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璃和林琅也沒有過多的關注那個女子,因為他們發現下麵二樓一陣喧嘩傳來。
有個人在人群中甚是特殊,他周圍有幾個護衛,攔著那些想要靠近他的人群,使他在擁擠的人潮中仍走得從容不迫。
那個人青年模樣,模樣甚是平凡普通,但他左手拿著一本書冊,右手拿著一把扇子,氣質卓雅不凡。
很明顯他就是這酒樓聞名的說書人——康吟。
封璃早在靜緣學堂教書時,就聽得那些學員們說,這十方酒樓裏的康吟生得一張巧嘴,那嘴上功夫可不是蓋的,死的他都能說成生的,厲害極了。
封璃不信,不過她一直很喜歡看話本子,就是沒有聽過說書人講故事,她就想來瞧瞧。
前幾次她都已經到了這酒樓,可惜那康吟先生都恰好沒有出現,她也被趕來的邋遢老頭捉了回去。
這次,運氣居然這麽好,她看到了那說書人,她就準備好好的聽聽,這康吟先生是否真能如傳聞中那般厲害。
二樓已經滿座,眾人見那康吟先生出場,尖叫聲就不斷,對那說書人甚是推崇,更有甚者更是大喊:“康吟最帥!”
“最愛康吟!”
現在世俗界中隻有一個皇朝——梁國,國主姓趙。
梁國現在民風開放,男女之間沒有那麽多拘束,女子也可入朝為官。
現在正是國泰民安之時,一片繁榮之象。
是以,也沒有誰會在乎那幾個熱情大膽的女子說出的幾句喊話。
而且,這滿座的客人大多都是些年輕男女,他們追捧這位說書先生,把他當作偶像。
康吟麵帶微笑,讓人如沐春風,謙謙君子之態,緩步走向台上。
早已有小廝為他擺好桌椅,隻等他上台講故事。
他站在台上,笑容不變,低沉好聽的嗓音響起——“靜靜。”
全場俱是一靜,顯然,他的話語還是很有分量的。
康吟頓了一下,接著繼續道:“在下很高興各位能來支持康某,前些日子,在下得了風寒,未能繼續為大家講故事,實是抱歉,今日,在下願為諸位說上一個時辰,還請諸位繼續捧場,康某在此謝過在座諸位了。”
說著,他還彎了下腰,很得人好感。
台下竊竊私語起來,
“呀,康吟先生平常說上半個時辰都是難得,今天居然要講一個時辰,我真是來得太對了。”
“就是就是,我超喜歡他講的故事了,支持支持!”
包間中很是無聊,趴在桌邊擺弄著茶具的那位紅衣女子不屑地嗤了一聲,“切,做作。”
她的聲音不大,房裏的另外二人,林琅和封璃卻是聽得清清楚楚的。
他們沒有搭話,隻是坐於桌的另兩邊,品著剛剛這女子泡的幾杯香茗,靜等說書人的開說。
他們坐於屏風之後,能很好的看清下麵二樓的一切,而外麵那些人就不一定能見得著包間裏麵的狀況了,除非包間裏的人把屏風挪開。
包間裏的封璃他們三個沒有注意到,在那紅衣女子的那句話語出口之後,那戲台上的康吟先生的嘴角僵了僵,不過很快就被他掩飾過去,也沒人察覺到他的異樣。
康吟的口才果然不錯,很是平凡普通的幾個小故事,到了他嘴裏,就變成另外一個故事的感覺。
他講得活靈活現,讓人如身臨其境之感,台下的聽眾聽得如癡如醉,高潮不斷,喝彩聲不絕於耳。
眾人也知道康吟先生病才剛好,不宜過度勞累,也沒有提什麽過分要求,隻是請康吟先生保重身體,下次再來。
康吟在台上禮貌一笑,答應眾人的請求,在眾人的不舍與歎息中緩緩離去。
包間裏的封璃也有些不舍的感覺,這說書先生也真是厲害,她沒有想到原來聽書比看話本子精彩多了,不再是那麽幹巴巴的文字,配上那說書先生的動情訴說,娓娓道來,更讓人深覺蕩氣回腸,回味無窮~
不過,這麽能說的說書先生不常有,話本子可是一次能看個夠,看得過癮,所以,她也不再糾結以後到底還來不來聽了。
當然,有機會的話,她也是不會錯過的。
現在的封璃還在幻想著以後過來聽書的美好日子……
林琅若有所思,他感覺那個說書先生似乎有些不對勁,可是到底哪裏不妥,他又說不出來,隻好把這個疑問埋在心底。
那紅衣女子發出她的聽後感言,“還算有幾分本事嘛,想不到他那麽做作的人,講的故事那麽有趣生動,比他本人好多了。”
一旁的封璃聽了這話,也沒管那紅衣女子待不待見那康吟先生,拉著那紅衣女子就討論起剛才的那幾個故事劇情來。
兩個漂亮女子在嘰嘰喳喳的說個不停,林琅在一旁欣賞著這幅賞心悅目的畫麵,嘴角上揚。
很快,封璃和那紅衣女子就熟絡起來,兩個好的就跟失散多年的姐妹重逢般,有說不完的話題,最後更是討論發展到以後要一起同吃同住的地步。
一旁的林琅目瞪口呆的看著這二人在他麵前上演的這出大戲,無奈伸手扶額,慢吞吞的跟上那兩位已經約好,待會一起去吃大餐的姑娘。
他此刻心裏想著的是:師妹,你知道你師兄還在這嗎?我這麽一個大活人你看不見?就這樣把我拋棄了?
封璃當然不知曉她師兄對她的怨念,她現在很高興,和這位紅衣女子居然這麽合拍。
她先前看到這紅衣女子的第一眼,就覺得這紅衣女子這麽驕傲,還有些刁蠻不講理,或許是個難相處的人,不想這紅衣女子是性情中人,快人快語,直來直去,很符合封璃的口味。
她就不喜歡那些肚子裏彎彎繞繞太多的女子,那樣太累了,封璃自認為自己太笨,和那樣的人打交道累得慌。
所以,這些年,她也沒出山門,也就和門中幾位也還算單純的師姐們比較熟識。
到了靜緣學堂,她更是覺得自己確實是不適合和那些聰明人打交道——皇家出身的人,哪個不是在陰謀詭計裏長大?
這兩年在靜緣學堂裏,若不是有邋遢老頭師傅鎮著,她和師兄該早就被那群小家夥們氣回門派去了。
有個人在人群中甚是特殊,他周圍有幾個護衛,攔著那些想要靠近他的人群,使他在擁擠的人潮中仍走得從容不迫。
那個人青年模樣,模樣甚是平凡普通,但他左手拿著一本書冊,右手拿著一把扇子,氣質卓雅不凡。
很明顯他就是這酒樓聞名的說書人——康吟。
封璃早在靜緣學堂教書時,就聽得那些學員們說,這十方酒樓裏的康吟生得一張巧嘴,那嘴上功夫可不是蓋的,死的他都能說成生的,厲害極了。
封璃不信,不過她一直很喜歡看話本子,就是沒有聽過說書人講故事,她就想來瞧瞧。
前幾次她都已經到了這酒樓,可惜那康吟先生都恰好沒有出現,她也被趕來的邋遢老頭捉了回去。
這次,運氣居然這麽好,她看到了那說書人,她就準備好好的聽聽,這康吟先生是否真能如傳聞中那般厲害。
二樓已經滿座,眾人見那康吟先生出場,尖叫聲就不斷,對那說書人甚是推崇,更有甚者更是大喊:“康吟最帥!”
“最愛康吟!”
現在世俗界中隻有一個皇朝——梁國,國主姓趙。
梁國現在民風開放,男女之間沒有那麽多拘束,女子也可入朝為官。
現在正是國泰民安之時,一片繁榮之象。
是以,也沒有誰會在乎那幾個熱情大膽的女子說出的幾句喊話。
而且,這滿座的客人大多都是些年輕男女,他們追捧這位說書先生,把他當作偶像。
康吟麵帶微笑,讓人如沐春風,謙謙君子之態,緩步走向台上。
早已有小廝為他擺好桌椅,隻等他上台講故事。
他站在台上,笑容不變,低沉好聽的嗓音響起——“靜靜。”
全場俱是一靜,顯然,他的話語還是很有分量的。
康吟頓了一下,接著繼續道:“在下很高興各位能來支持康某,前些日子,在下得了風寒,未能繼續為大家講故事,實是抱歉,今日,在下願為諸位說上一個時辰,還請諸位繼續捧場,康某在此謝過在座諸位了。”
說著,他還彎了下腰,很得人好感。
台下竊竊私語起來,
“呀,康吟先生平常說上半個時辰都是難得,今天居然要講一個時辰,我真是來得太對了。”
“就是就是,我超喜歡他講的故事了,支持支持!”
包間中很是無聊,趴在桌邊擺弄著茶具的那位紅衣女子不屑地嗤了一聲,“切,做作。”
她的聲音不大,房裏的另外二人,林琅和封璃卻是聽得清清楚楚的。
他們沒有搭話,隻是坐於桌的另兩邊,品著剛剛這女子泡的幾杯香茗,靜等說書人的開說。
他們坐於屏風之後,能很好的看清下麵二樓的一切,而外麵那些人就不一定能見得著包間裏麵的狀況了,除非包間裏的人把屏風挪開。
包間裏的封璃他們三個沒有注意到,在那紅衣女子的那句話語出口之後,那戲台上的康吟先生的嘴角僵了僵,不過很快就被他掩飾過去,也沒人察覺到他的異樣。
康吟的口才果然不錯,很是平凡普通的幾個小故事,到了他嘴裏,就變成另外一個故事的感覺。
他講得活靈活現,讓人如身臨其境之感,台下的聽眾聽得如癡如醉,高潮不斷,喝彩聲不絕於耳。
眾人也知道康吟先生病才剛好,不宜過度勞累,也沒有提什麽過分要求,隻是請康吟先生保重身體,下次再來。
康吟在台上禮貌一笑,答應眾人的請求,在眾人的不舍與歎息中緩緩離去。
包間裏的封璃也有些不舍的感覺,這說書先生也真是厲害,她沒有想到原來聽書比看話本子精彩多了,不再是那麽幹巴巴的文字,配上那說書先生的動情訴說,娓娓道來,更讓人深覺蕩氣回腸,回味無窮~
不過,這麽能說的說書先生不常有,話本子可是一次能看個夠,看得過癮,所以,她也不再糾結以後到底還來不來聽了。
當然,有機會的話,她也是不會錯過的。
現在的封璃還在幻想著以後過來聽書的美好日子……
林琅若有所思,他感覺那個說書先生似乎有些不對勁,可是到底哪裏不妥,他又說不出來,隻好把這個疑問埋在心底。
那紅衣女子發出她的聽後感言,“還算有幾分本事嘛,想不到他那麽做作的人,講的故事那麽有趣生動,比他本人好多了。”
一旁的封璃聽了這話,也沒管那紅衣女子待不待見那康吟先生,拉著那紅衣女子就討論起剛才的那幾個故事劇情來。
兩個漂亮女子在嘰嘰喳喳的說個不停,林琅在一旁欣賞著這幅賞心悅目的畫麵,嘴角上揚。
很快,封璃和那紅衣女子就熟絡起來,兩個好的就跟失散多年的姐妹重逢般,有說不完的話題,最後更是討論發展到以後要一起同吃同住的地步。
一旁的林琅目瞪口呆的看著這二人在他麵前上演的這出大戲,無奈伸手扶額,慢吞吞的跟上那兩位已經約好,待會一起去吃大餐的姑娘。
他此刻心裏想著的是:師妹,你知道你師兄還在這嗎?我這麽一個大活人你看不見?就這樣把我拋棄了?
封璃當然不知曉她師兄對她的怨念,她現在很高興,和這位紅衣女子居然這麽合拍。
她先前看到這紅衣女子的第一眼,就覺得這紅衣女子這麽驕傲,還有些刁蠻不講理,或許是個難相處的人,不想這紅衣女子是性情中人,快人快語,直來直去,很符合封璃的口味。
她就不喜歡那些肚子裏彎彎繞繞太多的女子,那樣太累了,封璃自認為自己太笨,和那樣的人打交道累得慌。
所以,這些年,她也沒出山門,也就和門中幾位也還算單純的師姐們比較熟識。
到了靜緣學堂,她更是覺得自己確實是不適合和那些聰明人打交道——皇家出身的人,哪個不是在陰謀詭計裏長大?
這兩年在靜緣學堂裏,若不是有邋遢老頭師傅鎮著,她和師兄該早就被那群小家夥們氣回門派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