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羽在藥房,一邊翻看著雲太醫留下的書籍,一邊等著李岸。總算在日暮十分,李岸來了。兩人便相約著去天香閣小聚。
到了天香閣,李岸便把招牌的各色菜都點了一番,還要了一壇酒,他嚷嚷著今天要和阿羽不醉不歸。酒和菜很快就悉數上齊了,兩人一邊吃著,一邊交流著分開以後個人的境遇。
李岸知道裴羽不愛說話,更不可能說些煽情肉麻的話了,所以多半都是他在說,間或表達一下對裴羽的思念。李岸這將近一年來的經曆也相當之精彩了。
自從默默地送走了裴羽之後,李岸便在家裏大睡特睡了幾天。他覺得心裏難受,可是又不知道該怎麽疏解。他覺得是自己害裴羽到了今天這步田地,覺得有愧。可是,沒人能告訴他該怎麽辦。
就這樣消沉了幾天。中途母親來勸解了他好幾次。她不知道發生了什麽,隻知道自己的兒子這幾天一直沒怎麽吃飯,還一直把自己鎖在屋裏。這讓她十分擔心。於是來勸了好幾次,但都沒有得到回應。
最後實在是擔心的急了,叫人直接把門踹開了。一進去,看到的是便是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李岸。李母擔心的直掉眼淚。她求著他多少吃一點東西,求著他走出去看看。不要再把自己囚禁在這屋裏了。
李岸對母親的話無動於衷,他沒有任何回應。
李母氣急之下,直接扇了她一巴掌。扇完那一巴掌,她直接愣在了原地。她居然打了自己兒子,打了自己一直捧在手心的寶貝。
自李岸出生,李母便親自操勞著他的一切事情,生怕他人虧待了他。這過於的溺愛雖不至於把李岸養成紈絝,可比紈絝也好不了多少。在她不知道的地方,李岸不知道做了多少好事。因為沒有涉及到人命,因為有人頂著,因此也沒有惹出什麽大事。
平時別說打他了,就連大聲斥責他都鮮少有過。這一巴掌,讓李母懊悔不已。她看了看李岸,又看了看自己顫抖的手。淚水奪眶而出,甚至還哭出了聲。
這哭聲終於讓李岸有了反應。他呆滯地靠近李母,把他摟進了自己懷裏。受著李母的影響,他的淚水也如決堤的洪水,傾斜而出。母子兩人就這般抱在一起,哭了個痛快。
李母有一句話點醒了李岸:兒啊,不管是因為什麽,隻要活著便有盼頭。
是啊,隻要活著。裴羽此去不見得就一定會殞沒。大錯已然鑄就,無法挽回。他現在這樣自暴自棄有什麽用呢?他要振作起來,他要為裴羽做點什麽。
阿羽喜歡什麽呢?“他”在意什麽呢?對,裴大姐。阿羽最在意的就是裴大姐了,他要多幫襯一下她。之前聽阿羽說過,裴大姐在夫家的處境不太好。暗地裏幫忙他還是可以做到的。
阿羽喜歡醫術,之前曾對自己能學習醫術表示過歆羨,那麽,他要認真地學習,使自己的醫術有所提升。完成裴羽所不能做的事情。還有,他要進入太醫院,這樣還有可能調到裴羽所在的軍隊。
下定決心之後,他真的便振作起來。開始沒日沒夜地鑽研醫書。後來在一次購買藥材的時候,有幸碰到了雲太醫。當時就被這位老者的氣質所折服。
彼時雲太醫正在選一味藥材,選的時候有些問題便詢問了店裏的夥計。結果那夥計對他的問題置之不理。其實雲太醫問的問題不過是這藥材的產地。
那夥計一開始沒有搭理他,他便又問了一次。夥計隨口胡謅了一個地名。估計是也不太清楚。雲太醫捋了捋自己的胡子,笑了笑。沒再詢問,不過挑完東西付錢的時候,對這夥計說了一句話:“看你這臉色似有隱疾,有這麽未了的心願及時了卻吧。”
這夥計當時臉都綠了,直接破口大罵雲太醫有病。雲太醫搖了搖頭,沒再說話,提著自己的藥材便走了。
李岸當時覺得有趣,便認真看了看那夥計的臉色。他倒是沒看出什麽問題。不過沒有切過脈,不好說。
他也搖了搖頭,買好自己的東西,走了。等到十天後再次去買藥材的時候,發現這店裏的夥計換人了,之前那位不見人影。他好奇便問了一句。得到的結果是那夥計三天前去世了。
當時頓覺自己遇到了世外高人,這醫術簡直出神入化。他開始四處打聽這位老者的下落,希望能拜在他的門下。可是找了許久都沒有碰到。就在要放棄的時候,終於又在一家藥材鋪碰到了他。
雲太醫那時並沒有收徒的打算,便委婉地拒絕了李岸。但李岸這一次沒有輕易放棄。雲太醫當時沒在皇宮當值,這正好給了李岸機會。他經常經常跑去雲太醫那兒做些雜七雜八的事情。
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他這樣日複一日的努力終於打動了雲太醫。而且,重要的是李岸確實有這方麵的稟賦,雲太醫終於答應收他為徒。
後來,他便一心一意跟著雲太醫學習。可謂是夜以繼日,不放過任何一刻時間。在雲太醫的教誨,以及他自己的勤奮下,他的醫術真的突飛猛進。現在,雖然達不到宮中太醫的水平,當然也不可能這麽快達到,但是給一般人看病問診還是可以的。
在這段時間,他也跑了很多地方。最遠去過南國的最南邊,去那裏尋找一味珍貴的藥材。雲太醫對藥材極其重視,因而李岸便擔起了找藥材的任務。
每次出去找藥材的時候,總會遇到不同的人,經曆不同的事情。自然,也見識到了很多的市井風貌。原來,在南國國都外,還有那麽多不同的天地。每次出去總能有新的收獲。這些都增長了他的人生閱曆。
有一次路過一個村莊的時候,他碰上了當地爆發大麵積的瘧疾。當時便立即加入了救治的行列中。隻是還是太遲了,他遇上的時間太遲了。
即使做了很多努力,仍沒有起多大的作用。他親眼目睹了一個又一個村民的死去……從那以後,更加明白了醫者所擔負的責任,也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決心。
到了天香閣,李岸便把招牌的各色菜都點了一番,還要了一壇酒,他嚷嚷著今天要和阿羽不醉不歸。酒和菜很快就悉數上齊了,兩人一邊吃著,一邊交流著分開以後個人的境遇。
李岸知道裴羽不愛說話,更不可能說些煽情肉麻的話了,所以多半都是他在說,間或表達一下對裴羽的思念。李岸這將近一年來的經曆也相當之精彩了。
自從默默地送走了裴羽之後,李岸便在家裏大睡特睡了幾天。他覺得心裏難受,可是又不知道該怎麽疏解。他覺得是自己害裴羽到了今天這步田地,覺得有愧。可是,沒人能告訴他該怎麽辦。
就這樣消沉了幾天。中途母親來勸解了他好幾次。她不知道發生了什麽,隻知道自己的兒子這幾天一直沒怎麽吃飯,還一直把自己鎖在屋裏。這讓她十分擔心。於是來勸了好幾次,但都沒有得到回應。
最後實在是擔心的急了,叫人直接把門踹開了。一進去,看到的是便是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李岸。李母擔心的直掉眼淚。她求著他多少吃一點東西,求著他走出去看看。不要再把自己囚禁在這屋裏了。
李岸對母親的話無動於衷,他沒有任何回應。
李母氣急之下,直接扇了她一巴掌。扇完那一巴掌,她直接愣在了原地。她居然打了自己兒子,打了自己一直捧在手心的寶貝。
自李岸出生,李母便親自操勞著他的一切事情,生怕他人虧待了他。這過於的溺愛雖不至於把李岸養成紈絝,可比紈絝也好不了多少。在她不知道的地方,李岸不知道做了多少好事。因為沒有涉及到人命,因為有人頂著,因此也沒有惹出什麽大事。
平時別說打他了,就連大聲斥責他都鮮少有過。這一巴掌,讓李母懊悔不已。她看了看李岸,又看了看自己顫抖的手。淚水奪眶而出,甚至還哭出了聲。
這哭聲終於讓李岸有了反應。他呆滯地靠近李母,把他摟進了自己懷裏。受著李母的影響,他的淚水也如決堤的洪水,傾斜而出。母子兩人就這般抱在一起,哭了個痛快。
李母有一句話點醒了李岸:兒啊,不管是因為什麽,隻要活著便有盼頭。
是啊,隻要活著。裴羽此去不見得就一定會殞沒。大錯已然鑄就,無法挽回。他現在這樣自暴自棄有什麽用呢?他要振作起來,他要為裴羽做點什麽。
阿羽喜歡什麽呢?“他”在意什麽呢?對,裴大姐。阿羽最在意的就是裴大姐了,他要多幫襯一下她。之前聽阿羽說過,裴大姐在夫家的處境不太好。暗地裏幫忙他還是可以做到的。
阿羽喜歡醫術,之前曾對自己能學習醫術表示過歆羨,那麽,他要認真地學習,使自己的醫術有所提升。完成裴羽所不能做的事情。還有,他要進入太醫院,這樣還有可能調到裴羽所在的軍隊。
下定決心之後,他真的便振作起來。開始沒日沒夜地鑽研醫書。後來在一次購買藥材的時候,有幸碰到了雲太醫。當時就被這位老者的氣質所折服。
彼時雲太醫正在選一味藥材,選的時候有些問題便詢問了店裏的夥計。結果那夥計對他的問題置之不理。其實雲太醫問的問題不過是這藥材的產地。
那夥計一開始沒有搭理他,他便又問了一次。夥計隨口胡謅了一個地名。估計是也不太清楚。雲太醫捋了捋自己的胡子,笑了笑。沒再詢問,不過挑完東西付錢的時候,對這夥計說了一句話:“看你這臉色似有隱疾,有這麽未了的心願及時了卻吧。”
這夥計當時臉都綠了,直接破口大罵雲太醫有病。雲太醫搖了搖頭,沒再說話,提著自己的藥材便走了。
李岸當時覺得有趣,便認真看了看那夥計的臉色。他倒是沒看出什麽問題。不過沒有切過脈,不好說。
他也搖了搖頭,買好自己的東西,走了。等到十天後再次去買藥材的時候,發現這店裏的夥計換人了,之前那位不見人影。他好奇便問了一句。得到的結果是那夥計三天前去世了。
當時頓覺自己遇到了世外高人,這醫術簡直出神入化。他開始四處打聽這位老者的下落,希望能拜在他的門下。可是找了許久都沒有碰到。就在要放棄的時候,終於又在一家藥材鋪碰到了他。
雲太醫那時並沒有收徒的打算,便委婉地拒絕了李岸。但李岸這一次沒有輕易放棄。雲太醫當時沒在皇宮當值,這正好給了李岸機會。他經常經常跑去雲太醫那兒做些雜七雜八的事情。
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他這樣日複一日的努力終於打動了雲太醫。而且,重要的是李岸確實有這方麵的稟賦,雲太醫終於答應收他為徒。
後來,他便一心一意跟著雲太醫學習。可謂是夜以繼日,不放過任何一刻時間。在雲太醫的教誨,以及他自己的勤奮下,他的醫術真的突飛猛進。現在,雖然達不到宮中太醫的水平,當然也不可能這麽快達到,但是給一般人看病問診還是可以的。
在這段時間,他也跑了很多地方。最遠去過南國的最南邊,去那裏尋找一味珍貴的藥材。雲太醫對藥材極其重視,因而李岸便擔起了找藥材的任務。
每次出去找藥材的時候,總會遇到不同的人,經曆不同的事情。自然,也見識到了很多的市井風貌。原來,在南國國都外,還有那麽多不同的天地。每次出去總能有新的收獲。這些都增長了他的人生閱曆。
有一次路過一個村莊的時候,他碰上了當地爆發大麵積的瘧疾。當時便立即加入了救治的行列中。隻是還是太遲了,他遇上的時間太遲了。
即使做了很多努力,仍沒有起多大的作用。他親眼目睹了一個又一個村民的死去……從那以後,更加明白了醫者所擔負的責任,也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