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盎為了搜羅於秋想要的這些東西,算是出了死力,雖然犀牛在這個時期的南方並不少見,林邑國那邊,甚至已經有馴化的犀牛,但是在深山老林裏抓捕起來,卻並不是那麽容易,可能因為抓捕這些犀牛,各部還死了好多人。


    而這一百多頭犀牛的養殖任務完成,於秋也隻是僅僅能獲得十頭馴化的良種犀牛而已。


    “這應該是我完成的最為昂貴係統任務了吧!希望下一個任務,能夠簡單點。”於秋直接在空中投喂完食物之後,心裏默默祈禱著,直接在係統裏麵點擊了領取任務,將十牛犀牛,兌換到了地麵上的山林裏。


    這基本不會引起飛艇上麵的人的注意,畢竟,下麵的山林裏,本來就有很多犀牛,誰也沒有像於秋一樣盯著數。


    飛艇降落了之後,於秋專門跟馮盎安排在這裏照看犀牛的人做了一些交流,並且留了兩個親衛在這裏,由他們組織,按照自己的要求在這處大島嶼上,修建很多適合犀牛休息,玩耍的地方。


    畢竟,犀牛食用的東西都很簡單,牧草,蔬菜,水果,都行。


    在這座沒有什麽天敵的亞熱帶島嶼上麵,這些可供犀牛食用的東西本來就非常充足,而且,看守的人還有各種定時的投喂,相信,再過幾年,良種犀牛種群數量繁殖起來了,這裏就能少量的為自己提供最頂級的犀牛產品了。


    至於他在係統中領取的新的養殖任務,還是指定養殖,而且,同樣是南方盛產的大象。


    養殖大象一百頭,可獲得十頭馴化的良種大象。


    這種陸地上體型已經到了極限的素食走獸養殖過後,於秋估計應該就要到食肉的猛獸,甚至是一些兩棲,甚至爬行動物了。


    當然,也不排除係統升級之後的一些其它可能,畢竟,指定養殖類任務,於秋已經完成過好幾輪了,按照係統的升級節奏,應該是要有變動了的。


    係統出品的東西,也不能以常規計,就拿大黑來說,就不是目前這個世界上的任何品種。


    養殖大象這個任務,對於秋來說,則比養殖犀牛還要更加簡單一些,因為,交州現在屬於嶺南道治下,那邊的各個部落,有養殖大象的傳統,於秋去到交州之後,搞一百頭大象,問題還是不大的。


    看過了犀牛養殖基地,於秋自然也要看看其它動物的養殖基地,受到於秋的啟發,馮盎在養殖業上,非常的放的開手腳。


    直接以島為單位開始,距離上川島幾海裏外,一個同樣有將近一百平方公裏的島嶼,直接成了他的養牛基地,這個位置應該是後世的下川島。


    在這裏,養有數千頭南方特有的黑皮野水牛,他們可以在島上盡情的覓食,繁殖,完全沒有天敵。


    反正島上的淡水資源足,草木茂盛,還有專門用於躲避雷雨的洞穴,馮盎隻需要在秋冬的時候,派人上島投喂一些草料,就能每年從這島上得到數百頭長成的野牛。


    於秋第一次到馮府的時候,就吃過一頓全牛宴,味道確實不錯,在看過了這些水牛的體型之後,他覺得,將其馴化出來,用於農耕,或許更適合一些,因為它與後世南方用於耕種的水牛區別不大。


    諸如其它的雞島,鴨島,豬島,甚至還有蛇島,於秋花一天時間才看完,本想跟馮盎談一談這些島的規劃建設問題,卻被馮盎告知,這些島,都是給自己的,都屬於百獸園的範疇,這卻是叫於秋哭笑不得。


    一個港島,一個澳島,馮盎給於秋用來散養家禽了,他是真不知道,這兩個島在後世,是多麽值錢的地方。


    當然,於秋也懶得跟他分說了,這些地方,在這個時代,隻有於秋投資將其做起來了,才會變的寸土寸金。


    回城之後,於秋此前派過來的那些人手跟自己匯報了一輪工作,他頓時對於他們的下一步工作,做出了很多指示,然之後,就是從各個部落調人手,組織起了嶺南的開荒和宜居地區擴張運動。


    一個地方,要發展,必須得有耕地。


    可能是受千年農耕文明的影響,於秋一直覺得,沒有農耕的地方,就屬於蠻夷地區。


    所有以漁獵,遊牧為生的文明,都不能算作是開化文明。


    所以,第一把燒山開荒的火焰,被於秋燃燒了起來,雖然成本比較大,但是有鹽糖水果罐頭產業支撐的嶺南,勉強能抗的住。


    無非就是糧食多消耗一點,幹活的速度緩慢一點,甚至,還有超過半數的人,在玩玩鬧鬧中瞎混。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習慣了漁獵的他們,還並不太懂得種田,拓展宜居生存空間的意義,總體來說,他們比北方習慣了農耕的百姓更加懶散一些,不過,於秋隻需要他們參與到自己組織起來的這場集體活動中來,就已經足夠了。


    多與來到嶺南的自己,和所有中原漢人接觸,他們自然能感染,模仿學習到一些更先進的方式方法,就比如現在,就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嶺南人,懂得用簡單的漢語,跟漢人溝通了。


    相比於嶺南緩慢的農耕推進節奏,夏國農墾特區的開發,可謂是非常之快,在二月初冰雪融化了之後,十幾台農機車,數萬頭耕牛就被運輸到了這裏,並且開始大麵積的墾荒,每天都有數萬畝田地被平整翻耕好,並且,還有後續殺死泥土裏麵的害蟲的藥劑噴灑,和根據所有之後種植的作物,專門配置的肥料撒下。


    今年這裏首先被種上的,是兩千多斤經過營養缽培育的玉米種子,一畝大概五千株苗左右,需要用三斤多的種子,分給朝廷之後,山莊曬幹收儲的兩千多斤種子,共種了七八百畝的樣子。


    再之後各種香料田和藥田,主體來說,農墾區種植的作物,除了類似玉米這樣的新作物之外,主要都是以經濟作物為主,這一批田地種下來,以前平民百姓們吃不起的香料,以後就便宜多了,一些常用藥物的成本價格,也將會降低好幾倍。


    至於普通百姓,雖然有很多農耕知識的培訓,但是目前隻能種植一些技術含量低的作物,比如高產麥種今年差不多就能在夏國全麵鋪開了,產出的糧食,供夏國內部消耗,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當然,由於時節問題,今年馮智戴組織了數萬人,忙活了近兩個月,也不過開發出來了三百萬畝大田左右,剩下差不多五百萬畝的任務,得明後兩年才能開發完成。


    當然,也不是說馮智戴組織的人回去務工之後,這邊的田地建設就完畢了,開溝挖渠,修建水利設施的工作一刻都不會停。


    因為,夏國有王猛屬下陸陸續續從各地抓來的崔氏聯盟餘孽,再加上長安送來八千多人,總共有一兩萬人,再算上向於秋投誠之後,被安置在這裏的崔氏,以及其餘各家的一些人的家屬,有近五萬人,他們一些人成為了這裏的居民,一些人,則會常年在這裏幹這些開溝挖渠修路種樹的事情,表現好的,才有活命和自由的機會。


    小虎在嶺南認識了很多朋友,因為,於秋給他的任務,就是教那些小朋友們唱歌跳舞,在和他們一起玩耍的過程中,教會他們說漢話,懂得漢文化。


    目前這一代的嶺南人,即便是學習,也是很難做出太大的改變了的,但是下一代不一樣,當他們是在漢文化的熏陶下長大的情況下,不用於秋去做什麽,他們自然也會向漢文化靠攏,因為,先進的文明,也會像奢侈的生活一樣,由內自外的改變一個人,和由奢入儉難的道理是差不多的。


    所以,於秋下個月去交州的計劃裏,沒有小虎,也沒有狗兒,他要留下來給小虎做伴。


    四月中旬,當於秋帶著人將圍繞碼頭建設的廣州城周邊的好幾座山都開發出來的時候,雨季來了。


    南方這邊的熱帶雨林天氣有些折磨人,下起來特別大,到處都潮濕的不得了,於秋有些擔心已經返程的憨子他們,而李世民和於秋屬下一幹從北方來的親衛,卻是接連的生起了病,狀態很不好。


    而與他們相反的是,在病患集中營的那些大肚病患者們的身體,卻是日漸好轉,有一些人的氣色甚至已經與常人無異。


    “除了驗糞便,就不能有一些其它的工作讓我做嗎?我現在是一個病人。”李世民的咆哮聲,在於秋的藥房響起。


    “你如果會泡製這些藥材,懂得製藥,我不介意親自去處理這些事情的。”於秋以最近常用的案,一邊回答著李世民,一邊從顯微鏡裏麵查看李世民的取樣。


    “咦……”


    “怎麽了?”在於秋發出一聲好奇的聲音之後,李世民詫異的看向他道。


    “這個人的大小便裏,居然完全沒有了血吸蟲和蟲卵,應該算是,被治愈了。”於秋答道。


    聞言,李世民大喜,這每天抽樣檢查糞便的工作,總算是看到頭了。


    正當他準備詢問,自己接下來要幹什麽其它工作的時候,於秋又道,“接下來三天,你對每個人的所有大小便都進行反複檢測,如果有人三天內都沒有排出血吸蟲或者蟲卵,那麽,這個人就算是徹底被治愈了。”


    “每天人?所有大小便?這可是五千多人……”


    “是啊!患者比較多,其中已經治愈的人應該也比較多,將這些已經痊愈的人找出來,就能節省下很多的藥,而這些有被治愈的經驗的人,在集中營的兩個月時間裏,也已經養成了一些生活習慣,用他們去督導其它人治病,做防治工作,會更加的有效……”


    於秋滔滔不絕的給李世民講解著這個任務的重要性,讓他的臉色不斷的變的扭曲,在嶺南的這近兩個月時間裏,他最後悔的事情,就是對顯微鏡產生了好奇,接下了於秋分配的這檔子工作。


    當然,勞累的還不止是他,每天穿著白大褂,一條一條溝滅螺,一寸一寸土滅螞蟥的房玄齡和杜如晦,也沒比他好多少。


    嶺南是一塊好地方不假,但想要將其變的宜居,卻不是那麽容易,在於秋巨大的投入下,今年也隻是以廣州灣碼頭為中心,開辟出來了方圓一兩百裏的宜居地帶,今後如何向周邊擴展到更大的範圍,就需要一代一代人的努力了。


    目前看來,這片宜居地帶所起到的效果,也是非常大的。


    因為蚊蟲較少,沒有野獸,螞蟥,瘴氣之類的東西,也沒有釘螺,血吸蟲,很多在山裏的部落,都想遷過來這裏居住了。


    他們隻是沒有讀書開化,並不是傻,知道利弊,害怕疾病,所以,此前馮盎沒有做到讓這在些內陸山林裏生活的部落移居出來的事情,於秋做到了。


    而當他們在更好的環境裏生活習慣了,就不會再喜歡待在深山老林裏,受蚊蟲叮咬,野獸襲擊了,隨著人口的增長,他們自己將生活環境改造這項大工程,無限的推進下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初唐大農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吃魚的胖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吃魚的胖子並收藏初唐大農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