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瑾他們跑出來,侍衛們自然是準備了進城的腰牌。


    帶著哭哭啼啼的正德,一行人很快的從城外就回到了城內然後穿過內城回到了皇宮裏。


    “哼!還算他有點兒良心,沒收你們的錢。”回到了皇宮,正德也算是緩過勁兒來了。


    恢複了傲氣的他,對著那剛才張侖認輸的那侍衛道:“老陳,不錯!還好你嚇住了那張家小子……”


    “不敢當太子稱讚,其實張小公爺並非被臣嚇住了。大約是覺得不劃算才沒動手……”


    這位叫老陳的大內侍衛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說實話。不然這傳到了皇帝耳朵裏麵,有心人分析一下就知道實情了。


    “臣其實並沒有完全的把握跟張小公爺對陣,勝負也僅僅是五五之數……”


    太專業的術語老陳沒給正德說,他估計說了太子也沒興趣幹脆簡明扼要。


    老陳能被選為大內侍衛,自然是本事不差的。


    就剛才張侖一動手他就看出來了,這位小公爺走的是近乎於倭刀的路數。


    而且深得其中三味:快、狠、準。


    絲毫不拖泥帶水,出刀就直奔要害力求一擊必殺。


    這是正兒八經的殺人術啊,而本身武就是殺人技術的總結。


    這位陳侍衛雖然也是好手但沒有跟練倭刀的人碰過,所以也抓不清張侖的路數。


    這種情況下跟張侖對陣的話,的確勝負隻能是在五五之間。


    別說是陳侍衛了,就是後來倭寇橫行時各路大軍剿倭之初也被倭刀劈的有點兒懵。


    時人記載“與人對戰,舉刀嘶喊著一縱丈餘,摟頭就劈”。


    若是張侖知道這老陳怎麽想的,那肯定得豎起大拇指誇上一聲:行家!


    張侖可是打過好些年兵擊的,在知識大爆炸的年代那些古老的歐洲劍術、日本秘傳刀法、傳武中的刀劍格鬥技巧……等等。


    基本都極為容易找到其書籍資料,甚至圖像、影像資料。


    張侖不僅研究、練習過日本的念流、一刀流、陰流、居合……等等。


    還研究過歐洲的理查特納爾流長劍術、菲奧雷派迅劍術、歐洲軍刀術……。


    而張侖自己最擅長的,則是一套秘傳的苗刀技法。


    當年戚繼光由戰場繳獲了倭寇的一套倭刀刀法,據說是隱流目錄。


    戚繼光也是武學大家,觀之讚歎不已。


    隨後根據這套倭刀刀法創編了《辛酉刀法》,並讓全軍修習用於抗倭。


    張侖學的這套則是《辛酉刀法》的再改版,畢竟當時是要照顧全軍修習的。


    所以創編的時候要求就是速成、易學,威力大、可戰陣配合使用。


    傳給張侖的那位老哥,據說祖上是陪著戚繼光一路從抗倭到九邊。


    甚至陪著戚繼光被貶至粵北直至奪俸病亡的老親兵,所以那位老哥所修習的苗刀技法又跟其他苗刀不太一樣。


    首先老親兵修習的就不是為了適應全軍修習的刀法,其次戚繼光在曆經抗倭、九邊後自然有新的感悟。


    所以這套刀法實際上改了多次,但能夠得到機會修習的也就身邊的這一群人。


    那時代武人的地位可不咋樣,願意習武的其實也沒有多少人。


    哪怕是混到戚繼光這樣民間皆呼“戚爺爺”的,也還得給張居正送錢、送海狗鞭、送姑娘。


    寫個信去,還得口稱“頂上”。


    張居正死逑了,他戚繼光照樣被清算。文臣一張嘴,就能讓他榮光全喂狗生死兩難。


    文臣一句話,哪怕他戚繼光曾為大明砍下數萬倭寇的腦袋、把九邊防的韃子莫可奈何。


    也照樣被丟到粵北去自擼去,文臣繼續張張嘴老戚就被罷官奪俸回家啃老米飯了。


    所以,那練出來的本事也就身邊那幾個為了多砍腦袋自己不死的老親兵學到。


    “哼~!”便是在正德嘰嘰喳喳的跟侍衛和劉瑾他們討論的時候,一聲冷哼傳來。


    聽得這聲音,正德不由得打了一個冷顫。


    劉瑾等幾人更是嚇的直接“噗通~”一下跪在地上,不住的“邦邦邦~”磕頭。


    卻見那小太監和宮女打著燈籠下,弘治皇帝一臉寒霜的站在了正德前方。


    “父皇……”正德也不是不知好歹的,知道自己做錯呐呐無言。


    弘治終究是隻有他這麽個兒子,不忍苛責。


    嘴唇蠕動了半天,終究是一聲長歎:“太子,你現在已經出閣讀書也是一國儲君了……”


    “不能再任性妄為了啊……”


    弘治皇帝對那跪著的劉瑾幾人道:“都起來吧!你們都是太子的近臣,要多勸勸他讀書……”


    劉瑾等人哆嗦著起來,弓著身子連聲應是卻不敢多說話。


    正德則是眼眶有些發紅,低著腦袋輕聲道:“兒臣知道錯了,以後再不妄為了……”


    弘治皇帝似乎覺著自己太嚴厲了,笑著走過來牽起兒子輕聲道:“方才聽你們說張小公爺,莫非是懋公的那位孫兒?!”


    正德聞言不由得眼前一亮,到底是少年心性弘治皇帝的話頭轉到他感興趣的事情上來就什麽都忘了。


    “就是他!兒臣就是聽聞他有一項擊技很是厲害,於是才出宮去尋他比試!”


    弘治皇帝眉頭一挑,望向了邊上的蕭敬:“哦?!”


    “回陛下,張小公爺近來在張家的莊子上設演武場召莊內子弟習武。言稱:國有需時,可戰邊疆。”


    弘治皇帝聽得蕭敬的話,嗯了一聲點頭道:“英國公世代忠良,可見一斑啊!”


    “父皇,那張侖可是厲害的緊!連陳侍衛都說,跟他勝負五五之間!”


    正德便是小孩子脾性,發現了什麽新鮮玩意兒恨不得都炫耀式的告訴自己的父親。


    弘治皇帝瞬間就動容了,招手讓那陳侍衛過來沉聲道:“陳侗,果真如太子所言?!”


    “回陛下,張小公爺確實武藝高強。臣若是與他動手,勝負僅為五五之數。”


    陳侗不敢怠慢,躬身應道。


    弘治皇帝聞言不由得對這張侖好奇了起來,旁人不知道他卻是知道的。


    這陳侗不僅是錦衣衛世襲在宮中的侍衛,更是拜於憲宗皇帝時武狀元劉良門下習武。


    手上的本事,等閑十數人不能近身乃是大內侍衛中的佼佼者。


    所以他才被劃撥到了正德身邊作為侍衛,如果他都這麽說的話那張侖果然是有幾分本事。


    想到他不過才十三歲,過完年也才虛十四啊!


    但想到他大父張懋當年九歲就隨憲宗遊獵西苑,更是騎射連中三元。


    弘治皇帝也隻是感慨,不愧是家學淵源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大紈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貪狼獨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貪狼獨坐並收藏明朝大紈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