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家張誠,蒙陛下不棄忝為‘大明帝國皇家調查局’司座……”


    調……調查局?!下麵的這些個讀書子們不由得一個哆嗦!


    別人不知道這“調查局”是神馬東東,他們如何能不知啊!


    陛下自從整合了廠衛之後,便分作了三支兩係運轉。


    一支較為神秘、多數人幾乎也無法觸及的,便是陛下直屬的軍部諜報司。


    據說其統領都司乃是憲宗朝赫赫有名的汪直,曾經的那位西廠廠督。


    另外兩係,一則為前錦衣衛指揮使牟斌所領“帝國皇家特勤偵緝司”。


    這一係人馬也極為神秘,據說如今主要重心乃是在韃靼、西北及山海關等地。


    而另一係則是讓人聞風喪膽的——調查局!


    張誠所領,號曰“上查國朝內外奸佞,下緝府縣亂匪賊寇”!


    “閹賊!爾膽敢……”


    一舉子聽聞是調查局,還是咬著牙站出來。


    然而他話都沒有說完便被黑甲軍卒“呼~”的掄起刀鞘,直接“啪~”的一下砸翻在地上。


    那些個讀書子們見狀麵皮漲紅,便要昂首上前爭辯。


    他們可不是隨便可以嚇唬的百姓,關於調查局的情況他們是清楚的。


    調查局雖然權限被擴大了,但抓捕、審判權卻被限製了。


    他們可以傳喚自己等人,但需要給學政方麵留書。


    同時他們並無判決權、關押權及判決權,頂多是提審。


    “陳碩淩!你勾結同黨、散播妖言、煽動民情、衝擊布政使司衙門……”


    但沒等他們動作,張誠便背著手冷聲道:“一樁樁、一件件都是死罪!!”


    “咱家已將明證提交於刑部督捕偵緝司核驗,回頭便上奏內閣!由禮部革除功名!並大理寺查辦!”


    這話說的直接讓那些原本想要站出來的讀書子們瞬間腿軟,趕忙縮卵子回去。


    開玩笑,這特麽革除功名啊!


    好容易考出來的功名,革除掉了自己算個屁啊!


    “閹賊!你信口雌黃、誣陷忠良!你以為可以一手遮天嗎!!”


    又有舉子猛的站出來,大聲嗬斥。


    張誠卻不慌不忙,雙眸微微眯起:“戴鵬!三日前深夜子時,你自陳家出來腰攜白銀四百兩!”


    “次日午時,於翠柳樓內見同窗詩社閻翀、昌恩德、葛翎……等相約寫稿助拳之事!”


    這叫戴鵬的漢子一下子瞪大了眼珠子,嘴巴張的大大的不敢置信。


    “你一人獨拿白銀百兩,餘下三百兩分與他們!並在翠柳樓中,花去酒水粉頭銀子六十兩!”


    “次日,你心有不甘又往陳家!吵鬧後得白銀二百兩……”


    隨著張誠一點點麵無表情的陳述,戴鵬的臉“刷~”的一下就白了!


    “陳碩淩!五日前你往海商趙家宅子,密會於書房內!得銀五百兩……”


    “羅俊清!三日前你往……”


    “宗亮!……”


    一個個名字被張誠點出來,那些個黑甲軍卒們仿佛早就知道他們是誰。


    張誠每點出一個名字,他們便“嘩嘩~”上前直接從人群中拉出這些人按地上捆起!


    頓時這些個讀書子們無比驚恐,很顯然這位調查局司座早把他們的底子摸清楚了!


    下麵原本隨著這些個讀書子們一並來的百姓們,頓時麵露驚恐。


    “大人!大人!小的要檢舉!大人!小的要檢舉啊!!”


    那些被按倒的讀書子中,有些可是連秀才的功名都沒有的。


    人家有功名在身的,好歹是剝除了功名才會被清算。


    他們這功名都沒有,人家就算是打殺了他這“刁民”誰又給他們出頭?!


    “陳家昨夜召集工匠連夜印了單子……”


    “劉家讓我等散播此事,說要聚起江南百姓之氣……”


    隨著他們一句句的訴說,下麵的百姓們“轟~”的一下炸開了!


    這……這些該死的讀書子!他們竟然拿我等百姓做伐啊!!


    “大人!大人!小的有要事上稟!!”


    這個時候,人群中又有人激動的站了出來。


    張誠笑眯眯的擺了擺手:“且說來便是!”


    “小的有親眷在豫南,前些日子亦曾來信言及國朝事物……”


    說著,這漢子將自己所知娓娓道來。


    下麵的百姓們聽的頓時臉都綠了,原來國朝不是要收他們的田地啊!


    這是陛下、國朝尋思咱們百姓田地太少不好過活,給咱們置換到關外的土地去呢。


    一換三!還免稅賦五年啊!


    這些個江南百姓們頓時滿心的敲裏嗎,甚至有人開始直接對著那些個大戶豪族們破口大罵。


    下麵隨即便有人開始鼓噪,說難怪那些個大戶們要讓我等來鬧。


    原來是國朝要給我等好處,若是我們走了沒人給他們耕地幹活兒了啊!


    這話一說無數百姓們恍然,可不是這個理兒麽!


    若是我等全都走了,他們上哪兒找人手幹活兒、耕田去?!


    再想想若是去關外,雖是苦寒可也意味著機會啊。


    自家親眷中未必就沒有犯事兒,或者因為其他問題成為流民的。


    抑或是被迫賣身於大戶人家的,想到可以贖身回來去關外闖一番天地……


    這大多數人可都是願意的。


    “是哩!其實老漢過來也是存了疑,我家二叔子的小舅子他堂哥也是冀北的……”


    隨著更多人的補充,百姓們也豎起耳朵開始收集信息了。


    畢竟這可跟他們有著切身的利害關係,大家自然是多關注一二。


    官府說的他們可未必信,但這些眼瞅都是自己的鄉裏鄉親的自然可信度就高了。


    隨著這些人的一點點敘述,他們也得以窺知事情的全貌。


    國朝要開發邊疆,又尋思豫南、冀北等地之百姓困苦、田畝太少。


    多年耕作下產出有限,於是將他們的田畝置換到關外去。


    沒有田畝不要緊,幫著國朝築城築路幹活兒也能分銀子、分地。


    陛下與閣老、諸部尚書們製定此策,乃是為聖人所言的那句。


    “是故明君製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


    這是良策啊!這是惠民啊!


    可那些大家氏族們,卻因此將無法再高價租田與他們。


    亦無法低價請他們做工,於是他們自然是反對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大紈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貪狼獨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貪狼獨坐並收藏明朝大紈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