵們一起,繼續戍守。至於什麽時候出兵,則需要再商議,最後由王琛下令指示。
眾將領領命便下去準備了,他們需要去告訴士兵們,做好行軍的準備。之後再次商議具體的部署情況。
眾士兵自集結完之後,便一直在等待上麵的指示。對他們來說,此次集結肯定是有什麽大事發生了。這種戰鼓聲上次聽到還是在第一軍營的時候,而當時是因為北國來犯,這次不知是哪國又來犯了。南國,這一年真的是多事的一年。
等到將領們開完緊急會議,來向他們說明情況的時候,眾士兵一片嘩然。他們無一人預料到,這次居然會是兩國同時進犯。但每個士兵在嘩然的同時,都站的筆直,等候命令。
他們是軍人,從入伍的那一天起,便明白自己的責任與使命。即使敵人再多,再強,戰役再艱難,都要硬著頭皮上。雖然他們中存在著不和諧的因子,雖然軍隊的上層存在諸多問題,但這一切都無法抹殺,他們那顆跳動著的赤誠的心。
聽到副將的命令後,眾士兵便下去收拾行李,為開拔做準備。不用開拔的士兵則回到原來的位置,繼續做自己的事情。他們雖然不用遠行,但仍需打起十二萬分精神,這裏的情況也不容樂觀。
裴羽決定先去和胡老頭兒道個別。雖然胡老頭兒最近越來越不待見她了,每次去必然有很多怨言和指責。其實當初胡老頭兒勸她爭取這個位置的時候,就已經料想到了後來的情況,隻是老人家嘛,不能講道理的,聽著他的訓就好,順著就好。
她如果這次開拔奔赴戰場了的話,很難說能否活著再回來見胡老頭兒,畢竟對方來勢洶洶。而且戰場上,刀劍無眼,誰又說的準下一秒會發生什麽。所以,去向胡老頭兒告別非常有必要。老頭兒可是她的一個親人呐,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有些人的想法似乎和她的一致,所以,她前腳剛邁入胡老頭兒所在的軍醫處的大門,後腳那人也走了進去。兩人都沒想到會在胡老頭兒的門前再次碰到,一時無話。反倒是胡老頭兒出門看到了他倆,來了句:“你倆在這罰站嗎,進來。”
------題外話------
那人是誰,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