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與出兵相關的問題都已經解決了,眾士兵和將領也已經整理好,隨時都可以出兵,開赴戰場。現在要等的就是朝廷的調兵令了。
隻是,眾人左等右等,沒有等來那道所謂的調兵令,反而等來了南國朝廷和東、西兩國議和的消息。這消息由一個王琛的眼線傳回來的。其他士兵暫時不知,隻有將領們知道。
消息傳來的第一時間,王琛就已經召開了緊急會議。一眾將領麵對這樣一紙消息,不知該作何反應。該慶幸自己不用上戰場去送死嗎?還是該恥辱於南國朝廷這樣苟且的行徑?
南國本就是被挑釁的一方,本該出兵迎敵的。可是,這戰還沒有打起來,南國就率先認輸了。說的好聽是議和,說的難聽叫賣國。這樣的議和,除了滿足對方無恥的要求,還能拿什麽阻止他們的入侵。
於武在一臉凝重地看完那消息後,直接開始破口大罵了:“他奶奶的,朝廷那幫老匹夫這是想把南國拱手送人是吧!這戰還沒打起來,就一個個怕死地要去議和!我看這皇家離覆滅也不久了……”
他旁邊一個副將及時拉住了他,阻止他繼續說些可以算得上是大逆不道的話。其實他說的,話糙理不糙,確實是這個理。其它人也心知肚明,整個軍帳又陷入了一片岑寂。
打破這沉默的是另一紙消息的傳來。這消息是快馬加鞭送來的。這則消息的內容是,南國和東、西兩國議和失敗。那兩國已經聲明不日將正式進攻南國。隻是具體何時出兵尚且不知。
原來,在得知兩國陳兵邊境的時候,南國皇帝就緊急召集諸大臣來商議這件事。經過激烈的討論,諸大臣很明顯是分成了兩方。一方主戰,一方主和。主戰方以裴大將軍為首,主和方以王丞相為首。雙方吵了整整一天,誰也沒有說服誰。
最後還是皇帝出麵,暫時結束了這場爭吵。皇帝的一番話,明顯也是偏向於主和方的。王丞相抓住這個關鍵點,直接質疑裴大將軍,如果真的打起來,他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保證取勝嗎?
裴大將軍自然不敢作出這種保證。舉國上下,別說是他,沒有任何一個人敢做這種保證。王丞相步步緊逼,最後說的裴大將軍無言以對。所以便有了第二日的議和。
隻是,這議和明顯是失敗的。東國尚且還算‘“友好”,隻是提出要南國年年向他們納貢,而西國直接提出除了納貢之外,還要南國和西國交界處的五座城池。
他們這要求一提出,南國朝野上下都震驚了。這西國還真是獅子大開口,敢提出此等要求。王丞相自知理虧,他本以為議和頂多就是付出一些小代價,沒想到對方會提出這種要求。在其他人爭議時,他沒有再發聲。這個時候,不發聲比較保險。其他人又是一番激烈的爭論,最後主戰的聲音超過了主和的聲音。
如果說,之前那些主和的人是抱著明哲保身的想法,不願受戰爭的牽連的話,那麽此刻他們中的一些人的想法有了質的變化。西國簡直是欺人太甚,這是要讓南國在四國無立足之地。如果他們真的答應這樣的要求,那麽,南國離亡國就真的不遠了。
這個時候,有遠見的人都站出來主戰了。有些膽小的大臣舉棋不定,不知道該和還是該戰。這個時候本該出來主持大局的皇帝也沒有發聲,隻是端坐在那高位上,聽著下麵大臣的爭論。
說到這個皇帝,可以說是曆任南國君主中最沒有魄力的一個。這個在大事的決議上最為明顯。他總是習慣於聽從王丞相的意見。所以,王丞相反倒是全南國最有權勢的人。隻不過,後來崛起了裴大將軍,分散他手中的兵權。兩人便形成敵對的力量。不過,現在王丞相手中也有了一部分兵力。總的來說,皇帝的話語權沒有王丞相的大。現在王丞相不說話了,那皇帝也沒什麽好說的。
眾大臣爭到最後,也沒有得出解決辦法。雖然主戰的人多,可是王丞相和皇帝都沒有說話,他們並不能做決定。一個屬於主戰方的大臣收到裴大將軍的示意後,直接開口詢問王丞相:“敢問丞相,您現在怎麽看待這個問題。”
王丞相作為一隻老謀深算的狐狸,知道再次議和是沒希望了,這戰現在不打也得打。他看了看臉上帶著得意之色的裴大將軍,覺得這也不失為一個好機會。
既然現在有人把問題拋給了他,那就順著他的話說下去。他是這麽回答的:“啟奏陛下,微臣之前判斷失誤,險些鑄成大禍,臣知罪。現在臣支持出兵。”
主戰方的人聽到他這話,都有些吃驚,王丞相這見風使舵的本領果然是名不虛傳。他們還沒來得及互相交流眼神,便聽到了王丞相接下去說的話:“微臣認為,此次出兵的最佳將領人選非裴大將軍莫屬,之前與北國的交戰如果有裴大將軍坐鎮,想來也不會輸的那麽慘烈。”
裴大將軍一方的人聽到這話,立刻便有人做出了反應,想開口反駁王丞相的話。隻是被裴大將軍阻止了。裴勇自己也知道,之前的戰敗,他不可能免於無難。王狐狸一直在找機會,拿這件事來大做文章,這次可算是被他逮到了機會。
他正準備開口說出自己的想法。雖然知道是做徒勞功,但還是要爭取一下。就這樣被王狐狸一番話就給安排了,他還是膈應的很。而且,怎麽說都不應該他出麵,他是這個國家的司馬大將軍,早年的戰功已經讓他獲得了無上的榮譽,先帝曾下令他永遠不用親自帶兵作戰。隻不過,終究不是先帝的時代了……
不過,皇帝也沒給他機會。王丞相說完那番話後,皇帝讚同地點了點頭,並直接任命裴大將軍為此次出兵迎敵的主帥。不管這種任命是多麽的不合理,最後都一槌定音了。南國被迫應戰,裴大將軍被任命為主帥。
得出結果後,其他大臣都鬆了一口氣。兩虎相爭,他們不好得罪任何一方,現在看來還是王丞相更占上風。他們中的有些人開始考慮自己是不是該換個陣地站了,尤其是裴大將軍那一方的。不過,這些都不是當務之急了。現在最忙的是裴大將軍。
從朝廷回來之後,他便開始緊急調遣士兵。雖說之前議和暫時阻止了東、西兩國的進軍,可是現在談崩了,沒人能保證他們什麽時候動手。他之前也不是沒有準備。再怎麽說也是掌管兵權的大將軍,他不可能不做出應對的措施。隻是沒想到這次要由自己親自上陣。
將之前做好的部署吩咐人落實了下去,調兵令也發布了下去。就這樣,王琛一眾人在一天後拿到了調兵令。他們被派到應對西國的戰場。接到調令之後,各將領便帶著各自的士兵正式開拔,奔赴戰場。
------題外話------
小劇場:
王琛:阿羽,你要見到自己的父親了。
周青:將軍你怎麽知道?
王琛:我就是知道(得意?乛v乛?)
周青:……
隻是,眾人左等右等,沒有等來那道所謂的調兵令,反而等來了南國朝廷和東、西兩國議和的消息。這消息由一個王琛的眼線傳回來的。其他士兵暫時不知,隻有將領們知道。
消息傳來的第一時間,王琛就已經召開了緊急會議。一眾將領麵對這樣一紙消息,不知該作何反應。該慶幸自己不用上戰場去送死嗎?還是該恥辱於南國朝廷這樣苟且的行徑?
南國本就是被挑釁的一方,本該出兵迎敵的。可是,這戰還沒有打起來,南國就率先認輸了。說的好聽是議和,說的難聽叫賣國。這樣的議和,除了滿足對方無恥的要求,還能拿什麽阻止他們的入侵。
於武在一臉凝重地看完那消息後,直接開始破口大罵了:“他奶奶的,朝廷那幫老匹夫這是想把南國拱手送人是吧!這戰還沒打起來,就一個個怕死地要去議和!我看這皇家離覆滅也不久了……”
他旁邊一個副將及時拉住了他,阻止他繼續說些可以算得上是大逆不道的話。其實他說的,話糙理不糙,確實是這個理。其它人也心知肚明,整個軍帳又陷入了一片岑寂。
打破這沉默的是另一紙消息的傳來。這消息是快馬加鞭送來的。這則消息的內容是,南國和東、西兩國議和失敗。那兩國已經聲明不日將正式進攻南國。隻是具體何時出兵尚且不知。
原來,在得知兩國陳兵邊境的時候,南國皇帝就緊急召集諸大臣來商議這件事。經過激烈的討論,諸大臣很明顯是分成了兩方。一方主戰,一方主和。主戰方以裴大將軍為首,主和方以王丞相為首。雙方吵了整整一天,誰也沒有說服誰。
最後還是皇帝出麵,暫時結束了這場爭吵。皇帝的一番話,明顯也是偏向於主和方的。王丞相抓住這個關鍵點,直接質疑裴大將軍,如果真的打起來,他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保證取勝嗎?
裴大將軍自然不敢作出這種保證。舉國上下,別說是他,沒有任何一個人敢做這種保證。王丞相步步緊逼,最後說的裴大將軍無言以對。所以便有了第二日的議和。
隻是,這議和明顯是失敗的。東國尚且還算‘“友好”,隻是提出要南國年年向他們納貢,而西國直接提出除了納貢之外,還要南國和西國交界處的五座城池。
他們這要求一提出,南國朝野上下都震驚了。這西國還真是獅子大開口,敢提出此等要求。王丞相自知理虧,他本以為議和頂多就是付出一些小代價,沒想到對方會提出這種要求。在其他人爭議時,他沒有再發聲。這個時候,不發聲比較保險。其他人又是一番激烈的爭論,最後主戰的聲音超過了主和的聲音。
如果說,之前那些主和的人是抱著明哲保身的想法,不願受戰爭的牽連的話,那麽此刻他們中的一些人的想法有了質的變化。西國簡直是欺人太甚,這是要讓南國在四國無立足之地。如果他們真的答應這樣的要求,那麽,南國離亡國就真的不遠了。
這個時候,有遠見的人都站出來主戰了。有些膽小的大臣舉棋不定,不知道該和還是該戰。這個時候本該出來主持大局的皇帝也沒有發聲,隻是端坐在那高位上,聽著下麵大臣的爭論。
說到這個皇帝,可以說是曆任南國君主中最沒有魄力的一個。這個在大事的決議上最為明顯。他總是習慣於聽從王丞相的意見。所以,王丞相反倒是全南國最有權勢的人。隻不過,後來崛起了裴大將軍,分散他手中的兵權。兩人便形成敵對的力量。不過,現在王丞相手中也有了一部分兵力。總的來說,皇帝的話語權沒有王丞相的大。現在王丞相不說話了,那皇帝也沒什麽好說的。
眾大臣爭到最後,也沒有得出解決辦法。雖然主戰的人多,可是王丞相和皇帝都沒有說話,他們並不能做決定。一個屬於主戰方的大臣收到裴大將軍的示意後,直接開口詢問王丞相:“敢問丞相,您現在怎麽看待這個問題。”
王丞相作為一隻老謀深算的狐狸,知道再次議和是沒希望了,這戰現在不打也得打。他看了看臉上帶著得意之色的裴大將軍,覺得這也不失為一個好機會。
既然現在有人把問題拋給了他,那就順著他的話說下去。他是這麽回答的:“啟奏陛下,微臣之前判斷失誤,險些鑄成大禍,臣知罪。現在臣支持出兵。”
主戰方的人聽到他這話,都有些吃驚,王丞相這見風使舵的本領果然是名不虛傳。他們還沒來得及互相交流眼神,便聽到了王丞相接下去說的話:“微臣認為,此次出兵的最佳將領人選非裴大將軍莫屬,之前與北國的交戰如果有裴大將軍坐鎮,想來也不會輸的那麽慘烈。”
裴大將軍一方的人聽到這話,立刻便有人做出了反應,想開口反駁王丞相的話。隻是被裴大將軍阻止了。裴勇自己也知道,之前的戰敗,他不可能免於無難。王狐狸一直在找機會,拿這件事來大做文章,這次可算是被他逮到了機會。
他正準備開口說出自己的想法。雖然知道是做徒勞功,但還是要爭取一下。就這樣被王狐狸一番話就給安排了,他還是膈應的很。而且,怎麽說都不應該他出麵,他是這個國家的司馬大將軍,早年的戰功已經讓他獲得了無上的榮譽,先帝曾下令他永遠不用親自帶兵作戰。隻不過,終究不是先帝的時代了……
不過,皇帝也沒給他機會。王丞相說完那番話後,皇帝讚同地點了點頭,並直接任命裴大將軍為此次出兵迎敵的主帥。不管這種任命是多麽的不合理,最後都一槌定音了。南國被迫應戰,裴大將軍被任命為主帥。
得出結果後,其他大臣都鬆了一口氣。兩虎相爭,他們不好得罪任何一方,現在看來還是王丞相更占上風。他們中的有些人開始考慮自己是不是該換個陣地站了,尤其是裴大將軍那一方的。不過,這些都不是當務之急了。現在最忙的是裴大將軍。
從朝廷回來之後,他便開始緊急調遣士兵。雖說之前議和暫時阻止了東、西兩國的進軍,可是現在談崩了,沒人能保證他們什麽時候動手。他之前也不是沒有準備。再怎麽說也是掌管兵權的大將軍,他不可能不做出應對的措施。隻是沒想到這次要由自己親自上陣。
將之前做好的部署吩咐人落實了下去,調兵令也發布了下去。就這樣,王琛一眾人在一天後拿到了調兵令。他們被派到應對西國的戰場。接到調令之後,各將領便帶著各自的士兵正式開拔,奔赴戰場。
------題外話------
小劇場:
王琛:阿羽,你要見到自己的父親了。
周青:將軍你怎麽知道?
王琛:我就是知道(得意?乛v乛?)
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