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搞笑,魏忠賢推薦的順天府人選居然是盧象升!
或許是他真的一心為國,就比如最初任用圓嘟嘟一樣。
或許是他感覺到了什麽,希望引進一條鯰魚?
朱由檢也搞不明白:“老魏,你不會不知道盧象升是什麽人吧?”
“臣知道,但是考評為治政優良。”魏忠賢解釋道。
天啟二年的進士,初授戶部主事,升員外郎,再升大名府知府,總共五年幹了三個職位,能有什麽表現?
說句不好聽的,這短短的時間他能把轄下的情況了解清楚就不錯了。
再者說了,朱由檢這次借著地痞一案將兩縣一府衙役差不多清洗了一遍的機會,是想換上個能吏將順天府摸個底,為以後選拔儲備人才。
換上盧象升,以後他能對江南下手嗎?
這才是坑呢。
“不行,換一個,沒有備選的話,順天府尹先空著。”
“陛下,陝西道監察禦史何廷樞,曾任直隸真定府趙州臨城縣、柏鄉縣知縣,有治理地方經驗。”
兩任知縣有實際工作經驗,又是魏忠賢費心挑選,可以。
吩咐王之心:“讓何廷樞來。”
又對魏忠賢道:“這事呢,還少不得要你東廠出力,你一會一起聽聽。”
“臣遵旨。”
“崔呈秀呢?”
“崔呈秀因沿途查看,還沒到,他的計劃是將鹽引定額再次提高,再匯總長蘆等鹽場的賬簿數目。”
有點不靠譜,要是隻要賬簿,我還要你調查什麽?自個要不就行了?
再者說,現在不是對鹽稅下手的好時機,我還沒準備好呢。
你丫的要是一鬧騰,鹽稅大幅下降,財政可就雪上加霜了。
“告訴崔呈秀,朝廷度支吃緊經不起動蕩,讓他首先把定額完成,把欠的鹽稅收齊,提高定額的事適可而止。
將南方幾個鹽場的情況摸清楚,過些時間有他耍威風的時候。
還有長蘆,朕讓他調查,他匯總賬簿是什麽意思?”
魏忠賢心道,又想做事又前怕狼後怕虎的,這位怎麽想的?
隻是,想想就罷了,問是不敢問的:“臣明白怎麽做了。
長蘆鹽場,崔呈秀的意思是隻要有賬簿就行,賬簿之外的自然是私鹽,隨便收拾,賬簿之內的他慢慢梳理。
臣也覺得是這個理。”
“朕知道了。”
朱由檢心道夠狠,這位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連根拔。
不過我喜歡。
想想也是,小家小戶的估計沒幾個有膽子熬私鹽,即使有膽子也被勢豪大戶收拾的差不多了。
收拾勢豪大戶嘛,那是一點心理壓力也沒有的。
至於江南,暫時真不敢動。
明知道無論是鹽稅還是賦稅榷稅,都是問題多多,收拾一番肯定能增收不少。
可大明錢袋子的說法不是說著玩的,萬一再來幾次‘民’亂,朝廷財政可就抓瞎了。
而且,朝廷現在沒有迅速解決的能力,北邊西邊都顧不過來,哪有精力再應付一個江南。
“陛下,您上次所說登聞鼓與學律法之事?”
魏忠賢提醒道,說是過了年就做,這可都是二月了。
“你不說,朕都忘了。”朱由檢笑了笑:“登聞鼓這事你去辦,定一個章程給朕看看就實行。
律法的事,你自行選擇地方,從各衙門選擇積年老手教授,擬定章程後先給朕看看。”
“臣遵旨。”
“臣叩見陛下。”說著話的功夫,何廷樞就到了。
“起來吧,坐。”
打量幾眼,三十多歲,貌不出眾,挺普通的一個人。
“朕打算任你為順天府尹。”朱由檢開門見山,徑直道:“朕會交代你一些事,會得罪很多人。”
“臣不敢因畏懼而推諉。”
“嗯,順天府現在的情況你知道嗎?”
“臣知道一些。”
“你怎麽看?”
“臣覺得,一張白紙好作畫。”
朱由檢覺得挺滿意,說話速度挺慢,說話時眼睛老眨巴,很有老奸巨猾的感覺。
嗯,甭管什麽樣,敢做事能做事的話,就是老謀深算了。
“你有兩任縣官履曆,朕要你理清一個衙門到底需要多少胥吏衙役,各自要多少定員夠用。
再摸清陋規詳情。”
胥吏衙役之害,自大明開國就隨之而來。
‘典吏之外有書手,書手之外有白役。’
朱元璋定的規矩,縣分上中下,各自有十餘個至幾十個胥吏名額,這些人是在吏部掛號的在編人員。
後來隨著經濟的恢複人口的增加,這些人顯然不夠用了,各地的解決辦法是或招募或簽發一些人協助工作。
這些人就是書手一類,吏部沒名號,是臨時工,各地自行定額,從七八十人到二百餘人不等,薪水各地自己想辦法。
問題是,時間長了,這些人屁股坐穩了油水多了,他們也不願意幹活了!
再招!
每人再來幾個幫忙的,這些人就是白役。
所謂白役,白白服役,沒有薪水自己想辦法。
地方官覺得這是好事啊!
一文錢不花就有人鞍前馬後的伺候,四時節禮奉上,好!
可尼瑪這下百姓有福了,官府不發工資,這些人又沒有奉獻的覺悟,工資從哪來?
百姓出唄!
發展到什麽程度?
江南有地方誌記載,有些白役呼嘯鄉裏好幾年,好吃好喝好拿,稍有不順就作勢抓人,人‘莫敢問’。
這些人是幹什麽的都不知道,也不敢說,也不敢問,伺候滿意就是了。
問題就這樣大發了,各縣書手白役加起來,少者三五百人,至多者有近千餘人的。
百姓忽然發現,他們多了數百千多大爺要養活,這些大爺生活水準還不低,這要不出問題才怪。
大明一千多個縣,算算有多少胥吏吧。
這些人加上文官集團才是挖壞大明根基的第一功臣,其次才輪到什麽軍餉什麽民亂。
何廷樞半響沒言語。
心裏直抽冷氣,陛下還真看得起他,第一件就是這麽棘手的事。
兩任縣官,他對其中弊端知之甚深,對可能的後果更明白。
不過,從王在晉.孫祖壽.沈訊的事情看,基本沒有被當做替罪羊的風險,不會被卸磨殺驢。
可是,問題來了,做這事的前提是自己屁股要幹淨。
比如海瑞,即使大夥恨得牙癢癢,也隻能湊錢替海瑞行賄升官,爺們惹不起總躲得起吧!
何廷樞自問,離海瑞至少差了十個八個境界,恐怕屁股坐不穩。
先試探。
“陛下,這事非大毅力大能力不可...”
“廠公就在這裏,你有什麽解決不了的,與廠公商議,廠公也解決不了的,密奏給朕。”
魏忠賢忙道:“臣一定盡力給何禦史分憂。”
“下官先謝過廠公。”何廷樞忙起身致謝。
這支持力度很強大,他很滿意。
有魏公公發話,兼之他自認沒什麽大問題,收一點小禮的小毛病別人也奈何不得他。
隻是,還有問題:“即使這樣,驛站也不是臣能解決的。”
朱由檢點頭,意料之中。能私用驛站的人,就不是地方官能抗拒的了的。
驛站本來挺好的,結果硬生生被大明官員徹底玩壞了。
毛病不多,就倆。
濫用驛站,無論公事私事,一概驛站走起。
索求無度,你說你簡單吃點得了,不行,必須豐盛。地方官稍有怠慢就記恨在心,逮著機會就給小鞋穿。
後果很嚴重,費用達定額的三五十倍,更多也不是沒有。
怎麽辦?
還得向百姓攤派。
“直隸驛站,暫時先擱置。”
“臣沒有問題了。”不動驛站,輕鬆了許多。
朱由檢又道:“到任之後,給朕摸底順天府田地,荒地稅田各自多少,都在誰名下等等。
這事廠公已經做了一些準備,你們自個交接吧。
推行新票據。
在各鄉社設立石碑,將稅則公之於眾。
稅票也要改,你琢磨個章程試行,好不好都報上來。
不要急,一點點的來。”
何廷樞苦笑。
說的簡單,這世上就沒有幾個傻子,摸清了幹啥?
還不是要為清丈田地做準備!
張居正怎麽個下場可都看著呢!
石碑稅票,這更是針對勢豪之家的。
不過,皇帝都給這麽大支持了,再講條件就自找難看了。
也不敢推脫,否則這輩子怕是再無出頭之日了。這位皇帝可是愣頭青小心眼,不會給你講道理的。
“臣定當盡心竭力。”
或許是他真的一心為國,就比如最初任用圓嘟嘟一樣。
或許是他感覺到了什麽,希望引進一條鯰魚?
朱由檢也搞不明白:“老魏,你不會不知道盧象升是什麽人吧?”
“臣知道,但是考評為治政優良。”魏忠賢解釋道。
天啟二年的進士,初授戶部主事,升員外郎,再升大名府知府,總共五年幹了三個職位,能有什麽表現?
說句不好聽的,這短短的時間他能把轄下的情況了解清楚就不錯了。
再者說了,朱由檢這次借著地痞一案將兩縣一府衙役差不多清洗了一遍的機會,是想換上個能吏將順天府摸個底,為以後選拔儲備人才。
換上盧象升,以後他能對江南下手嗎?
這才是坑呢。
“不行,換一個,沒有備選的話,順天府尹先空著。”
“陛下,陝西道監察禦史何廷樞,曾任直隸真定府趙州臨城縣、柏鄉縣知縣,有治理地方經驗。”
兩任知縣有實際工作經驗,又是魏忠賢費心挑選,可以。
吩咐王之心:“讓何廷樞來。”
又對魏忠賢道:“這事呢,還少不得要你東廠出力,你一會一起聽聽。”
“臣遵旨。”
“崔呈秀呢?”
“崔呈秀因沿途查看,還沒到,他的計劃是將鹽引定額再次提高,再匯總長蘆等鹽場的賬簿數目。”
有點不靠譜,要是隻要賬簿,我還要你調查什麽?自個要不就行了?
再者說,現在不是對鹽稅下手的好時機,我還沒準備好呢。
你丫的要是一鬧騰,鹽稅大幅下降,財政可就雪上加霜了。
“告訴崔呈秀,朝廷度支吃緊經不起動蕩,讓他首先把定額完成,把欠的鹽稅收齊,提高定額的事適可而止。
將南方幾個鹽場的情況摸清楚,過些時間有他耍威風的時候。
還有長蘆,朕讓他調查,他匯總賬簿是什麽意思?”
魏忠賢心道,又想做事又前怕狼後怕虎的,這位怎麽想的?
隻是,想想就罷了,問是不敢問的:“臣明白怎麽做了。
長蘆鹽場,崔呈秀的意思是隻要有賬簿就行,賬簿之外的自然是私鹽,隨便收拾,賬簿之內的他慢慢梳理。
臣也覺得是這個理。”
“朕知道了。”
朱由檢心道夠狠,這位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連根拔。
不過我喜歡。
想想也是,小家小戶的估計沒幾個有膽子熬私鹽,即使有膽子也被勢豪大戶收拾的差不多了。
收拾勢豪大戶嘛,那是一點心理壓力也沒有的。
至於江南,暫時真不敢動。
明知道無論是鹽稅還是賦稅榷稅,都是問題多多,收拾一番肯定能增收不少。
可大明錢袋子的說法不是說著玩的,萬一再來幾次‘民’亂,朝廷財政可就抓瞎了。
而且,朝廷現在沒有迅速解決的能力,北邊西邊都顧不過來,哪有精力再應付一個江南。
“陛下,您上次所說登聞鼓與學律法之事?”
魏忠賢提醒道,說是過了年就做,這可都是二月了。
“你不說,朕都忘了。”朱由檢笑了笑:“登聞鼓這事你去辦,定一個章程給朕看看就實行。
律法的事,你自行選擇地方,從各衙門選擇積年老手教授,擬定章程後先給朕看看。”
“臣遵旨。”
“臣叩見陛下。”說著話的功夫,何廷樞就到了。
“起來吧,坐。”
打量幾眼,三十多歲,貌不出眾,挺普通的一個人。
“朕打算任你為順天府尹。”朱由檢開門見山,徑直道:“朕會交代你一些事,會得罪很多人。”
“臣不敢因畏懼而推諉。”
“嗯,順天府現在的情況你知道嗎?”
“臣知道一些。”
“你怎麽看?”
“臣覺得,一張白紙好作畫。”
朱由檢覺得挺滿意,說話速度挺慢,說話時眼睛老眨巴,很有老奸巨猾的感覺。
嗯,甭管什麽樣,敢做事能做事的話,就是老謀深算了。
“你有兩任縣官履曆,朕要你理清一個衙門到底需要多少胥吏衙役,各自要多少定員夠用。
再摸清陋規詳情。”
胥吏衙役之害,自大明開國就隨之而來。
‘典吏之外有書手,書手之外有白役。’
朱元璋定的規矩,縣分上中下,各自有十餘個至幾十個胥吏名額,這些人是在吏部掛號的在編人員。
後來隨著經濟的恢複人口的增加,這些人顯然不夠用了,各地的解決辦法是或招募或簽發一些人協助工作。
這些人就是書手一類,吏部沒名號,是臨時工,各地自行定額,從七八十人到二百餘人不等,薪水各地自己想辦法。
問題是,時間長了,這些人屁股坐穩了油水多了,他們也不願意幹活了!
再招!
每人再來幾個幫忙的,這些人就是白役。
所謂白役,白白服役,沒有薪水自己想辦法。
地方官覺得這是好事啊!
一文錢不花就有人鞍前馬後的伺候,四時節禮奉上,好!
可尼瑪這下百姓有福了,官府不發工資,這些人又沒有奉獻的覺悟,工資從哪來?
百姓出唄!
發展到什麽程度?
江南有地方誌記載,有些白役呼嘯鄉裏好幾年,好吃好喝好拿,稍有不順就作勢抓人,人‘莫敢問’。
這些人是幹什麽的都不知道,也不敢說,也不敢問,伺候滿意就是了。
問題就這樣大發了,各縣書手白役加起來,少者三五百人,至多者有近千餘人的。
百姓忽然發現,他們多了數百千多大爺要養活,這些大爺生活水準還不低,這要不出問題才怪。
大明一千多個縣,算算有多少胥吏吧。
這些人加上文官集團才是挖壞大明根基的第一功臣,其次才輪到什麽軍餉什麽民亂。
何廷樞半響沒言語。
心裏直抽冷氣,陛下還真看得起他,第一件就是這麽棘手的事。
兩任縣官,他對其中弊端知之甚深,對可能的後果更明白。
不過,從王在晉.孫祖壽.沈訊的事情看,基本沒有被當做替罪羊的風險,不會被卸磨殺驢。
可是,問題來了,做這事的前提是自己屁股要幹淨。
比如海瑞,即使大夥恨得牙癢癢,也隻能湊錢替海瑞行賄升官,爺們惹不起總躲得起吧!
何廷樞自問,離海瑞至少差了十個八個境界,恐怕屁股坐不穩。
先試探。
“陛下,這事非大毅力大能力不可...”
“廠公就在這裏,你有什麽解決不了的,與廠公商議,廠公也解決不了的,密奏給朕。”
魏忠賢忙道:“臣一定盡力給何禦史分憂。”
“下官先謝過廠公。”何廷樞忙起身致謝。
這支持力度很強大,他很滿意。
有魏公公發話,兼之他自認沒什麽大問題,收一點小禮的小毛病別人也奈何不得他。
隻是,還有問題:“即使這樣,驛站也不是臣能解決的。”
朱由檢點頭,意料之中。能私用驛站的人,就不是地方官能抗拒的了的。
驛站本來挺好的,結果硬生生被大明官員徹底玩壞了。
毛病不多,就倆。
濫用驛站,無論公事私事,一概驛站走起。
索求無度,你說你簡單吃點得了,不行,必須豐盛。地方官稍有怠慢就記恨在心,逮著機會就給小鞋穿。
後果很嚴重,費用達定額的三五十倍,更多也不是沒有。
怎麽辦?
還得向百姓攤派。
“直隸驛站,暫時先擱置。”
“臣沒有問題了。”不動驛站,輕鬆了許多。
朱由檢又道:“到任之後,給朕摸底順天府田地,荒地稅田各自多少,都在誰名下等等。
這事廠公已經做了一些準備,你們自個交接吧。
推行新票據。
在各鄉社設立石碑,將稅則公之於眾。
稅票也要改,你琢磨個章程試行,好不好都報上來。
不要急,一點點的來。”
何廷樞苦笑。
說的簡單,這世上就沒有幾個傻子,摸清了幹啥?
還不是要為清丈田地做準備!
張居正怎麽個下場可都看著呢!
石碑稅票,這更是針對勢豪之家的。
不過,皇帝都給這麽大支持了,再講條件就自找難看了。
也不敢推脫,否則這輩子怕是再無出頭之日了。這位皇帝可是愣頭青小心眼,不會給你講道理的。
“臣定當盡心竭力。”