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不明白。”


    咱家還有名聲?


    魏忠賢心道,陛下莫不是在消遣咱家?


    “朕記得皇城外有登聞鼓,怎麽也從來沒聽它響起過?”


    “這個...,陛下,其中緣由很多,一時半會說不清。”


    這個不說也明白。


    明代的司法,不說也罷。


    就連農民進城打官司都成了一件奢侈的事,其餘可想而知。


    衙門口向外開,有理無錢莫進來!


    基層是這樣,京師也一個鳥樣。


    沒錢就沒理。


    想動?


    還是老問題,你兜裏沒人。


    “老魏,你出身底層,當知百姓疾苦。


    百姓之所以會這麽苦,原因很多,而這之中,又以法司為害民之本。


    如果法司能為民做主,天下的胥吏貪官又怎麽敢如此累民害民?”


    魏忠賢沉默片刻道:“陛下,此痼疾不是現在才有的,漢唐以來就是這樣,當年太祖爺殺了那麽多官也不管用。”


    “朕知道,朕會一點點來,試一試能找到一個好辦法。”


    “您打算如何做?”


    “先從京師做起,登聞鼓已經形同擺設,朕打算用起來。”


    “以朝廷那些胥吏的德性,陛下,沒人敢用的。”魏忠賢搖頭。


    “所以朕打算交給你。”


    “臣不明白。”


    “朕會在京師內外城十三個城門各設一個登聞鼓,廢除敲鼓陋習。


    你東廠監管敲鼓事宜,依然由督察院審理,隻是東廠全程參與審案。


    案犯也由東廠看押,免得出什麽幺蛾子。”


    登聞鼓在長安右門外,現在是由一個六科禦史,一個錦衣衛官幾個校尉負責接案子。


    登聞鼓有個好處,就是默許越級上告——假如審理後確有冤情的話,否則會挨一百板子,不過對於無處伸冤的人來說,似乎挨一百板子也值得,皇城根下通常也沒人敢將案犯打死。


    至於受理案件範圍限製,朱由檢不打算改。現在律令是婚嫁田地等民事案件不管,科考落第不管,自宮求進不管,藩王不管,挺合理。


    “即使這樣,也沒人敢敲,胥吏有的是辦法讓百姓不敢敲不能敲。”


    “朕不是不知民間疾苦之人,要想讓百姓好過些,這事情總是要做的。


    既然如此,早些做總比晚些做好,即使沒有人敲鼓,借著這個名頭,朕也能培養些人手。


    萬一有一個敲的,你把它辦的漂漂亮亮的,說不準就會越來越多,辦的多了,你老魏的名聲不就打出去了。”


    “臣的名聲早就臭了,要不要也無所謂。


    不過這事要是做成了,可是京師百姓的福氣,臣在這裏先替京師百姓叩謝陛下。”


    “你先籌劃一番,挑選人手,過了年就開張。


    做這事名正言順,哪個不開眼的多嘴,朕會讓他知道厲害。”


    魏忠賢見朱由檢決心已下,當即道:“臣一定盡心竭力。”


    “還有,以後用人記得多給點銀子,不能太多,至少要讓人一家能過的去。


    對了,普通人家,若是糊口需要多少銀子?


    如果過的普通一點需要多少?”


    “普通人家按五口算,糊口的話要15到20兩銀子,僅可以糊口,能吃飽,吃不好。


    普通要20到30兩,能吃飽,隔段時間能吃些肉。


    如果是官員就不好估計了,人情來往太多,百十兩是最低了。”


    “朕知道了。”朱由檢點點頭,與他估計的差不多:“讓郭允厚將禁衛四營糧餉趕緊定下發來,你自去做事。”


    “臣遵旨。”


    魏忠賢告退。


    記得後世有一個小偷與守衛的理論,是根據博弈論納什理論之類的推演出來的。


    結論是:小偷作案的頻率,並不是由對小偷的懲罰力度決定的,而是由對守衛的懲罰力度決定的!


    隻有守衛不敢睡覺,小偷的作案頻率才會明顯下降。


    放在大明,官吏貪腐就是小偷,法司就是守衛。


    也就是說,隻管官吏不抓法司,大明的貪腐無休無止。


    也就是說,即使朱元璋對貪腐的官吏趕盡殺絕,可官員依然前仆後繼爭先貪腐的原因就是守衛不管用了。


    大明皇帝也意識到這一點,所以都察院不管用了就設錦衣衛,錦衣衛也用不順手時就設東西廠,問題是,誰來監督東西廠?


    似乎,這在皇朝時期基本是無解的。


    似乎,漢代的告冕令與朱元璋的允許百姓抓官進京有些效果。


    似乎,現在可以試試能不能在大明的法司撕開一條小口子,順帶著培養一批人為以後做準備。


    再召田而耕。


    “臣已清點出四千空額,還有近萬寄祿官,臣不敢擅動。”


    寄祿官,皇帝賞賜大臣與外戚的子侄錦衣衛官職,不幹事光領餉。


    “暫且記下,馬上就過年了,讓他們再過一個舒服的年好了。”朱由檢也想過個好年,不想在年前多生枝節。


    “臣將京師內刺虎.光棍.把棍調查一番後,除了有勳戚的背景在後之外,又發現國子監有人參與其中。”


    “抓起來。”朱由檢有些煩躁,早就知道明末監生與各地生員裏有很大比例的害群之馬,隻是一時沒想起來照顧他們。


    這次勳貴動用地痞給他提了個醒,該收拾一番了。


    “臣建議陛下再等等。”


    “嗯?”


    “陛下,這些人好勇鬥狠,敲詐勒索.行凶殺人無惡不作,抓了他們隻會大快人心。


    隻是,他們多與衙門小吏內外勾結,甚至五城兵馬司也不甚幹淨,稍有風吹草動就會帶著衣甲武器縱馬出城,每日裏靠劫掠近郊為生。


    對他們不抓則已,如果要抓必須以雷霆之勢一網打盡,否則更增禍害。”


    與衙役勾結?


    這很正常,不勾結怎麽會堂而皇之的招搖過市?


    或許是個機會,朱由檢沒有說話,默默的盤算著。


    計劃裏,除了抓住軍事,還要有一個試點培養自己的班底。


    否則,即使有了槍杆子,麵對政務他也沒人可用。


    人,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培養也需要時間,越早開始越好。


    “說說看。”


    “臣的錦衣衛,現在隻有緝捕盜賊屬官旗校八十餘人,分巡旗校二百六十餘人,實在是有心無力。


    請陛下給臣一些時間,臣挑選可靠人手將他們內情打探清楚,再配以大漢將軍營官兵,將他們一網打盡。”


    “拖得久了,更容易走漏風聲。”朱由檢覺得有些不靠譜。


    “陛下,臣會以心腹屬下打探,抓捕則全部交由大漢將軍營。


    如果走漏了風聲,任憑陛下處置。”


    可用!


    朱由檢很滿意:“你覺得什麽時間合適?”


    “這些人也要過節的,臘月二十四祭灶,甚至年三十更好。


    到時候將內外城城門全部關閉,讓他們插翅難飛。”


    “三十吧,百姓都在守歲,對他們影響最小。


    你好好做,朕不會虧待忠心能幹之人。”


    “臣遵旨。”


    朱由檢很滿意,掃除地痞無賴賺個名聲,如果能順帶著揪出一倆家勳戚就完美了。


    一個個都挺牛,敢不給朕麵子,朕可是睚眥必報的。


    不過,他還是沒想到,最後還是得由他親自叫停。


    ——————


    十一月底,曹化淳來報,鐵礦煤窯都勘察完畢。


    “陛下,大喜,勘察發現一片鐵礦,無需掘井,挖開地麵不多厚就是礦苗,現在已經開始建煉鐵爐。


    煤井隻有三十丈,已經開始建煤窯,焦窯也已經開工。”


    “有什麽問題嗎?”


    “煤窯焦窯鐵礦井煉鐵,哪一樣都需要大量的人,您又不許簽發民役。


    這樣一來,成本高很多。”


    “大約需要多少?”


    “目前大約七八百人,明年擴建後要數千人。”


    “招募吧。”役太坑,能不用還是別用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崇禎紀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臉邋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臉邋遢並收藏新崇禎紀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