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喲,您又來了?”黃正笑眯眯的說道。


    “皇命難違。”來的不是別人,正是趙城,也不知他從哪兒得的消息。


    “你總是來得很巧。“金古抿了抿茶水。


    “天地玄妙,靈氣支撐,人為靈源,自然成仙。”趙城不理金古,對著陳仙芝答道。


    “世上真的有仙人?”仙芝依舊不敢相信。


    “不然呢,皇上是天子。佛道兩家各有供奉,山間遍野皆有神廟,哪個百姓不拜財神和觀音,如果不是真的有,何以存千年呢?神仙分五類,前三類就是百姓的供奉,靠百姓供奉的香火增長靈氣,以此靈氣為支撐法力,得應他人之有求。”趙城道。


    “那就是越大的廟,就越有可能碰到神仙?”


    “問題就出在這裏,”這次說話的是金古,“現在天地靈氣越來越混雜,自大唐以後,幾乎已無人能夠成仙。但,世人皆有所夢,這成仙之夢,從未斷絕,如今修仙之途雖然舉步維艱,也讓那三山兩寺等修仙派,給找出了方法。”


    “是何辦法?”


    “你認為,哪種人可被人稱為英雄?”趙城問道。


    問及至此,陳仙芝不知如何應對,但是此時一幹人等都在看著她,等她回複,讓她不能不認真思考這個問題,過了好久,她說道。


    “我弟陳扣,我妹仙藍,皆是英雄!”


    金古莞爾一笑,再問,“為何?”


    陳仙芝這次不再猶豫,說道:“我弟陳扣,年僅十三,年幼如此,恩怨分明,為報母仇,隻身一人殺仇家十人,這是大等的忠孝,而大仇得報,仍心存理智,又顧及吾等家人尚在,心有善念,自毀麵容,他不過十三而已啊,就能做事如此周全,如非心中深愛,何能做出此等冠古絕今之事?他不是我的英雄,是什麽!”


    “吾妹仙藍,”陳仙芝說得激動,雙眼全是淚花,站起身來,仰頭低語道,“吾妹仙藍,深明大義,知我弟舍身求義,不忍他死後無名,讓此等事跡遺忘於世間,竟願意以命換名,慷慨如此,若不是英雄,又是如何?”


    一片默然。


    “那你如何呢?“趙城問道。


    “我,我不過,”陳仙芝抽泣起來,想到這些天的遭遇,一路上任人擺布,毫無主見,母親慘死,自己也不過是象征性的流了些眼淚,從未深究原因,弟妹皆死,而此時自己更無作為,身為長姐,何時考慮過親人,於是仙芝坐了回去,伏在桌上,羞見眾人,捂麵大哭道:“我不過是一個自私的膽小鬼罷了。”


    “趙將軍,”這次肥掌櫃黃正終於說話了,“大宋皇室,已經是連個女人都不如了,現在竟然需要一個剛成年的女娃娃來拯救?”


    趙城聽聞此話,這次並未生氣,隻是憂心道,“蒙元大軍壓境,狼子野心,世人皆知,而我朝廷腐敗,已然是病入膏肓,此時但凡有一丁點希望,我也要為國家試一試。”


    “你真信三清山那些老鼻子道士所言?”金古反問道。


    “三清山乃是道家聖地,當今掌教張真人已用秘法算之,此女就是天選之人,其魂魄傳自春秋,若能與當今天子結合,必定能使天子一舉臻至仙境,屆時管他成吉思汗有多少千軍萬馬,舉手之間,皆為灰燼,我大宋,定能重塑華夏輝煌,不受外族欺辱,屹立於萬邦之巔!”趙城說到激動處,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緒,一雙虎眼,再次盯上了陳仙芝。


    “哈哈哈哈哈,”金古和黃正一齊大笑,笑得陳仙芝不知所措,抬起頭來,左右相看,又見黃正說道,“世間萬物,必有法則,順法者得勢,則昌盛,逆法者失勢,則必亡,我大宋皇帝寵溺奸逆,你身為國家柱石,不想著如何鏟除異己,匡扶正統,使清流常在,卻和皇帝老兒一起想著什麽英雄美夢,自古以來,可有一人之功,能夠改變曆史潮流?”


    “放肆!”趙城怒道,“爾等皆食我大宋君祿,如無皇上庇護,安能營生,我看隻有把你們發配邊疆,才能知我朝疾苦,到時候,我看你還能不能說出這些站著說話不腰疼的狗屁言論!”


    “神仙分為五等,你可知到底是哪五等?”金古忽然問道,卻又不等他作答,接著說道:“道教以‘道’為尊,‘道’無形無象,而又生育天地萬物。‘道’在人和萬物中的顯現即為‘德’,故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散則為氣,聚則為神。神仙神仙,其實分為神和仙,神為先天神或後天敕封神,祖先神,而仙則為凡人修煉或機緣造就。先天尊神,為天地本源之道,是三清。法有三乘,仙分五等,是為天仙,神仙,地仙,人仙,鬼仙。”


    “先從鬼仙說起,修士修行到死之後,有一絲精靈不滅,寄托一物長存,被家人供奉,供奉之人心越誠,香火越多,則越可能成為鬼仙,也被稱為陰神,鬼神,家神,是五仙仙品下乘,若想證為天仙,除非投胎奪舍,重新修煉,才有可能。”


    人仙,修士修行到卻病延年,無災無患,但不悟大道,壽命終有盡時,無法得長生不老之果,是五仙之下乘。


    地仙,修士修行到辟穀服氣,行疾奔馬,寒暑不侵,水火不懼,可受天道三災業火之考驗,通過則能有神通,失敗則有可能形神俱滅,萬劫不複。至此,已是千難萬阻,再想往上,證神仙和天仙大道,已是無人能知了。


    “那戒心,入骨,從聖,這些又是什麽?”仙芝插嘴問道。


    “這就是我們俗世之人皆可以修煉的境界了,隻要勤勉,認識自己,就能入戒心境界,戒心者,是戒內心所欲,眾所周知,人有七情六欲,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是情感的表現,六欲,乃眼耳鼻舌身意的內在身體的需求。戒喜怒,使人不悲不喜,寵辱不驚,便可以靜下心來,認真修行,如此算是入了門徑,也就是入了戒心境。七情漸漸控製,世上凡塵瑣事,已不能擾,算是戒心境的圓滿,接下來便是入骨,六欲是身體本能的需求,餓了要吃飯,渴了要喝水,男大要當婚,女要當嫁,男女之事皆是六欲當中,若能控製,便是入骨境界,到達此境界,就能身強體壯,學習法術,承受法術反噬,和控製靈氣入體,才能使靈氣,人體相得益彰。”金古答道,“以此來分,但凡修煉之路,必從戒心起,經入骨,從聖,化仙進人仙,到地仙,神仙,天仙。而入骨之後,便需大量靈氣充盈突破,經三道天雷之劫,才能進入從聖。


    “究竟何為靈氣?”仙芝又問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個不帶劍的少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向後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向後看並收藏一個不帶劍的少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