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秋去山莊了,不見外客。


    這個消息讓準備跟他再次進行談判的伊凡有些懵逼。


    西域到夏國實在太遠了,不能夠及時溝通消息,甚至,都沒有建立消息傳遞渠道,這就是伊凡麵臨的最大問題。


    如果於秋等人和伊嗣埃不告訴伊凡西邊的消息,那麽伊凡可能得等到八月份,拜占庭商人集中到夏國參加交易會的時候,才會知道一些本國的消息。


    可是,統葉護和迪卡爾要回國了,他們並沒有告訴伊凡西邊的消息,而且,很明確的告訴了他,於秋沒有同意他們兩國出兵幫助拜占庭帝國的事情。


    所以,即便伊凡此前提出來的條件已經十分優厚了,但仍然沒有打動於秋。


    出國萬裏之外,伊凡除了與使團裏的幾個人一起商量之外,是找不到別的商量的對象的。


    甚至,要不是統葉護和迪卡爾他們故意告訴伊凡自己要回國,伊凡壓根都不知道他們要回國的消息。


    因為,洺京城城太大了,大的伊凡都找不到北了。


    而當他準備召集屬下議事的時候,卻驚訝的發現,這些隻是在洺京待了幾天的家夥,居然都無心正事了,他們想去洺京的賽馬場看賽馬,並且將手中值錢的東西全部兌換成了夏國的鈔票,在博彩行買了賽馬的獎券,或者去各處街道的酒樓吃喝,購物,消費。


    這裏的各種娛樂享受,都是他們之前沒有見過,享受過的,刺激,好玩。


    他們甚至有些人直接跟伊凡提出了辭職,想要留在夏國生活,哪怕是從軍官,淪落為一個出賣力氣的工人,或者是底層的農民。


    這是一種很糟糕的局麵,與當初伊凡啟程來夏國的時候想象的完全不一樣。


    比較值得慶幸的是,夏國的外交部長陸易之,每天都會到外交部上班,並且,每天都會熱情的接待他,跟他探討西域局勢,民風民俗,以及兩國之間有那些合作的可能的問題。


    雖然,陸易之隻是純跟他探討,沒有做任何決定,但是,通過幾天的溝通交流,夏國這邊又有了很多對於拜占庭帝國的新想法,也讓他每天對夏國的承諾都在增多。


    這在伊凡看來,其實是一個好兆頭,隻要夏國有興趣與拜占庭合作的項目越來越多,那麽他就一定能促成這次的談判,現在他隻是在等於秋完成一些重要的事情之後,來會見自己而已。


    然而,他想錯了,在連續幾天熱鬧的演唱會過後,在端午節的假期結束的時候,於秋居然直接帶著演唱會的團隊,乘船去高勾麗去了,而之前一直在他們和波斯帝國之間使絆子的大食使者艾布伯克爾,也乘夏國的船,準備走海路返回大食。


    碼頭上好熱鬧,總共有二十多艘可乘坐數百人,甚至過千人的大型客船起航了,讓伊凡搞不懂的是,於秋居然會讓夏國的許多普通工人,甚至是農民,去數千裏之外的海外之地遊玩。


    這些底層人士,有必要讓他們這麽享受麽?要知道,在他們拜占庭帝國,奴隸勞工,一天不幹活,都會被他們視為蛀蟲。


    洺津渡的碼頭太大了,船隻多的數不過來,伊凡並沒有在這裏找到於秋,重新返回了洺京之後,接待他的,依舊是那個整個都笑眯眯的陸易之,他們商談的也是與戰爭無關的內容,而且越來越多,沒有一條能夠在當下落實的,則讓他有些莫名的焦慮,在得知於秋要在兩三月之後才返回夏國,他甚至都想結束談判,直接回國。


    可是,他又不甘心,帶著八千多人,耗資數萬金幣王夏國走一趟,無功而返。


    在屬下的建議下,他還是猶猶豫豫的留了下來,繼續與陸易之談判。


    第一次乘船在海上航行,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新奇有趣的,他們做夢也想不到,自己有一天,會看到海外的景色,也從沒有想過,自己會純粹的為了玩,而出一趟長達幾千裏路程的遠門。


    船隊到了卑沙島之後,於秋就和演出團隊上岸了,這邊不僅準備好了表演的舞台,還有三艘飛艇和很多親衛師的車馬在這裏等著,為於秋一行接下來的出行做準備,收割積分,用天上飛的交通工具,明顯會更好一些,於秋便直接讓人將自己的行禮,轉移到了飛艇上。


    榮留王高建武早就已經帶著高句麗的一幹大臣們在這邊設好了宴席迎接於秋,在他上岸了之後,就直接參加了這場宴會,從夏國來的百姓們,隻是在卑沙城內參觀了一個多時辰之後,就重新上客船。往沙門島去了。


    僅僅是這一個多時辰,卑沙城內至少就有數百起勞工協議簽訂,夏國的這些人現在看到外國人,就仿佛看到了廉價雇工一般,都想帶回去給自己家裏做工。


    一些看上去家庭條件很差的卑沙城人,都被他們實誠的說詞給蠱惑了。


    於秋並沒有製止他們,如果淵蓋蘇文不傻,那麽過一段時間,這裏應該成立一個勞工輸出市場,因為,從這裏乘夏國的輪船去洺津渡,兩天以內就能到,道河口縣和沙門島那邊,也隻是小半天的路程。


    參加酒宴的於秋並沒有關心這些小事情,早前一輪他在高句麗的訪問給高句麗帶來了多大的改變,高句麗的權貴大臣們都是看到了的,這一次來,就不用於秋說了,他們自己會投於秋的所好,做一些準備。


    當高建武發現高句麗的這些被夏國重視的礦產都已經在淵氏手上的時候,他們內部的爭鬥其實早就已經爆發了,他不允許財權旁落,可是淵氏太貪婪了,正在用資本,不斷的擠壓高建武的權利空間。


    所以,今天的宴席上,所有的人,是涇渭分明的兩派,支持高建武的人,明顯比去年少了很多,這還是高建武這一年裏,親自往夏國跑了兩三趟,爭取了一些商業合作的結果。


    “土豆,紅薯,玉米等作物明年就將在高句麗大麵積種植,一旦成功,你們國內糧食緊張的問題,將得到緩解,甚至,還將出現富餘。


    而糧食多了,就應該把更多的人力投入在工業上,這樣你們的經濟才能做的起來,我這次過來,就是想推動你們國內的采礦業發展,至少要比去年增加兩倍。


    因為,未來你們這裏,可能需要投入大量的鋼鐵來搞建設,采出來的礦石,直接在這邊冶煉,會更節省成本。”於秋在與高句麗的眾多官員舉了兩三輪酒杯之後,便開始說起了正事道。


    “未來我們這邊要投入大量的鋼鐵來搞建設?”高建武有些不解的問道。


    於秋點了點頭道,“是的,大家都知道我已經提議修建一條從洺京通往西域的鐵路了吧!過幾年,洺京也會修建一條通往平壤,甚至貫穿整個半島的鐵路,讓這邊的經濟活力更加大。


    試想一下,你們每一座城池需要的貨物,都會由火車每天拉到城外,甚至直接拉到城內,那將有多方便。”


    在夏國見識過了火車的犀利的高建武等人聞言身體一震,連呼吸都顯得有些粗重了,那不僅僅是犀利了,那可能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要是高句麗的百姓,也能在一兩天時間內就抵達夏國,在夏國從事各個行業,與夏國不分彼此,那麽他們的國民收入一定會出現大幅度增長,說不定一些年以後,將高句麗也修建的如同夏國一般漂亮,富裕。


    “夏王殿下說的可是真的?”淵太祚搶了高建武的台詞道。


    “當然,不過,修建鐵路可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需要大量的人力平整道路,需要很多的枕木,還有鋼鐵鑄造的鐵軌,需要投入的錢財,人力,可能非常巨大,我這次過來,就是想與你們各國商量一下,看修建這些鐵路的投入,該如何分攤,鐵路修好之後,如何經營,所取得的利益,又該如何分享等等的問題。


    光是這些前期的籌劃,可能都要一兩年,畢竟,這條鐵路,途徑我們夏國,唐國,還有你們高句麗,新羅,百濟,需要五國共同出資修建。”


    於秋說完之後,大廳裏麵所有剛才興奮的人都沉默了,一些見識過夏國的鐵路建設的高句麗官員,已經在腦海裏幻想起了修建鐵路應該做的工作,首先就是征地的問題。


    鐵路雖然不寬,但是走過的地方,可能經過很多個村莊,或者權貴的田地,牧場,需要做一場沿線的動員,遷移……


    都不需要於秋給他們報什麽預算的數字,隻是稍微一想,他們就知道,這每一項的花費投入,都是大到沒邊的天文數字。


    但不管投入有多大,連於秋都認為值得的事情,高句麗上下也是認為值得的,所以,話題這麽打開了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了,大家都在計算,自己可以在這條鐵路上投入多少,應該收獲多少。


    於秋就不跟他們具體聊了,在出來之前,國務院那邊已經做好了計劃,成立夏國鐵路集團,夏國出火車,出冶煉技術和鐵道鋪設技術,其餘一概不出,占股五成一,其餘的四成九,各國按照境內鐵路的長度來分配,至於他們國內誰出資多少,在國內股份裏所得的股份裏占多少,他們自己商量,將來鐵路集團隻根據國家份額,分配利潤給他們。


    當然,看到他們搶的這麽熱鬧,有些事情,葉秋也就不好意思說穿了,那就是,未來鐵路集團未必就能盈利賺錢,說不得,是一直往裏麵貼錢。


    然而,就這麽個貼錢的買賣,卻是他故意引發高句麗內部一輪更大爭鬥的導火索,而有關利益的火一旦燃起來了,就熄滅不了了。


    於秋自然是沒有興致看他們吵架的,放完火之後,他就去做小偷了,以規劃鐵路,開冶煉分廠的名義,去各個礦產看了一圈之後,於秋的資源點有好多條就又滿頂了,這回可是相當於一百萬噸的物資點,能夠支撐他兌換很多東西。


    而這一路上,於秋也沒有忘記收刮積分,幾次乘飛艇在小虎演出的城池露臉,都收獲不小,半個月之後,他進入了新羅境內時候,係統界麵裏的三合一幾分直接突破了三十萬。


    飛艇直接抵達了於秋當初在新羅境內選定的參田區域,金白淨早就已經帶著數千青壯在那裏等著了。


    從飛艇上下來了之後,於秋就看到了那些拿著農具的青壯的整齊陣容,笑著跟金白淨握了握手道,“您這是,把軍士都調來種田了?”


    “有夏國在,我們新羅國有沒有軍隊都是一樣,你要是真的擔心我們新羅國的安全,可以自己派一支軍隊過來駐守啊!”金白淨笑道。


    “嗬嗬,還差一個契機,再等一兩年吧!”於秋笑了笑,便開始查看起那些田地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初唐大農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吃魚的胖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吃魚的胖子並收藏初唐大農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